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紅磡記

特價37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前言:移動的指標
有時候我在想,人生的上一個階段與下一個階段,是否都會有隱微的關聯。這裡想說的是居住地。老家在桃園龍潭,儘管不是在那裡出生,但人生至此前半段幾乎在那兒度過。龍潭是台灣十大名茶產地之一,茶園是我很熟悉的地景,家附近也有不少製茶廠,雖不致於過分浪漫地說我在茶樹間長大,但是看到一畦一畦的茶作還是感覺像家。
 
大學到木柵讀書,又是另一個茶產地,文山包種、木柵鐵觀音,名氣更響亮,上貓空泡茶聊天是當年大學生偶有的休閒,學校每年舉辦包種茶節雖然與農產無關,但到底是想牽扯一點在地特色。我在木柵住十多年,出門在附近活動,來來去去經過許多老茶行也是很慣習的事。
 
我是一個對住所相當固著的人,若非搬來香港,彷彿就會一直在木柵住下去。人生前三十年都在茶鄉的意義是,我很適應安靜邊緣的位置,就像血型A的人一進到空間裡,要找靠牆的座位才感到安心。我不介意每次進入市區、前往核心地帶都必須移動,反而有點需要那段轉換的過程。後來我跟一個遠方的人戀愛,每次見他,得花上半天的時間,搭車、搭飛機,移動得更長、更遠,也不覺厭煩。我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可能潛意識就是喜歡在移動這樣看似無意義的事情上浪擲時光。

搬來香港前,在木柵的一間公寓住了六年,巷口斜對面是一座加油站,一旁不遠處的公車站則有一間葬儀社,每天出門上班,都在那間葬儀社前等公車。有時我覺得無所謂,有時又莫名感到介意,特別是當它偶爾有生意上門的時候,大門敞開,靈堂直對著你,死者的照片盯著等公車的人背脊發涼。我常常想不透那間葬儀社為什麼會開在這裡,以它生意清涼的狀態看來,大約是自宅家族事業,但附近完全不見相關產業,離殯儀館也有段距離,根本沒有聚集經濟的效益,真是這個社區很特殊的存在。
 
結果,抵港後的第一間住所,加油站就在公寓樓下的大馬路上,附近全是殯葬業,棺材、骨灰罈、花圈、紙紮人一應俱全,每天遠遠地還看得到殯儀館裊裊的白煙。事至此,已經沒什麼好介懷的了,甚至有點明白為什麼我在木柵的家附近,會有一間突兀的葬儀社。它彷彿一直是下一個居住地的指標。

我與觀世音菩薩向來有緣,紅磡正有一間歷史一百五十年的觀音廟,那裡幾乎成為我頭幾年在香港的心靈支柱。

紅磡觀音廟建於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信眾以街坊鄰里居多。這一百五十年來,雖曾重修,但也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仍屹立不搖。二戰時,有一則軼聞,據傳當時盟軍瞄準紅磡黃埔船廠,果有一日轟炸紅磡區,街道民宅面目全非,唯有觀音廟全身而退,外頭死傷慘重,而躲藏於廟內的百姓安然無事,眾人皆言觀音顯靈護祐。

我總是對這種帶有神祕色彩的小故事著迷,更重要的,初來乍到異鄉,不遠處就有一位熟悉的長輩照看著你,安心不少。後來,每有身心動盪,或遠行前求平安,甚至是尋覓新屋這類雞毛蒜皮的小心願,總會厚顏無恥地去叨擾香火鼎盛的觀音娘娘,祂老人家雖不至於把我寵壞地有求必應──像是我許願找到一間鋪有木地板的房子,便嘗試兩回才成──但實在是把我和另一半這個小家庭照料得穩妥,我倆在紅磡住得安逸,賴著不肯遷去別區,祂便一次又一次為我們在最佳時機覓得安身處所,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好。

落定紅磡的前半年,由於人生地不熟,社交量極少,幾乎不太離開居住的區域。但心思卻常常移動回台灣,看著朋友們在台灣各地工作生活、旅行走動,看著他們去了什麼有意思的地方,就記錄在我的地圖上,想著有一天自己可能也會去。雖然搬至亞洲的心臟地帶,卻彷彿來到距離過往核心更遙遠的座標。那段日子每晚都做夢,白天的日常刺激太少,夜晚的潛意識便高速運轉,家人、朋友、甚至是久沒聯絡的故人,輪番出現在睡夢中。我很喜歡香港的生活,但原來脫離母體的那種不適,難免久久不散。
 
