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你知道嗎?其實你並不適合潛水!
限制潛水的原因通常是自己
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琦恩啊,好羨慕你每天都可以去潛水喔!可是我好怕水,不能學潛水。」
我常會回:「潛水不難,只要會呼吸就可以了。」
那個人通常會傻眼,我接著問:「請問你現在有在呼吸嗎?如果有,那歡迎來找我潛水。」
其實只有非常少數的人沒有辦法完成潛水課程。
就我們教學的經驗,100 個學生大概只有一個會因為心理因素而無法通過相關測驗;另一部分則是因為沒辦法通過「健康聲明書」* 的檢測,被迫停止上課,而後者更是少數。
你想像中的潛水跟我一樣嗎?
潛水給人的感覺大部分是—很危險、很陌生、很花錢,不容易親近的運動。
拒絕的原因百百種,但願意的只有一個聲音就是「我想去潛水」。
只要有了「我想去潛水」這個念頭,其他負面的噪音就像戴上有「主動式降噪」功能的耳機,將外部噪音全部隔絕,讓你可以全心投入海洋。
跟大家聊聊最常見的三大迷思:
我想來潛水,但我怕水、怕深、不會游泳
游泳跟潛水不是等號。很多會游泳的人在學潛水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不過會游泳的人水性確實比較好。
現在的訓練課程會有一個水性測驗—只穿泳衣不間斷的徒手游泳200 米,期間不能碰觸池底、池壁或任何其他的物體;也可以選擇穿著面鏡,呼吸管和蛙鞋等輕裝浮潛300 米,並在深水區10 分鐘踩水和漂浮。
以上這些動作是為了證明在沒有裝備的狀態下,潛水員能自在的待在真實的海洋環境。
「怕水」可能是恐懼的一種外部表現。害怕沒辦法控制環境、害怕沒辦法控制自己,這時去上游泳課會有所幫助,因為具備在水中的控制能力,相對會帶來很大的信心。也有很多人學了潛水後,想加強自己的水性能力,而再去學游泳。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喜歡水的,怕水絕對是後天形成的。因為恐懼而限制自己去看看美麗的大海,是不潛水人最大的損失,水性的培養會協助你更容易接觸海洋,更享受潛水。
我想去潛水,但我沒錢、沒空、沒朋友
潛水是相對高價的休閒活動,但這些年的演變,讓潛水變成一個好入門的活動。
一個三天的PADI 初階課程行情大概13000 元左右,如果不清楚自己適不適合潛水活動,可以先從體驗潛水開始,只需要半天時間以及2500 元的費用。
這是相對可以負擔的時間及金錢。現在很多店家都可以先體驗再上課,還可以省下體驗潛水的費用。
沒錢沒空沒朋友,只是對這個活動沒興趣的藉口而已。這些種種可能都會在下水後瞬間不見,因為海裡的一切絕對值得付出的時間及金錢,海帶給你的快樂遠遠超過表面上所看到的一切。
沒朋友是最不用擔心的,因為潛水會遇到一輩子的朋友,可能還會遇見一輩子的伴侶—就像我老婆就是因為跟我學潛水而認識的, 對我來說是非常棒的的潛水回憶。
潛水一定會花掉一些時間和費用,但哪個活動不會呢?只要得到的開心超過所花費用和時間,一切就值得了,畢竟開心才是無價的。
我想去潛水,但怕鯊魚、怕黑、怕鬼
每次有人跟我說:「在海裡是不是會看到鯊魚?如果是的話,我不敢去潛水了。」
我都會忍不住白眼翻到頭頂回答:「你以為要看到鯊魚有這麼簡單嗎?」
鯊魚被營造成一種很危險的生物,這絕對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念。連我三歲的兒子都知道鯊魚是種好魚,能夠保持整個生態系的完整度。
我們對鯊魚的恐懼是不切實際的,每一個潛水員都非常期待能夠看到鯊魚。而且鯊魚會主動跟人類保持距離,發現潛水員的時候會盡速逃離,因為在牠們的眼中,潛水員才是奇怪的生物,會發出巨大的聲響,還持續吐著泡泡。
對鯊魚的恐懼其實來自於無知,因為不懂所以害怕,因為不懂所以抗拒。這些未知、這些恐懼,只要透過正常的學習和教育就能轉為知識。原本的怕黑、怕鬼、怕鯊魚,都會成為學完潛水後好笑的過往。海洋教育不就是我們最缺乏的嗎?想認識海,來潛水絕對是一個最好的途徑。
只要願意嘗試,大海永遠會接受你。
能看到這裡的人,一定對於海洋有相當大的興趣,只是可能還有些擔心的地方,讓你不敢踏出這一步跳下海。
對於海洋,恐懼都是自己給的。除了以上所說,還有很多很多擔心,例如:什麼是潛水減壓病?我年紀是不是太大了?耳朵有壓力就會覺得不舒服?我不習慣用嘴巴呼吸、擔心自己學不會⋯⋯等等 ,狀況不勝枚舉,沒有辦法一一跟大家說明。
你知道嗎?
