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多麼美好的世界
—讀〈大同與小康〉

記得在不斷奔馳的列車車廂中,我們談到這個世界,也談到很久很遠的未來。這小小的移動空間,最容易令人傷感,因為在其中有忽忽的奔逝、微微的希望。親愛的D,我突然察覺你年輕的聲音裡有過多的憂患。記得我們是那樣說的嗎?如果世界願意讓我們快樂一點,我們應該就會快樂一點的。社會要有秩序,文明需得進展,我們只能亦步亦趨的向前不是嗎?
往古來今,在島上,或是其他地方,各樣的牢籠始終會困住一些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處難關,年紀相隔十餘歲,我們看著彼此奮力面對這個年紀必須面對的一切,同情而能共感,這便令人珍惜。因而我們渴望一個美好的世界,心中鬱壘有以銷卸的理想國度。所有的渴望祈求,不都來自於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與灰心?從前讀批判理論,思想家認為人之所以(自我)異化實乃大眾文化工業的殘害所致。馬克斯的信徒不也以創造美麗新世界為務,意欲摧毀讓人變成鬼的資本主義體系?活在體制之中,我則以為,陋劣的體制才是讓我們活得人不像人的可怕怪物。透過體制,權力得以細緻地展布、施為,控制於是無所不在。政令與律法輕易的改變我們的生活,權力者往往任性的決定了我們的快樂不快樂。
然而不快樂啊,我們就是不快樂。親愛的D,我多麼想讓你看見我所經歷的美好時代。跟侯孝賢一樣,我心中亦有屬於自己的,「最好的時光」。那時的我,正是你這樣的年紀。島上經濟起飛了,股市破萬點。我的母親憑著一攤小吃,可以養活全家六口人。那時的教育部不會屢出奇招,要我們把台灣地圖躺著看,也不會任意的把制度改了又改。每年寒暑假,我們歡喜的參加教育部文藝營,免費的文學養成教育。我們盡情享用國家資源,一天三餐外加早午茶與消夜,快樂是無須擔憂未來,快樂是知道自己怎樣都可以安身立命。
流水十年,恍若一瞬。如今我無法想像自己的晚景,也無法想像我們究竟要面對怎樣的世界?戰爭與疾疫最容易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最容易扭曲好不容易累積的文明與教養。那天我聽著你說未來,心中小小的心願。誠然,我們有自由決斷的權力,可是我們的生活模式往往又是被這個體制決定的。親愛的D你說你好累,升學的路上由不得自己,我說想太多的人要受苦了。問題是,我們不得不想那麼多。想著想著,幾乎就是途窮而哭的那個人了。那就撐著點,你說。我暗自慶幸,我們尚有這撐著點的勇氣與理想。我們不是快樂的讀過《論語》嗎?孔子要學生說說自己的志向,曾點希望:「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在暮春三月春服已成的時候,走向天地,簡單的洗浴、乘涼,體觸生活的安穩定靜。那樣活著,便十分美好。
天地同和,萬物各安其所,孰能不樂?王安憶〈烏托邦詩篇〉裡頭說:「一個人在一個島上,也是可以胸懷世界的。」「我只知道,在一個人的心裡,應當懷有一個對世界的願望,是對世界的願望。」我們當下能做的,就是走向生活,真誠的面對一切而已。面對,並且選擇。選擇我們可以選擇的。
在生活的角落,我喜歡清晨醒來,享用早餐、啜飲咖啡之際,對著落地窗外的藍色大洋發呆。客廳裡反覆播放路易斯阿姆斯壯,What a wonderful world ! 這個世界的美好,越發可以想像。他是這樣唱的,「看見樹的翠綠和玫瑰的紅艷,它們為你我綻放。我心中想著,多麼美好的世界啊!我看到了藍天白雲,明亮、幸福的一天。夜晚向人們道晚安,我心中想著,多麼美好的世界啊!……我聽著嬰兒哭泣,看著他們長大。他們學習著許多我從不知道的事物。我心中想著,多麼美好的世界啊!」
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禮記.禮運》中記載,子游問道老師為什麼嘆氣,孔子不禁感嘆自己未能趕得上那大道通行、天下為公的時代。他提了這樣的願望,一個對世界的願望:「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我隱約看見,人性的輝光,多麼的溫暖。個人與集體,懷有對一美好世界的理想。我也願意相信:我欲仁,斯仁至矣。只是我不相信,權力在無情的政客手中,生活在制度的刀俎之上,我們可以保有多少人性的美好。
我們又嘆了氣,輕易想起陳黎的詩句,「這世界教我們希望,也教我們失望;/我們的生命是僅有的一張薄紙,/寫滿白霜與塵土,嘆息與陰影。」朱天文《荒人手記》裡一再提及幸福的時刻,對美好秩序的追念肇因於它已然消逝。在不可逆的時間裡,我們理應大踏步向前,繼續保有熱情與希望。親愛的D,我們始終相信能夠愛是件好事。不只愛自己,也能愛他人,更愛這個世界萬事萬物運行不休歇。每個人知道自己應當去哪裡,年老的能夠安養餘生,青壯年的才能得以發展,兒童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如果有一天,我們的世界溫厚和諧,有詩歌有音樂,沒有偷盜與搶劫……
我們任意看著草色青青,萬物欣有託。這樣,世界就多麼美好。

