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自序〉
表象與異象


不論再努力,許多人工作仍遇到瓶頸,生命還陷入低谷。再多的變革,許多企業仍停滯不前,組織形成內捲,若你對以上的敘述感同深受,本書希望幫助你以另外一種不同的觀點及做法解決你目前的困境。
身處在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無論你想要或不想要,感官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的刺激。但比起外在這些看得見的物質世界,其實,「看不見的內心世界更關鍵」!
《聖經》〈箴言書〉29章18節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看不見的異象,就是神默示在我們內心的使命;放肆指的是自取滅亡。用白話來說,就是「一個人若不懂得跟隨內心聲音的指引,即使人是活著的,但生命的本質已是趨向滅亡」。
組織的運作也是一樣。若是一個組織或一家企業沒有明確的願景(看不見的),在市場的競爭汰換之下,最終也將走向衰敗;即使公司還能硬撐著,也會因為缺乏成長動能逐漸走向「內捲化」的命運(詳見第6章)。
當我們選擇回應呼召,在領受異象的過程中,等著我們的也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好運,而會是一連串的「身心重訓」──在願意接受生命本質改變的過程中(看不見的)激發潛能,以學會解決困境的本事(看得見的)。如同孟子的至理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
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也提醒「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此無論是個人或組織,亦是遵行「有患難則生,無患難則亡」的不易真理。
但如同大部分的人們和組織,遇到困難時,因為害怕,不知不覺中選擇繞道而行而不自知,又或迎向挑戰,但礙於大腦的慣性使然,即使再努力,仍是在原地停滯不前。
沒有人或組織希望自取滅亡的,但是為什麼有些人和組織最後卻走上「下行之路」?除了畏難,還有個更重要且核心的原因是:多數的人們和組織是跟著「看得見的表象」(外在世界)在做選擇,只有極少數人是追尋「看不見的異象」(內在信念)在做抉擇的。
我們的一生都會遇到一個個的系統「求學系統」、「工作系統」、「人生系統」、「信仰系統」等等,若我們只是「憑眼見、靠感覺」來迎接這些「表象」中的系統,而且以「理所當然」的心態去討好各系統,系統有如具有極強框架的生產線,大量製造出通才,以及一般大眾化的產品。所以活在表象中的人生,是永遠在別人設計好的夢裡過日子,所以一點都不精彩。只有少數的人,在一些緊要關頭的時刻,能選擇聽懂內心看不見「異象」的指引,有勇氣地跳脫出表象中系統的限制,如此方能在接受神的「因材施教」中活出神國中的夢想,以及與眾不同的一生。
選擇決定命運,選擇決定人生。這本書希望傳達的核心主旨,也就是「思考你的選擇」,進而以自身的經驗,提供「如何思考」的各種工具。

自然律vs信念律
為什麼不是人人都可以領受到「異象」?原因是,絕大多數人是只活在「自然律」之下,但唯有擺脫自然律的限制,進入到「信念律」的境界,方能領會到神早在創造你之初,就已經安放在內心的異象。
先來解釋一下何謂「自然律」和「信念律」?
宇宙的規律其實有兩大類,我們看到的自然世界屬於次要原因(secondary cause),而看不見的靈界才是主要原因(primary cause),主要原因是原本就存在的,是不可複製的,而且是絕對的,人類對於主要原因,只能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只能藉信念來體認,這就是「真理」屬於靈命世界,而神本身就是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來自於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創造出來的自然世界及其規律,次要原因是相對的,所以人類可以發現、可解釋清楚,並可複製其成果,這是「定律」。譬如說,牛頓只能解釋在次要原因中的三大定律what happened,卻沒有辦法解釋why it happened,而why就是主要原因,所以主要原因是因(異象),次要原因是果(表象)。神的創造,是從主要原因中,做從「無」到「有」的原創;人類的複製,是在次要原因裡面,做從「有」到「優」的微創。所以靈裡(主要原因)的事我們人是說不清楚的,只能意會(信念)而難以言傳(證明),就像《聖經》所言:「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29:29)
我們生活的自然界是有規律的,也就是「自然律」。透過「現實面」的感官接收,我們得以體驗它,同時也可以用「精神面」的智性思考,加以理解、學習並且證明它。這規律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宇宙運行的機械體系。
實際上,宇宙的運作遠比我們想像中更有規律,甚至有判斷力和意志力。宇宙是有主見、也是善的,這看不見、摸不著的規律,我稱之為「信念律」,只有少數人在擺脫自然律限制的現實面和精神面,進入到非物質世界的「生命面」時方能領悟到;也就是「領受到異象」。
那些得以從自然律進入信念律的人,通常是因為在面臨特殊挑戰時,非但沒有選擇逃避,而且在努力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能夠清楚分辨並跳脫出固有價值觀及慣性思維的掌控,勇敢地跟隨內心聲音的指引,不斷深入反思自己「為何而活」?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的「生命定位是什麼」(信念),因而能在必要時超越自我利益、換位思考,為他人付出並做出犧牲,因此能一步步領受到比過往生命所見到更真實、更偉大、更美好的願景,同時也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更合神心意的人。
不過,領受異象是一回事,「實踐異象」則是另外一回事,先前提過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就是最好的寫照!
幸而,在堅信內心的信念並與之互動中,能激發源源不斷的潛意識能力,所以,即使在最不利的處境、最少的資源、最不好的運氣中,亦能夠一次次過關斬將,甚至一舉翻盤逆轉勝。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能改變其做事、做決定的專注點,從慣性的「從外到內」轉變成「由內至外」,並堅信源自內心的崇高信念及擁有為之焚身的熱誠時,全宇宙都會為其開路。
神(主要原因)是無限的,物質世界(次要原因)則是有限的,有如冰山露出的那一角。在神豐盛的創造中,靈命界還蘊藏數不盡的潛在資源及能量(如同隱藏在水面之下),只有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人、對的方法,方能將這些潛在能量激發在物質世界,幫助我們在榮神益人的信念中,推動神的旨意。
若用「質能互換」的觀念就不難理解。大部分的世人習慣以「憑眼見和靠感覺」的思維行事為人,當大家都在爭奪物質世界中的有限資源,至終結果就是陷入紅海中的「你輸我贏,你死我活」,這些都是「零和遊戲」,一點都不精彩,而且贏家通常難以持久。
面對挑戰時,唯有超越「體與魂」的層次,進入生命面(靈)的探問(也就是與神蘊藏在靈命世界中的潛在能量接軌),並跟隨其指引,方能引發連鎖反應,由個人靈命面的「質變」,帶動現實面物質世界的「量變」。對基督徒來說,上述「神蹟」的概念是容易理解的,因為
我們堅信神是宇宙所有規律的主宰者,宇宙是神創造的;當神命定我們去實踐使命時,同樣會先磨練我們的心志,幫助我們成為合適的器皿,爾後再亦步亦趨地為我們開路。
至於如何找到異象?〈以弗所書〉2章10節說到:「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這裡很清楚啟示神放在每個人內心的異象有三大重點內涵:第一個重點是,這異象在我們出生前就定下來了。在以上經文中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是指當人的靈被神創造出來時,他的人生目的(purpose)及真實身份(identity)就已經定下來了,雖然你的身體還沒有經過父母生下來,神已經幫你把人生計畫做好了,這就是我所說「人的命定是什麼?」命裡註定就是指由神來定的。
第二個重點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命定」。這是經文中的「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既然是神所定的,所以你到世界上做什麼,都必須從跟神的互動中來得到。
第三個重點是,你的人生的目的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為自己的,而是融合在神所定的永恆計畫裡,是神偉大旨意的一部分;這就是以上經文中的「我們原是他的工作,為要我們行善」。

