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倒空你的杯子,才能裝新的人生
3. 比較心讓你永遠欲求不滿
有天,你的信箱裡,突然出現一封名為「全公司同仁薪資一覽表」的信件,你打開仔細看了看,發現自己的薪資等級,是從後面數回來的前十名,然後還發現,幾個到職時間比你短且沒啥工作經驗的菜鳥,薪水竟然比你還高。於是你心灰意冷,埋怨上天不公平,然後暗自決定,領完年終獎金就要提辭呈離開。
一小時後,人事單位發了一個公告,說這封信件所列的薪資,除了你看到自己的數字是正確的,其他都是錯的,這是有人故意想挑起同仁對公司的不滿,而故意散發的不實資訊。雖然薪資列為機密,但是為了安定人心,所以公司決定公開正確的薪資表,以正視聽。
於是,你從公告的薪資表中驚喜發現,原來自己的薪水其實比別人高出許多,顯然同事也發現這一點,所以你從他們看你的眼神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自信與滿足,優越感瞬間攀升。
短短一個小時,你從憤恨不平到沾沾自喜,為什麼落差這麼大?畢竟在這兩份薪資列表中,你的薪資是不變的,但卻足以讓你意志消沉或意氣昂揚?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比較」。
對你來說,你在意的不只是薪資條上的金額,你更在意自己的薪資跟其他人比起來如何,因為它同時也象徵你的「地位」價值。
愛比較,是人的通性,在禪宗裡也有一則這樣的故事。
有個學僧雖然精進修持,但始終不能領悟,眼看比他晚進的同參,都已經有好多人對禪有所體會,讓他挫折感很深,於是決定離開,並向禪師辭行。
聽到他要離開,禪師非常驚訝:「為什?沒有覺悟就要走呢?難道你去別處就能覺悟嗎?」
學僧說:「我每天精進修持還不能悟道,可是其他同參的境界都比我高了,我覺得自己不是這塊料,所以不想再繼續浪費時間了!」
禪師聽了以後說:「你修你的禪,別人體悟別人的道,這是兩回事,為什?要混為一談呢?」
學僧說:「師父,你不懂我的心情,我跟同參們一比,立刻就有大鵬鳥與小麻雀之別的慚愧。」
禪師狀似不解地問:「別人是怎樣大?你又是怎樣小?」
學僧說:「大鵬鳥一展翅就能飛越幾百里,而我卻只能局限在草地的窄小方圓而已。」
聞言,禪師意味深長地說:「就算大鵬鳥一展翅能飛幾百里又如何,牠已經飛越生死了嗎?」
禪師的言外之意就是,別人就算有所體悟也還沒有超脫生死大關,你又何必執著在別人領悟到什麼境界呢?
別人在參禪上的體悟如何,雖然沒有影響到這個學僧,可他就是覺得自己不如人;在社會上,別人有了地位,雖然沒有影響到我們,但相較於我們,他們的地位確實在我們之上,所以我們覺得不舒服。就因為人總是喜歡在這些事情上競逐比較,所以天天都在煩惱,永遠沒有寧日。
從「薪資公告」這個案例中可以發現,你的心情在收到信件之前並無任何波動,而是在此事件發生後,你的內心才開始起了漣漪,無法平靜。
所以,放下「比較心」吧,只要你願意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那麼就算你沒有做任何的改變,別人再怎麼功成名就,你也能夠不受影響,時時保持滿足與快樂。
第二章 端穩「人情面」,能做自己也會做人
43. 轉個彎說話
有天去朋友家,看到他正在教小四的兒子做功課,不久,就聽到書房傳來朋友的怒罵:
「我怎麼會有你這麼笨的小孩,同樣的題目寫幾遍了還不會?看看你哥哥,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隔壁的小豪還考上資優班。每次鄰居問我,你這次考試第幾名,我都不好意思說,你把我的臉都丟光了……」
口沫橫飛罵了一長串後,朋友最後還用這句話當總結:「再這樣下去,我看你以後真的沒前途,我都不敢指望以後靠你養我……」
朋友罵得欲罷不能,而我站在書房門口看得清楚,他每罵一句,孩子的頭就垂得愈低……
事後,我問他為什麼要用這麼尖銳的話來打擊孩子的信心?他說:「妳不知道,他神經很大條,不把話說重一點,都不知道要好好用心。」
我問,那你覺得這樣罵了以後,小孩真的有變好嗎?他說,就是因為怎麼罵都罵不聽,所以他才會愈罵愈難聽。我嘆口氣說:「或許你可以學學禪宗公案裡,一個禪師的做法……」
有個禪師收到家書,信裡寫道,他的外甥每天不務正業,吃喝玩樂,家產都快要被他敗光,無論怎麼打罵都沒用,只能拜託禪師回來,好好地勸戒他。
為此,禪師花了三天三夜回到家鄉,外甥看到他也很開心,還邀請他共度一夜。不過這一夜,禪師一句話也沒有責備他,只是在第二天一早,即將離去的時候對他說:「我真的老了,兩隻手抖得厲害,可以請你幫我把草鞋的帶子繫上嗎?」
