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財富哪裡來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第一節
▶大標╱真正的自由和你想的不一樣


走到人生的某個階段時,我決心要成為一個富有之人。這並 不是因為愛錢的緣故,而是為了追求那種獨立自主的感覺。我喜歡能夠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                                                     ——查理 • 芒格


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我週末也想帶老婆孩子出去玩,但實在太忙了,好希望可以想休息就休息」、「我現在這麼焦慮,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是因為薪水太低、生活成本太高」、「我不喜歡我的工作,但又無法爽快離職,如果哪天可以實現財富自由就好了。」
大部分的人把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歸結為「因為沒有實現財富自由、我的錢還不夠多」。但其實大部分人都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有錢 = 自由。
所謂「自由」應該是指時間上而非金錢上。我也曾和大多數上班族一樣,生活在糟糕的生活循環裡:早上被鬧鐘叫醒,8點半到公司開始做一天的計畫,9點開始參加一個接一個的會議,如果哪天沒有會議,那天一定是不正常的。
這樣的生活模式讓我幾乎沒有時間思考,每天都匆匆忙忙,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解決問題和應對突發狀況上。晚上10點帶著滿身疲憊搭車回家,腦子卻依然在想工作的事情。我不敢生病、不敢請假,休息一天意味著後面會有加倍的工作。
但我現在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樣。我早上8點起床,閱讀一下昨晚的財經資訊,思考今天是否需要進行交易操作,如果需要就在9點15分前做好決策,10點享用一頓健康的早餐。我有時間閱讀、思考和寫作,每天可以陪家人吃午飯,下午一起去健身房鍛煉一個小時,下午5點再回來工作。
每一周我都會留出思考、與朋友交流、水療(SPA),以及幫學員解決職場、投資、副業等問題的時間。每兩個月我都會安排至少一周的時間和家人去旅行。我也會騰出一些時間關掉微信、不帶手機,讓自己不受干擾地沉浸於當下的生活,始終
保持對生活的期盼和熱情。
比財富自由更重要的是,我們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以哪種方式、和誰在一起、過怎樣的生活。很多人都誤認為一定非得擁有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資產才能稱得上實現財富自由,認為只有到那時候才能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去享受退休生活。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資產上億元的企業家更難從工作中抽身,去享受絕對的自由,甚至比正在閱讀這本書的你更忙碌。
對於自由,我有一些新觀點是在實現自由人生狀態之前未曾想到的。
( 1 )財富自由不是生活的目的,時間自由和社交自由才是我們想要的。
正如本節一開頭提到的查理․芒格的那句話,我們追求的是獨立自主、不受他人意志左右的生活,以及對自我時間的完全掌控權。我們至少可以不用為了錢出賣自己的時間,不用為了錢而去應付不想應付的人。
( 2)選擇越多,就會越自由。
大部分人對自由和財富的追求都源自於安全感的匱乏。這種匱乏可能是生活的不確定性帶來的,也可能是選擇太少、沒有後退的餘地。當我們給自己創造的選擇越多時,我們就會越自由。正如你的收入管道越多,你的選擇空間就越大,不必違心做事。
( 3)你並不需要有那麼多錢,你需要的是讓錢為你贏回時間。
金錢只是我們實現自由人生的工具,它能帶我們去想去的地方,卻無法告訴我們該如何生活。它可以幫我們贏回充裕的時間,讓我們專注於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捷徑就是找位合適的指導,在幾個月內學習他10年、20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並吸收、內化成自己的能力。
此外,有些高收益的投資專案並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一旦你瞭解了它們,錢就會從四面八方來。當然,善用槓杆也是實現自由的有效手段。
( 4)若不會投資,財富自由只是曇花一現的美夢一場。
大部分人忽視了生活成本會隨著時間和賺錢能力的增長膨脹,也就是通膨,是對我們長期保持財富自由狀態的最大威脅。

