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談判要的三個東西:實利、關係和時效
在商務談判中我們想要的東西基本上可以分成三類,分別是「實質的利益」、「加強的關係」與「快速的時效」,說明如下:
1、實質的利益
這很容易理解。包含談判後價格砍了多少、拗到什麼額外的贈品之類的。比方原本要價一百五十萬的休旅車,我們想要用一百四十萬買到,最好還能附送一頂高級露營帳篷。這就是實質的利益。
2、加強的關係
有時雖然沒有拿到什麼實質的好處,但是卻增加了對方對我們的好感,而這好感可能是巨大的收穫。歷史上有個「馮煖買義」的故事,可以很具體的說明這個概念。
孟嘗君是戰國時齊國的貴族,他門下有三千食客,他的食客當中有個名為馮煖的,平時看不出有什麼本事,就是成天東晃西晃。有一次孟嘗君要他到封地「薛」去收租,臨走時馮煖問孟嘗君,收到那麼多錢,要我買些什麼東西回來嗎?孟嘗君說,你看我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好了。
馮煖到了薛地,看到當地的農人,勤勞刻苦,但生活窮困,實在付不出租金。馮煖就把大家的借據收來,一把火燒了,並說:「孟嘗君體諒大家辛勞,年歲不好,今年的租金全免了。」村民萬分感激孟賞君的大恩,感謝聲不絕。
回到家裡,孟嘗君問他,買什麼回來了?他回答說,我看家裡什麼都不缺,就缺義,我就買「義」回來了。然後就把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孟嘗君想說少了一大筆錢,難免不高興,但想想也不是全沒有道理,也就沒有追究。
後來孟嘗君因為位高權重引起齊湣王的疑忌,就免去他相國的職務,孟嘗君只好返回封地薛。回去時百里之外,薛地的百姓扶老攜幼,歡迎他回故居。這時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終於看到了!」
如果不要說這麼久以前的歷史故事,那讓我們切換到現代企業的畫面。請問:讓一家年營收千億公司的執行長對我們公司有好印象,以致願意在我們公司服務的範圍內,以我們公司為首選的供應商。這個價值有多高?這樣子,應該更容易想像為何加強的關係可以是個重要的談判利益了吧?
3、快速的時效
請問如果你是業務,手上有一張在等客戶做最後決定的訂單。你知道如果你願意降價十%,客戶會立刻下單;但是如果堅持不讓,因為你賣的這產品對客戶是必要的,所以估計再堅持一個月左右,客戶還是會下單。請問你覺得老闆會比較喜歡哪一個方案呢?答案當然是:「不一定!」
我曾經在外商公司擔任業務工作多年,每到結算年度業績就是一年最刺激的時候。以我當時工作的那家外商來說,結算年度業績有兩個特點:
(1) 公司用的年是「財會年」而不是「日曆年」,也就是我們公司結算業績、核發獎金的時間和生活中的月曆不同。那時最緊張的月份不是每年的十二月而是十月,因為業績目標跟業績計算,都是從每年的十一月一日到第二年的十月三十一日。當業務最最基本的就是千萬記住,你過的年和別人不一樣。
(2) 那個公司特別注重業務有沒有達標。有和沒有是天堂跟地獄之間的差別。如果部門業績沒有達標,哪怕達成率是九十九%,老闆都會很不爽,因為他無法做到對總部的承諾。對!就是承諾,這公司最重視所謂的數字紀律。不過,如果有超過目標的話,這公司的獎金計算公式有一個加權因子,超過目標之後的業績都會得到比例更高的獎金,而且超過的越多,獎金比例越高。
所以回到剛剛的問題,當這張訂單發生在三月跟發生在十月時,你的選擇應該會有所不同,而你也知道該怎麼選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