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文
摘自本書「新版作者序」
「名媛」是一個境界
多年前此書初上市時,我非常好奇社會將如何反應,因為這是帶有「革命性」的書。
之前對於社會的「名媛風潮」,剛開始,依我這十多年來著寫禮儀書,希望能提升社會文明的人來看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代表社會已豐衣足食,女性嚮往更上一層的洗練。但我們看到的似乎卻只是,原本善良的社會現在是拜金主義充斥,代表著「名媛」、「權貴」的所謂「上層」文化。大家看到檯面上的名媛戲實在是個誤導,是演錯劇本,也演錯卡司。
演錯劇本的例子;臺灣某政要的媳婦,也是富商家出身,正是所謂權、錢集於一身,她曾說過:「我的手不碰水」、「我什麼都不會」……,這只能說是電影看入迷了。若是國際上流層聽到這話,只會替她擔心,不會覺得「是名媛」。
卡司演員也錯誤。近年來招致大眾反感的、一些仗著特權腐蝕社會成本的所謂「權貴」、「富二代」,似乎成了「名媛」的代名詞。不要說現在是民主時代,即使在過去西方封建時代,擁有優渥資源的權貴更是要回餽社會,這稱為NoblesseOblige。而臺灣由於民主法治不全,原本應公平的屬於全民社會的資源,卻落為有政治關係特定人的私財。第一代的致富手段已經造成社會的損失,不但沒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反而造成第二代的優越心態,又更佔社會便宜。明顯的,權、錢和貴、賤無關。
會演錯劇本,誤以為名媛貴婦應該是「手不碰水」、「喝瓊漿玉液在上界過日子」,會搞錯是因為致富的歷史尚淺。有聽過「賺錢不需要文化教養,但是花錢需要文化教養」嗎?也就是致富可以靠各種手段,但是人的內在要跟上富裕是需要文化和教養。
另外一個原因是, 有歷史的先代範本沒有流傳。臺灣有歷史的大家族,比方林熊徵家族、筆者的外祖父許丙家族、辜顯榮家族、顏德修家族、依我從小看她們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只和這幾個大家族來往、聯姻。並且當時沒有媒體、狗仔,古早的名媛貴婦是過什麼樣的生活,沒有外人知道,成為資訊的斷層。所以現在大家在無範本可循之下,就只能靠電影裡誇張的劇情,而信以為真地演著名媛家家酒。
憧憬想看「豪華名媛戲」的觀眾會很失望,因為我從小看那些有歷史的大家族的夫人們,確實大家在家戴的珠寶都很大顆,但是手絕對碰水、也不瓊漿玉液,有幫傭,但必要時也下廚,也就是平凡普通到現在的媒體、狗仔根本沒得拍。即使現在也沒變,完全沒有媒體想要的戲劇性畫面。
而他們別於他人之處在於:行動舉止優雅有品;有「羞恥心」,不做會讓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事;對社會地位高、低的人,態度一視同仁;對環境不遇的人會出自本能的照顧;也就是有脊梁,有格局。
綜看日本、歐洲的貴族名流的食、衣、住、行,也完全不是電影般的誇張奢華。雖然講究品質,但是絕對是一般人都可以入手的。
那真名流是哪裡不一樣?
食:不在吃幾流餐廳,而吃相是一流。
衣:不在穿是不是一流品牌,搭配品味是一流。
住:錢花在別人看不到的,貼身、踏實的生活上。
行:公車、地鐵什麼都搭,路也走,只著重健康又陽光,因為這才是貴氣之本。
也就是真名媛不在食、衣、住、行上較量、誇示。
哪裡不同呢?一站在一流舞台上,就是一流。
有一次和朋友德川文武(舊制子爵,德川家族後裔)在東京的路上遇到他的表妹(是和皇室親王聯姻的後裔),她和幾位公司的同事用完晚餐,正要搭地鐵回家。(打個岔,在日本,親王的後裔在上班是非常普通。比如東久邇宮的後裔在電通、皇后雅子是前外交部職員兼翻譯、我在博報堂工作時,左邊是日本駐美大使的兒子,右邊是銀行總裁的兒子。只要五體健全,人人上班工作)。她拿著一個大大的公事包,外表和其他同事沒有差。過了幾個月,我在一個大使館的宴會又碰到她,她雖然個子小,但是她和賓客寒喧打招呼時的姿態,從容大方,背脊直挺亮麗,在高大的歐美人群中非常顯眼。英文不太流利,但是她能對大使夫人們完整的介紹日本茶道的起源。和其他人談起音樂、登山,都有她自己的經驗談。但是這些內容並不是因為她的家世,是每一個人只要付出都可以得到的內涵。家世好也不會自動升等成名媛。
新時代的名媛不再是「我不會……、我不做……」,
新的里程碑是「我會,我做」。
名媛進化的不變法則
我們都是從原料開始,花一生的時間加工琢磨、提升的結果就是此生靈魂的成績單。
而要提升什麼?如何提升?這題目是如同「開悟」,是廣闊無邊又抽象。這是一個大工程,我將它歸納成二十個條件,完整的包括身、心、靈、知性和感性。此書也給社會下了「真名媛」的定義,以及努力的方向。
本書自出版以來受國內、海外讀者的支持,也收在紐約市立圖書館內,有此反響和共鳴實在是無比的幸福。
現在這本書進入了第十五年,內容做了最新的更新。而另一方面,這長時間也證實了,雖然世界進步快速,但是仍有永遠不變的本質和定律。相信讀者看完此書,將來為人父母的時候同樣會對下一代說成為一位國際規格的名媛是:
1.有脊梁:樹立自己的價值觀,對自己的行為和精神有要求的水平。
2.有格局:知識、見識和膽識使你在各種場面、國際間,都暢通無阻的自由翱翔。
3.有優雅高端的品味、洗鍊的風度和儀態—Sophistication.