沒有不適合潛水的人,只是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教練。
我相信只要願意嘗試,找到一個適合的潛水教練,一切都是可以解決的。
* 健康聲明書:在上課前必須瀏覽並簽署的一份健康聲明,這份聲明包含了可能會對水肺潛水行程有安全風險的狀況。若在內容看到符合自己的現狀, 填寫了「YES」,就必須找到專業的醫生做相關的檢查並填寫同意的文件, 才可以完成後續的潛水訓練。
6-6潛水教練只是玩票還是長期飯票?
故事就從「彼拉魯克」開始
從小就在「潛水世家」長大的我,高中開始做海事工程,放假都在台灣各大港口度過,是一個水裡的工人。有時內心很想離家出走, 於是大學聯考刻意填商科,後來考上了逢甲經濟系,一心只想逃離工程潛水。
上大學後我參加了逢甲泳隊,有一天我在泳池當救生員時,有個學長跑來問:「琦恩,你會潛水嗎?有一個打工機會想試試嗎?」
我回:「當然好啊,在哪裡,做什麼,薪水多少?」
學長說:「在植物園清潔象魚缸,一次2000 元。」
當時的我覺得這也太好了,立刻答應上班。工作內容非常簡單, 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去了幾次後,我忍不住問:「學長,這工作很輕鬆耶,上一個人怎麼辭職了?」
學長露出淡淡的微笑回說:「因為象魚*很膽小,受到驚嚇會衝撞,上一位被撞到肋骨斷三根,所以沒來了。」
當下的我有點愣住,因為我正準備要下水清理魚缸。後來我每次下水,都會特別注意牠的動向。在工作期間我認識了很多台中的潛水店,從中知道潛水產業的發展,讓我思考這是不是轉業的方向,進而影響我考取了PADI 教練,休閒潛水職涯從此開始。
一接觸到休閒潛水,我就愛上教人潛水。我喜歡分享海洋的一切, 內心有個聲音告訴自己:「這是我想做一輩子的工作。」不過生活總是現實的,剛開始,休閒潛水客人少得可憐,為了三餐溫飽,我還是得回去做海事工程。很幸運的,這幾年台灣潛水產業起步發展,讓這個工作逐漸變得穩定了。
台灣適合以潛水為長期職涯發展
在這個領域努力了十五年,現在的我依舊非常熱愛我的工作與海洋。十五年來看到產業的變化與成長,讓我深深相信台灣是一個非常適合發展潛水產業的國家,大致原因如下:
華語市場崛起,工作時數穩定
穩定的來客數,讓潛水產業沒有明顯的淡旺季。以墾丁來說,一年還可以做到10 個月,平日與週末沒有太大落差,每個教練都有穩定工時,自然收入也變得正常。
在地客人回流,個人品牌經營
在自己的國家工作,大多數教學還是台灣學員,學員的回流率比較高,對於教練本身的品牌建立是很重要的。客人回來越多,教練的工作機會也會大大提高。
熟悉的生活環境,在地耕耘的成就感
我喜歡台灣的食物、環境、朋友、家人等一切。這裡的種種都是我習慣的,我願意一輩子在台灣工作,所有付出都是為了這個環境而努力,工作有時不只是賺錢,而是想獲得成就感。
想長期發展,要做哪些規畫?
如果你看了我的歸納,想在台灣為海洋一起努力,有幾件事情可以開始努力:
國外工作經驗
建議想在潛水產業工作的人,一定要出國工作看看。英文會變好, 也可以了解國外潛水產業,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適合在國外還是台灣,日後才不會後悔自己沒走出去過。
第二專長
除了潛水專長外,也可以培養其他興趣,例如裝備維修、攝影、水電、甜點、行銷⋯⋯等等,什麼都可以去嘗試,讓自己擁有更多發展機會。
管理經驗
台灣潛水產業有越來越多大型潛店,也會有管理的職缺。為自己找到最適合的潛店,可以得到很多經驗,想辦法讓自己成為公司不可欠缺的人。
創業
看過以上幾點,我相信你也準備好創業的基礎,知道潛店該如何經營,走出自己的特色,累積開店能量。就算沒有開店,只要願意付出,一定也會是潛店很倚重的主管人物,能在產業長期發展。
潛水教練不是穩定工作?
有一天跟一個學校老師聊天,希望他能介紹更多年輕學子來加入潛水產業。老師很委婉的說:「潛水業好像都做不久 。」
當下我有點愣住,原來我們對一般民眾來說不是正常工作,只是玩玩而已?到底要做些什麼才能改變這個刻板印象?我想應該就是讓公司營運上軌道、讓員工有明確職涯發展、讓薪資福利更有保障、讓更多人願意投入這個職場。
潛水教練是很棒的工作,需要有更多潛水店、教練、學生多方面的參與,才有機會讓它成為大眾眼中的夢幻工作。對海洋有夢想的人, 讓我們一起為台灣的大海做點事情吧!
