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拿我跟別人比來比去的,不煩嗎?
親愛的:
之前老師在班群貼了一個公告,想問問有沒有家長可以進班分享自己的職業,我本著想要多認識青少年的心情,有點想要報名。但我覺得要尊重你的意願,就問了你的想法,你毫不猶豫的說:「不要,拜託你不要去。」
雖然你沒有告訴我為什麼你不希望我去,但我想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你不希望自己被拿來和我做比較。很多人都喜歡把父子、兄弟等拿來做比較,像是說你比爸爸更優秀,或是你怎麼沒有弟弟那麼有禮貌之類的。如果是陌生人做這樣的比較,殺傷力還小一點;若這個人是親朋好友,往往就會讓人忍不住惱怒。我小時候,很不喜歡人家拿你爺爺和我做比較,我最不喜歡聽到別人說:「揚名,你和你爸真的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後來,我成了大學老師,在外人眼中是繼承衣缽,但我其實不太喜歡被這樣形容。
有人之所以喜歡這樣比較,我覺得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希望可以拉近和你之間的關係。比方說,有一些很少見面的親戚,說你長得很像爸爸,其實是希望讓你覺得他們和你之間不是完全沒有關係的,你們有一個共同認識的人,就是我。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群體中,我們為了區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往往會本能的想要幫人貼上標籤,而做比較就是其中一種常被使用的標籤。
就像我在教書的過程中,會接觸到來自不同高中的畢業生,若過去有一個來自某間高中的畢業生讓我印象深刻,未來遇到同一所學校畢業的學生時,我會有兩種可能的反應。一種就是,「你跟之前哪個學長或學姊很像,真不愧都是某高中畢業的學生」;另一種則是,「你怎麼跟之前哪位學長或學姊差這麼多,你確定你們是讀同一所高中的嗎?」不管比較的結果是相同,或是相異,追根究柢,都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太懶惰,想要用更節省能源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做區分。
這樣的比較真的無所不在,像是不少藝人也常常會被拿來做比較,比如很多樂團都會被拿來和五月天做比較;或是泰勒絲也常常被拿來和其他暢銷男歌手或女歌手做比較。泰勒絲曾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不錯,在這邊跟你分享:
I don't compare myself to anyone else; I don't make comments about anyone else because they do what feels right for them, and that's okay by me.
我從來不會拿自己跟別人比較,我也不評論別人,因為他們做他們覺得對的事情,我覺得這樣很好。
●―你沒辦法阻止別人比較,但你可以不要在意無謂的比較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很少會拿你和弟弟做比較,比較多的是點出你們的不同。因為,我們知道這樣的比較非常沒有意義,雖然有可能會對其中一個人有一些好處,但對另一個人造成的壞處,遠遠勝過好處。若我們在場,有別人要對你們品頭論足的話,我們都會站出來幫你們打圓場,就是避免你們被別人比較。
但是,有時候這種提醒根本沒有用,因為人們很難改變自己的習慣。而且,當人們不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錯,就更沒有動機想要做出改變。像我就聽過很誇張的故事,有朋友家中有個小孩發展比較遲緩,但一些親友還會說,「你這個做哥哥的,怎麼連弟弟都會的數學,你都還不會。」
所以,我後來練就了一些做法,在這邊不藏私跟你分享。首先,我會先有禮貌的謝謝他們的指教。假設他們是在強調我和誰很像,我接著就會回他們,「可是我會這個,他不會喔。」假設他們是在強調我在哪部分比誰好,我就會回他們,「謝謝,可是那個誰在某件事情上,比我更擅長。」假設他們強調我在哪部分比誰差,我就會回他們,「確實是這樣,那我還要跟他多學習。」通常當我這樣優雅回答的時候,這段對話就會快速畫上句點。