4.健康、豐盈和善良是永遠的方向。
摘自本書
名媛的脊梁—第一印象的十個要點
你會這樣嗎?
在車廂裡,反正誰都不認識,坐相難看,雙膝沒併攏;鞋子上有污泥;彎腰駝背地坐;張大嘴打呵欠;在大家面前拿起鏡子化妝……
不少次搭車時看到對面坐著美女,想多欣賞一下。但是一些人卻連一眼都經不起「細」看。通常第一眼會吸引人的不外乎是姣好的面貌、衣服搭配的品味或是手上提的華貴名牌皮包等。但將欣賞範圍再稍微擴大一點時,很容易馬上變成了失望。
要知道,三分鐘內決定你給人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左右你的機遇,影響你的一生。
在公務上,私交上的第一印象,對方無意間會觀察的是這十點:
1.外觀。2.打招呼。3.表情。4.站姿。5.坐姿。6.走姿。7.手勢。8.談吐。9.禮貌。10.貼身小物:手帕、筆等。
這都是默默地在被打分數的哦。
1.外觀的第一眼是頭髮、化妝、衣著、鞋子和指甲,及格的底線在哪裡?
頭髮的底線
首先要分別公與私的髮型。
「公務時髮型」的重點是,工作時第一要講求乾淨、開朗的印象,所以盡量不用遮蓋住臉部的髮型,避免給人陰暗、頹喪的感覺。即使不是服務業,也要給人有信用感、乾淨開朗的印象。
至於私底下的髮型要性感、美豔,任你發揮,但是要知道,髮質重於髮型。髮質會誠實暴露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像是抽菸、節食、熬夜等會使荷爾蒙失調,造成細胞再生能力低落。染髮和燙髮需要護髮及注重蛋白質、亞鉛、維他命B群的營養攝取。並且男性基於繁殖的本能,他的DNA讓他在下意識裡會選擇健康的女性,這就是男性會對一頭亮澤的頭髮感到有魅力的緣故吧。
化妝的底線
日本女性大概是全世界化妝品用得最兇的民族,連大清早去倒垃圾也絕對會化妝不露真面目。這是一個極端不必學,但是臉也有「ON」和「OFF」之別。
平常在辦公室內化不化妝沒關係;若是要去一個正式場合或是和重要客戶見面時,也就是「ON」的時候,就須化個妝。即使你天生麗質不用打粉底,還是擦上淡色的口紅;化妝不光是為了更美,它的意義在於區分「臉的外出服與家居服」。
「ON」的臉是尊重對方、尊重場合的一個釋意。
衣服、鞋子的底線
仕樣流不流行、貴不貴是其次,重要的是T(Time 時間)、P(Place 場所)、O(Occasion 場合)詳細說明於後章。
真正講究時尚的人都知道這些細部才是被打分數的地方:領子和袖口不髒、不縐;鞋尖和鞋跟無塵土、不破損;不要讓這些小污點成為全身的缺點。
指甲油、指藝的底線
指藝真是個藝術,日新月異無上限地進化,但是兩個最基本的及格底線要守住:
①注意TPO,即公私之分。不要把昨晚和男友約會或是赴宴用的超長、閃亮繽紛的指藝,第二天帶著去談公事,不太有品。
②無論指藝或指甲油,只要十指其中一指缺了一小口(對方絕對看得到)會給人邋遢不潔的感覺。反而什麼都不擦還讓人覺得有清潔感。愈要追求性感美豔,愈要注重及格底線,不然容易淪為沒品。
2.打招呼呈現父母家教、有沒有見過世面
你知道英文的招呼語「Hello」是誰發明的?
