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宋醫師診療室】

減重手術後的過程,關於心理的陪伴,是我一直致力努力的一個方向,很多人對於減重手術往往有一種謬誤認知,以為一旦完成減重手術就會立刻看見成效,然而「減重手術其實只是一個手段」,完整的術後支持才是決定減重成功與否的最重要關鍵。

|請同理自己內在的聲音|
我們都知道要有同理心,但在許多案例諮詢中發現,對肥胖者而言,他們所感受到的同理心,卻不是感同身受,「因為你不是胖子」,這是他們內心裡的獨白。同樣的,大多數人在減重手術之前,排拒尋求心理諮商也在意料之中,「我不會找人聊聊,因為他們不是胖子,不會經歷這些被人嘲笑的言語霸凌,反正自己消化完,就笑笑又過了一天」。雖說「玻璃心」程度因人而異,肥胖者卻常會聽到身邊親友說「想太多」。我總是一次次傾聽到他們自覺地接受「人以群分」的現實。
曾有術友對我說過,「胖子的悲傷就是永遠沒有生氣的權利,從小到大都要做開心果,不然會被別人認為怎麼那麼開不起玩笑」,有的人把自己當成「胖子界的林志玲」、「苗條的小象隊」,有的人自認為是靈活的胖子,這些看似樂觀的正向思考,某些時候讓人覺得是自我催眠,雖不至於活成了自我感覺良好,在我看來,他們愈是想要營造開朗自信的形象,愈是逃避面對真實的自己。

不可否認的,肥胖起因絕大多數都是吃來的,「控制不住嘴巴」,多數肥胖者也都心知肚明。「我會告訴自己不能再吃了,可是我好難過,就又卯起來吃」,「反正已經胖成這副德性了,想吃就吃了」,愈胖愈對「吃」產生強大的慾望,心理上更把「吃」當成一種自我療癒,在這個惡性循環中,終至失控的局面。
如果要對肥胖產生同理心,我想要說的是應該要更寬待那些「意志力不夠堅強」的人,畢竟大多數肥胖者本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減肥相關經驗,有些人求診又像是被在傷口上灑鹽一般,有的被自己的家醫科醫師說吃太胖,要靠自己努力從體質改變,有的還是只能得到醫師建議節食吃少的處方箋,「這些我都知道,但我就是做不到,我就是沒辦法斷了那個想吃的念頭」,這是這些肥胖者的肺腑之言,當然也是我們試著感同身受同理心的第一步。

|每天持續記錄、檢視日常飲食|
我聽過術友曾分享她在減重手術當天,光是想到不能吃了,一度心生逃跑的念頭,彷彿內心歷經了天使和惡魔交戰之後,才讓自己下定決心。可以想見減重手術對肥胖者而言,是多麼既掙扎又矛盾的心情。
就像很多肥胖者在減重手術之前,趕快揪團聚餐,生日大餐、聖誕大餐各種聚餐理由都派上用場,我聽過術友說過最感動的一段話是,「與其讓我吃一頓生日大餐,不如我送給自己一份生日禮物,一個大餐與健康相比,健康當然是比較重要的」。我可以想像他們說的天使的聲音,那是發自內心覺醒要活得健康和找回自己的自信。
我在心理諮詢過程中,發現很多術友在術後有段期間,進入所謂飲食習慣調整磨合期,內心的自我矛盾和衝突會加遽拉扯,也無法完全不在意身邊周遭聽起來刺耳的關心,這時候如果沒有一個支持體系,一旦遇上減重的停滯期很容易感到挫折疲乏。
這也是個管師為何在醫療團隊扮演如此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會建議在減重手術之後至少維持三個月日常飲食記錄,經由個管師與營養師追蹤與輔助之下,瞭解自己所吃下去的有沒有NG食物。其實大多數人自己每天飲食內容大同小異,但每個人的類型不一樣,這本記錄本就是專屬個人的參考書,一旦體重回升時,就把參考書拿出來,重新檢視自己的日常飲食。

