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簡樸生活」是最強的人生技能
我們可能是遭到詛咒了吧?
「賺不到平均年收入,就無法維持正常生活。」
「大家都在忍耐,工作賺錢。」
「人生在世不花錢,枉費走這一遭。」
點開社群網站的應用程式,一定會看到這樣的意見。
儘管內心深處無法百分百認同,但我不會為了否定而否定,這是我的人生觀。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話說回來,生存之道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這世上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幸福,就有一百種生存之道。
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會受到父母手足的常識干擾,有時是同事朋友的常識影響,或是社群網站上不知名網友的常識作祟,讓我們否定自己真正想選的生存之道。
這樣的情形不是詛咒,什麼才是詛咒?
我在二十七歲的時候,獲得了一個可以認真思考此事的機會。
話說到這裡,先容我介紹一下自己。各位好,我叫何俺。
這名字很奇怪吧?我從二○一八年經營個人部落格「きっと何者にもなれない俺たち」(直譯: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
觀察敏銳的讀者可能發現到了,何俺就是來自於「きっと『何』者にもなれない『俺』たち」的簡稱。
當初我還是個一般上班族,在社會上打滾,覺得十分痛苦,卻又無能為力。即使如此,我還是想改變自己是個無名小卒的現況,於是成立了個人部落格。
感謝各界支持,我的部落格累計頁面瀏覽次數超過八百萬,推特(X)、IG、YouTube等社群網站的追蹤數也超過十二萬人(二○二二年九月的數據)。不僅如此,我還出書,這樣的成績連我都驚訝不已!
看到這裡,各位可能會覺得我是個成功人士,以為我賺了很多錢,過著無比奢華的生活。
不瞞各位,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更加簡約樸素。
我今年三十一歲。我在三十歲前結婚,和妻子兩人租屋居住。如今我和妻子兩人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十三萬日圓。平均下來,我們一個人的生活費只有六點五萬日圓。
為了降低生活費,我特地跳槽到會幫外派到陌生城市的員工支付租屋津貼的公司,扣除稅金之後,我就靠津貼過活。
我出社會兩到三年那段期間,每個月的生活費超過二十萬日圓。
簡單來說,過去我曾過過一個月二十萬的生活,現在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六點五萬。若問我哪一種生活比較幸福,我立刻就能回答你:「現在每個月生活費只有六點五萬的簡樸生活比較幸福。」
過去我曾受到詛咒。
要賺很多錢,讓父母手足、朋友、同事感到驕傲,每年還要出門旅行,過著奢華生活才是幸福的詛咒。
幸好我已擺脫了詛咒,還活出自己的人生。這一路走來的經驗,我全寫在這本書中。
這本書全都是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向各位分享「不成為大人物有多好」的真心話。
遺憾的是,這本書不是魔法之書,不可能今天讀了,明天立刻有何改變。另一方面,我也很清楚勸別人「想開一點」是沒用的,不可能光靠改變想法拯救自己。
過去我在痛苦生活中,掙扎求生得到許多想法,也做了各種嘗試。我從個人經驗選出更容易實踐的生存之道,統合在本書裡,希望幫助各位找到一絲曙光。
當然,人生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由於這個緣故,就算各位直接仿效我的生存之道,也不會是你的正確解答。
即使如此,本書還是能發揮「指南針」的作用。如果你覺得在社會中生存很痛苦,衷心希望本書能指引你找到活出自我的方向。
只要前進方向正確,即使每個人使用的方法和所需時間各有不同,持續走一定會到目的地。
有鑑於此,早已朝個人目標邁進的人,不妨閱讀本書確認方向是否正確。想思考未來人生方向的人,也能藉由本書了解該朝哪個方向前進。
此外,如果你不覺得現在活得辛苦,也能透過本書有新的發現,明白自己的生存之道還有哪些選項,相信一定能讓你的人生更加豐富充實。
序章 我們過得簡約樸素的原因
就這樣,我發現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一開始容我先敘述一下我的過去,這也是為了向各位說明本書想闡述的重點。
我唸的是鄉下地方的三流私立大學,期間還休學過一年。畢業後我在當地製造商任職,負責海外業務。雖說是當地製造商,但公司規模很大,以大企業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以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待遇高、福利好的白色企業。
應屆畢業生一進公司就能領平均年收與紅利,雖然要加班,但公司一定會付加班費。儘管我與有些同事相處不來,但他們都不是有壞心眼的人。
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的工作環境非常好。
即使如此,我還是在出社會的第四年決定轉職,去做薪水較低的工作。
我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拿著在餐廳打工存下的一百萬日圓,前往中南美洲流浪一年。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每天工作到半夜努力存錢,還拚命學習外語。這個經驗讓我在面試時受到青睞,得以進入好公司工作。也因為這個緣故,我當時很開心自己可以負責海外業務。