財富自由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被動收入大於最低生活開支。
第二階段:被動收入大於當下的生活支出。
第三階段:被動收入足以支付我們夢想中的生活。

錢賺得越多,花得也會越多,因為你的生活品質通常也會提升,例如現在是開50萬元的代步車就滿足了。但當你賺很多錢時,或許就想升級到150萬元的車。
如果被動收入少於生活支出,在生活成本膨脹的同時,本金也會損失。就像蓄水池一樣,進水少而出水多,總有一天錢會流光,所謂的財富自由便成了一場美夢。所以,我們在走向財富自由的過程中,要麼努力保持支出不變,要麼努力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
我常對學員說,希望他們邁向自由而富足的人生。富有是有錢,富足則是有時間。大部分人不敢想,是因為他們限制了自己的思維。只要敢想,就能做到。前提是你得先百分之百地相信這一點。
在閱讀本書後面的內容之前,我希望你先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我一定可以過上自由而富足的人生!」


第二節
▶大標╱五項技能,破除人生卡點

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沒有壓力的生活狀態 ,而是為了自己自由選擇的、值得的目標而努力和奮鬥的狀態。
——維克多 • 弗蘭克爾 a

過去3年,我走過了20多個地方,認識了很多生活方式超乎我們想像的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由職業,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換回了更多的財富。
生活本就不必如此艱辛。大部分人,包括過去的我,總是試圖說服自己生活本就是如此,用朝九晚五的辛苦工作換回短暫的週末和假期,還要冒著隨時被解雇的風險並面臨一定會到來的中年危機。
但是,最近3年的經歷讓我意識到還有其他更快樂的活法。這3年我四處走走,卻我擁有了過去10年連自己都未曾想過的財富,有了熱愛的事業、說走就走的旅行和社交自由的權利。我可以用在上班時一半的工作時間獲得比上班時多幾倍的收入。提摩西.費里斯在其著作《每週工作4小時》中寫道:「選擇和選擇的權利才真正具有力量。」

如何付出最小的努力和代價獲得更多的人生選擇權,這是我想在本書中探討的問題。大多數時候,選擇權對應的是足夠的財富。我們不得不承認,金錢能給我們帶來生活、人生選擇,甚至是人際關係上的底氣。
如果擁有足夠的金錢,你就可以在面對不喜歡的工作時勇敢推辭,不用顧及連續幾個月找不到工作時沒錢交房租;在面對不喜歡的客戶時,你就可以不必委曲求全地討好他們。 選擇權的意義不僅是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所愛的人和事,還是 可以有遠離不喜歡的人和事的底氣。
那麼,如何讓更多的金錢支撐我們擁有更多的人生選擇權呢?我總結了一套自由人生公式。

自由人生 = 主業 + 副業 + 投資 + 套利 + 個人影響力

小標:+主業
主業是指我們花費時間最多且能提供主要收入來源的工作。本書提及的主業主要是指大部分人的唯一收入來源——通常是在公司工作薪水。
第一個讓我突破400 萬元收入門檻的是主業,我用了9年時間讓我的月薪從一萬多成長到年收入超過400萬元。即使花了9年這麼長的時間,也比許多同齡人要快很多,但我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是旁人無法想像的。
我曾通宵加班,走出公司大門後甚至有點恍惚,想不起來當天到底是幾月幾日;也曾在接受新職位的挑戰後,為了找到實現目標的新思路而學習到淩晨3點。
我並不建議大家像我一樣以健康為代價而拼命工作,以換取職場中更多的機會和收入。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寧願少花點時間在加班上,多花點時間在提升個人能力和打造職場影響力上。這些才是可跟隨著自己,並能在未來持續產生複利的東西。
當然,在職場中向上發展,換取更高的收入,還是有方法的。我從自己 9 年的經歷中總結了一些方法分享給大家。
( 1 )從人生目標出發,以終為始地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向。「熱愛」才是能在一個方向上深耕並獲得卓越成果的前提條件。
( 2)把公司當作自己拓寬視野和提升能力的平臺,讓自己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建立自己的職場影響力。
( 3)借工作鍛煉自己的思維方式,如槓杆思維、擊球手思維、共贏思維等,這些都是可以應用在其他事情上的底層思維。
( 4)勇敢、果斷,給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而且不留退路。一旦你暗示自己可以接受備選方案,通常事情就果真朝這個方向發展了。
雖然大部分人或許終其一生都很難實現主業年收入過400萬元,但只要做到以上幾點,要實現120萬元甚至200萬元以上的年收入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我會後面在第2章中詳細說明如何在職場中做到以上幾點。
一旦你開始相信,目標達成的速度可能會比你預想的要快得多。西元2022年 2月,我曾在給一位學員的祝福中寫道:2023 年,你會實現年入400萬元。只要你相信,就會看到。 她原本是不信的,當時她的主業和副業收入加起來才不到8萬/月。但是,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她開始堅定地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到。結果在2022年底,她真的實現了400萬元的年收入。