|學會吃得少、也吃得出幸福感的飲食方法|
一般人做完減重手術,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去適應,因為這是一個強迫性改善飲食習慣的方式,除了食物內容的階段進程,還包括了肥胖者以前最大的壞習慣就是吃得太快,咀嚼兩口就吞下去,不利於食物消化,短時間又會感覺到飢餓感。食物要細嚼慢嚥,聽起來像是理所當然的生活習慣,對減重術後的人而言,卻是不得不的身體指令。
術後只能吃得慢、吃得少,還不能去參加朋友大吃大喝的聚會,心情上也更容易感到失落孤單,最常見的例子應該就是喜宴辦桌上菜才兩、三道就吃不下了,對這些以前是大胃王的人來說,難免會覺得特別懊惱沮喪。
雖然選擇減重手術是一種取捨,但只要用對的方法把失落感極小化,並不會因此失去生活的小小樂趣,以喜宴為例,就是每道菜色都用一湯匙份量來品嚐,如此一來就能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術後常有許多微妙的心理變化,如何讓自己在生理、心理上取得平衡,才能真正的全身心健康減重。

|相信自己不孤單,因為減重路上我們同行|
對肥胖者而言,減重手術猶如一道曙光,為他們指引方向,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搭配術後的營養與照護,才能循序漸進,一個專業減重團隊能夠溫暖對待、正向鼓勵,從設定目標到評估目標達成率,並給予適當的建議,而不應僅停留在手術完成而已。
尤其針對一些需要個別關照的肥胖者,如有病態性骨折症狀的甜甜,長期坐輪椅引發肥胖,加上沒有運動導致骨質疏鬆等情形,肥胖患者普遍對鈣片與維他命D攝取缺乏,重量壓迫下更易骨折,這些都是體重數字以外的關懷與叮嚀。

許多肥胖者在減重這條路上,漫漫長路看似看不到盡頭般的沈重,往往有道不盡心酸和無助的過往,也概括承受來自家人的壓力,除了醫療團隊給予的專業協助,家庭的支持在減重過程中,同樣有舉足輕重的力量。
因離婚喪志的庭庭,不捨父親為她憂愁掛心,雖然她當時正歷經一段破碎的婚姻,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突然就成了單親媽媽。產後肥胖身材而導致前夫外遇,所幸在父親鼓勵下,庭庭接受減重手術,走出婚姻失敗的遺憾與自責,不再自縛於心的牢籠,主動發出想要對自己生活有所改變的訊號。
妤馨的父母心疼女兒胖到讓人在背後指指點點,三番兩次勸說她來接受減重手術,當她把自己的減重心路歷程寫成文章投稿時,父母不只是她的忠實讀者,也是最強而有力的加油團。
兩年前,甜甜坐著輪椅來尋求減重協助,先天的脊髓損傷殘疾是她生命中不可逆的宿命,但對她而言,減重這一回事卻是她能夠操之在己的目標,而母親總會全心全力支持她所做的決定。
甜甜2019年9月完成減重手術後,還特地開了一個臉書粉專「減重手術筆記本-站起來的勇氣」,而且像個小文青一樣,把減重飲食記錄當作手帳,完全沒有一般人減重過程苦不堪言的心情調適,反而可以苦中作樂享受生活的樂趣。
「這個手術對我身體和心理方面都很重要,讓我覺得很有自信,以前胖到沒自信,拍照就要別人幫我修圖修得瘦一點,我現在很喜歡自拍」,減重手術帶來的改變不僅只有體重數字的變化,曾被精神科醫師判定重度憂鬱的她已經漸漸不再需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甚至現在還進步到可以拿著助行器慢慢行走。

「減重路上,風雨同行」。醫療團隊與家庭支持都很重要,減重的過程若只感覺到孤單前行,單憑一己之力往往事倍功半。我們在臉書成立社團用意也在此,透過術友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分享,無論食譜或健身,從中看見別人減重有成的自信心,正因為感同身受,或同樣經歷霸凌的創傷而一起變得更好,也變得更有自信。
早期還沒有減重專科門診時,當時我治療一些超級肥胖患者,有一些減重的人感動開心到哭的場景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對尋求減重的人要用同理心待之,鼓勵取代責難,我想建構一個專業減重醫療團隊就是給人安心與信任,也是我一路走來的初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