也是因為這樣回溯過往居住地之間的關聯,忍不住想著下一個地方會是哪裡,紅磡這個老老的街區會給我線索嗎?神遊回台灣會更費力嗎?移動,或許會是一輩子的事情吧。



序:來點沒什麼難度的海鮮,讓自己好過一點
做菜是讓人遁逃一切的精神時光屋,當你沉浸在備料的瑣碎程序裡,所有關於人生、事業或感情的焦慮,都可以暫時被擱置在廚房外,而且終點還有一頓飯菜將會療癒你。有什麼比這投資報酬率更高的事嗎?上班?約會?嗯,都沒有吧。

家常菜是我的烹飪主旋律,但移居外地而縮減的社交圈,意味著我得在略顯單調的日子裡自行製造高低起伏。我發現在一頓餐食中來點海鮮元素,會讓人感覺富有了起來,同樣坐下來吃晚餐,餐桌上出現三杯透抽,就是比肉絲炒豆干高級許多;而做西餐又更有上館子的錯覺,同樣的蛤蜊,做成白酒蛤蜊義大利麵,比用米酒蒸煮更有儀式感。

我無意貶低家常菜的地位,自己最常做、最愛吃的仍是家常菜,但無論你是獨居,或有室友、家人一同生活,照顧個人身心總是最要緊的,這幾年世界情勢給我們的功課,便是體認到龐大局面都不在尋常人的操控中,少數能掌握的小事之一,是怎麼餵養自己和親愛的人──因此在遲滯的日常中變換情境很重要,做一頓異國風的晚餐,來一點平常嫌麻煩、但處理起來不用什麼技術的海鮮,最後發現這些事情你都辦得到,會感覺好過一點。

檸檬奶油紅椒鮮蝦細扁麵

義大利麵特別適合獨居的人,一份成品有蛋白質、有澱粉,想要的話,可以添入蔬菜或簡單弄點配菜,就是心靈滿足又營養豐盛的一餐。

這是一道清炒型的義大利麵,但因為加入奶油,所以嚐起來相當邪惡,完全不是養生健康之感,再加上檸檬汁的酸勁,非常適合秋冬越來越短的亞熱帶。麵條種類很多,建議選用麵體表面有點粗糙的細扁麵(Linguine),能讓醬汁更好地扒附麵條,成果會比使用直麵來得優秀。主角蝦子特別以煙燻紅椒粉調味過,除了彷彿幫蝦肉畫腮紅,紅通通地擺在盤裡好看,味道也更有層次,紅椒粉(Paprika)是很實用的香料,建議添購一罐,幾乎各種肉類、海鮮都用得到。

製作這道料理,對於一般台灣人來說,最難取得的食材可能是起鍋前調味、妝點的巴西里(Parsley,又稱歐芹),通常要前往日系或歐系的超市才買得到,或是如果你手邊有其他香草,例如百里香(Thyme)、蒔蘿(Dill)、羅勒(Basil)、蝦夷蔥(Chive)等,也可作為替換。另外還有一個辦法,若你不是香菜反對黨,我有時候會用芫荽取代巴西里,雖然兩者的氣味還是不盡相同,但仍有些共通點,代為上陣不致於離譜,而且巴西里的確也有個別名就叫「洋香菜」。

◎食材(一人份)
細扁麵──八十克
冷凍白蝦仁──五隻
大蒜──四瓣
檸檬汁──半顆量
奶油──二十克
煙燻紅椒粉──半茶匙
巴西里──一小把
橄欖油──適量

◎步驟
➊蝦仁放在密封袋裡泡水解凍,洗淨、擦乾。沿著蝦背的中線切一刀,但不要切到底,這個動作稱為「開背」,會讓蝦仁在煮熟後捲成漂亮的蝦球,如果嫌麻煩省略也可以。
➋以煙燻紅椒粉、黑胡椒粉和少許橄欖油來醃蝦仁。
➌煮義大利麵,起一大鍋水,水滾後加入一大匙鹽,再放入麵條,烹煮時間請控制比包裝上建議的縮短兩分鐘。煮水的同時,將蒜頭切末備用。
➍取一平底鍋燒熱,不用下油,醃好的蝦仁入鍋,兩面煎上色即可取出。蝦子熟得很快,入鍋後五秒內就能翻面,兩面有煎出焦色就好,不要煎到全熟。
➎同一支平底鍋內,倒一大匙橄欖油,以文火細細煸香蒜末,若廚房裡有現磨的黑胡椒、辣椒片,可以磨一些進去炒香。距離麵條煮好的兩分鐘前,舀兩大杓煮麵水到平底鍋裡,形成油水乳化的醬汁,此時火力可以開大一點,讓醬汁保持在微滾的狀態。
➏煮好的細扁麵撈進平底鍋裡,迅速拌開讓麵條吸收汁水,接著把稍早煎好的蝦倒回鍋內,放入奶油、檸檬汁,與所有食材混合均勻,此時麵體應該看起來油亮滑順。試一下味道,如果不夠鹹,可以落一點鹽;如果麵仍硬口,則加點煮麵水再煨一會兒。
➐關火後,扔一大把切碎的巴西里,以餘溫攪拌。上桌時,附一角檸檬作為裝飾。