外甥自然樂意,很快地幫禪師繫好鞋帶。這時,禪師才說:「謝謝你。你看我,一天比一天年老,歲月真是不饒人。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現在年輕的時候,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把事業基礎打好。」說完,禪師就離開了。
說也奇怪,從那天起,年輕人就像脫胎換骨般,從此「改邪歸正」,不再花天酒地,堂堂正正地做人。
很多父母因為求好心切,常常在一急之下,對孩子說出難聽的話;或者有時候,當我們覺得別人的行為不如我們的意時,也習慣用「否定怒罵」、「命令說教」的方式來指責別人,最後,雙方都不愉快,甚至讓彼此的關係更加緊張惡化。
不妨學學禪師的方法吧!有時候,你為了不把話說破,或是轉個彎說話,便會在說話前謹慎思考,所以講出來的話會更加圓融;而聽的人也會不自覺地降低排斥的心理,願意打從心裡接受你的意見。這樣的溝通方式,絕對會比直來直往地硬戳對方,要來得有效。
第三章 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50. 人生如戲,你才是自己的導演
有次我與朋友去廟裡拜拜的時候,聽到旁邊的一位中年婦女,非常虔誠地拿著三炷香,口中念念有詞:「請菩薩保佑我們一家人,讓我的丈夫事業順利,兒子賺大錢,媳婦聽我的話,孫子考試第一名,股票賺大錢……」就這樣求了一大堆,我看她跪在那裡,少說也有十分鐘吧。
看到這裡,我想起禪宗裡的一則公案:
禪師與徒弟在觀世音菩薩面前,虔誠地合掌參拜。
徒弟問:「師父,每個人皆念觀世音菩薩,但為何祂手上也和我們一樣,拿著念珠,那麼觀世音菩薩念的是誰?」
師父回答:「念觀世音菩薩。」
徒弟困惑地問:「為什麼祂也念觀世音菩薩呢?」
師父回答:「因為祂比世人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事情的時候,大家總是習慣「向外求」,求神明、求爸媽、求親戚、求朋友……求到最後,再也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的時候,就開始怨天尤人。
但是大家卻從來沒有想過,唯有「向內求」,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根本。而「向內求」的方式,可以從兩方面做起,其一,就是改變自己的思維;其二,就是改變自身的行為。
科學家證實,人的思維充滿活躍的能量與創造性,甚至決定每個人的現狀與未來;然而,我們卻總是忽略這個力量。我們自身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其實都是思考的產物,試想,我們每一次做出的選擇,不都是取決於我們的思考模式?如果你想要事情朝好的結果發展,就必須先控制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想法,這才是根本所在。
當你的思維改變了,你的行為自然就會跟著改變,然後,你周遭的人也會跟著改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為人妻、為人母的主婦,嘴上總叨念個不停,總是要求全家人配合她「改改改」,但念了數十年,還是沒有人把這些話當一回事。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從你自己改變起。比如說,當你的說話方式改變了,你的行為模式也改變了,那麼你的家人看到你的改變,自然也會願意跟著改變。就像《祕密》的「吸引力法則」所講的,你的好磁場,會為你吸引到更多相同頻率的好事。
在電視劇《犀利人妻》一開場,女主角謝安真在除夕夜當晚,一馬當先搶頭香,就算遭人推擠撞破頭、被人撞倒在地遭踐踏,她也甘之如飴,就只為了幫丈夫求得來年事業順利。
但即使丈夫事業順利,這段經營已久的婚姻還是遭到「小三」破壞,而最後讓她丈夫「回頭是岸」的原因,是經過大改造、一個內在充滿自信與感性的她。
求神拜佛可以獲得心靈的撫慰,但絕不是人生能否順遂的依歸。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既是導演,也是編劇,你的人生由你來掌控。只要善用思維來控制行為,你就能展現實際的智慧與力量,那麼,你想要的成就與財富,不必外求任何人,自然也會顯現出來。
