好書試閱

E失業率和停滯性通膨目前台灣經濟發展的現況,正好是高失業率碰上停滯性通膨,這是一支資本主義的下下籤。物價上漲,薪水不漲,出口減少,GDP(國內生產總值)下降,廠商裁員、出走、倒閉,失業率激增,景氣低迷,我們此刻正處於整個經濟環境最為險峻的關卡。CPI和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成正比,CPI越高,表示流通的貨幣越多。每一次CPI上揚,都要有一段時間等待整體環境自行作出調整,以跟上CPI的腳步,這時候就會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假設整個市場只需要一百公斤的麵包,隨著CPI上漲,市面上流通的資金變多,每個人口袋裡的錢也變多,但是麵包需求量卻不會跟著變多,這時候就會發生花更多錢去買同樣一個麵包的情況。換句話說,當流通貨幣數量大於實際需求量的時候,將造成貨幣貶值,原本三十元的麵包現在要三十五元,這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正常來說,CPI越高,通膨指數也越高。通貨膨脹指的是市場上貨幣流通率增加,商品的售價相對變高,對於店家來說等於是營業收入增加。正常的情況,通常會加薪或者請更多員工以促進生產或者完善工作環境,整個經濟面應該受到通膨的刺激而提升成長,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屬於成長型的通貨膨脹。但是一旦物價上漲,就業率卻沒有跟著提升,以至於經濟成長處於停滯狀態,這就成了惡性的通貨膨脹。停滯型通膨可怕之處在於物價漲,薪水不漲,失業問題有增無減,連帶GDP下降,整個環境無疑變得雪上加霜。物價上漲,收入變多,這是良性通膨。但是物價上漲,收入減少,這就是停滯性通膨所帶來的雙重壓力。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資本主義市場上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具有調節作用,無形中扮演著使市場供需趨於平衡的角色,然而事實上,資本主義並不如大家所預期的有著規律性的循環週期。相反地,停滯性通膨的出現更像《聖經》中所預言的天災,是一點一滴的惡業所累積出來的懲罰性結果。回顧歷史上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其實都跟停滯性通膨有關。當政府的經濟政策失誤時,直接會對產業競爭力造成扼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出現問題,都會連帶影響其他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當然也包括GDP。國內GDP下降,企業的營運成本就算不變,但是收入卻減少,接著就會發生裁員、倒閉或者出走的情形。再加上貨幣寬鬆和低利率政策,市場上資金浮濫使得物價上漲,但是大家又沒工作,於是開始緊縮消費,經濟便停止成長。如果我們把整體經濟環境想像成一個浴缸,裡面的水位越高表示就業率越高以及經濟活動旺盛,水位越低就表示就業率低以及經濟活動減少。浴缸兩端各有一組水龍頭和排水孔,一邊代表貨幣政策,另一邊則是財稅政策。第一個排水孔通往「儲蓄」。當這個排水孔流出的水量越多,表示我們把手上的錢從消費市場移到自己的銀行帳戶裡去。當每個人為了增加儲蓄而減少消費時,百貨公司、餐廳等服務業的營業額就會開始下降,生意不好就會導致員工減薪或者失業,進而造成另一波消費遲緩,連帶對其他產業造成影響,這種情況會逐漸蔓延整個經濟市場。簡單來說,消費者因為儲蓄所以花的錢變少了,店家的生意就會不好,為了維持營運最先採取的方法就是降低人事成本。因此,鉅額資金轉往儲蓄就像是拔掉排水口的栓塞使得浴缸內的水位下降,代表就業率和經濟活動下降。第一個水龍頭流出的水量叫做「投資支出」。為了避免因為過度儲蓄而減少經濟活動並且降低就業率,央行開始調整貨幣政策。銀行存款利率降低,大家儲蓄的意願也跟著減低,放在口袋裡的錢就會拿到市場上去消費。企業也會趁著銀行貸款利息便宜的時候,借貸更多的錢去投資。央行利率越高,就像水龍頭鎖得越緊,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就會越少;央行利率越低,就是把水龍頭越開越大,刺激個人和企業掏錢出來進行消費和投資。第二個排水孔通往「政府稅收」。當這個排水孔流出的水量越多,表示政府的稅率高,人民繳稅的金額多,可消費的金額相對跟著減少。當大家為了繳稅而減少消費時,就會發生和過度儲蓄一樣的情形,水位降低,就業率和經濟活動下降。簡單講,只要投資和消費減少,經濟活動就會停頓,就業率就會下降。第二個水龍頭流出的水量叫做「政府支出或公共投資」。為了彌補從(稅收)排水孔流失的水量,政府這時候就會利用財稅政策——降低稅率(堵住排水孔)或增加公共投資以擴大政府支出(打開水龍頭)——增加每個人手上的錢,來補足浴缸的水位。貨幣和財稅政策是用來刺激經濟的兩大工具,一旦水量大於浴缸的容量,經濟活動過於旺盛,就會變成通貨膨脹。政府可以打開排水口(鼓勵儲蓄或者增加稅收)來降低水位,但這樣就會造成失業率惡化的問題。換句話說,要讓浴缸裡滿出來的水回復到理想水位,首先要關上水龍頭或者打開排水孔。然而在面臨停滯型通膨(高通膨、高失業率)的情況下,如果關上水龍頭打開排水孔解決通貨膨脹,將會惡化失業率的問題;如果要解決失業率的問題就得打開水龍頭或者堵住排水孔,確保每個人有足夠的錢可以消費。該如何一方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