●―有好的對象可以學習,不要抗拒
雖然我不喜歡被別人拿來比較,但是若換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並不是完全不好的。試想一下,如果有人跟你說,你《傳說對決》的排位比你另一個同學差,你應該不至於太不高興,反而會讓你產生鬥志,想要把遊戲打得更好,才可以打敗那一位同學。也就是說,在比輸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我有一個可以模仿的對象;在比贏的時候,也不要太自負,而要看到自己有哪些部分是有優勢的,哪些部分又可以更加提升。
念國中的時候,我有幾個一起念書的好朋友,我們雖然是競爭關係,但我們也會彼此觀摩,了解為什麼這個人在某個科目總是可以輕鬆拿下高分。現在回頭看那段時光,會覺得有這樣的隊友其實還蠻幸運的。所以,我鼓勵你不要害怕比較,而要用一個比較正確的心態來看待各種比較。
但是,一些沒有必要的比較,你也要練習放下。因為沒有人可以在所有的比較之中獲勝,如果你沒有刻意提醒自己要放下一些比較,而是在結果出來之後才想要做出改變,有時候想不被影響也很難。就像我自己在大學任教,通常會被外界用我們的學術發表來做評量。但是,我知道那不是我最看重的指標,所以在那些方面比輸的時候,我並不是那麼在意。
爸爸的建議
多數人應該都不喜歡被比較,就算要跟別人比較,也不會喜歡比輸的感覺。但是,在現行的社會制度下,很難完全不比較。除了逃避可能會被比較的場合之外,或許你也可以轉換一下心態來看待比較。
1把比較當作自省的機會。
不會定期自省的人,其實不容易發現自己哪些部分比較好,哪些又表現得比較不好。就像沒照鏡子的時候,我們可能很難發現自己鼻子上沾到了髒東西。這些來自別人的批評指教,就像是照出你內在能力上的特徵,讓你看到自己看不到的部分。若有人對你很嚴苛,你其實該感謝他用放大鏡來檢視你,讓你可以發現自己很難發現的部分。
2比較本身不是一件壞事。
如果你把比較當作是點出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我們之所以會不喜歡比較,是因為我們沒有用正確的心態來看待比較後的結果。比方說,當有人說你怎麼比弟弟沒有條理,你可以解釋為,這個人發現弟弟比你更會整理東西這個事實,僅此而已。你不用過度詮釋,認為自己被批評了,或是幫自己貼上一些負面的標籤。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把這些標籤當作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提醒,那麼比較就不是一件壞事。
3輕鬆看待別人的建議。
面對別人的批評時,要理性面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你要這樣想,不少人只是脫口說出你比誰差、或比誰好,他們根本也沒有什麼別的意思。既然別人不是用很認真的態度,你為什麼要那麼認真呢?你更該做的事情,是自己心中有一把尺,定期用這把尺來評估自己的表現,而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點評。
爸爸的心裡話
我是一個很不喜歡比較的人,因為我覺得很多比較看似公平,實際上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每個人天生的能力就不一樣,他所處的環境也不同,為什麼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標準來幫這些人做比較呢?但是,我必須承認,在我們的社會中,很難完全排除任何的比較。我們好像只能提醒自己,在那些我們重視的指標上,要能夠達到自己期許的水準。至於那些我們可能不那麼看重的事情,就不要因為比較而輕易影響了自己的心情。
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用個別化的標準,來取代看似公平的統一標準。在那天還沒有到來之前,我希望你可以幫自己制訂一個屬於你的評量標準,定期檢視自己的狀態,若有不如自己預想的,可以想辦法做一些提升;若有超乎預期的,也別忘了給自己一點肯定。
你一定做得到的小行動
你最不喜歡別人拿你的什麼部分來做比較,為什麼?
人工智慧那麼厲害,那我幹嘛要繼續學習?