小標:+副業
如果想更快實現人生目標,擁有更多的財富,副業和主業雙管齊下是更快的路徑。
我14歲時就開始探索副業之路。但那時主業是上學,對於副業也沒有概念,只是單純地想多賺一些生活費,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書。上大學時我用副業賺了自己大學4年所需的生活費和學費。
職場上真正有意義的副業,應該是從 22 歲開始。那時畢業剛滿一年,薪水
只有10000元/月。為了可以更快地存下用於投資的第一桶金50萬元,我開啟了美妝博主的副業。只花了2年我的副業收入就超過了當時的主業收入。
後來的十幾年間,我做過很多副業,如美妝博主、淘寶代購、寫手、營運顧問、大學生簡歷輔導、理財訓練營班主任、線上課程開發等。副業收入和主業收入一樣不停地增長,從最初單純靠時間換收入的模式到後來的兼職創業拿分紅的模式,再到組建團隊、透過自運轉系統獲得收入,最終我的副業年收入也能輕鬆過百萬元。
副業對於我的意義不僅是拓寬了收入邊界,更多是在主業發展到達天花板之前,創造了第二曲線甚至第三曲線的可能。
身處職場,尤其是互聯網這樣的行業,「35歲危機」幾乎可說是一個無法消除的魔咒。互聯網公司的工作普遍節奏快、加班多,從業者必須具備更強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只有這樣才能引領行業的發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更願意招聘思維靈活、體力和精力都旺盛的年輕人。那麼,年紀稍大的人怎麼辦呢?如果到了 35 歲還沒有升到管理層,基本就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了。
所以發展副業,幾乎是每一位互聯網人在30歲時就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最近幾年,人們逐漸發現無論哪個行業都有非常強烈的不確定性,有時工作說沒就沒了,副業也成了大部分人不得不考慮的事。畢竟,多一份收入就多一點確定性。當然,如果你能更早開始,選擇就會多一些。
在副業方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以下幾點建議。
( 1 )盡可能地搭建出更多收入管道,提升面對人生意外的抗風險能力。
( 2 )在你擅長的事、熱愛的事、賺錢的事、對別人有價值的事中尋找四者交匯的「甜蜜點」,把副業發展成可終生從事的事業。
( 3)從自身需求出發,找到可以滿足該需求的解決方案,再銷售給目標客戶。
( 4)讓你的時間更值錢,從「賣時間」模式轉變成「賣系統」模式。
( 5)堅持學習和研究,以不變的內在核心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
副業的收入上限往往比主業高。做好副業,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的事情。
接下來我和大家詳細說說我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副業方向,如何如何開始副業,以及怎樣讓自己的時間更值錢。

