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巴菲特在大海,我們還在池塘?
我曾經在某雜誌,看到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他說:「台北只是台灣人的台北,上海則是全世界人的上海。」
巴菲特這句話,說出了台北人,所不知道的自我局限。
雖然台灣在國際上算有錢,但沒有宏觀視野,沒有全球市場概念的人,永遠只能賺自己家鄉一撮人的錢,從大前研一的角度來看,台灣的這種有錢,並不是真正的富有,而只是「有錢」。
我常在咀嚼大前研一的話,有一次,在重覆咀嚼他的M型理論一百零八次後,我發現在M型社會裡,真正被歸為M型富人的關鍵,不是錢或存款的多寡,而是格局和視野。
如果我們把市場當成水,魚是消費者,那些眼光短淺、視野狹隘的人,一輩子,都只想在自己身處的小池塘裡混水摸魚,也不管這個池塘是否快乾涸,池子裡是否還有魚,他們眼裡就只看到這個小池塘。
相對地,像巴菲特那樣,把全球當成一個市場的人,就等於是優遊在大海裡的大型漁船,可以盡情地使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海資源。
因此,儘管你有致富的基因、有志向、有野心、有財務及管理知識,也知道如何運用行銷包裝的魔力,來讓自己的產品變成消費者的必需品;然而,你只要選錯了市場或錯估市場形勢,你可以發揮的空間永遠是受到局限的。
過去的世界,只要你肯努力工作存錢,就可以成為一個小富翁。
然而,現在的世界,光是懂得存錢和省吃儉用,不去管逐年上漲的CPI,也無視於全球原物料,正朝著愈用愈少的趨勢,就算你床底下或庭院池塘裡,藏了再多現金,十年後,你還是無法擺脫淪為M型窮人的命運。
不幸的是,我認識的窮人或有錢人,十有八九仍看不清,M型社會吃人、吃掉財富的真正威力,更看不清,未來想在M型社會活下來,且活得有尊嚴和富足的人,他們所必須具備的,不是更努力賺錢存錢,而是拓展自己的視野,以及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如果大家沒有具備這種觀念和認知,可想而知,現在的窮人,未來將成為無家可歸的赤貧階級,現在的有錢人,未來也會變成「錢不夠用」的貧民。
然而,從現在許多人的經濟行為來看,具備這種對M型社會,有遠見和正確認知的人,實在不多。
我曾經在住家的巷口,意外地看到一個賣熱狗的小販。
由於我們這條巷子,平時就只有住戶進出而已,既沒有人潮更沒有車潮,平白無故出現一個賣熱狗的小吃攤販,簡直讓我傻眼。
有一天,我走過去跟小販買了一根熱狗,順便問他生意好不好?
他說生意當然不好,但是生意要好,就要去菜市場或市中心租攤位,一個月都要好幾萬,他不如在這裡小小賺,能吃飽就好了。
結果,兩三天後,小販就不見了。
過了幾天,小販又出現了,這次賣的商品,卻多了棉花糖和豬血糕。
顯然地,這個小販以為只要增加產品種類,就可以吸引更多顧客上門,可悲的是,他卻完全忽略了市場的來客潮和需求。
因為,就算在巷子進出的人,都向他買一根熱狗,他一天的營業額也不過幾百元,說穿了,這個點就是沒有來客,即使他把商品數增加一千種,一天業績也不會超過千元,但他的時間成本和食材及瓦斯等營業費用,加起來恐怕一天也要燒掉好幾千元。
這個小販的例子,讓我發現M型窮人做生意的邏輯,簡直就像個猛力往牆壁撞,還希望用自己頭把牆撞倒的瞎子。
同樣地,這種M型窮人的思考模式和窮酸味,在那些死守薪水的窮忙族身上,也可聞到。
許多人不敢創新,只想守著自己的小池塘,每天為了幾塊錢,和主管或同事客戶爭個你死我活,這跟那個在巷口擺攤的小販有何差別?
