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最好的休息,就是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
The best rest is to rekindle the joy and passion in your life


心靈複方: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休息?

今天,我們要開始準備離開普納卡轉往帕羅Paro,我們在不丹用早餐的時候,都碰到不少印度旅客,因此飯店多半也會準備不一樣的印度餐提供大家做選擇,印度餐的香料風味多,也具多樣性,但是,因為我們還想體驗不丹的各種食材,因此還是以不丹的食物為主要選項。

這趟不丹行,有一項很特別的安排,因為朋友的介紹,我們可以到廟裡和喇嘛請益,但由於喇嘛修行的地方地處偏僻,所以我們花了幾小時的路程前往,沿途的路況非常不好,很多都是泥濘之地,一路非常的顛頗。

「Enjoy free message!」Sangay回過頭來跟我們開玩笑,說我們正在車上享受免費的臀肌按摩,坦白說,由於不少地方是上坡路段,有時車輪在原地不停的轉動,真讓我擔心車子是否會突然翻了過去?但我看Sangay他們倒是習以為常,心中的石頭也就放下。

就這樣,一直到中午時分,我們終於抵達了喇嘛修行的地方,這裡還有幾十位小喇嘛在此修行,我們先和喇嘛師父問了好,我們一行人一路趕來有些形色沖沖,但他整個人的磁場卻讓人感覺非常平靜,由於正好是中午用餐時分,我們自己帶來食物,大家將車上準備好的食物都放置好,就開始一起用餐。

只見小喇嘛們到房間拿出自己的餐盤,整齊地坐在地上,年長的小喇嘛們會幫忙舀紫米飯及菜,還有酥油茶,這真是一個很殊勝的體驗,但也讓我思考著,喇嘛師父一個人要照顧與教導這麼多的小喇嘛,也是需要非常的心力。

用完餐後,我們參觀了一下這間位於偏鄉的小廟宇,小喇嘛們有些害羞地和我們互動,還拿出了球出來玩,隨行的Wangchuk夫婦拿出家鄉自製的酒跟大家分享,我們淺嚐了一下,酒精的濃度不低。

隨後,我們開始請教喇嘛師傅一些問題,雖然語言有些不通,但喇嘛師傅很認真地一一回答我們的問題,其實,重點不在答案,而是我們都感受到他平和的磁場,祥和的思慮,不爭的付出,以及生活中一種看似隨緣,實則修鍊的責任感。

其實,不少讀者在fb內跟我分享:

為什麼睡了一整天仍然覺得累?
為什麼工作完只想回家睡覺,躺到床上又難以入睡?
為什麼出門花大錢旅行,依然找不到對生活的熱情?
有時,我們之所以感到疲憊,是因為厭倦了「一成不變的生活」,當想法卡在一個地方,一直沒有辦法前進,也無法再後退的時候,常常也會覺得日復一日的提不起勁,而此時最好的休息,就是重新找出生活的意義出來。

誰說休息的方式只有「睡覺」與「玩樂」兩種選擇

一個不懂得休息的人,也可能是一個工作效率差的人,其實,只要你能找到解除神經緊張的興趣,都能算是一種休息,試著改變自己,走出去,學習新的技能,或是去感受自己經驗範圍以外的人生樣貌,都可以算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

休息並不是只有「睡覺」與「玩樂」兩種選擇,如果是體力勞動的人,通過睡眠或休息,透過肌肉放鬆,的確是可以達到把失去能量補回來的功能,但現在,有不少人是屬於腦力勞動者,片段式的訊息非常的多,晚上睡覺前還要看手機,大腦經常保持興奮的狀態,身體則是保持不動,對於這樣的疲勞,有時睡眠能達到的效果反而不大,因為思慮沒有放下來,神經沒有獲得鬆緩,因此,就算有很多人是周末整天躺在床上,也依然睡的無精打采。

「思慮」要怎麼放下來呢?