+投資
我認為「投資可能是每個人這輩子的最後一份職業。無論你是靠主業還是靠副業賺到了錢,最終都想要實現「錢生錢」、「躺賺」的狀態。我所說的最後一份職業不是到最後才做的事,而是你這一生需要持續做的事。
大部分人都希望實現財富自由。什麼樣的狀態算實現了財富自由呢?就是你的被動收入大於你的支出。什麼是「被動收入」呢?被動收入是指你不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就能自動獲得的收入,像是房租、股票收益、基金分紅等。如果你想實現不上班、不看主管臉色、睡到自然醒,還能有錢花的人生狀態,建議你儘早開始學習投資。
我最早開始想學習投資是在22歲時,但我整整過了3年才開始學習,就是因為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我以為要有了50萬元才可以開始學投資。大多數人都會陷入這個誤區,認為必須先有錢才能學投資,不然學了也沒錢買理財產品。
這個想法是極其錯誤的。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要做好投資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它需要終身學習。投資市場中聚集著我國甚至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大部分的基金經理、研究員等都是名校畢業的聰明人。所以覺得自己只要學習幾個月就能獲得10%以上的高收益嗎?
第二,想學好投資就需要不斷地試錯,在交易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投資邏輯和不良心態。錢越少,你的試錯成本越低。假設你有了500萬元以後才開始學習,一個失誤可能就導致50%以上的虧損,那麼你失誤一次就可能損失250萬元。當你只有5萬元時,即使虧損 50%也只損失25000元,心理上會好受一些。 我曾見過很多靠創業賺了幾百萬元的人不學習而貿然投資,把錢虧光後再也不敢踏入投資市場。投資這件事不是唯時間和經驗論,而是你的認知能力越強,收益才會越大。
第三,投資學習中建立的思維可以讓你受益一生。我是文科畢業生,寫了多年小說,還從事了幾年編輯工作,按理說應該是非常感性的人。但是「營運、投資、創業」都需要非常強的理性思維和果斷的決策能力。我的學員小羊車層說:「阿七老師是我見過唯一一個把感性和理性融合得這麼好的人。」
在為人處事上用感性思維,與他人共情、共贏;在工作和投資方面用理性思維,行動果斷、不拖泥帶水;在企業營運方面,用投資中學到的方法去分析行業、分析公司,找到業務增長的破局點。這些都是 9年累積下來投資學習和實踐帶給我的。
這些年的投資經歷帶給我的不僅有思維和能力上的成長,還有金錢上的回報。西元2020年,我實現了投資年收入超過五百萬元的目標。所以,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我建議你儘早開始學習投資。

+套利
西元2020年,我把套利加入了自由人生公式中。這是我在那一年才接觸到的新概念。我理解的套利是基於對規則的解讀,發現低買高賣的機會,並在規則允許的前提下一買一賣,獲得確定性的收益。它和透過投資而獲得收益的區別在於,是否有確定性。
套利與投資、副業之間不是相互獨立的關係,它們之間有交會點。各種新發行證券產品的「新股申購抽籤」,包括 A股新股申購抽籤、新發行可轉換公司債、投資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 (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REITs )、港股新股申購抽籤等,既屬於投資,也屬於套利的範圍。
舉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你在工作之餘開了一家雜貨鋪。某天,你在和同行聊天時發現他的進貨價比你的高30%。於是你答應供貨給他,比他現有的價格低10%。這樣你就可以從供應商和同行之間的一買一賣中賺取20%的差價。這就屬於「套利」,也是副業的延伸。
生活中也同樣存在很多套利的機會。例如,你手中投資了房產,又投資了股票。當房價下跌、股市繁榮時,你把房子賣了,用賣房子的錢買了股票,這就是典型的套利。
套利是行為金融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從理論上說,套利應該是零成本、零風險、正收益的,被稱為「理論套利」。在現實生活中,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的機會極少,通常是滿足零成本和正收益,風險趨近於零但不等於零。所以,現實中的套利也被稱為「有限套利」。
我把套利的重要性提高到與投資、主業、副業一樣,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嘗到了套利的甜頭,從2020年開始,我每年在套利上的收入都能在六~七位數以上;二是增強信心,套利收入讓我在面對金融市場波動時還能夠處之泰然。
從2021年開始,我開始花更多時間去尋找零風險、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套利方式並教導我的學員們,幫助他們在薪水之外獲得更多收入。我會在第 5 章詳細介紹套利的方法。
大部分人剛接觸這個概念時都不會相信有如此輕鬆的賺錢方式,我的學員小Y 也是其中的一員。兩年前他剛認識我時是抱著「反正學費不貴,不妨試一試」的心態來學習的。現在他已經可以每個工作日只花2小時,每年可多賺100萬元了。