源興香料公司
我對香料的認識本來有限,直到遇見另一半,才為我打開了香料大門。第一次約會時,他從家鄉帶來各式各樣的香料,粉末狀、種籽狀……類別之多,令人迷惑。有的香料名字我聽過,但從來不知道怎麼使用;有的則如外語那般陌異。我們在小小的廚房裡,並肩做印度菜,看他把所有將用上的香料攤在盤中,顏色繽紛,不像做菜,倒像作畫。

香料本具有催情作用,一場戀愛從香料開始,再適合不過。

後來那些沒用完的香料被留下,我偶爾翻出來研究,自學做香料飯(Biryani)、咖哩(註),要與這些陌生食材培養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手觸摸、嗅聞一番,並閱讀食譜、實際走一遍入菜的步驟。從此我的廚房裡多了來自異地的風味。

註──「咖哩」是因殖民歷史而產生的外來名詞,英國人將各種以香料調味製成的濃稠醬汁料理統稱為咖哩,但其實印度飲食文化中不具有咖哩的概念,每道菜都有自己的印地語名稱。為了便於讀者理解,仍使用咖哩一詞。

搬至香港,日常與香料的關聯又更加緊密一些。香料可以是異國的,也可以是熟悉的──滿街的潮式滷水店,展示著清淡的香料應用;近年來香港人對川菜的興致大增(但多半以麻辣味型的江湖菜為主),再加上據傳發明於九○年代、源自深圳的雞煲火鍋,則標誌出香料的重口性格;還有因本地族群樣貌多元而催生的道地南洋菜、印度料理,更讓人時時經驗香料複合的美妙。

這樣一座飲食風景明媚的城市,有一間百年的香料行,似乎也合情合理。

源興香料公司,開業於一九一二年,寬敞的店鋪座落上環荷李活道和樂古道之間的斜坡上,行經那一帶,絕對不會忽視它,氣味先至,接著是整齊排列的香料山引人注目,視覺和嗅覺的存在感極強。店內員工若干,忙於將大袋的香料分裝成小包,氛圍安靜,彷彿圖書館。

而它的確也是風味的圖書館,販售品項多達百種,供應餐廳酒樓的批發量,也設計出打動路人如我的家用零售商品。鋪頭左側一落一落插著中英對照名牌的香料,招攬客人的作用居多,散客若想購入少份量嚐鮮,右側的架子上陳列著各式一兩重的包裝,事先密封好了,拎出來結帳即可,不擾亂員工為你這一、二兩的好奇心,停止手邊工作。

單品齊全,製作潮州滷水的基本香料如沙薑、草果、丁香、甘草、桂皮等都找得到。粵菜少不了的新會陳皮,從擱在地上一麻袋的平價等級,到封在罐內的數十年珍品皆有,二十五年的每兩為二百五十元(港幣),三十年的每兩為三百五十元,四十年以上的,索性省得標價了,尋常百姓多半不會買。西式廚房裡常備的奧勒岡、百里香、羅勒或巴西里,也都穩妥裝瓶,貼上復古的商標。我為了做麻婆豆腐,購入一包四川大紅袍花椒,香氣芬芳,麻感適中溫柔。

有意思的是多款源興特調的獨家配方──煨紅燒牛肉和燉清湯牛腩的香料組成不同,滷水需要的材料十多種為你捆好一包並附上食譜,印度奶茶的香料小小一袋可煮成四人份,麻辣火鍋的藥材不分冬夏都能備在家,每年聖誕節前夕亦會推出熱紅酒的香料組合,甚至連日用的驅蚊包都有,天然不傷身。粉類的產品也是祕製,咖哩、沙嗲、肯瓊……或是專門調味雞肉的雞脾料粉、炸雞香料。

有時途經上環,我喜歡繞過去,在店門口探頭探腦,複習香料的品種和長相,順手揣一小袋廚房缺的回家。店員儘管忙碌,仍舊和氣解答我的提問,據說如果遇到好客的老闆,還會滔滔不絕給你上香料課。在這裡購物的感受,從來都如整屋辛香那樣讓人舒懷乾爽。

