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版推薦序
窺探愛因斯坦的內心世界
林秀豪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人都有偷窺的渴望,誰不想多了解一點愛因斯坦呢?打破世紀天才的平面神話,這本終極語錄一點一滴地,刻劃出更為生動立體的愛因斯坦:從青春到年暮的思緒變化,從個人情愛、婚姻到政治與社會的侃侃而談,看愛因斯坦在不同的場景,寫著笑著說著科學、宗教與和平,強烈的既視感將讀者拉回歷史的現場。「快樂的人因為滿足現狀,難以規劃未來。」十七歲的愛因斯坦寫下如此嚴肅的文字,或許跟廣為周知的形象不同,但是這樣的嚴肅與孤寂,卻也貫穿愛因斯坦的一生。而在不同的場合中,愛因斯坦重複提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包含全世界。」放回完整的語錄中咀嚼回味,才知道這也是他對自己卓越能力的評價。
愛因斯坦一輩子與許多女性有過曖昧,若是鑽進細節來看,還真的是有點渣。在兒女情長的情慾中,天才跟一般人並無二致。剛遇到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熱戀:「我極端渴望我親愛的女巫的來信。我們竟然得要分開更久,實在難以置信,直到現在我才了解自己是多麼愛你!好好照顧自己,好讓你變成閃亮的小甜心,和頑童一樣意氣風發!」到了熱情退散後的犀利點評:「是個不友善、沒有幽默感的生物,無法從生命中獲得任何東西,而且單是她的出現,就能澆熄他人生活的喜悅。」看來迷惑困擾我們的愛情魔力,對於世紀天才一樣有效!
親身經歷諸多紛擾的愛因斯坦,讓他在政治上不可能是天真的。以他自己慣有的幽默口吻來說:「如果我的相對論得到證實,德國會宣稱我是德國人,法國會聲明我是世界公民。如果我的理論被證明為失敗,法國會說我是德國人,德國會聲明我是猶太人。」但是同樣的愛因斯坦,對於巴勒斯坦問題,卻又是樂觀過頭:「藉由現代的重建方法,巴勒斯坦有充分的空間同時給予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雙方可以在同一片土地上和平而和諧地共存。」與目前複雜紛亂的地緣政治比對,這樣的殷切企盼只是夢想,就跟他常掛在嘴邊的「世界政府」一樣,都是脫離現實的彩雲飛。看來能夠解開宇宙奧祕的大腦,卻不見得能夠緩解現代智人間的爭戰與衝突。
語錄真實呈現愛因斯坦在研究上的諸多掙扎,身為科學家的我,讀來感同身受。有些粗淺的科普文章喜歡把愛因斯坦形塑成固執老爹,全力排斥量子力學的進展。但可別忘了,愛因斯坦可是早期量子論的主要推手:「我對量子問題的思考,已經是對廣義相對論的一百倍了。」他只是無法接受量子力學的機率詮釋:「要偷看上帝手中的牌很難。但要說他會和世界玩骰子⋯⋯是我絕對不會相信的。」而對於取巧的科學歪風,愛因斯坦也有極為生動的描述:「有些科學家拿來一塊木板,尋找最薄的部分,然後在容易鑽洞的地方鑽一大堆洞,我對這樣的科學家沒有耐性。」針對後續廣義相對論的數學發展,也用幽默的方式自嘲:「自從數學家入侵後,我就不懂相對論了。」這些鮮明幽默的語句,深刻而迷人,活靈活現地勾勒出這位科學巨人的側寫。
最後,在閱讀整本書時,有句話在腦海盤旋不去:「讀得太多但用腦太少的人,落入懶於思考的習慣,就像花太多時間看戲的人容易滿足於想像的生活,而不是過自己的日子。」不知愛因斯坦若是活在當下,看著眾人沉迷在多采多姿的網路世界中,會不會冒出什麼有趣的話語?或許,你可以拿起這本書仔細讀讀,就能望見愛因斯坦對你狡黠一笑。
