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翻轉沉重人生,找回健康與活力

 

暴肥、減肥不斷輪迴的青春歲月

 

我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母親辛苦撫養我們五個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明白自己得貼心聽話,絕對不可以造成媽媽麻煩。現實的無奈與經濟的壓力,讓我以為「給家裡錢才值得擁有愛」。所以我很小就開始做手工,小學五年級到麵包店打工,一路半工半讀,長大後最多曾身兼三份工作,自己只留一點生活費,其他全給交給媽媽作為家用。記得有一次我領了一筆二十萬獎金,開心地想幫家裡汰換舊家具,結果媽媽說:「鄰居家的女兒買房子給媽媽住,妳這點錢能做什麼?」

 

在媽媽眼裡二十萬有點寒酸,但已是我的所有。我不怨恨媽媽帶給我的難過,因為帶著五個孩子沒日沒夜、拚命工作的她也活在苦痛中。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因為我無能為力也別無選擇。成長的經歷讓我習慣性為別人著想,不好意思為自己打算,極度自卑、渴望被愛,以致於讓我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對待朋友貼心溫暖,平時總是扮演著炒熱氣氛的開心果,不自主的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因為害怕一旦表現不好,就會被孤立遺忘。委屈沒關係、吃虧不要緊,一再地壓抑內在的自我,只能靠狂吃發洩,使前半生的我總是在暴肥、減肥的無間地獄不斷輪迴。

 

人生到底有什麼事值得快樂?「微笑憂鬱」是我的常態,人前開懷、人後傷懷,憂鬱是我最自在的狀態。

 

育兒壓力,「吃」成了唯一的紓壓方式

對待感情極度浪漫寵愛,始終渴望找尋一個我用生命愛他,他也可以用生命愛我的人,渴求卻找不到方向,錯把愛當成依賴,一次次渴求,換來一次次失落。不明白自己值得被愛的我,總是自我檢討,以為是因為我不夠乖、不夠好才不值得擁有愛。

 

和老公交往時,我曾送100朵玫瑰花給他。在他單車環島時,我預估路線並且在寒風中傻傻地等待。他單車環島結束時,我準備香檳、自製金牌在終點站等他回來。婚後不會煮飯努力學,三餐開放老公點餐,點滴用心就是殷切期盼對方明白「我值得愛」。

 

婚後生活平實溫暖,但有了孩子後卻開始天旋地轉。我離開職場當起全職媽媽,因為心疼老公背負經濟重擔,所以我選擇將家務、孩子一肩扛起。高需求的大寶讓我日夜無法好眠,為了給她最好的母奶營養,我成了人肉奶嘴;為了保護孩子,我總是繃緊神經,就算沒有時間睡覺也得用酒精擦拭家中地板。我掏空自己、傾盡所有卻感覺不到愛,不敢明說也不好意思呼救,卻期盼對方明白我的付出,長期下來心理失衡,讓我和先生的關係逐漸惡化。

 

精神緊繃與睡眠不足考驗身心,好不容易盼到大寶可以上學,二寶卻悄悄到來,驗孕時我在廁所崩潰大哭、恐懼發抖地問著自己:「我還有命再來一次嗎?」已是高齡產婦的我,身體從懷孕初期就一路感受到極度不適,甚至還曾在賣場暈倒。生產之後獨自帶著新生兒和因為有了弟弟害怕失寵而退化的大寶,全部重心都在孩子身上,讓我無法好好吃飯睡覺,明知自己感受委屈卻也停不下來。付出與獲得失衡,我成了充滿怨恨的刺蝟。

 

天天夜夜這麼努力,為什麼用盡全力卻仍然感覺不幸?每晚睡前我都祈禱自己睡下去就別再醒來,始終為別人而活的這一生我已筋疲力盡。痛苦無處抒發,「吃」成為我唯一的紓壓方式。掏空自己承受的委屈難過,變成我用再多垃圾食品也填補不了的黑洞,我以為吃了這些東西我會好過些,但其實一點都沒有。

再多的食物,也填補不了恐懼與憂鬱

在一次與先生的爭吵中,他脫口而出:「妳整天在家,只會做一些不賺錢的事」,因為小時候看見父母吵架的陰影,我不想讓孩子也感受這種恐懼,所以過去每當氣氛不悅,我總默不作聲,這是我第一次吼出了心裡話:「你以為家會自己變乾淨?你以為飯會自己煮好?你以為孩子會自己長大?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嗎?」

 

為了證明在家也可以做賺錢的事,我決定當起團媽,每天帶著兩個孩子煮三餐、做家事,還包辦團購大小事。社區大樓不比一樓店家方便,扛重是家常便飯,曾經我的雙手拉著200公斤的推車,孩子只能拉著我的衣角走路,到了家門再自己把這些貨一箱一箱扛進屋內整理。

 

熬夜整理訂單,還得聆聽孩子需求。為了保持團購品質,不斷找商品、試吃、寫開團文、拍照,兩年多的團媽生涯,忙到每天只能睡2~3小時。即使如此,我仍用心維繫顧客關係、提撥盈餘做公益、成功開展團購事業,怨恨是支持我的唯一力量!

 

直到新冠肺炎兇猛來襲,常要與陌生人面交的我,深怕自己染疫,不敢讓家人和客人承受風險,所以結束團購生意。關在家中的我,焦慮感來到人生最高點,除了三餐,甜點、餅乾無止境狂吃,甚至兩天就可以吃掉快60包魔芋爽。但不管怎麼吃都填補不了喉嚨裡那深深的恐懼、憂鬱與壓力。

糖尿病症狀上身,徹底覺悟

我一直放任自己暴飲暴食,不僅身材走樣、體力變差,有一次帶著小孩到公園玩耍時,甚至被路人誤認為是孩子的阿嬤。

 

某天早上,吃完一大條生乳捲早餐時,竟然開始手抖心悸不已,才發現自己已出現糖尿病前兆,這才狠狠打醒了我。「我的孩子還小,我給不了他們什麼,但一定要給他們一個健康的媽媽」。以健康為目標,我開始認真正視瘦身這件事,時間、金錢有限的我,一邊在網路上爬文做功課,一邊思考適合自己的飲食控制方式。

 

年輕時試過很多種減肥方法的我,深知太極端、太麻煩的方法,真的很難持久,後來發現宋晏仁醫師推行的「211餐盤」很好上手,只要把握2份蔬菜、1份蛋白質、1份澱粉,不用測量食材重量、不用計算熱量,依照自己的食量調整分量即可。

 

神奇的是,在我開始懂得照顧自己以後,不僅身型開始有了變化,原本爭執不斷的婚姻生活也開始好轉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