答案是:愛迪生。
在愛迪生發明電話之前,美國人沒有打招呼的辭語,見面時只微笑或是用眼睛示意友善而已。電話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溝通工具,只聽得到聲音看不到臉,那這該
如何示意呢?於是發明了打電話用的招呼語「Hello」,之後發展到生活中。
之後新的招呼語也不斷產生,如「早安」、「午安」、「一切都好嗎?」等等。
打招呼的習慣普遍後人與人之間才不再像以前那樣寡言不親,所以招呼是人際關係潤滑油。在「招呼文化」方面,華語常用的招呼語不外乎「你好」、「早」,台語則是「吃飽沒」、「你來了」,比起英文、日文要少許多。
一些值得向外國學習的是,比方在日本最時時上口的招呼,除了一般生活上的「早安」、「你好」、「晚安」、「請安眠」之外,在職場上可就多了。上司從外頭回辦公室時說「您累了」;同仁回來時說「辛苦了」;要下班時對其他人說「我先失禮了」;當客戶打電話找某某人時也必先說「經常承蒙您照顧,麻煩請稍等」;對第一次見面的人則說「初次和您見面」等等。這些招呼辭令每一個人都用得像呼吸般的習慣,是職場重要的潤滑油。
試想,即使你不喜歡辦公室裡的某人,但當你累了一下午,從外洽公回來辦公室時,他的一句「辛苦了」,誰心裡會不舒服呢?
會不會打招呼也顯示一個人的父母家教和有沒見過世面。第一次見面的招呼,表現出你重不重視這個會晤。它可以是一個關係的開始,也可能因而結束。這和你的個性內向害羞無關,第一次見面一定要以朝氣十足的聲音說「您好」。不能只微笑或點個頭草率了事,那是沒見過世面,社會人不及格。
3.表情、視線和你當下的心情無關
表情和視線也是一種無言的打招呼。初次見面最重要的是表情。即使你剛剛被上司訓過,和男友吵架,也不把情緒帶進打招呼的表情。這也是家教。
一位剛出社會、不懂得社交禮貌、手腳放哪兒都不知所措的人,但是只要他露出真誠的眼神和燦爛的笑容,任誰第一眼都會有好印象。相反的,衣著儀表雖是一流,但是打招呼時只看對方一眼就撇開眼睛,是不友善、輕視對方的失禮態度。
(聽說黑道兄弟敬酒時要眼看對方到喝完為止,是不是基於這個原因,有機會幫我問一下。)
以英國人為例,他們特別注重「注目禮」,握手時必直視對方的眼睛至少五秒以上,表示你在意對方的存在。受到重視,誰不開心?(但是也別會錯意哦。)
4.站姿顯示你對人生的姿態
名媛的脊梁顯於脊梁。全世界的名媛都一定是姿勢挺立。
筆者常說:「一個人的姿勢就是他對人生的姿態」。正向、心胸坦蕩、朝氣、進取的人從端正的姿勢看的出來。一個人的氣顯於骨架。
站姿好是靠平時鍛鍊出體幹的核心肌群(方法在第十二章),但是要臨時「應急」的話,祕訣是:提高腹部,自然就會豎直腰桿和背脊。雙肩稍往後、放輕鬆。
你會發現站姿好,心肺也就舒暢、腦也不缺氧。所以若是在工作發表會上長時間維持正確的站姿,頭腦不會疲勞。
如果只以不吃油、不吃肉的方式節食,會導致骨骼疏鬆、肌肉纖弱,使骨幹挺不直,即使瘦也不美。韓國總統夫人金建希女士是個例子。和她像少女般的臉龐相反的是她彎腰駝背、走路時雙臂無力垂晃著,整體感覺就是老態龍鍾。能夠昂首闊步、朝氣十足,是證明生活起居飲食都做對了才能達到的境界。
與其以化妝的高技巧,不如一個挺立的姿勢。你的每一個細胞散發出的活力會刺激他人的靈動,這才真讓人印象深刻。(這也是量子科學,詳細在第十二章)
5.坐姿暗透你的資歷和對對方的想法
坐姿很重要,因為坐的時間比較久。你是慵懶地靠著椅背,還是直挺著腰桿坐?是雙腳平放,還是翹著腳坐?淺坐?深坐?從各種的坐姿可以看出雙方的上、下關係,敵友,強弱關係。
無論是和熟朋友一起吃飯或是正式開會,都盡量養成一個正確又美麗的坐姿習慣:「豎直腰桿」及「合攏膝蓋」。腰一挺直,胸和背就會自然挺起來,全身的骨架也就定位了。端正的坐姿可讓全身氣血流暢,即使長時間坐著仍能保持頭腦清晰。
不要說穿裙子的時候膝蓋一定要併攏,這是女人的羞恥心之底線,即使穿粗獷的牛仔褲,平時就要養成雙膝併攏的習慣。
至於可不可以翹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