親愛的:
你那天說資訊老師跟你們介紹一本繪本《Alice and Sparkle》,因為這繪本的圖和文字,都是利用人工智慧生成的。老師還半威脅的跟你們說,這學期也要你們如法炮製,用人工智慧來製作一本繪本,當作期末作業。
你說同學們一開始非常興奮,覺得可以不用自己寫、自己畫,可以輕鬆交差。但是,老師分享了這個作者的創作過程之後,你們就發現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用人工智慧來繪圖的時候,若沒有用額外的指令,對於圖片的控制力是很低的。你說你才不擔心,因為這一定還是比自己動手容易,所以根本沒放在心上。
聽你這樣說,我不知道該慶幸你的神經大條,還是該替你的不擔心感到擔心。我馬上問你,「那你有試用過老師講的工具了嗎?結果又如何?」你很有自信的說:「當然有,我覺得就沒什麼問題。我還請它寫一個跟空氣有關係的笑話,你一定想不到吧!」當時,我很努力地想,想要證明人腦應該還是比人工智慧聰明一點。但是,我真的想不到。後來,你很得意的告訴我:「為什麼空氣不肯跟音樂家結婚?因為他只是個吹噓大師,沒有真正屬於他的東西!」
你還順勢問我,我會叫學生用人工智慧來寫作業嗎?當時我愣了一下,因為在我的理念中,學生應該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用人工智慧來幫自己寫作業,這到底哪裡跟獨立思考有關係了?不過既然國中老師都敢放手讓學生用人工智慧來寫作業,理當更開放的大學老師,怎麼可以輸人呢?我停頓了一下之後,就告訴你當然會。
你似乎感受到我心中的猶豫,又加碼要我「講個例子來聽聽吧!」我就說,我在普通心理學的課程中會介紹一個跟學習有關的理論叫做工具制約,就是人的行為會因為行為的後果而改變。通常我都會叫學生利用工具制約,來設置一些可以改變人類行為的做法。既然要用借助人工智慧,就要換個方向,問他們要怎麼提問,人工智慧給出來的答案會是最好的。
我的回答想必出乎你的意料,但應該還算合理,所以我感受到你默默認同了。本來以為我就可以解脫了,想不到你又接著問我:「那如果人工智慧那麼好棒棒,那我們還要念書幹嘛?我們應該只要學習怎麼好好提問,不就好了嗎?」如果是幾年前的我,應該會很有自信的告訴兒子,那可不行,因為現在的人工智慧還很笨。可是,現在一些證據都顯示,人工智慧在某些任務上,可以達到人均的水準,所以我不能這樣搪塞過去。
我反問你,「你怎麼知道它的答案是正確的呢?有些可以馬上檢驗的,當然沒有問題。可是,如果你問的問題是沒有辦法檢驗的,那你怎麼知道它給的答案是正確的呢?比方說,你如果問人工智慧,要怎麼當一個好兒子,你怎麼判斷這個答案是正確的呢?」你還沒等我講完,就插話說:「我更想問它,怎麼當一個好爸爸,然後把這些念給你聽!」
●―面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學習也該改變
我知道的答案沒有辦法完全說服你,因為你心裡想著,既然都可以請人工智慧幫忙了,為什麼還要那麼辛苦的學習。某種程度上來說,我也認同,像是我自己在工作上,也會利用人工智慧來幫我寫程式碼,或試用一些自動化的工具,來提升工作效率。
但是,我更想回歸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件事情。對我們遠古的祖先來說,學習是為了要生存,如果沒有學會面對天敵要逃跑,可能就活不了。對現代人來說,學習其實也是為了生存,只是我們面對的挑戰不是會把我們吃掉的天敵,而是像金錢、壓力、生命的意義等等的課題。至於為什麼學校不教你們那些,這個我實在也沒有好的答案。如果可以的話,我也認同教育需要有很大的變革,而且是做有意義的變革,而不是為了一些意識形態去做改變。
我認為,現在的學習應該把重心放在思辨的能力,判斷事情的對與錯。這件事情看似簡單,其實不太容易。就像你玩《傳說對決》,如果沒有實際使用過某個角色、某個武器,你怎麼會知道它是比較好發揮的呢?即便有關於這個角色、武器的說明,但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一個有經驗的玩家,才能做出好的判斷。
當然,你也可以找一些方法來幫助你做驗證,以剛剛《傳說對決》的例子,你就可以問比較有經驗的朋友,讓他給你建議。除了問人之外,你也可以用一些有權威性的網站、書籍等來做驗證。總之,用人工智慧省下的時間,也不是都拿去玩樂,而會需要用在別的部分。如果你以為人工智慧可以讓你不用學習,有很多時間可以玩樂,就有點曲解人工智慧了。
●―那麼該怎麼運用人工智慧?