+個人影響力
個人影響力是最後一個被我加入自由人生公式的元素,但也是最高天花板,複利效應最顯著的一個。個人影響力可以為主業、副業、套利和投資加分,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主業上,主管願意信任你,給你重要的機會和責任;同事覺得你可靠,一起合作專案時非常順利。
在副業上,客戶認為你是良心商家,願意給你訂單,找你合作。
在套利上,一些實物套利出貨時,對方信任你,願意提前付款,給出比市場行情高一點的價格。
在投資上,家人不用天天擔心你是否會陷入金融騙局,父母願意出資金讓你學習和實踐。
此外,你對外展示的人格魅力和專業能力可以給你帶來眾多的跟隨者和合作機會,讓你的收入不斷突破新高。
你可以說這些是我的推論而以,但其實都真實地發生在我的生活中。10年前的我也萬萬想不到個人影響力竟如此重要。
我在2020年辭職後就開始做自己的個人品牌,一個人單打獨鬥。那年11月,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幫助1000人邁出理財第一步」。好的口碑和準時到位的產品交付讓我在第一年便實現了營收達到600萬元,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隨著個人影響力的擴大,我的目標變成了「幫助10000人過更有底氣的生活。」投資理財不再是唯一途徑,我更想做的是讓自己歸納整理的這套理想生活的人生系統理論能幫助更多人。
我把自由人生公式的5個面向當作5項需要點亮的技能。可以把它想像成一棵樹,主幹是自己想實現的自由人生,主業、副業、投資、套利和個人影響力就是從主幹分出去的5根主枝。要想讓每一根主枝發育得好,長得枝繁葉茂,我們就 要提供陽光、雨露、風和營養。投入時間和精力,讓根主枝開花結果,我們追求的財富和自由人生就會實現。
假設把每根主枝開花結果當作100分,你可以給當下的自己打幾分?距離100分還有多遠,代表你就有多大的成長空間。
分數不高也沒關係,放輕鬆,和我一起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開啟一段追求新知之旅吧!
如果你剛開始進入職場,比較迷惘,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或是你剛結婚生孩子,生活開支一下子因為孩子的到來而較為拮据;如果你工作了 10 年,面臨孩子升學需要買學區房的壓力和職場上升的天花板,找不到進一步提升收入的有效途徑,都不妨仔細閱讀這本書,它將是你今年送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利用「資訊差」和「認知差」提升賺錢能力
錢經常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在重要的人生關卡上,我們是否具備「選擇自由」的底氣與我們的賺錢能力密切相關。而「資訊差」和「認知差」是決定我們在賺錢能力上能否能贏過其他人的關鍵。

何謂「資訊差」和「認知差」?
資訊差就是指的是資訊的不對稱、落差,包括時間差d、途徑差e、資源差f 。在買賣活動中,買賣雙方掌握的資訊不同。掌握資訊較多的一方佔據更有利的位置,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而掌握資訊較少的一方,付出的成本則會更高。
利用資訊差賺錢,就是利用資訊的不對稱成為掌握資訊較多的一方,在賺錢這件事上掌握主動權,進行低買高賣。例如,一頂草帽的市場價為132元,經銷商的進貨價為20元,但你有資源能以10元的價格買到。
認知差越大,瞭解事物的視角、深度及廣度也就越不一樣。

