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芬素是郝蕾歐的數學小老師。「小老師制度」是她提議的辦法:分數高的人負責教分數低的人。
上次段考,曾芬素的數學考一百分。當她知道班上的平均分數是全年級最低時,她實在不明白這麼好玩的數學,為什麼有人只考五、六十分,害梅子老師不能繼續教書?
她喜歡數學,更喜歡梅子老師,因為梅子老師很關心她。之前她和爸爸確診隔離,梅子老師和同學一起幫她照顧小狗逗點,梅子老師還開視訊讓她跟著全班上課,她的數學成績好,都是因為有梅子老師。
陳序的計畫她有意見,因為陳序的計畫大家平時就在做:上課認真聽,不懂要發問,回家寫作業⋯⋯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那天在樹下曾芬素說。
「妳有什麼好方法?」陳序問。
「這其實是一個平均問題。」曾芬素跟大家解釋:「透過數學,很容易找到方法。梅子老師只有一個人,不能分給每一個同學,但是我們可以讓聽得懂的同學,教聽不懂的同學,我們的數學成績就會進步。」
陳序很不以為然:「妳說的方法跟我的一樣啊,不懂就發問,問不到老師,就問同學。」
「一樣是問同學,可是要仔細分配喔,讓分數高的去教分數低的,兩個兩個配一對,也是一種平均。」
照曾芬素的想法:高分組的人想多得一分,難如登天;低分組的人只要再多懂一點,添個二、三十分,易如反掌,讓他們配成一對,對症下藥,就能提高全班平均分數。
曾芬素的提案,大家一致通過。羅萍立刻調查、整理出全班成績,讓陳序為大家分配小老師。曾芬素負責指導郝蕾歐,因為郝蕾歐只考了六十分。
下課的時候,梅子老師托著腮,心事重重。
郝蕾歐在老師的桌邊打轉,曾芬素把她拉到走廊,「妳不知道老師心情不好嗎?」
「我想幫她分解憂勞啊。」難得郝蕾歐講話用成語,可惜她把「分憂解勞」講成了「分解憂勞」。
「我負責教妳數學,」曾芬素問她:「剛才老師教的平均,有哪裡聽不懂嗎?」
郝蕾歐說:「一直在那邊分來分去,到底為什麼要這樣?」
「妳今天早上吃了幾顆包子?」曾芬素問。
「一顆。」
「昨天呢?」
「昨天吃三顆。」
「兩天吃的包子加起來總共四顆,四顆平分給兩天,等於一天吃兩顆,這就是平均數。」
郝蕾歐有意見:「可是我今天明明只吃了一顆。」
「但是妳昨天吃三顆。」
「我就是吃三顆太飽,今天才買一顆嘛。」
「所以平均起來,妳一天就是吃兩顆。」趁郝蕾歐在思索她今天「少吃的那一顆包子」時,曾芬素再舉一個例子給她聽:
「我考一百分,妳考六十分,我們加起來總共是一百六十分,平分給兩個人,每人就是八十分。如果妳考八十分,我們兩個的平均數就會變成九十分。」
「我好像懂了。」郝蕾歐說:「我昨天吃一顆包子,今天吃兩顆,平均起來,一天吃掉一點五顆,對不對?」
「嘿,妳計算能力不錯啊,連小數都能算。」
「如果我明天再吃三顆,三天總共吃六顆,平均起來,一天只吃兩顆。」
「郝蕾歐,妳的數學大有進步。」
「而且我愈吃愈多,但實際上卻沒有那麼多。」郝蕾歐很開心的說:「我媽媽和梅子老師都一直覺得我吃太多,如果用平均數來看,一點兒都不多啊。」
「啊⋯⋯怎麼會?」曾芬素不明白。
「因為平均了啊,假如我今天吃一顆,明天吃三顆,後天吃兩顆,大後天不吃,四天總共才吃六顆,妳看,平均起來,是不是一天才吃一點五顆。」
「非常正確,可是妳大後天不吃,肚子不會餓嗎?」
「我可以吃蛋餅啊,也可以吃三明治,啊,肉粽也很好吃,如果是蛋黃肉粽,我一次可以吃兩顆,它們雖然沒有包子那麼香,但是沒關係,為了減肥,我可以忍耐。」
「妳這樣⋯⋯不會吃⋯⋯太多嗎?」曾芬素吃驚到都結巴了。
「沒有啊,平均起來,我一天只有吃一點五顆包子喲!」郝蕾歐興奮的說:「我還可以大大後天和大大大後天都不吃包子,我去吃漢堡和飯糰,」這個小女孩拿著筆在紙上興奮的計算著,「六天才吃六顆包子,妳看,我平均一天只吃一顆包子,只要繼續平均下去,我就能減肥成功了。」
「妳只有拿包子來平均?」
「就是只用包子來平均啊!」郝蕾歐很得意的說:「要用蛋餅也可以,我四天只吃一塊蛋餅,平均起來,我一天才吃四分之一塊蛋餅,四分之一是真分數,哇,我吃得好少喔!」
「妳這樣叫做吃得少?」
「真的不多,難怪我現在肚子又餓了,妳等等,我先回教室拿三明治,等下再繼續向妳請教。」
(本文選自《梅子老師這一班5:什麼!老師不教了?》.〈曾芬素的平均辦法〉)
上次段考,曾芬素的數學考一百分。當她知道班上的平均分數是全年級最低時,她實在不明白這麼好玩的數學,為什麼有人只考五、六十分,害梅子老師不能繼續教書?
