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沒有口才也不怕,火柴人改變我的人生!
「真希望可以精準向大家傳達我的想法……」
在職場或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過以下經驗?
・無法用言語或文字完美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心情,所以打動不了對方。
・不管是對下屬下達指示,或是向客戶提案,都很難引起他們的關注。
強烈的挫折感讓你深刻體認到:光靠言語,實在很難將想法充分傳達給他人。
無論你是不擅長對話或文章書寫,只要學會本書傳授的畫畫技巧,都能藉由簡單的神來一筆,讓溝通交流更加順暢。
可能有人會擔心「我超不會畫啊,一定學不來啦!」一開始就心生退意。
別擔心!這裡說的「畫畫」,不是要你畫出大師等級的藝術作品,而是簡單組合—、◯、△、□等基本圖形,輕鬆畫出生動可愛的「火柴人」。
我相信,透過這種超簡單的表現方式,任何人都能掌握最強大的溝通武器,實現「輕鬆對話」、「容易理解」、「精準傳達」。
突然滔滔不絕地說起對火柴人的熱愛,是我太唐突了,希望沒有嚇到各位讀者。那麼,請容我正式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
我目前主辦一系列的繪畫課程及研討會,教授學員如何「用圖說故事」,將「畫畫」作為溝通或簡報技能之一,並加以靈活運用。自二○一五年起,我以名古屋為據點展開活動,後來因為新冠疫情的蔓延,二○二○年開始將活動從實體會場轉移至線上。結果,不僅國內的學員人數成長,就連香港、澳洲、法國和義大利等海外地區的學員也陸續增加不少。
我曾任職於文教類出版社的產品開發部,也在商業印刷公司擔任過中小企業行銷及品牌推廣文宣的美術指導。我的工作就是協助各家企業透過傳單、小冊子、網頁和宣傳影片的設計,將該企業的價值及理念藉由視覺化的呈現,傳達給更多顧客,至今累積的相關資歷如超過十五年。
一直以來,我在這份工作中最重視的就是「以視覺呈現達成最佳的溝通效果」。這個理念不僅是我對平面設計成品的衡量標準,在工作討論、會議及簡報等商務場合,我也會要求自己務必做到這一點。
天生笨嘴拙舌的我,自知無法靠說話或文筆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因此,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在筆記本或隨身的記事本上畫畫,然後在談話之際向對方展示這些圖畫。
因為不擅言詞,所以我非常依賴視覺傳達。我會使用素描本或白板,在傾聽他人想法的同時,將自己接收到的訊息畫出來,當場跟對方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我發現這樣的溝通方式有許多優點。那些光靠語言說明無法完整表達的事,或是雙方必須花較長時間才能達成共識的事,當下就能透過圖像傳達,以最直觀的方式和對方共享,也更容易得到彼此的共鳴和認同。我逐漸確信,畫畫是最佳的信息傳遞方式,也是最棒的溝通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周遭不少人主動提出:「我想請河尻先生教我畫畫和做筆記。」於是我開始在朋友圈舉辦小型繪畫班,這也成了我現在繪畫課程的起點。
「我不太會畫畫。」「我真的畫得很爛,沒關係嗎?」前來跟我學畫畫的都是不擅長繪畫的人。
為了讓他們掌握「畫畫」這一門「溝通技能」,我以「任何人都可以輕鬆畫」為前提,最後研發出一套獨家的「火柴人繪畫技巧」。相信大家都曾畫過火柴人,對吧?
乍看雖然只是「進階版的塗鴉」,前來跟我學畫火柴人的學員,在課程結束後,往往不會止於「這堂課還挺有意思」的感想,而是進一步將所學落實在日常中的各種應用。從他們那裡,我收到許多令人開心的反饋:
「我在線上會議用火柴人做自我介紹,大家很快就記住我的名字。」
「透過火柴人,可以大膽說出自己平時不太談論的想法或心情。」
「我在公司的內部培訓時畫火柴人解說,大家都笑出來,現場氣氛一下子就熱絡起來。」
「大家都累得筋疲力盡時,我畫了一個累翻的火柴人再加上一句話,原本沉重的氣氛立刻活潑起來。」
「每天在社交媒體發火柴人的圖,我收到越來越多點讚。」⋯⋯。
近年來人們對智慧型手機和電腦的極度依賴,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越發不足,手繪火柴人反而給人一種「有溫度」的親切感。
我會在書中說明如何將「火柴人」應用在工作與人際交流,並介紹各種「畫圖說故事」的技巧和方法。期望這本書能為你帶來「動手畫畫的自信」,讓你體會「充分傳達的喜悅」,進一步提升你和周遭人們的溝通及交流。
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上課吧!