對現在的你來說,你可以利用人工智慧來輔助你學習一些你感興趣的東西。我記得你之前很想要寫遊戲程式,也確實用scratch jr.寫了一些東西,這就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你可以先去圖書館找一本寫遊戲程式的書,有一個可以參考的基底,再善用人工智慧的協助,來幫你處理一些你沒辦法解決的問題。用寫程式來熟悉人工智慧,是很好的一個做法,因為你可以馬上驗證人工智慧給的答案是不是正確的,就沒有前面我提到的疑慮。
但是我要提醒你,寫遊戲程式比起要創作一本繪本,或是請人工智慧講一個笑話難多了。千萬不要覺得,你只要請它寫一款好玩的遊戲,就會得到成果。偷偷告訴你,我有下過這個指令,結果得到的是像《終極密碼》的遊戲,我想這應該不是你心目中想要的遊戲吧!這可能是目前的限制,也可能是這些人工智慧公司的陰謀,不想要讓你免費得到太好的東西,不然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好處。
所以,對現階段的你來說,人工智慧大概還是需要一些工人智慧的輔助。也就是說,你那天真的以為只要靠人工智慧,我就什麼都不用會的想法,現在還是行不通的。雖然這樣說,但我鼓勵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看看怎麼讓人工智慧幫上自己的忙。
爸爸的建議
面對科技,年輕的一代總是比年長的一代更在行,所以與其說是建議,還不如說是我的一些心得。我相信,即使是現在,你一定就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用法。所以,若你願意,我們可以多切磋切磋,或許彼此都會有所成長!
關於人工智慧,我的幾個心得是:
1不要有太美好的期待。
雖然我們會看到很多人分享自己用人工智慧做了一些很厲害的事情,但是這些厲害的事情,往往不是輸入一個指令就可以完成的。就像你的老師介紹的那本繪本,背後是很多的微調,才生成的產物。
2建議用在你能掌握的事情上。
人工智慧的產物,看似美好,但不見得沒有問題,至少現階段來說,出問題的機率還是高於我們的預期。所以,我比較建議你用人工智慧來做一些你可以掌握的事情,也就是說,你可以確認它是否正確。像我就會用人工智慧來幫助我做初步的中翻英,然後自己再去潤飾,就會比起從頭開始翻譯快上很多。
3多參考別人的使用經驗。
網路上有很多人會分享自己使用的經驗,我鼓勵你可以多參考別人的經驗。像是前一陣子,有學生就告訴我,在問問題之前,可以給人工智慧一個人設,得到的答案會好很多。比方說,你想要知道怎樣可以降低自己緊張的情緒,問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請人工智慧從一個資深心理師的角度來回答問題,獲得的建議就會專業很多。
爸爸的心裡話
我知道你心中有很多的無奈,覺得既然人工智慧能夠做那麼多,自己為什麼還要學習。我不否認,隨著科技的進展,很多的學習看起來有點多餘。但是,這並不表示你就不用學習,而是學習的型態和目的該有一些轉變。
在體制內,這件事情可能不容易改變,但是並非完全不可能。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我都很願意跟你討論,看看我們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嘗試。若你願意,你也可以拿一些有趣的想法去跟老師討論,或許老師也會覺得這是可以試試看的方案!
不管如何,我希望你能夠用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來面對這些新科技。多去想想怎麼善用這些科技來幫自己成就更多,而不是只想著怎麼運用科技幫自己減少麻煩。
你一定做得到的小行動
找一個人工智慧的應用方案,如ChatGPT,體驗一下,然後想想這個方案,可以應用在自己平常做的哪些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