* 象魚是亞馬遜河中體型最大的淡水魚,當地人稱其為「彼拉魯克」,意思是「紅色的大魚」。依據文獻記載,象魚最大可以長到4.5 公尺,重達200公斤。
7-3一個決定,帶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澳洲大堡礁打工度假的生活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不顧一切
28 歲那年,澳洲打工度假正興盛,一直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應該出去看看,但是又放不下剛開始的潛水事業。在一段時間的思考後,決定不管一切,機票一訂,再來煩惱後面的事。
就這麼決定了出發日期及機票,先把公司交給我哥。其實我家人並不看好我,想說這個人英文普通,有什麼能力在國外生活?我自己都想不到,很多事比我想像中順利很多,勇敢離開舒適圈,會比預期中獲得更多。
In Cairns,我看見了新世界
想到澳洲打工度假,一般都是採水果、畜牧業、餐廳服務生、飯店房務,而我只會潛水,也只想做這個領域的工作。有人說過:「努力的人,運氣都很好。」有一天下午接到了一通電話,是PADI 地區經理Roger 打來的:「琦恩,有沒有興趣去國外闖闖看看啊?」
他跟我介紹在澳洲凱恩斯有華語潛水教練工作機會,這不就是我夢寐以求的嗎?硬著頭皮送出履歷,想不到真的有面試機會了。那時的我剛開墾丁店,但我知道這次沒出去,可能再也不會出外工作了, 於是決定放下一切去看看世界。訂了機票,安排完台灣的事情後,用最快速度飛到凱恩斯。
一下飛機感受到炙熱的太陽、濕黏的空氣,好像我熱愛的墾丁喔,「很好,我就喜歡住在小小的城市。」
永遠記得面試那天,是去當地最大的遊船公司「Great Adventures」。我必須承認我的英文真的不好,但我很想要這個工作,所以面試時硬拉了那時還是女友的嵐嵐當我翻譯。一進辦公室,潛水部經理Reuben 看到兩個人同時進來並坐下,開口就問:「請問怎麼有兩個人?公司目前只有一個潛水教練的缺額。」
嵐嵐幫我回答:「因為自己也很想得到這個工作機會,所以就一併來聽聽,瞭解一下。」
主管一臉傻眼,但又不知道怎麼拒絕,面試就開始了。過程中我實在聽不太懂他講什麼,只注意著嵐嵐的暗號,就跟著回答:「Yes, yes.」
不管過程怎樣,我很順利得到這份工作。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公司規模嚇到,滿山滿谷的遊客,我工作地方是在綠島,一天最多會有1000 位遊客、100 位玩體驗潛水、200 位玩海底漫步。那時候我在台灣一年可能也沒有100 位客人,不禁在心裡驚呼:「原來這才是潛水產業!」
除了客人數量外,「Great Adventures」整體分工、組職運作、流程安排,對我而言都是學習,每天都在學公司所有一切,我很享受那時候當員工的自己。在那裡我看見了世界,在那裡我知道了未來,在那裡我知道台灣不輸國外,缺的只是行銷和包裝。
「lunch time」「good job」唯二聽得懂的英文單詞
英文很爛的我,每天都像鴨子聽雷,所有的英文都跟火星文沒有差異。還好我是做華語潛水教練,華語跟潛水教練這兩件事我都很內行,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所有華語客戶服務好,這對我來說非常簡單,畢竟我有自己的潛水公司,一切跟潛水相關的任務都難不倒我。主管們人也很好,不會刻意刁難我,畢竟那時公司會講華語的教練並不多。
我在澳洲的生活非常單純。
早上七點半起床,騎著澳幣70 元的中古腳踏車,沿著凱恩斯的岸邊,帶著MP3 聽著張惠妹的歌;到公司大概八點左右,搭上渡輪前往綠島(不是台灣的綠島喔);九點會進行第一梯的體驗潛水, 帶完後接近中午,主管會走到我身邊說:「Dylan, lunch time.」叫我去吃飯。下午會再帶二次潛水,五點左右主管就會走過來跟我說:「Dylan, good job.」
忙完後想一想:不對欸!我忙了一整天,幫公司帶了12 組體驗潛水,你就跟我說了「lunch time」和「good job」,好像很不夠意思,但其實是因為那時候我只聽得懂這兩個詞。
外語是我很弱的部分,不過我很會潛水,不管怎樣的客人我都會盡力讓他覺得開心。對我而言,潛水教練最重要的是潛水能力和陪伴能力,就算他下不去,我也會一直陪著他,讓他安心並且願意嘗試。那時在工作上一切都還算順利和開心,或許有些是自己比較弱的部分,但一定也要有強的部分可以彌補。
世上只有「害怕失敗」會阻止夢想實現
如果那時候的我,害怕自己英文不好、擔心公司沒人經營、煩惱工作沒有下落,沒有勇敢走出去,我現在也不會在這邊寫文章。我的眼界不會打開、經營方式不會改變,我的人生將會完全不一樣。
所以我希望能輔導更多更優秀的台灣年輕人出去看看,讓台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不這麼做,永遠不知道自己原來辦得到。
我是很謝謝那時Dylan 勇敢做了這個決定的琦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