【摘文1】
「畫圖說故事」也是一種溝通技巧
口才不好的人、人前說話會緊張的人、不擅長將心中的想法組織成言語,為此苦惱不已的人、工作需要經常開口說話卻無法有效溝通的人、有簡報恐懼症的人、覺得企畫書、提案報告這類文件太制式無趣,正尋思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的人……本書就是專為這樣的人而所寫的。
我所開設的插畫課程,主要的服務對象正是不擅長畫畫的商務人士。課程中不只傳授繪畫的技巧,還提供學員們更重要的其他價值。
如果你只是單純想學畫畫,想要體會繪畫的樂趣,建議去上文化中心的課程即可。來上我插畫課程的學員們,並非只為了學習如何畫「火柴人」,他們之所以想學畫火柴人,其實是另有所圖。
而他們的真正目的,正是我推廣「火柴人」的理由。很多人一聽到「畫畫」兩字,就會先舉起白旗放棄:「我沒有畫畫天分,學不來啦……」別擔心,如果是火柴人,每個人應該都會畫吧。無論你的繪畫水平如何,火柴人都能幫你達成「真正目的」。在指導學員的過程中,和許多人實際接觸過後,我發現前來跟我學畫的人,他們的「真正目的」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❶ 讓自己的說明更簡單好懂
❷ 增加言語的情緒渲染力
❸ 活絡現場的氣氛
來上我插畫課程的人,並非為了學畫,而是想要「讓溝通更有效率」、「表達自己的情感」,還有「活絡現場的氣氛」。
學員們的職業涵蓋了各行各業,有公司老闆、學校教師、講師、顧問、市議員、教練、醫師、護理師、照護人員⋯⋯。這些人的共通點在於,他們從事的都是需要與人對話的工作。
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想說的事情?怎麼做才能有效提升溝通的成效?學員們對「畫圖說明」這種與說話或文章書寫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非常感興趣。
也就是說,他們期待透過「畫畫」來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
●學會畫畫可以獲得的三大好處
學會畫畫究竟能得到怎樣的好處呢?答案就是前文提過的、學員前來跟我學畫畫的「真正目的」。
❶ 讓說明更簡單好懂!
懂得活用圖畫這類視覺傳達工具,有助大幅提升你的解說能力。覺得光靠說話或文字無法充分表達、擔心無法給對方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畫畫無疑是解決以上煩惱的最佳方案。訴諸於視覺的表達方式,能讓你的想法當下立刻傳達給對方,還能留下印象,無須花費過多的唇舌說明,也不用再三強調同一件事。
火柴人有助於降低溝通傳達所需的勞力和時間成本,對「工作方式改革」有所貢獻。
❷ 增加言語的情緒渲染力!
簡報或對話的時候,最怕聽眾或說話對方沒反應。進一步追問對方的感想,卻只得到「大致可以明白你想說的意思,但沒什麼共鳴……」的回應。
聽到這樣的話,應該會相當沮喪,想要反駁對方:「我就是忍不住會緊張嘛,這種事怎麼能控制!」一般人缺乏專業演員、演藝人員或主持人那樣訓練有素的口才,想靠話語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實在不是簡單的事。
一提到口語表達技巧,我們馬上會聯想到「聲調起伏」、「適當留白」或「心態調適」等訓練,可這些要點一旦沒掌握好,反而會顯得太做作不夠自然。
「畫圖說明」由於加入「拿著圖說話」、「指著圖解說」之類的自然動作,為講者創造了適當的「留白」。此外,情緒的波動起伏也可交由火柴人來表現,即使講者的說話方式稍嫌單調,甚至照著稿子念,聽眾也不會覺得無聊。
❸ 畫畫能讓現場氣氛更融洽!
