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首
(1912年1月寫於義大利的亞得里亞海岸,杜英諾城堡)
假若我呼喊,誰在天使的階位
會聽到我?即使其中一位突然把我
貼向胸懷:我亦會被毀滅在
他千鈞之力。而美不過是
恐怖開始,我們僅以身免
敬畏在它平靜蔑視的蹂躪下
每位天使均可怕。
所以我遏制自己,嚥下暗泣絕望
呼號。唉,誰會在那兒伸出援手?
不是天使,不是人
機警的獸類早已注意到
我們已不再熟悉這演繹世界
也許那兒尚留下山坡一些樹
讓我們每日經過遠眺
留下一些去日街道
一些日常習性的恣意
一旦染上便不會走掉。
啊!還有夜晚:那些夜晚
一陣無盡宇宙狂風咬嚙
我們臉孔,她不會為誰停留?不會
為誰想念?柔和虛幻的夜晚啊
逼近痛苦的是那一顆寂寞的心?
她對戀人會較寬容麼?其實他們
也是利用對方掩藏彼此的命運吧了。
難道你還不知道?把你手臂的虛無
拋擲向我們呼吸空間吧,也許鳥兒
感到大氣磅礡會更奮力飛翔。
是的,許多春日需要你,群星的一顆
指望你去感知。波浪的一片從過往而來
湧捲向你。或許走過一面敞開窗牖下面
一支小提琴為你響起,所有都是一種徵兆
你明白嗎?
從前你不是常被期望而狂亂嗎?
全都是有關某某心上人的來臨
(希望她在你處停佇,腦袋整夜
穿插一大堆奇怪妄想念頭)!
當思念滿懷,歌唱那些偉大的戀人吧
趁著傳誦他們的戀情尚未不朽,歌唱
讓你嫉妒的,被遺棄和絕望的,讓你
覺得比那些得償所願的更可愛
重新開始他們永遠失落的讚美吧!
鑒於:英雄永續,即使倒下也是
另種存在的前奏,一種終極重生。
可惜情侶氣數已盡,像少了一道力氣
去拚第二回。你是否想到加斯帕拉.斯坦帕?
難道所有我們過去那些無盡折磨
不應開花結果?難道現在不是時候
在戀愛中,從情人中釋放自己
戰慄地,持久地:像箭滿弓弦
聚積到射出,比本身力道還強?
世間並無永遠原封不動之事。
⋯⋯(未完)
*評析
這首哀歌第一句「神來」之筆──「假若我呼喊,誰在天使的階位會聽到我?」是里爾克在穆佐城堡(Château de Muzot)的女庇護人瑪莉郡主,於她寫的《追憶里爾克》一書P.41,有如下一段記載:
里爾克左右徘徊,為了如何回覆那封信而神思恍惚,忽地在沉思裡佇立不動,像有一個聲音在風雨中呼喚──「假若我呼喊,誰在天使的階位會聽到我?」⋯⋯他再傾聽,悄聲低調詢問,「那是什麼?」⋯⋯「來自那裡?」遂拿起隨身記事冊把這兩句話寫下,跟著不久又添加了想到的幾行。
「假如我呼喊」,是詩人尋求保護與友誼的絕望呼喊,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聖經》的天使,但隨即理解到天使的龐大崇高,與凡人有一大段距離。無論排列在上帝任何階位的他們,都不會聽到他,甚至無動於衷:
即使其中一位突然把我
貼向胸懷:我亦會被毀滅在
他千鈞之力
當然天使不會無端去毀滅,但他永遠存在的龐大力源,與凡人渺小短暫相比,是不對稱的。即使小小一個友情擁抱,也會把凡人毀得煙消雲散。既然如此強烈對立,也就應了哀歌第二首重覆的首句──「每位天使皆可怕」。如果如此可怕,難道美麗天使就不美麗?不是的,天使偉大莊嚴,光芒讓我們五體投地,歡喜膜拜,但隨即發現在燦盛光芒下顯得渺小,甚至是處於一種美的「平靜蔑視的蹂躪」,興高采烈之餘,所能感受到的只是「恐怖開始」,所以「每位天使均可怕」:
而美不過是
恐怖開始,我們僅以身免
敬畏在它平靜蔑視的蹂躪下
每位天使均可怕。
被隔離、被拒絕的我們陷入個體孤獨和「我們已不再熟悉這演譯世界」,所謂演繹世界(interpreted world)就是我們每日習慣熟悉的世界,譬如每天遠眺山坡一些樹,一些去日街道/一些日常習性的恣意/一旦染上便不會走掉。被隔離後,連群體雜居的機靈野獸都警覺到那種身無所屬,家無可歸(homelessness)感覺,也無法提供給別人一個家。
雖然還有夜晚作陪,但也沒法提供藏身處,冷夜無情,寒風凜冽,對情人也一視同仁,所謂相愛,並不代表結合在一起,其實只是兩個孤獨個體連結在一起 ,「利用對方掩藏彼此的命運吧了」。世間愛情多是肉體和物質的結合,而缺乏靈性與知識的昇華,也無法在一個國找到一個家,就連利用所愛的人也不能做到。
⋯⋯(未完)
(1912年1月寫於義大利的亞得里亞海岸,杜英諾城堡)
假若我呼喊,誰在天使的階位
會聽到我?即使其中一位突然把我
貼向胸懷:我亦會被毀滅在
他千鈞之力。而美不過是
恐怖開始,我們僅以身免
敬畏在它平靜蔑視的蹂躪下
每位天使均可怕。
所以我遏制自己,嚥下暗泣絕望
呼號。唉,誰會在那兒伸出援手?