最近天涼,心裡盤算來滷上一鍋,尤其那滷水料以紙袋裝裹,濃郁的氣息穿透,未滷人已先醉。店裡最年輕的員工見我拿了一包在手上,出聲提醒:「第一次用,泡個三、四十分鐘就行了,太濃不好吃。」原來滷水料理不是香料味越濃越好,賦予食材繁複的滋味是目的,但不能強烈過頭掩蓋食材的個性。

又對種類多樣的乾辣椒感興趣,但是使用香料的速度向來慢,決定只挑一種試試,於是指向體型嬌小可愛的野山椒干,店員說:「這是非洲的品種,比那邊印度來的指天椒辣三倍,是這裡面最辣的喔!」他又補充,做菜時,只要放一、兩粒,便足夠辣。外貌只是幌子,辣椒界的法則總是人小志氣高。實在想知道最辣的辣椒到底有多辣?還是勇敢帶走一包,剪開後果然辛氣撲面,光以鼻子聞就領教它不簡單的辣度。

由於家裡住了一個印度人,所以不時會煮香料奶茶(Masala Tea)。夏天喝,適合治冷氣病;冬天冷得骨子發寒,更需要來上一杯暖身。煮奶茶的香料比例,我一向隨興,從香料盒裡揀個兩小塊肉桂,數粒丁香、綠荳蔻,一撮小茴香或孜然,一朵八角,再加上老薑兩、三片,紅茶包一只,就能動手。

源興的奶茶香料包還多了黑胡椒粒和黑荳蔻,也是經典的組合。這天下午我拆封,準備煮奶茶,發現家裡沒薑,心想無妨,秋天有時仍感覺燥,不放薑也行,而且源興的香料新鮮非常,體質好,味濃,足夠完滿一杯印度奶茶。

香料的英文是Spice,既是名詞,也可作動詞。動詞的意義,給食物添味,也為事情添趣。居住的城市裡有老老的香料行,日子裡有用不完的香料,就能把生活調成自己想要的味道。


煮婦簡易但囉嗦的香料奶茶食譜(每次煮都不一樣)

◎食材|一至二人份
任何你能取得的香料包(如果沒有,盡量在中藥行湊一湊文內提到的那些:肉桂、丁香、綠荳蔻、小茴香或孜然、八角,缺幾樣也不礙事)
老薑──兩、三片
紅茶包──一個(立頓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高級)
牛奶──一百五十毫升(可替換成植物奶)
開水──三百五十毫升

◎步驟
➊取一牛奶鍋將水燒開後,放入香料、薑片,小火滾兩分鐘,再加入茶包。
➋茶湯轉深色後,倒入牛奶,奶量其實隨意,一百五十毫升僅供參考,可依個人喜好增減。通常調出帶點橘色的湯水才是接近正宗的比例,但如果你喜歡奶味重一點,偏奶白也不是犯罪。
➌待湯水再度滾起,便可熄火,靜置十分鐘,讓香料味再滲出更多。喜歡滾燙溫度的人,要喝之前可再開火熱一下。
➍杯底放一點糖(不放也沒關係),熱奶茶倒進去順勢把糖沖開即可。



移居大吉
回顧過去幾年的歷程,很多事件發生在年度下半,旅行,搬家,各種勞心勞力的事項接踵而至,但也因為這樣,每每翻越十二月三十一日這天,都感覺特別充實,畢竟變動的體感還很新鮮。

跨年夜前幾天,我們臨時決定換掉沙發。考量到家裡座椅不夠,又將招待一票朋友,把沙發從兩人座換成三人座,雖然差別不大,總是少讓一個人坐地板。結果好幾個來客臨時中了當年的新冠病毒,派對人數減半,大家更是舒舒服服地窩著。

無論是換房或換家具,我和先生往往被時運影響著,對了的事物通常得來不拖泥帶水。

在那之前坐了三年的粉色沙發,是我們踏入家具店一眼相中的,用先生的話講是「它在呼喚我呢」(It speaks to me),儘管仍為求保險而去北歐連鎖家飾店逛一圈,但兩人很快達成共識,「就它了啦。」如今的深藍色新沙發,早在決定搬家時便看上,然而當時評估不著急換沙發,有其他更要緊的家具得添購;沒想到延宕至年底,這款沙發折扣更多,店員還努力幫我們擠進歲末的遞送名單,下訂後三天便安置完成。

新家也是這般仰賴機運地為我們敞開大門──

時隔三年自印度返港的衝擊,讓我和先生一週內幾乎天天下班後都去看房,週末也是有空就看。我們深知,對房仲開出的預算和空間條件,以紅磡這個區域而言,可說是很難達成,一度決定咬牙提高預算,或是降低對空間的期待。