然而,我在欺騙自己的心。我假裝沒看見自己的本心,執著於世俗的眼光和過去的經驗。
我從以前就很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過於鑽牛角尖。我的內心深處希望過著不要與別人頻繁接觸的日子,卻選擇了與外國人密切相關的工作。去國外旅行,跟與外國人一起工作是兩回事。我已經很不擅長用日語跟別人溝通,卻必須靠著即使努力學習也還不算流利的外語,與外國人做生意。這件事真的讓我痛苦萬分。
此外,業務部的工作氣氛也與我的個性牴觸,完全沒有磨合的可能。
儘管如此,我還是拚命地過五關斬六將,在面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優質的白色大企業工作。我好不容易才得以在體貼員工的環境中工作,即使察覺到自己的痛苦,也不敢有任何異動。當初為了上大學,我借了二百五十萬日圓的學貸,清償債務更是讓我動彈不得。不瞞各位,那個時候我差點就要崩潰了。
當時的我買了許多衣服宣洩壓力,常常和朋友聚會喝酒,才能逼自己每天出門上班。遺憾的是,無論怎麼飲酒作樂都無法讓我放鬆心情,我甚至連深呼吸都做不到。
「我不可能一輩子做現在的工作,可是我又沒有勇氣辭職……」這樣的煩惱在我內心糾葛了好幾年。我逐漸察覺自己的內心快要到達極限,於是開始尋找其他工作,就算薪水較低也沒關係。
話說回來,當時的我根本沒有多餘心力面試好幾家公司。不過我很幸運,只面試一家公司就錄取,立刻決定逃離現況,轉換跑道。
那一年正值我出社會的第四年,當時我二十七歲。
人生很可能因為一次機運而改變。我離開第一家公司時剛好有一個月的特休假,這一個月的假期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一直以為要到退休才能享受一個月的長假,好不容易可以享受假期,剛開始我打算出國旅行,但一想到一個月後就要進入另一家公司工作,根本無法拋下一切盡情享樂。
最後我決定「既然如此,乾脆什麼也不做,悠閒過日子好了。」
睡前不設鬧鐘,早上睡到自然醒。
悠閒準備早餐,
吃完飯後看書,
書看膩了就去散步,
順便到超市買食材。
中午只做自己想吃的料理,
吃完午餐後睡到下午。
傍晚又到附近散步,
或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重訓運動。
傍晚六點前吃完晚餐,
繼續讀書讀到瞌睡蟲上身,
晚上九點夢周公。
看在旁人眼裡,這樣的日子很簡單又很無聊,但我真的過得很開心,真的。這是我出社會之後,第一次有呼吸的感覺。
我突然警覺到:「不對!我過去到底在追求什麼?」
頓時像是被雷打到一樣瞬間清醒。
我真心想要的並不是賺很多錢,也不是在大企業工作,更不是想讓周遭的人稱讚。當然,我也不想過奢華的生活。
我想要的只是「這輩子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如此而已。
活出自我的三大要素
現在的我早已辭去讓我痛苦的上班族工作,低調地經營自己的事業。
我的生活並不富裕,賺的錢也不多。儘管如此,我每天都很快樂。我的妻子天天陪伴著我,我們總是因為小事感到開心,一起歡笑。
我在二十七歲時察覺到自己衷心想要的生存方式,直到三十歲才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
這三年我只做一件事。
那就是「以一點錢努力過得開心」。
這也是本書的主題。
花錢可以讓人生更豐富。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美好體驗只能用錢買到,這一點並沒有錯。
另一方面,想要維持揮金如土的生活,就必須賺更多錢才行,這一點真的很痛苦。不僅如此,這也形成一個「看不見的枷鎖」,將人困在不想做的工作之中。
「只能緊緊抓住不想做的事,沒有其他選項的狀態」,正是人活得很痛苦的真正原因。
簡單來說,擺脫痛苦生活的關鍵字是「選項」。
生活費愈少,生活過得愈簡樸,你可以選擇的工作與工作型態就會變多。
這才是讓你活出自我的基礎。
由於這個緣故,我很努力學習如何以最少的錢活得「開心自在」。
不過,不花錢的生活也有極限。
唯有努力學習開心生活,才能破解世俗和自己心中的常識詛咒,思考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
以下三大要素是達成這一點的重要關鍵:
一、磨練生活自給的技能
二、不靠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賺錢
三、存錢
這三大要素真的很重要。
讓生活更豐富的必要物品全部自己做,並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只要做到這兩點,就能靠比想像還少的錢活得快樂自在。不僅如此,生活不花錢自然能存錢,實現自己的理想生活。
我就是具備三大要素才能擴展人生選項,最後選擇了自己真心想要的生活方式。本書是從我的個人經驗,選出各要素的重點分享給大家。
我們原本都該選擇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
選擇有自我風格的生活方式。
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為生活上花了太多錢。
關鍵在於你的生活費是可以調降的,而且需要的花費比你自己想像的還低。
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努力以最少的錢過得開心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