其實,心思很亂,多半是自我內心的慾望在作亂,因此,每天都應該學習讓自己的心靈放空一段時間,三十分鐘,十分鐘,甚至是五分鐘也可以,讓自己不斷運轉的腦神經能夠放下來,讓心神進入一個比較安定的境界,不再受其他思慮的打擾,如果可以,也能運用靜坐冥想的方式,把一切都放下,讓心靈沉澱下來,使身心達到一個和諧,也能與自己的身體做一個良性溝通。

明朝有位著名的思想家王陽明先生,他在道教和佛學上有很深的造詣,十歲時的他當場寫的詩,曾令所有人大為之嘆服,帶兵打仗被稱為「大明軍神」,書法也獲得許多大家的稱譽,王陽明曾說:「一個人的心態如何?是會影響他的思維與情緒的,如果一個人的心不能心誠意正,就會受到各種情緒的干擾,如果心煩意亂,就會影響做事的效率。」

事實上,人的心靈有無限的可能,王陽明曾經在一篇千年傳誦的「瘞旅文」中記載了一件事:

有一位從北京來的小官,身邊帶著兒子和僕人,到邊疆上任,他們投宿在一戶苗族人家中,當時,王陽明想跟他們打聽北方的狀況,但因為天氣不好,沒有見到面,第二天一大早,他們一行人已經離開,沒想到,中午有人從蜈蚣坡那邊來,說小官已死於坡下,旁邊兩人哭得很傷心,之後他的兒子也因故死亡,後來連僕人也死在山坡下。
聽到這個消息後,王陽明馬上命兩名童子去把三具屍體給埋了,並感慨地說:「我早知道你會如此,兩天前我見你愁容滿面,憂心忡忡,如果你真的貪戀這五斗米的俸祿,就應該高高興興地上任,為什麼還要這麼不開心呢?」

原來,王陽明知道,在遙遠的上任路途中,餐風宿露,行走於高山野嶺之間,身體經常都是飢渴勞累,又有瘴厲之氣侵擾,為了微薄的薪俸萬里奔走,如果這時心中又是滿滿的憂鬱哀愁,內外夾攻,當然很容易就客死異鄉。

而王陽明當時到偏鄉已經有兩年的時間,在同樣的惡劣環境下,他也經歷了瘴毒之氣的侵害,卻能安然無恙,就是因為經常保持著一顆豁達愉悅之心,因為不好的念頭通常具有很大的力量,會無意間掌控一個人的外在思想,也讓人耗費心神,影響身體健康,可見得心情的影響非常大!

我們的疲累,除了身體上的,也有心靈上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懂得如何休息,如果你怎麼休息也覺得累,那就讓我們來場「休息革命」吧!


安住其心,才能「內心強大」!
You can be strong in heart and mind when your find your inner peace

心靈複方: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內心通常是平靜的!

不丹的Paro市區只有三條街道,這三條街道都充滿著不丹古樸淡雅的風情,街上有一整排的商店,我在這裡找到不少漂亮的不丹國服,還有轉經輪,及不丹的手工皂,Sonam就住在這個城市,所以,他又開始發揮他的人際功力,幾乎每個店家都很熟悉。

在街道上,我們和牛都是平等的,走著走著就碰到牛群,我讓Sonam帶我去買了不少看起來像圓形手工皂的不丹乳酪,應該說,在不丹,我買最多的就是乳酪了,雖然我不確定乳酪經過泰國的轉機是否還能保鮮,但我實在太喜歡這個滋味了,就難得的放縱自己一下。

這時,Sonam提議請我們去喝咖啡,這是一個有趣的提議,因為我們對這裡的咖啡廳感到好奇,於是我們一起造訪了一間在當地算時尚的店面,外型看起來就像其他城市的咖啡廳一樣,但走進裡面卻是充滿不丹的樸實風情,我們點了來自喜馬拉雅山的黑醋栗茶,Sonam和Sangay各點了一個蛋糕,巧克力蛋糕對Sangay似乎有蠻大的吸引力,已經有兩個孩子的Sangay對我靦腆地笑著。這時,我的心中開始有些不捨,雖然只有短暫的相處,但是和他們感覺卻很熟悉,很快能打成一片,這時,他們突然驚訝地發現,我的咳嗽似乎全好了。

這時我也才發現,來不丹的這幾天,幾乎天天都在咳嗽,到虎穴寺的前一晚還咳了不少血絲,當時,我都已經做好打退堂鼓的準備,沒想到,爬完虎穴寺之後,我的感冒似乎全好了,一聲咳嗽也沒有,過敏現象也消失,或許是山上純淨的空氣,在有些缺氧的狀態下,極度的換氣排出了困擾我的病痛;也或許是蓮花生大士的能量磁場,又或許是幾天的假期放鬆,增強了我的免疫力,總之,這趟不丹行,我感覺自己煥然一新,而且收穫滿滿!