3. 比較心讓你永遠欲求不滿
有天,你的信箱裡,突然出現一封名為「全公司同仁薪資一覽表」的信件,你打開仔細看了看,發現自己的薪資等級,是從後面數回來的前十名,然後還發現,幾個到職時間比你短且沒啥工作經驗的菜鳥,薪水竟然比你還高。於是你心灰意冷,埋怨上天不公平,然後暗自決定,領完年終獎金就要提辭呈離開。
一小時後,人事單位發了一個公告,說這封信件所列的薪資,除了你看到自己的數字是正確的,其他都是錯的,這是有人故意想挑起同仁對公司的不滿,而故意散發的不實資訊。雖然薪資列為機密,但是為了安定人心,所以公司決定公開正確的薪資表,以正視聽。
於是,你從公告的薪資表中驚喜發現,原來自己的薪水其實比別人高出許多,顯然同事也發現這一點,所以你從他們看你的眼神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自信與滿足,優越感瞬間攀升。
短短一個小時,你從憤恨不平到沾沾自喜,為什麼落差這麼大?畢竟在這兩份薪資列表中,你的薪資是不變的,但卻足以讓你意志消沉或意氣昂揚?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比較」。
對你來說,你在意的不只是薪資條上的金額,你更在意自己的薪資跟其他人比起來如何,因為它同時也象徵你的「地位」價值。
愛比較,是人的通性,在禪宗裡也有一則這樣的故事。
有個學僧雖然精進修持,但始終不能領悟,眼看比他晚進的同參,都已經有好多人對禪有所體會,讓他挫折感很深,於是決定離開,並向禪師辭行。
聽到他要離開,禪師非常驚訝:「為什?沒有覺悟就要走呢?難道你去別處就能覺悟嗎?」
學僧說:「我每天精進修持還不能悟道,可是其他同參的境界都比我高了,我覺得自己不是這塊料,所以不想再繼續浪費時間了!」
禪師聽了以後說:「你修你的禪,別人體悟別人的道,這是兩回事,為什?要混為一談呢?」
學僧說:「師父,你不懂我的心情,我跟同參們一比,立刻就有大鵬鳥與小麻雀之別的慚愧。」
禪師狀似不解地問:「別人是怎樣大?你又是怎樣小?」
學僧說:「大鵬鳥一展翅就能飛越幾百里,而我卻只能局限在草地的窄小方圓而已。」
聞言,禪師意味深長地說:「就算大鵬鳥一展翅能飛幾百里又如何,牠已經飛越生死了嗎?」
禪師的言外之意就是,別人就算有所體悟也還沒有超脫生死大關,你又何必執著在別人領悟到什麼境界呢?
別人在參禪上的體悟如何,雖然沒有影響到這個學僧,可他就是覺得自己不如人;在社會上,別人有了地位,雖然沒有影響到我們,但相較於我們,他們的地位確實在我們之上,所以我們覺得不舒服。就因為人總是喜歡在這些事情上競逐比較,所以天天都在煩惱,永遠沒有寧日。
從「薪資公告」這個案例中可以發現,你的心情在收到信件之前並無任何波動,而是在此事件發生後,你的內心才開始起了漣漪,無法平靜。
所以,放下「比較心」吧,只要你願意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那麼就算你沒有做任何的改變,別人再怎麼功成名就,你也能夠不受影響,時時保持滿足與快樂。
第二章 端穩「人情面」,能做自己也會做人
43. 轉個彎說話
有天去朋友家,看到他正在教小四的兒子做功課,不久,就聽到書房傳來朋友的怒罵:
「我怎麼會有你這麼笨的小孩,同樣的題目寫幾遍了還不會?看看你哥哥,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隔壁的小豪還考上資優班。每次鄰居問我,你這次考試第幾名,我都不好意思說,你把我的臉都丟光了……」
口沫橫飛罵了一長串後,朋友最後還用這句話當總結:「再這樣下去,我看你以後真的沒前途,我都不敢指望以後靠你養我……」
朋友罵得欲罷不能,而我站在書房門口看得清楚,他每罵一句,孩子的頭就垂得愈低……
事後,我問他為什麼要用這麼尖銳的話來打擊孩子的信心?他說:「妳不知道,他神經很大條,不把話說重一點,都不知道要好好用心。」
我問,那你覺得這樣罵了以後,小孩真的有變好嗎?他說,就是因為怎麼罵都罵不聽,所以他才會愈罵愈難聽。我嘆口氣說:「或許你可以學學禪宗公案裡,一個禪師的做法……」
有個禪師收到家書,信裡寫道,他的外甥每天不務正業,吃喝玩樂,家產都快要被他敗光,無論怎麼打罵都沒用,只能拜託禪師回來,好好地勸戒他。
為此,禪師花了三天三夜回到家鄉,外甥看到他也很開心,還邀請他共度一夜。不過這一夜,禪師一句話也沒有責備他,只是在第二天一早,即將離去的時候對他說:「我真的老了,兩隻手抖得厲害,可以請你幫我把草鞋的帶子繫上嗎?」
