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 訓練不是加法
所謂的「訓練」(training)和「運動」(workout/exercise)到底有什麼差別?主要是在訓練當中我們講求目的,而這個目的,不僅是單純的「我想要感覺身心舒暢/玩到一個很有趣的項目/獲得極大的成就感」等等,而是有想達到的境界,有時程的限制,並且與自身目前的現狀有所差距,必須詳細規劃過程中的每個步驟,還要不斷透過各種測驗來追蹤進度與修正計畫上或執行中的錯誤。
它是透過科學的方式,把過往經驗上「身體接受負荷、疲勞恢復與運動表現提升」的過程,透過觀察並且善用數據化的紀錄,整理歸納出各種指導原則。
˙從事「訓練」的意義
所以既然是我們要做「訓練」,想必對於練的「方法」就要斤斤計較。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會講「過程的重要性勝過結果」,但想必沒有誰會故意使用較差的方法,意圖去獲得很差勁的成效。
追求「有效」的執著,往往讓人深信存在「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最正確的訓練方法」!然而科學演進的本質,就是從前的方法會不斷被後來的方法修正或推翻;所以長遠看下來,沒有任何一個方法是絕對「正確」的,而是「在那樣的時空背景條件下」最適合「你這個人」來採用。
CHAPTER 02 體能交互關係
本書是圍繞著「體能訓練」這個主軸所撰寫的。而當我們談到「體能」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在談論體能的時候,要知道它是相對於運動的「技術」來說的。所謂體能,就是要發揮運動技術所需的「身體能力」;而技術,則是為了完成特定動作或任務,在準確度、力量與速度的最佳展現。
體能與技術兩者互相依存,共同支配了專項運動的場上表現。
˙三大體能元素
技術的訓練,基本上屬於各個專項的範疇;所謂隔行如隔山,即便外表看起來相似的運動項目(例如美式足球與英式橄欖球),其技術特性依然具有相當大的差異。但相對地「體能」訓練,在不同專項之間依然有著高度的通用性,因為我們在試圖改變一樣的人體、應對類似的生理機制和運用相同的訓練原則。
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體能教練,必須具有分析專項特性的能力; 要能夠知道眼前所面對的這個運動項目,需要哪幾項體能元素的的支撐。當然,體能教練若是有從事過同一項競技運動,那麼在訓練內容設計上經常有加持效果。不過「曾經做過這項運動」並非能替運動員設計體能課表的必要條件;甚至是在不同的專項之間,也可能因為觀察事物的眼光,比較不受到該項目傳統做法的「包袱」所限制,有時候甚至有助於突破訓練作法上的盲點。
˙設計週課表的關鍵
設計一週的課表,最重要的是重量訓練要先抓出來;不是因為重量訓練最重要,而是因為重量訓練對肌纖維的破壞最大及恢復時間最久。所以應該先把最適合練的那兩天訂好,間隔確保 48~72 小時,然後其他的項目,再圍繞著重訓去安排。再來是速度(或協調)訓練;這些是屬於對神經系統要求很高的操課內容,必須要在狀況最佳的時候做,因此安排在休息日結束後的第一天,而且要放在其他高強度課表的前面。
至於本週期為什麼每個禮拜只練一組三趟的速度?這是因為速度在先前的週期已經重點加強過了,因此目前只需要維持就好。這也是不容易從單張課表看出來的小細節。
最後是無氧耐力,也是本階段所欲加強的真正重點。雖然週一和週四練的內容架構看起來不同,但都一樣是以高強度的方式動用無氧醣酵解系統;所以最好也是間隔 72 小時左右,而且要擺在做重訓的前一天。
所謂的「訓練」(training)和「運動」(workout/exercise)到底有什麼差別?主要是在訓練當中我們講求目的,而這個目的,不僅是單純的「我想要感覺身心舒暢/玩到一個很有趣的項目/獲得極大的成就感」等等,而是有想達到的境界,有時程的限制,並且與自身目前的現狀有所差距,必須詳細規劃過程中的每個步驟,還要不斷透過各種測驗來追蹤進度與修正計畫上或執行中的錯誤。
它是透過科學的方式,把過往經驗上「身體接受負荷、疲勞恢復與運動表現提升」的過程,透過觀察並且善用數據化的紀錄,整理歸納出各種指導原則。
˙從事「訓練」的意義
所以既然是我們要做「訓練」,想必對於練的「方法」就要斤斤計較。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會講「過程的重要性勝過結果」,但想必沒有誰會故意使用較差的方法,意圖去獲得很差勁的成效。
追求「有效」的執著,往往讓人深信存在「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最正確的訓練方法」!然而科學演進的本質,就是從前的方法會不斷被後來的方法修正或推翻;所以長遠看下來,沒有任何一個方法是絕對「正確」的,而是「在那樣的時空背景條件下」最適合「你這個人」來採用。
CHAPTER 02 體能交互關係
本書是圍繞著「體能訓練」這個主軸所撰寫的。而當我們談到「體能」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在談論體能的時候,要知道它是相對於運動的「技術」來說的。所謂體能,就是要發揮運動技術所需的「身體能力」;而技術,則是為了完成特定動作或任務,在準確度、力量與速度的最佳展現。
體能與技術兩者互相依存,共同支配了專項運動的場上表現。
˙三大體能元素
技術的訓練,基本上屬於各個專項的範疇;所謂隔行如隔山,即便外表看起來相似的運動項目(例如美式足球與英式橄欖球),其技術特性依然具有相當大的差異。但相對地「體能」訓練,在不同專項之間依然有著高度的通用性,因為我們在試圖改變一樣的人體、應對類似的生理機制和運用相同的訓練原則。
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體能教練,必須具有分析專項特性的能力; 要能夠知道眼前所面對的這個運動項目,需要哪幾項體能元素的的支撐。當然,體能教練若是有從事過同一項競技運動,那麼在訓練內容設計上經常有加持效果。不過「曾經做過這項運動」並非能替運動員設計體能課表的必要條件;甚至是在不同的專項之間,也可能因為觀察事物的眼光,比較不受到該項目傳統做法的「包袱」所限制,有時候甚至有助於突破訓練作法上的盲點。
˙設計週課表的關鍵
設計一週的課表,最重要的是重量訓練要先抓出來;不是因為重量訓練最重要,而是因為重量訓練對肌纖維的破壞最大及恢復時間最久。所以應該先把最適合練的那兩天訂好,間隔確保 48~72 小時,然後其他的項目,再圍繞著重訓去安排。再來是速度(或協調)訓練;這些是屬於對神經系統要求很高的操課內容,必須要在狀況最佳的時候做,因此安排在休息日結束後的第一天,而且要放在其他高強度課表的前面。
至於本週期為什麼每個禮拜只練一組三趟的速度?這是因為速度在先前的週期已經重點加強過了,因此目前只需要維持就好。這也是不容易從單張課表看出來的小細節。
最後是無氧耐力,也是本階段所欲加強的真正重點。雖然週一和週四練的內容架構看起來不同,但都一樣是以高強度的方式動用無氧醣酵解系統;所以最好也是間隔 72 小時左右,而且要擺在做重訓的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