由於為了避免環境遭到觀光業的轟炸,早期限制每年僅開放5000人進入不丹,每年有非常多的人來到不丹除了探訪這個以幸福聞名的國度之外,也希望能尋求內心的平靜。

事實上,身處於喧囂的城市之中,我們的生活一成不變,繁華卻又慌亂,忙碌卻又空虛,很多人都想逃離城市到純淨之地尋找自我,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時放下一切去追尋心中所想,尋找內心的一絲平靜,幾乎都成了一種奢侈。

事實上,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內心通常是平靜的,想要尋找內心的平靜,不一定要大老遠地四處尋覓,可以從「安住其心」著手,我們的焦慮與恐懼,根源都是來自於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易變難調,微妙難見,只有「心」被調伏了,我們才能得到安樂。

「心」要怎麼調伏呢?

我們如果把心比喻為一頭大象,那麼「正念」就像是一根綁住大象的繩子,不讓它隨處亂走而摧毀攪亂眼前的所有。甚麼是「正念」呢?

「正念」就是「活在當下、放下執著」,「正念」可以把我們的「心」留在當下,但是,這個「正念」需要被訓練,就如同我們的身體需要鍛鍊,每天需要保有一些鍛鍊時間,才能保持肌耐力及對抗身體的衰老。

我們的心靈也需要修練,當「心」忽然跑開的時候,要學會讓它輕柔地回到當下,那麼困惱我們的各種情緒,就會消失於無形,剛開始我們都需要花些時間,保持內心的練習,才能培育出我們內心「如如不動」的能力。

當我們的內心得到平靜,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生活的智慧在於消除不必要的東西,如果你的心頭堵得很,只有先把雜亂的東西丟掉,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東西,在「遇見更好的自己,SWAN的價值投資法」這本書當中,我已經提到過:「佔有越多,反而擁有越少」,引起不少讀者的共鳴。就像一個身體僵硬的人,如果想要學習把身體前彎,必須先解決身體筋膜的代謝沾黏及練習後彎,才能改善前彎,一個人蹲得越低,才能跳得越高,我們要用智慧來訓練我們的「正念」,不要因為短暫的失敗而失去信心,記得,富人不一定比窮人生活的更自在,長相美麗也不一定比長相平凡的人更快樂。

現在,眾多士人學子所敬奉的五位與讀書相關的神明為「文昌帝君、大魁帝君、朱衣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相傳此五神皆有護持文運之職能,合稱「五文昌」,各地或有加奉「至聖先師」、「倉頡先師」、「太白先師」等。

而其中的朱衣帝君相傳是宋代理學家朱熹,朱熹夫子從政時間不長,一生主要從事書院教育,他曾說:「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我們的心就像滋生萬物的大地,而自古道德、學問都極為傑出的人,都以「治心」為最重要。

「心的調伏」需要時間,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逃離外界的環境,但只要你願意調伏自己的內心,你就能讓自己擁有清新的洞察力,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這些想法是錯誤時,能靈活地去做改變,懂得刪除負面情緒,也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霸占你的內心,使你裹足不前。

快樂來自於「心的調伏」,如果不知道調伏自心的益處,只知道順應與增加
欲望,就像喝海水一般,只會越喝越渴,因此我們要時常觀察我們的心,當你能成就「如如不動」不動的「正念」時,就能超越「善」與「惡」,同時遠離「迷惑」、「散亂」和「恐怖」。

這趟的不丹行,我學會了更多的「仁慈」與「放鬆」,人的潛能總是比我們的想像還要巨大,人生的長度只有那麼長,我們能改變的,唯有它的寬度,希望您透過依沛的這十六堂「心靈瑜珈課」,認識自己「內心強大」的指數,選擇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更多精彩內文請參閱本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