身處繁忙的職場,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容易流於公事公辦,不夠有人情味。會議氣氛過於嚴肅的話,與會者自然不會踴躍發表意見。事前若沒跟先跟眾人打好關係,講者和聽眾都會處於緊張狀態,導致冷場。
此時要是有一張圖畫,就可以有效破冰。
只是在白板或桌上便條紙畫個火柴人,就能活絡現場氣氛,緩解眾人的緊張。
當你有話想說,期望獲得對方的理解,在開口說服之前,要不要試著先畫個「火柴人」呢?就算沒有口才,也能靠火柴人替你破冰喔!
學會畫火柴人以後,之前的煩惱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接下來讓我為大家一一道來。
【摘文2】
我對自己的口才沒信心……
學會畫火柴人帶來的改變❻
動作有變化,聽眾才不無聊
無法順利傳達,往往不是因為講者的口才不好,當下沒有物理變化才是主因。
在此我用了「物理變化」這個偏知性的詞彙,簡單來說,就是傳達時「加上活絡現場氣氛的動作變化」,也就是「增加自己的動作,時而移動一下物品,藉此吸引聽眾的注意」。懂得活用這一招,聽眾的心就會偏向你,更容易打造吸引對方聆聽的狀態。
不是強迫對方改變,而是以更自然、自己更能夠掌控的方式來控場!
舉例來說,活用素描本「手拿著畫說明」,或是站在白板前「指著圖解明」,這些動作可以創造自然的「留白」或「停頓」。此外,不擅長對人表達情緒「起伏」的人,也能將這部分交由火柴人來發揮。人前說話容易緊張的人,不妨在說話時加入以下「動作」。
❶畫圖
在聽眾的面前畫圖,此時對方的視線一定會聚焦在你手上,能夠吸引眾人的關注。
❷擦掉
詢問聽眾「這裡我可以擦了嗎?」之際,也能即時確認對方的反應。
由於可以確認聽眾的理解程度,我認為「擦掉自己畫的圖」,也是講者和聽眾溝通的絕佳時機。
❸出示
拿出事前畫好的圖,就能立即吸引聽眾的注意。
此外,不同的展示方式也可以為你的說明節奏帶來變化,例如:拿出事前準備好的畫、快速秀出圖畫、故作神祕慢慢地拿出來⋯⋯這些動作的變化,都能讓聽眾覺得不無聊。
❹隱藏
同樣是事前畫好的圖,講者一直藏著不給看的話,聽眾也會開始好奇「到底畫了些什麼?」期待你秀出圖的那一刻,更容易打造讓聽眾主動聆聽的氛圍。
❺用手指圖
這個動作就是「視線的引導」。
當你口中說明的內容與手上所指的視覺資訊完全一致,聽眾的理解也會更深入。
❻翻頁
正如紙偶劇或繪本會使用翻頁來進行場景的轉換,視覺資訊的大幅度變化有助於聽眾切換情緒。
❼拿近
當你將手上想展示的東西靠近聽眾,不僅可以吸引對方的視線,連帶著他們的身體也會不自覺地向前傾,想要看得更清楚一點。
❽拉遠
反之,刻意將素描本拿遠一點和聽眾拉開距離,對方的視野就會突然變得開闊。像這樣時而拿近時而拉遠,也能帶來視覺上的遠近變化。
*
以上這些動作不僅有助緩解講者自身的緊張,還能達到吸引聽眾、打動對方的效果。
比起兩手空空地說話,手上拿著圖畫「看圖說故事」的溝通方式,更能增加講者的安心感及穩定感。如果你對自己的口才缺乏自信,這個方法絕對值得一試。
只要增加動作或是移動手中的物品,就算沒有口才也能輕鬆吸引聽眾的注意,營造現場的「一體感」,建立一個更有利於溝通的環境。
我之所以使用素描本或白板,就是想透過這些道具打造「容易傳達」的環境。除了藉由視覺資訊補足自己的說明,也是為了給聽眾帶來視覺的動態變化,避免他們因為眼前講者的動作太單調而感到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