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內家拳引玉

7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內勁與拙力之辨識

有人問:「將人發出去,如何分辨是內勁還是出了拙力?」也有人質疑的說:「太極拳主張鬆柔、不用力,但在推手時,欲將人推出去,如何保持鬆柔?如何去辨別是否用了拙力?若不用力,如何將人發出去?」這是一個極好的問題,也是練太極拳者普遍的疑問。

要解決這個疑結,得先理解何謂「內勁」?太極拳行功心解開宗明義的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這邊,行功心解說:修煉太極拳要以心意來運行丹田之氣,透過鬆柔的運氣機制,使氣沉著了,這樣, 氣就能收斂入骨。那麼,這個「收斂入骨」到底意味著甚麼?行功心解並沒有明示出來,但內行人知道,這就是太極功夫的內涵──內勁,也是所有內家拳功夫的內涵。

如果讀者對內勁這樣的解說,還有所質疑,認為行功心解所說的收斂入骨,不是指內勁而言,那麼,我們可以繼續探討下去。行功心解中、後段之間有說到很多的「勁」,譬如:「發勁須沉著鬆淨,專主一方」、「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勁以曲蓄而有餘」、「運勁如抽絲」、「勁似鬆非鬆」等等,這些林林總總所說的「勁」當然是在說「內勁」這個東西的。

從行功心解裡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理解到,內勁是實有的,不是虛無而抽象的東西,所以才可以被內勁成就者拿來用,拿來運,透過鬆柔沉著的行氣,使氣收斂潛藏於骨,久而匯聚成勁。有了內勁的成就養緒積蓄,這個實有的內勁,就可以拿來「運」,運後而成「百煉鋼」,而至何堅不摧。既然,運勁可以如百煉鋼,可以何堅不摧,那麼,在實際運用的時候,在實際發勁的時候,當然是「沉著鬆淨」的,既然是「鬆淨」的,當然是「不著力」的, 使出去的勁,當然沒有「拙力」成份的。

因為「沉著鬆淨」的關係,發勁才能「專主一方」, 集中火力於一處、一點,疾速冷脆的令對方奔跌而出,這是真正的「發勁」。所以,發勁的前提要件,是要內勁先有成就;沒有內勁的成就,不論你如何將對方推動,都還屬於「拙力」的範疇。

如何辨識對方有無「內勁」?沉著鬆淨,是最好的試方,如果「鬆淨」了,手臂就有「沉著」的感覺,不會硬邦邦的,沒有僵滯、笨拙的感覺。真正鬆淨了,手臂掤提起來,是鬆而沉墜的,沒有頂抗的直力。內勁是有彈性的,不會像木頭,死板板的,內勁是曲蓄的,是有餘的; 拙力是硬直的,沒有曲蓄的餘地,力量使出去就出去了, 是呆直的,沒有曲蓄,沒有彈簧般的澎張之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