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要上學?
蘇絲升上八年級了,她剛剛過十四歲生日,卻一點也不開心。
今天是假日不用上課,但是她起床後沒精神,想起得面對考試、課後補習,學習單愈來愈厚,書包愈來愈重,心情立刻烏雲密布。
她耗在窗邊發呆,卻對美景視若無睹。爸爸要她打起精神,但是精神哪能說有就有?哪能像燈泡,打開就全力發光。想到這兒,蘇絲的心情又暗了幾分。
「爸爸,為什麼要上學?」蘇絲嘆氣問。
「不上學,妳要幹什麼,上學讀書是天經地義,妳有問題去問媽媽。」爸爸口氣很硬,說完就走了。
「媽媽,人為什麼要上學?」蘇絲問。
「可以學習知識呀!還可以交朋友。」
「網路也可以學習知識呀!想學什麼都行,上網也能交朋友呀!」
「妳上網只玩遊戲,不然就玩社群軟體,哪有在學習。上網還會遇到交友陷阱。妳去花園逛逛,看看花草樹木能保護眼睛,不要只是上網玩手機,再玩下去妳就只能當宅女了。」
蘇絲只好走到社區花園。有些花兒開了,她卻逛得沒滋味,但是看到園丁在修剪花木、去除花園雜草,她心情有好些了。她立刻走上前去,把自己的煩惱說出來,最後疑惑的問:「很多人說,不考上好高中,就不能考上好大學,人生就沒有前途……」
她很想知道,有誰功課不好,或者沒考上好大學,也能有好前途嗎?
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園丁說。
有很多創業者、企業家的學歷並不高,卻依然很有成就,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甚至影響他人,或改變世界。
比如蘋果電腦與手機創辦人賈伯斯、微軟老闆比爾•蓋茲、香港的企業家李嘉誠、馬來西亞的慈善家郭鶴年,他們的學歷並不顯眼。另外,台灣很多企業家的學歷也是這樣,尤其是老一輩的創業者,比如台塑創辦人王永慶、鴻海集團的郭台銘。
除了老闆、企業家之外,各個領域的人,也有學歷不高,卻闖出一片前景,而且為數還不少呢!比如周杰倫、蕭敬騰、方文山,還有我認識傑出的木工、泥作師傅、水電師傅、園藝師傅、設計師、陶藝家……。
比如宮澤正之,日本人,他生於一九七五年,從小喜歡畫畫,喜歡魚類。他一下課就鑽進魚市,觀察各種攤販上的魚,詢問商家各種魚的問題,關於水產的種類與特性。
愛魚成痴的人
魚,對宮澤正之有無盡的魅力,他鑽研其中奧祕,常常看魚類百科全書,是那種投身進去就忘了事情的人。他可以稱之為「魚痴」,因為太喜歡魚了,想一輩子好好研究魚。
宮澤正之當時有個偶像,是東京水產大學的教授,名叫奧谷喬司博士,專精於貝類和章魚研究。宮澤正之立定志向,想成為東京水產大學的教授。沒想到發展不順利,他每天跑去看魚,花很多時間看魚類的書籍,其他功課沒有顧到,他十八歲高中畢業了,沒有考上大學,最高學歷就停在高中。
他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澆滅對魚的熱情。
魚,仍是他最熱愛的事物,他無法在大學求知,那就跑到跟魚相關的場所工作,比如壽司店、水族館、水產店舖,還跟著漁民一起出海,想進一步了解魚的生態。
他對魚有多熱愛呢?聽說他讀國三時,學校設立一小水槽,專門養育著三棘鱟,由他負責照料。鱟是古老的動物之一,四億年前就存在,目前不太可能用人工孵化。宮澤正之覺得鱟待在水槽很可憐,受限在小小空間,就選固定時間,帶牠們到海灘戲水。沒想到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竟然讓鱟產卵,人工孵化了。有人推斷孵育成功的關鍵,是因為他帶鱟去海岸,感受到潮汐現象,鱟體驗到自然環境而產卵。他成了日本首位繁殖三棘鱟成功的「素人」——指的是沒有專業經驗的人——跌破大家眼鏡,媒體封他為「魚君」。
他熱愛魚類,一舉成名天下知,受邀上電視台比賽,關於各種魚類的知識。沒有想到宮澤正之打敗專家,連續幾年奪得冠軍。
二○一五年的時候,他受到京都大學的委託,繪製日本的「國松鮭」,那是一種原本公認已滅絕的特有種魚,他為了要精確地繪製出來,向漁民購買相近的魚種。沒想到的是,宮澤正之一眼認出來,他看出漁民捕捉到的魚,正是大家認為的絕種魚。
這在魚界是一件大事,重新發現滅絕魚種,是日本第一次案例,日本天皇還頒獎感謝他。
二○一五年,宮澤正之僅僅以高中學歷,獲頒東京海洋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擔任客座副教授。一個沒上過大學的「魚痴」,靠自己努力的「魚君」,最後站在大學講堂授課。這故事非常迷人,像是鮭魚洄游,憑著自己的努力,突破各種層層困境呢!