操控者vs啟發者
從看不見的信念律中支取超理性的能力,除了適用在做事上,在人與人互動、相互影響的做人方面,更是管用。
為什麼有些人及組織更能創新、更有影響力、更有成就?為什麼他們能從客戶或員工取得更高的忠誠度?即使在成功者當中,為什麼也只有極少數人能夠一再成功?而且能在不同領域中做成事情?
若仔細觀察這些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稀有領導者,可以發現他們從想法、做法及溝通的方法都完全一致,而且與一般人是不同的──一般人的與人溝通是從外到內,但真正能影響人的力量,是自內到外。
我常說,世上有兩種方法可以影響人們的行為—操控或啟發。「操控者」靠著外在的「地位、權職、利益」獲取短暫的交易,但被操控的人一旦威脅或利誘的因素消失了,便不再為其努力。
相較之下,「啟發者」能激發來自內心的忠誠,因為跟隨者「不是因為必須,而是自願地」為己、為團體而努力,是自發於內的力量。
卓越的領導者不僅能啟發部屬行動,更能進入部屬的內心,幫助他們看見比目前所見更遠大、更有價值的願景,進而賦予「為何而活」的目的感,以及為此而生的使命歸屬感;這種內在的呼喚,通常與外在的獎勵及益處無直接的關係。
真正「做領導」的人,之所以能使跟隨者付諸行動,不是藉由掌控,而是使其看到更遠大的願景,同時啟發他去完成,因此跟隨者的忠誠度非常高,也更願意獻身、付出受苦的代價。
所以真正能撼動人心而帶出改變行為的,永遠不是只講道理的「言教」,而是身體力行的「身教」。
起初認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在領導人帶領下做成了成果(what is the result),自然添加他們活在世上的意義。因此,領導人除了能畫大餅(指出願景),更要有把事情做成的實力(how to breakthrough),向跟隨者證明跟隨的目標是正確的(why do I exist)。如此便能引發生命中的正循環,越做越好,在效法後扎扎實實地烙印生命中。有關領導內涵,後續篇章中會有更詳細的說明和舉例。
在本書中有些概念曾在前三本著作中提及,但不同的是,這本書收錄了我在職涯發展和靈命成長上,最原始且細節的過程。每一段小故事都被我拿來當成勵志的案例,希望能協助讀者們理解「聽懂內心的聲音」的重要性,以及我何以會慢慢開展成為現在的我—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早有神的預備在當中。本書也是自我學習、自我操練的工具書,希望讀者藉著我在案例中設計的「情境體驗題」看到自己、藉著「觀念更新題」超越自己、藉著「反思學習題」找回自己。古代人習武,若武功要達到極致,就必須打通任督二脈。
當代人若想活出美滿的生活及豐盛的靈命,就要懂得藉操練以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最後兩章提供的兩套操練工具:「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法寶」和「靜的力量—聽懂內心的聲音」,幫助大家透過刻意練習,逐步穿越表象的限制、進入內心,領受個人專屬的美好異象。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