外甥自然樂意,很快地幫禪師繫好鞋帶。這時,禪師才說:「謝謝你。你看我,一天比一天年老,歲月真是不饒人。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現在年輕的時候,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把事業基礎打好。」說完,禪師就離開了。
說也奇怪,從那天起,年輕人就像脫胎換骨般,從此「改邪歸正」,不再花天酒地,堂堂正正地做人。
很多父母因為求好心切,常常在一急之下,對孩子說出難聽的話;或者有時候,當我們覺得別人的行為不如我們的意時,也習慣用「否定怒罵」、「命令說教」的方式來指責別人,最後,雙方都不愉快,甚至讓彼此的關係更加緊張惡化。
不妨學學禪師的方法吧!有時候,你為了不把話說破,或是轉個彎說話,便會在說話前謹慎思考,所以講出來的話會更加圓融;而聽的人也會不自覺地降低排斥的心理,願意打從心裡接受你的意見。這樣的溝通方式,絕對會比直來直往地硬戳對方,要來得有效。
第三章 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50. 人生如戲,你才是自己的導演
有次我與朋友去廟裡拜拜的時候,聽到旁邊的一位中年婦女,非常虔誠地拿著三炷香,口中念念有詞:「請菩薩保佑我們一家人,讓我的丈夫事業順利,兒子賺大錢,媳婦聽我的話,孫子考試第一名,股票賺大錢……」就這樣求了一大堆,我看她跪在那裡,少說也有十分鐘吧。
看到這裡,我想起禪宗裡的一則公案:
禪師與徒弟在觀世音菩薩面前,虔誠地合掌參拜。
徒弟問:「師父,每個人皆念觀世音菩薩,但為何祂手上也和我們一樣,拿著念珠,那麼觀世音菩薩念的是誰?」
師父回答:「念觀世音菩薩。」
徒弟困惑地問:「為什麼祂也念觀世音菩薩呢?」
師父回答:「因為祂比世人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事情的時候,大家總是習慣「向外求」,求神明、求爸媽、求親戚、求朋友……求到最後,再也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的時候,就開始怨天尤人。
但是大家卻從來沒有想過,唯有「向內求」,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根本。而「向內求」的方式,可以從兩方面做起,其一,就是改變自己的思維;其二,就是改變自身的行為。
科學家證實,人的思維充滿活躍的能量與創造性,甚至決定每個人的現狀與未來;然而,我們卻總是忽略這個力量。我們自身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其實都是思考的產物,試想,我們每一次做出的選擇,不都是取決於我們的思考模式?如果你想要事情朝好的結果發展,就必須先控制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想法,這才是根本所在。
當你的思維改變了,你的行為自然就會跟著改變,然後,你周遭的人也會跟著改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為人妻、為人母的主婦,嘴上總叨念個不停,總是要求全家人配合她「改改改」,但念了數十年,還是沒有人把這些話當一回事。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從你自己改變起。比如說,當你的說話方式改變了,你的行為模式也改變了,那麼你的家人看到你的改變,自然也會願意跟著改變。就像《祕密》的「吸引力法則」所講的,你的好磁場,會為你吸引到更多相同頻率的好事。
在電視劇《犀利人妻》一開場,女主角謝安真在除夕夜當晚,一馬當先搶頭香,就算遭人推擠撞破頭、被人撞倒在地遭踐踏,她也甘之如飴,就只為了幫丈夫求得來年事業順利。
但即使丈夫事業順利,這段經營已久的婚姻還是遭到「小三」破壞,而最後讓她丈夫「回頭是岸」的原因,是經過大改造、一個內在充滿自信與感性的她。
求神拜佛可以獲得心靈的撫慰,但絕不是人生能否順遂的依歸。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既是導演,也是編劇,你的人生由你來掌控。只要善用思維來控制行為,你就能展現實際的智慧與力量,那麼,你想要的成就與財富,不必外求任何人,自然也會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