不是天使,不是人
機警的獸類早已注意到
我們已不再熟悉這演繹世界
也許那兒尚留下山坡一些樹
讓我們每日經過遠眺
留下一些去日街道
一些日常習性的恣意
一旦染上便不會走掉。
啊!還有夜晚:那些夜晚
一陣無盡宇宙狂風咬嚙
我們臉孔,她不會為誰停留?不會
為誰想念?柔和虛幻的夜晚啊
逼近痛苦的是那一顆寂寞的心?
她對戀人會較寬容麼?其實他們
也是利用對方掩藏彼此的命運吧了。
難道你還不知道?把你手臂的虛無
拋擲向我們呼吸空間吧,也許鳥兒
感到大氣磅礡會更奮力飛翔。
是的,許多春日需要你,群星的一顆
指望你去感知。波浪的一片從過往而來
湧捲向你。或許走過一面敞開窗牖下面
一支小提琴為你響起,所有都是一種徵兆
你明白嗎?
從前你不是常被期望而狂亂嗎?
全都是有關某某心上人的來臨
(希望她在你處停佇,腦袋整夜
穿插一大堆奇怪妄想念頭)!
當思念滿懷,歌唱那些偉大的戀人吧
趁著傳誦他們的戀情尚未不朽,歌唱
讓你嫉妒的,被遺棄和絕望的,讓你
覺得比那些得償所願的更可愛
重新開始他們永遠失落的讚美吧!
鑒於:英雄永續,即使倒下也是
另種存在的前奏,一種終極重生。
可惜情侶氣數已盡,像少了一道力氣
去拚第二回。你是否想到加斯帕拉.斯坦帕?
難道所有我們過去那些無盡折磨
不應開花結果?難道現在不是時候
在戀愛中,從情人中釋放自己
戰慄地,持久地:像箭滿弓弦
聚積到射出,比本身力道還強?
世間並無永遠原封不動之事。
⋯⋯(未完)
*評析
這首哀歌第一句「神來」之筆──「假若我呼喊,誰在天使的階位會聽到我?」是里爾克在穆佐城堡(Château de Muzot)的女庇護人瑪莉郡主,於她寫的《追憶里爾克》一書P.41,有如下一段記載:
里爾克左右徘徊,為了如何回覆那封信而神思恍惚,忽地在沉思裡佇立不動,像有一個聲音在風雨中呼喚──「假若我呼喊,誰在天使的階位會聽到我?」⋯⋯他再傾聽,悄聲低調詢問,「那是什麼?」⋯⋯「來自那裡?」遂拿起隨身記事冊把這兩句話寫下,跟著不久又添加了想到的幾行。
「假如我呼喊」,是詩人尋求保護與友誼的絕望呼喊,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聖經》的天使,但隨即理解到天使的龐大崇高,與凡人有一大段距離。無論排列在上帝任何階位的他們,都不會聽到他,甚至無動於衷:
即使其中一位突然把我
貼向胸懷:我亦會被毀滅在
他千鈞之力
當然天使不會無端去毀滅,但他永遠存在的龐大力源,與凡人渺小短暫相比,是不對稱的。即使小小一個友情擁抱,也會把凡人毀得煙消雲散。既然如此強烈對立,也就應了哀歌第二首重覆的首句──「每位天使皆可怕」。如果如此可怕,難道美麗天使就不美麗?不是的,天使偉大莊嚴,光芒讓我們五體投地,歡喜膜拜,但隨即發現在燦盛光芒下顯得渺小,甚至是處於一種美的「平靜蔑視的蹂躪」,興高采烈之餘,所能感受到的只是「恐怖開始」,所以「每位天使均可怕」:
而美不過是
恐怖開始,我們僅以身免
敬畏在它平靜蔑視的蹂躪下
每位天使均可怕。
被隔離、被拒絕的我們陷入個體孤獨和「我們已不再熟悉這演譯世界」,所謂演繹世界(interpreted world)就是我們每日習慣熟悉的世界,譬如每天遠眺山坡一些樹,一些去日街道/一些日常習性的恣意/一旦染上便不會走掉。被隔離後,連群體雜居的機靈野獸都警覺到那種身無所屬,家無可歸(homelessness)感覺,也無法提供給別人一個家。
雖然還有夜晚作陪,但也沒法提供藏身處,冷夜無情,寒風凜冽,對情人也一視同仁,所謂相愛,並不代表結合在一起,其實只是兩個孤獨個體連結在一起 ,「利用對方掩藏彼此的命運吧了」。世間愛情多是肉體和物質的結合,而缺乏靈性與知識的昇華,也無法在一個國找到一個家,就連利用所愛的人也不能做到。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