延伸閱讀
王安憶,〈烏托邦詩篇〉,收錄於《冷土》,印刻。
朱天文,《荒人手記》,新經典文化。
愛因斯坦,〈我心目中理想的世界〉,收錄於《人類存在的目的》。


機關算盡
—讀〈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這是燭之武作選擇的時刻,在險惡的政治環境裡掙扎求生,是得有些自保之道。然而他心知肚明,無論此時作了什麼決定,國家的命運恐怕也無法改變了。故事很長,我們得從頭說起。
西元前六三六年,秦穆公護送晉公子重耳回國即位為文公,並且將女兒文嬴嫁給他。這是秦穆公東進中原計畫的第一步,打算藉著婚約來控制晉國,影響晉國內政,擴張秦國在中原地區的勢力,以達成稱霸天下的野心。只是晉文公並非甘心受人指使的傀儡,而是飽經歷練,智慮深沉的花甲老人。出奔在外的十九年間,早見慣大風大浪,春秋國情了然於胸。在楚之時,便與楚成王約避三舍,對於天下共主之位自有所圖,此刻即位為國君,正是大展身手之時。之後的城濮之戰、踐土之盟,顯示晉文公霸主的地位已然確立,對於秦穆公東進中原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兩國的關係雖仍維持巧妙的平衡,但情勢卻日漸緊張。
俗話說「有仇不報非君子」,晉文公既然身握大權,那些曾在流亡生涯中侮辱過他的國家自然成了報復的對象。當初公子重耳流亡至鄭國時,鄭文公並不禮遇,有人甚至這麼勸文公:

鄭叔瞻諫其君曰:「晉公子賢,而其從者皆國相,且又同姓。鄭之出自厲王,而晉之出自武王。」鄭君曰:「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叔瞻曰:「君不禮,不如殺之,且後為國患。」鄭君不聽。
—《史記.晉世家》

加上城濮之戰中幫助楚國這件事,鄭國遂成為晉文公下一個目標。西元前六三○年,晉國發兵圍鄭,這次來的不僅只有晉國的軍隊,連遠在西方的秦國也一併派兵前來,兩大霸主強兵壓境,鄭國可說是面臨空前的危機。楚國剛吃了大敗仗,暫時得休養生息,難以相助,眼看著國家就要整個覆滅了,鄭文公怎能不急得跳腳?於是在大夫佚之狐的介紹下,這一段的主角燭之武終於心不甘情不願的登場了。
根據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的記載,燭之武當年作的是「圉正」,乃是類似於孫悟空「弼馬溫」一類的小官。此說大概只是揣測而來,小說家者言,實不可信,但燭之武不受重用是可以確定的,否則也不會說出「臣之壯也,猶不如人」這樣自暴自棄又意含諷刺的話。然而面對鄭文公以國家大義相脅,再怎麼不情願,還是得勉力一試,否則亡國之罪名,一世人都難洗刷得清。
後來事情的發展我們都清楚了:燭之武在夜晚偷偷來到秦軍大營,鼓動如簧巧舌挑撥秦晉之間的矛盾,終於說服秦穆公放棄攻打鄭國,甚至留下三名將領助鄭戍守,達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這下燭之武可成了保全鄭國的大功臣,在國內終於有了地位,直到鄭穆公十六年,燭之武尚代表鄭國與太子夷同往朝晉,仍活躍在鄭國政治舞台之上,可見官運從此亨通,而當年說的「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有一半是氣話,另一半則是推託之詞罷了。
然而我試圖揣想那個夜晚,燭之武端坐秦軍大營之中,對面是老謀深算野心勃勃的秦穆公,帳外人影雜遝,帳內燈火通明。燭之武請穆公摒退左右,言有要事相商。兩人心下皆自雪亮,倘有一言不合,燭之武人頭落地,連同鄭國舉國傾覆!但燭之武老神在在,竟是沒有絲毫驚慌神色,因為在他夜縋出城之前,對秦晉之間微妙脆弱的關係早就洞若觀火,而此行若不能說動秦穆公,也就不用回去了。於是腦中千頭萬緒,前因後果昭然若揭,不管今日密商結果如何,秦國東侵中原之心終究不會平息。選擇,問題是選擇,怎樣才能幫秦穆公作出最有利的選擇,這才是此行最大的重點,至於明天的事,就留到明天再說。
但當明天到來,世事的發展卻總是出人意料。晉文公想不到自己已然油盡燈枯,陽壽僅剩兩載,大限一到便得撒手人寰;秦穆公也想不到晉文公死後,國內居然還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殽函之戰打得秦師全軍覆滅,也粉碎了他東進中原的計畫;鄭文公更想不到自己居然能逃過一劫,還看著這兩名霸主從秦晉之好到秦晉交惡,而自己卻作壁上觀。當中最感慨的應該算是燭之武了,只因他活得比他們都久,而旁觀者總是神清智醒,卻又無能為力。
我放下左傳,轉頭打開電視,鏡頭前伊朗外長振振有詞談論發展核能之必要,而字幕打出來的卻是以色列打算對伊朗核子設施進行轟炸;轉至他台,又是德國女總理訪美商談如何抑制伊朗擴張,這個整容後英姿颯爽的新一代鐵娘子心裡一定有好多盤算,關於世界局勢、國家大政、個人政治前途……啊!念念相續無有斷絕處;下一段則是國內新聞,總統、閣揆、新閣揆、黨主席,一個個跑馬燈似的輪番上陣,或忿怨、或黯然、或竊喜、或言諷,他們心裡一定也有好多好多盤算,有的要明說、有的得暗示,還有的得在說與不說之間、告人與不可告人之間……
兩千六百年前如此,兩千六百年後依舊如此。那麼,再過兩千六百年呢?
我嘆了口氣,關上電視,準備上床睡去。選擇,問題從來就是選擇,此刻我選擇暫不聞問,明天的事,還是留到明天再說。

延伸閱讀
加西亞.馬奎斯,《沒人寫信給上校》,志文。
金庸,《連城訣》,遠流。
黃凡,《大學之賊》,聯合文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