․․․
魚君能夠當上客座教授,真是跌破蘇絲的眼鏡。
魚君功課那麼差勁,卻依然完成夢想,那是對興趣的熱愛,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過,蘇絲沒有學習熱情,要是她也有熱情,早晚也是魚君第二。
爸媽總是誇她聰明,但是不好好努力,這真是她的軟肋呀!
欠缺學習熱情,不是才要去學校,多方探索興趣,培養自己能力嗎?
道理是這樣沒有錯,但是蘇絲想起學校上課,簡直無聊透頂了,像是扮演喪屍坐在課堂。尤其是功課不好,聽不懂的時候,坐在教室裡的她,就像坐在棺材裡耗著,那真是在浪費時間。除了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有人也喜歡上學的嗎?
學校是管理秩序的地方,得有嚴謹的管理辦法。管控學生在校時間,上下課、上下學的時間分秒不差。要是在校做錯事了,還會受到校規懲罰。也因為這樣的環境因素,有些學生不喜歡上學呢!很多文學作品,深入描述學校教育的問題,像是美國作家沙林傑,寫了一本世界名著《麥田捕手》,把青少年的叛逆寫得很真實,剛出版時被當作禁書。主角荷頓被父母送到學校,要培育成優秀人才。但是他不喜歡學校,覺得學校從行政人員、老師與同學有很多的偽善者。再加上功課太差被當掉,荷頓只好離開學校,到紐約街頭遊盪兩天。
另外,像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名著《頑童歷險記》,主角湯姆不喜歡學校生活,是個翹課大王,常常跑去大自然遊玩。這類討厭上學的文學作品,還真的寫得很傳神,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反應了很多作家的想法,上學不是受學生歡迎的活動,學校往往是限制學生的空間,就像大人常說自己不想上班,辦公室是令人沮喪的戰場。
不過,還有人喜歡上學,他不是現代人,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諸葛亮,愛上學
話說諸葛亮年少時,追隨「水鏡先生」,學習兵法與經學。
學堂沒有下課鐘聲,全憑老師講學告一段落,才讓學生下課。水鏡先生養了一隻花翎公雞,啼聲相當洪亮。水鏡先生把雞啼當作下課鐘聲,訓練牠正午時,豎起喉嚨啼叫三聲。這三聲清亮的雞啼,提醒水鏡先生下課時間到了。
諸葛亮喜歡上課,知識是打開視野的鑰匙,上從天文,下到地理,老師都說得明白。諸葛亮的視野不斷被打開,他沉浸在課堂,想不斷汲取老師的學問。那怎麼辦才好呢?要是雞啼三聲,就會中斷老師的授課。他是個聰明的學生,竟然在褲子縫一個暗袋,藏了一把小米,裡頭摻了香酥的烤蟋蟀粉。接近中午時,他便偷偷朝窗外撒一把米。
這隻花翎公傲氣十足,一身羽毛斑斕漂亮,是水鏡先生的寵物,被特殊香味的小米誘惑,悶著頭啄食餐點呢!哪有功夫昂首啼叫。
等諸葛亮米粒撒光了,花翎公雞啼叫時,先生已多講一個時辰。
師娘常感到好奇,到了用餐時間,怎麼還不下課呢!