這本書不教你做生意的技巧,也不會教你如何選股,但本書想告訴你的,絕對比做生意技巧和投資理財指南,更有機會讓你成為M型富人。
畢竟,沒有對的認知和視野,沒有夠大的格局,即使你懂得如何經營和算錢,你的窮酸和恐懼,也只會讓你躲到深山裡去開便利商店。
巴菲特早就在大海了,我們社會中卻還有一大群人,搶著在池塘裡撈那些又小又乾的魚,我們會窮酸一輩子,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或許現在池塘裡還有魚,然而,當全球化的市場競爭,像酷熱陽光,把池塘水烤到乾涸,那時我們要吃什麼過活,這個問題,才是我們每天捧起碗吃飯時,要認真思考的關鍵。
在本書中,舉了許多案例,來說明像巴菲特那樣的M型富人,是如何思考,以及如何看這個世界。如果各位能從中得到啟示,就此改變自己的認知和觀念,未來在M型社會的競爭上,必然會比他人有更強的存活率。
如此,你買得起的PRADA,不再是換一個字母的山寨貨了。
我曾經在某雜誌,看到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他說:「台北只是台灣人的台北,上海則是全世界人的上海。」
巴菲特這句話,說出了台北人,所不知道的自我局限。
雖然台灣在國際上算有錢,但沒有宏觀視野,沒有全球市場概念的人,永遠只能賺自己家鄉一撮人的錢,從大前研一的角度來看,台灣的這種有錢,並不是真正的富有,而只是「有錢」。
我常在咀嚼大前研一的話,有一次,在重覆咀嚼他的M型理論一百零八次後,我發現在M型社會裡,真正被歸為M型富人的關鍵,不是錢或存款的多寡,而是格局和視野。
如果我們把市場當成水,魚是消費者,那些眼光短淺、視野狹隘的人,一輩子,都只想在自己身處的小池塘裡混水摸魚,也不管這個池塘是否快乾涸,池子裡是否還有魚,他們眼裡就只看到這個小池塘。
相對地,像巴菲特那樣,把全球當成一個市場的人,就等於是優遊在大海裡的大型漁船,可以盡情地使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海資源。
因此,儘管你有致富的基因、有志向、有野心、有財務及管理知識,也知道如何運用行銷包裝的魔力,來讓自己的產品變成消費者的必需品;然而,你只要選錯了市場或錯估市場形勢,你可以發揮的空間永遠是受到局限的。
過去的世界,只要你肯努力工作存錢,就可以成為一個小富翁。
然而,現在的世界,光是懂得存錢和省吃儉用,不去管逐年上漲的CPI,也無視於全球原物料,正朝著愈用愈少的趨勢,就算你床底下或庭院池塘裡,藏了再多現金,十年後,你還是無法擺脫淪為M型窮人的命運。
不幸的是,我認識的窮人或有錢人,十有八九仍看不清,M型社會吃人、吃掉財富的真正威力,更看不清,未來想在M型社會活下來,且活得有尊嚴和富足的人,他們所必須具備的,不是更努力賺錢存錢,而是拓展自己的視野,以及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如果大家沒有具備這種觀念和認知,可想而知,現在的窮人,未來將成為無家可歸的赤貧階級,現在的有錢人,未來也會變成「錢不夠用」的貧民。
然而,從現在許多人的經濟行為來看,具備這種對M型社會,有遠見和正確認知的人,實在不多。
我曾經在住家的巷口,意外地看到一個賣熱狗的小販。
由於我們這條巷子,平時就只有住戶進出而已,既沒有人潮更沒有車潮,平白無故出現一個賣熱狗的小吃攤販,簡直讓我傻眼。
有一天,我走過去跟小販買了一根熱狗,順便問他生意好不好?
他說生意當然不好,但是生意要好,就要去菜市場或市中心租攤位,一個月都要好幾萬,他不如在這裡小小賺,能吃飽就好了。
結果,兩三天後,小販就不見了。
過了幾天,小販又出現了,這次賣的商品,卻多了棉花糖和豬血糕。
顯然地,這個小販以為只要增加產品種類,就可以吸引更多顧客上門,可悲的是,他卻完全忽略了市場的來客潮和需求。
因為,就算在巷子進出的人,都向他買一根熱狗,他一天的營業額也不過幾百元,說穿了,這個點就是沒有來客,即使他把商品數增加一千種,一天業績也不會超過千元,但他的時間成本和食材及瓦斯等營業費用,加起來恐怕一天也要燒掉好幾千元。
這個小販的例子,讓我發現M型窮人做生意的邏輯,簡直就像個猛力往牆壁撞,還希望用自己頭把牆撞倒的瞎子。
同樣地,這種M型窮人的思考模式和窮酸味,在那些死守薪水的窮忙族身上,也可聞到。
許多人不敢創新,只想守著自己的小池塘,每天為了幾塊錢,和主管或同事客戶爭個你死我活,這跟那個在巷口擺攤的小販有何差別?
這本書不教你做生意的技巧,也不會教你如何選股,但本書想告訴你的,絕對比做生意技巧和投資理財指南,更有機會讓你成為M型富人。
畢竟,沒有對的認知和視野,沒有夠大的格局,即使你懂得如何經營和算錢,你的窮酸和恐懼,也只會讓你躲到深山裡去開便利商店。
巴菲特早就在大海了,我們社會中卻還有一大群人,搶著在池塘裡撈那些又小又乾的魚,我們會窮酸一輩子,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或許現在池塘裡還有魚,然而,當全球化的市場競爭,像酷熱陽光,把池塘水烤到乾涸,那時我們要吃什麼過活,這個問題,才是我們每天捧起碗吃飯時,要認真思考的關鍵。
在本書中,舉了許多案例,來說明像巴菲特那樣的M型富人,是如何思考,以及如何看這個世界。如果各位能從中得到啟示,就此改變自己的認知和觀念,未來在M型社會的競爭上,必然會比他人有更強的存活率。
如此,你買得起的PRADA,不再是換一個字母的山寨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