窺探愛因斯坦的內心世界
林秀豪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人都有偷窺的渴望,誰不想多了解一點愛因斯坦呢?打破世紀天才的平面神話,這本終極語錄一點一滴地,刻劃出更為生動立體的愛因斯坦:從青春到年暮的思緒變化,從個人情愛、婚姻到政治與社會的侃侃而談,看愛因斯坦在不同的場景,寫著笑著說著科學、宗教與和平,強烈的既視感將讀者拉回歷史的現場。「快樂的人因為滿足現狀,難以規劃未來。」十七歲的愛因斯坦寫下如此嚴肅的文字,或許跟廣為周知的形象不同,但是這樣的嚴肅與孤寂,卻也貫穿愛因斯坦的一生。而在不同的場合中,愛因斯坦重複提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包含全世界。」放回完整的語錄中咀嚼回味,才知道這也是他對自己卓越能力的評價。
愛因斯坦一輩子與許多女性有過曖昧,若是鑽進細節來看,還真的是有點渣。在兒女情長的情慾中,天才跟一般人並無二致。剛遇到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熱戀:「我極端渴望我親愛的女巫的來信。我們竟然得要分開更久,實在難以置信,直到現在我才了解自己是多麼愛你!好好照顧自己,好讓你變成閃亮的小甜心,和頑童一樣意氣風發!」到了熱情退散後的犀利點評:「是個不友善、沒有幽默感的生物,無法從生命中獲得任何東西,而且單是她的出現,就能澆熄他人生活的喜悅。」看來迷惑困擾我們的愛情魔力,對於世紀天才一樣有效!
親身經歷諸多紛擾的愛因斯坦,讓他在政治上不可能是天真的。以他自己慣有的幽默口吻來說:「如果我的相對論得到證實,德國會宣稱我是德國人,法國會聲明我是世界公民。如果我的理論被證明為失敗,法國會說我是德國人,德國會聲明我是猶太人。」但是同樣的愛因斯坦,對於巴勒斯坦問題,卻又是樂觀過頭:「藉由現代的重建方法,巴勒斯坦有充分的空間同時給予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雙方可以在同一片土地上和平而和諧地共存。」與目前複雜紛亂的地緣政治比對,這樣的殷切企盼只是夢想,就跟他常掛在嘴邊的「世界政府」一樣,都是脫離現實的彩雲飛。看來能夠解開宇宙奧祕的大腦,卻不見得能夠緩解現代智人間的爭戰與衝突。
語錄真實呈現愛因斯坦在研究上的諸多掙扎,身為科學家的我,讀來感同身受。有些粗淺的科普文章喜歡把愛因斯坦形塑成固執老爹,全力排斥量子力學的進展。但可別忘了,愛因斯坦可是早期量子論的主要推手:「我對量子問題的思考,已經是對廣義相對論的一百倍了。」他只是無法接受量子力學的機率詮釋:「要偷看上帝手中的牌很難。但要說他會和世界玩骰子⋯⋯是我絕對不會相信的。」而對於取巧的科學歪風,愛因斯坦也有極為生動的描述:「有些科學家拿來一塊木板,尋找最薄的部分,然後在容易鑽洞的地方鑽一大堆洞,我對這樣的科學家沒有耐性。」針對後續廣義相對論的數學發展,也用幽默的方式自嘲:「自從數學家入侵後,我就不懂相對論了。」這些鮮明幽默的語句,深刻而迷人,活靈活現地勾勒出這位科學巨人的側寫。
最後,在閱讀整本書時,有句話在腦海盤旋不去:「讀得太多但用腦太少的人,落入懶於思考的習慣,就像花太多時間看戲的人容易滿足於想像的生活,而不是過自己的日子。」不知愛因斯坦若是活在當下,看著眾人沉迷在多采多姿的網路世界中,會不會冒出什麼有趣的話語?或許,你可以拿起這本書仔細讀讀,就能望見愛因斯坦對你狡黠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