的確在範圍拓寬後,我們遭遇二選一的難題。

其中一房,空間寬敞且陳設富有設計感,客廳窗景正對蓊鬱的公園,廚房甚至裝有洗碗機,但是租金比我們設定的高出許多。另一間屋子,小一些,不過主臥室仍足以讓我們放置女王雙人床,視野對著社區中庭不盡完美但也不差,房租亦是我們能輕鬆負擔的數字,卻有一事令人為難──同一樓層、幾乎是正對門的住家,半年前才發生過凶殺案,據說是父親生意失敗,便殺害全家人再自殺,雖然兩個小孩被救活,但夫妻倆是在那兒走的。

兩間房子各有優缺,不管選哪一間,心裡都有些過不去的勉強。選大房,或許住得開心,但是把半數薪資花在房租上意味著犧牲其他生活娛樂,恐怕也沒有存款可言;選小房,經濟壓力沒那麼沉,可是一出門即見凶宅,而且我畢竟長時間在家工作,很難不受鄰近的負能量影響。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雙手一攤,說「兩個我都不要」,然彼時我們已歷經一週的看房地獄,免不了想著,萬一這些就是我們所能獲得的最好選擇呢?

強烈焦慮之下,我投向神明懷抱,上東港鎮海宮七王爺的網站抽籤,分別想著兩間屋子各抽一支,果然七王爺都說「先不要」。好啦,既然王爺開示,那我也不眷戀,安心放下。可是焦慮仍在,焦慮我們究竟能不能在近期覓得好房,否則無止盡的追尋著實折騰。

抱著這個念頭,再向七王爺求一支籤。籤詩直白得令人發笑,毫無閃躲。


⊕第八籤 乙卯 屬水利冬 宜其北方⊕

禾稻看看結成完,此事必定兩相全,
回到家中寬心坐,妻兒鼓舞樂團圓。

典故【薛仁貴回家】【朱并回家】


甚至不必閱讀籤詩下方的詳解,就掃去大片陰霾,但還是看一下,啊,移居大吉,而且此事會有貴人相助。

一方面感覺安心不少,另一方面彷彿被神明提醒:你是投射者啊(註),主動追求本來就會得不到又苦澀,散播「想要什麼」的訊號後,便該靜靜等待「對的邀請」上門!

註——根據人類圖(Human Design)的系統,世界人口共分為四大類型,按照比例多寡依序為生產者、投射者、顯示者與反映者。簡述投射者的特質,在團體中適合扮演組織、管理的角色,讓日常運轉較順利的人生策略是「等待被邀請」,若沒有獲得對的邀請而主動發起事項,容易獲得苦澀的挫敗感。

儘管不知道神明所指的貴人何時才會出現,但當晚一轉念後,安心地睡了。隔天下午,接到我們一向信賴的房仲來電,「我又找到兩間房,格局一樣,租金都超出一點,但都可以談。」由於租金超出預算,所以我們不抱什麼希望地去看;出乎意料地,兩間都很理想,實用面積同為我們最想要的六百平方英呎,而且皆有望降價。

憑直覺選出其中一間屋子,請房仲幫我們商談租金降價,並延遲起租的日期,好讓我們有足夠時間通知舊房東即將退租。再隔一晚,房仲來訊,租金降至我們找房之初設定的目標,租約起始於一個半月後,通知舊房東綽綽有餘,完全免除支付兩份房租的窘境,還有十天的免租期。

所有願望一次滿足,甚至加碼我心念許久的木地板!

仔細回想,從開始找房到最終談定,才經過一個多星期,可說是效率非常。上回透過這位房仲找到舊屋,也是如此順利,因此更讓我們深信時運多麼關鍵,若過程中有諸多不順,那便無需強求;反之,是你的,往往能輕易水到渠成。

在這短短一週的煎熬中,之所以能抱持強大的執念,除了有七王爺的安撫,另外不斷想著一年前請朋友幫忙看紫微斗數命盤的流年。前年末我們已經想著要換房,正因時運不濟,最後決定放棄,當時看盤的朋友就說,隔年機會較大。

要說我迷信嗎?但我面對命運的占卜,向來是相信好事確實會發生,而壞事,我應該都能逢凶化吉吧?這般有點天真的迷信自助餐。

選定想要的屋子,也談妥條件後,我就沒再抽籤問七王爺了。神明為我和先生指引方向,最終仍必須信仰內在的神,判讀直覺的指南針,把自己交付給自己決定的命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