水鏡先生反駁說:「我養的公雞很守時,絕對不會錯過時間。」
第二天接近中午時分,師娘到院子一探究竟,看見公雞啄食米粒,才發現諸葛亮做的好事,明白了怎麼回事。
水鏡先生知道了,沒有感到生氣,反而摸著自己的鬍子大笑,覺得諸葛亮很不錯,是求學精神旺盛的人,相當欣賞他的聰明與好學。諸葛亮很愛上課,水鏡先生也教得很好。諸葛亮長大之後,成了有膽識與學問的人,沒有愧對他的老師。
․․․
園丁講諸葛亮喜歡上學,可能是傳說的故事,表達他求學精神,以及如何利用聰明才智,展現他沉浸在學堂氣氛,這是個滿有趣的故事。然而世界無奇不有,就是有人愛上學,這不是不可能的,其中極大的原因,是水鏡先生的課很精采,諸葛亮完全投入其中。
蘇絲腦袋裡幻想,要是學校老師上課有趣,講課像網紅古阿莫風趣,或是像蔡阿嘎一樣搞笑,或是像五月天唱歌一樣迷人,她也會把學校鐘聲破壞掉。但是他們是表演者,不是一個教學者,要請他們教數學,把專業知識融入表演,想想吶還真是困難呢!或許是一場災難也說不定。
「或許,園丁叔叔可以來教數學。」蘇絲眼睛一亮。
「那肯定是個災難。」
「誰叫學校沒有園藝課。」
「好吧!等我養了一隻公雞,當下課的鬧鐘時,我會慎重考慮。」園丁幽默的結束了這場對話。
「生性孤僻、智力遲鈍」的天才
有個嬰孩出生時,腦勺特別大,呈現古怪的稜形,嚇得他祖母大喊:「太重了、太重了。」
小男孩三歲才會講話,每次講話前要醞釀很久,講出來的話不夠完整,外人要費力才能知道內容。父母覺得他反應遲鈍,可能是發展遲緩,帶他去找醫生求診,擔心他有學習障礙。
小男孩進入小學了,與同學的互動不好,幾乎是孤單一個人,像是被遺忘的角落生物。他不擅長背誦,說話總是慢吞吞,只喜歡投注精力在數學上,其他科目成績很差勁,老師都認為他有問題。
這樣的一個男孩,應該令人擔憂他的成長。有些人猜測他有某種兒童心理疾病,比如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導致他在學校的生活,無法跟融入團體互動,處處遇到挫折。
他的某位任課老師,甚至在公開場合班級指責:「如果你不在我班上,我會愉快很多。」
「我做錯了什麼事?」他問。
「對,你老是在後排笑著,這是對我職業的一種侮辱。」
幸好,這小男孩有些敏銳的學習力,彌補他一般學習力的不足。比如有他在四、五歲時,生病躺在床上,他的父親送他一個小禮物——指北針。他對這簡單儀器有了豐富的觀察,只見指北針輕輕抖動,無論男孩怎樣轉動儀器,指針旋轉之後,永遠指向同樣北方。他拆下來仔細研究,開啟了他對世界的想像。他甚至靠著指北針,進入他家附近的幽靜森林,默默注視大自然的變化,陽光從針葉樹靜靜灑落。
除了指北針之外,還有一件事情也影響著他。他十二歲時,得到一本歐基里德的平面幾何書本,從此他著迷於數學,自己還能學會證明。比如畢達哥拉斯定理(畢氏定理)告訴大家,直角三角形中,兩個直角邊的平方相加,等於斜邊的平方。他覺得證明過程太複雜,為什麼自己不想辦法提出簡潔方式。結果他成功了,畢氏定理如今有四百多種證明方式,他在十幾歲,就成功提出其中一條,而且非常簡潔明白。
不少人應該知道這小孩是誰了,這個男孩就是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