她喜歡數學,更喜歡梅子老師,因為梅子老師很關心她。之前她和爸爸確診隔離,梅子老師和同學一起幫她照顧小狗逗點,梅子老師還開視訊讓她跟著全班上課,她的數學成績好,都是因為有梅子老師。
陳序的計畫她有意見,因為陳序的計畫大家平時就在做:上課認真聽,不懂要發問,回家寫作業⋯⋯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那天在樹下曾芬素說。
「妳有什麼好方法?」陳序問。
「這其實是一個平均問題。」曾芬素跟大家解釋:「透過數學,很容易找到方法。梅子老師只有一個人,不能分給每一個同學,但是我們可以讓聽得懂的同學,教聽不懂的同學,我們的數學成績就會進步。」
陳序很不以為然:「妳說的方法跟我的一樣啊,不懂就發問,問不到老師,就問同學。」
「一樣是問同學,可是要仔細分配喔,讓分數高的去教分數低的,兩個兩個配一對,也是一種平均。」
照曾芬素的想法:高分組的人想多得一分,難如登天;低分組的人只要再多懂一點,添個二、三十分,易如反掌,讓他們配成一對,對症下藥,就能提高全班平均分數。
曾芬素的提案,大家一致通過。羅萍立刻調查、整理出全班成績,讓陳序為大家分配小老師。曾芬素負責指導郝蕾歐,因為郝蕾歐只考了六十分。
下課的時候,梅子老師托著腮,心事重重。
郝蕾歐在老師的桌邊打轉,曾芬素把她拉到走廊,「妳不知道老師心情不好嗎?」
「我想幫她分解憂勞啊。」難得郝蕾歐講話用成語,可惜她把「分憂解勞」講成了「分解憂勞」。
「我負責教妳數學,」曾芬素問她:「剛才老師教的平均,有哪裡聽不懂嗎?」
郝蕾歐說:「一直在那邊分來分去,到底為什麼要這樣?」
「妳今天早上吃了幾顆包子?」曾芬素問。
「一顆。」
「昨天呢?」
「昨天吃三顆。」
「兩天吃的包子加起來總共四顆,四顆平分給兩天,等於一天吃兩顆,這就是平均數。」
郝蕾歐有意見:「可是我今天明明只吃了一顆。」
「但是妳昨天吃三顆。」
「我就是吃三顆太飽,今天才買一顆嘛。」
「所以平均起來,妳一天就是吃兩顆。」趁郝蕾歐在思索她今天「少吃的那一顆包子」時,曾芬素再舉一個例子給她聽:
「我考一百分,妳考六十分,我們加起來總共是一百六十分,平分給兩個人,每人就是八十分。如果妳考八十分,我們兩個的平均數就會變成九十分。」
「我好像懂了。」郝蕾歐說:「我昨天吃一顆包子,今天吃兩顆,平均起來,一天吃掉一點五顆,對不對?」
「嘿,妳計算能力不錯啊,連小數都能算。」
「如果我明天再吃三顆,三天總共吃六顆,平均起來,一天只吃兩顆。」
「郝蕾歐,妳的數學大有進步。」
「而且我愈吃愈多,但實際上卻沒有那麼多。」郝蕾歐很開心的說:「我媽媽和梅子老師都一直覺得我吃太多,如果用平均數來看,一點兒都不多啊。」
「啊⋯⋯怎麼會?」曾芬素不明白。
「因為平均了啊,假如我今天吃一顆,明天吃三顆,後天吃兩顆,大後天不吃,四天總共才吃六顆,妳看,平均起來,是不是一天才吃一點五顆。」
「非常正確,可是妳大後天不吃,肚子不會餓嗎?」
「我可以吃蛋餅啊,也可以吃三明治,啊,肉粽也很好吃,如果是蛋黃肉粽,我一次可以吃兩顆,它們雖然沒有包子那麼香,但是沒關係,為了減肥,我可以忍耐。」
「妳這樣⋯⋯不會吃⋯⋯太多嗎?」曾芬素吃驚到都結巴了。
「沒有啊,平均起來,我一天只有吃一點五顆包子喲!」郝蕾歐興奮的說:「我還可以大大後天和大大大後天都不吃包子,我去吃漢堡和飯糰,」這個小女孩拿著筆在紙上興奮的計算著,「六天才吃六顆包子,妳看,我平均一天只吃一顆包子,只要繼續平均下去,我就能減肥成功了。」
「妳只有拿包子來平均?」
「就是只用包子來平均啊!」郝蕾歐很得意的說:「要用蛋餅也可以,我四天只吃一塊蛋餅,平均起來,我一天才吃四分之一塊蛋餅,四分之一是真分數,哇,我吃得好少喔!」
「妳這樣叫做吃得少?」
「真的不多,難怪我現在肚子又餓了,妳等等,我先回教室拿三明治,等下再繼續向妳請教。」
(本文選自《梅子老師這一班5:什麼!老師不教了?》.〈曾芬素的平均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