認知差包括能力差、洞察力差、執行力差 。利用認知差賺錢,意思是你我都知道的事或資訊,但我比你更專業、更精通,可以利用更高深的知識、行動力和洞察力獲取更多的資訊和賺錢方式,賺認知水準較低的人的錢。例如,A和B都知道可以透過可轉債新股申購抽籤賺取新債上市的收益。A有一個帳戶,一年也中不到幾次新債,一年下來只賺到了5000元。B知道除了申購新債,還可轉換公司債。除了申購新債賣出賺到的5000多元,B在轉債上獲得的收益超過了20000元。這就是兩個人雖然知道相同的事情,但對這件事情的理解不一樣,認知上存在差異。認知高的人就會比認知低的人更有賺錢能力。
賺錢的底層邏輯無非是「資訊差」和「認知差」這兩種,但人的思維、認知和眼界的局限性會表現在賺錢能力的高低上,帶來天差地別的結果。認知水準和眼界越低的人,就會越抗拒外界的新事物和新變化,越抗拒瞭解新的賺錢方式。
人性都是恐懼變化、未知和不確定性的,但往往全新的機會就藏在未知中。要提升賺錢能力,我們必須打破資訊的不對稱,掌握主動權。

打破資訊不對稱,掌握主動權
賺錢能力的提升靠的是資訊差和認知差,也就是使用信息的不對稱。那麼,如何打破資訊的不對稱,我分享以下幾點方法。
(1)破除自己的「回音圈」
我們日常接收到的資訊或接觸到的人事物基本上都很固定。通常都在固有的圈子裡,這個圈子發出的聲音和我們的三觀類似,進一步強化我們的認知和思想,這就是「回音圈」。舉例來說,就像自媒體App或是YT或FB平臺會根據使用者的喜好推送他喜歡看的東西,過濾掉他不喜歡看的,形成「資訊繭房」,他就再也接觸不到新的資訊和事物了。
因此,平常要刻意地打破固有的「回音圈」,主動接觸一些能提升自己視野、認知和能力的事物,多與不同思想、不同職業的人交流。
(2)做T型人才
在自己的領域深耕,成為行家,從「螺絲釘視角」轉變為「行業視角」,我們就能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東西;然後把自己的擅長的範圍從這一個點擴散出去,就能接觸更多其他領域的事物。
(3)延伸自己的需求
自己的需求或許也是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當你為自己的需求找到解決方案,可以再把它賣給有同樣需求的人,這就是賺錢機會。
我在2011年時月薪只有1萬多元,用不起名牌保養品,只能買試用品。雖然份量少,但我可以用1/3甚至更低的價格購買到正品的試用品。於是
我深入瞭解各大品牌的推廣活動,藉此獲取各種購買和獲得試用品的機會,然後把試用品賣給有相同需求的人。這個機會在2011~2013年每年都為我帶來16萬元上下的額外收入。
這也是一個從生活中找到資訊差的案例,我用這種方法敏銳地找到了很多賺錢機會,你也可以試一試。
(4)小步快跑,快速反覆運算
當你找到一個有效的賺錢資訊時,就要快速行動,在行動中提煉出自己的方法,對不足的地方進行反覆運算進行優化,讓自己快速運轉起來。
很多人可以做到前 3 點,但卻依然沒有賺到錢,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執行力。請大家記住一句話:
一流的項目,三流的執行力,三流的流量,那麼這個項目不賺錢;
三流的項目,一流的執行力,一流的流量,那麼這個項目肯定賺錢。
這裡的流量是指市場需求,有需求就有流量。只要能落實執行力,就一定可以賺到錢。以上 4 點可以總結成一個公式:

提升賺錢能力 = 發現時機 (敏感度) + 深入研究+執行力 + 複盤反覆運算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話:沒有不賺錢的方式, 只有不賺錢的人,希望大家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