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書摘1
推薦序
張洊豪 登山體能教練、「山域體能」負責人

這些年來我持續推廣登山體能與中高齡登山,不斷嘗試把硬科學轉化為科普知識。
約莫十年前,體能觀念在臺灣還未受到重視,相關的中文書籍並不多,我閱讀的第一本登山體能翻譯書,就是《登山體能訓練必備百科》的初版(書名為《登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本書作者山本正嘉博士,是日本登山生理學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當時這樣的題材在臺灣幾乎可說是橫空出世,如獲至寶的我反覆閱讀了數次,心想這樣的內容一定會令與我一樣的運動控深感興趣;同時也認知到,國外的登山科研發展與我們離得有多遠。
本書也成為我自二〇一六年開始推廣登山體能的契機。舉凡數十場演講、在全國登山研討會上發表專文、雜誌專欄的撰寫、山域嚮導培訓課,山本正嘉博士的研究資料絕對是我重要的參考,甚至曾起心動念,想飛去日本跟博士一起學習(笑)。
我始終相信,有一天運動科學會成為登山人的必備知識。如今,體能的觀念已逐漸走入眾人視野,很高興終於看到本書的再版,將作者數十年的知識精萃,扎實地呈現在臺灣讀者面前。
《登山體能訓練必備百科》以科學佐證與實務應用貫穿整本書,內容涵蓋生理、營養、訓練、高海拔等登山需要知道的所有範圍,當登山之路上能獲得如此完整清晰的指南,那麼更卓越的登山世代,就要來臨。


書摘2
給臺灣讀者的話

去年,我參加了貴國的登山學習團。
兩天的時間裡,我和許多登山愛好者進行了有意義、愉快的互動,這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我還受邀走訪了近郊的低山,山上的氛圍,以及男女老少洋溢著活力的登山之姿,都讓我深受感動,這與日本的情況非常相似。
我還聽說,貴國的登山運動員在喜馬拉雅山等海外山區也很活躍。

登山是可以終生享受的一項運動,無論年齡或體力如何,都能以適合自己能力的方式進行。它也非常適合改善我們的身心健康和體力。
貴國各地有許多山脈,是可展開豐富活動的地方。希望本書對大家安全舒適的登山體驗有幫助。
二〇二三年年末


書摘3
前言

登山中遇到受傷或病痛時,思考該如何處置,這是醫學的範疇;另一方面,思考該如何防患未然,才能更安全、舒適、健康地登山,這些則是運動生理學的範疇。
醫學當然很重要,但由於登山是在距離醫療機構遙遠的場所進行,因此運動生理學的角色更為重要;但到目前為止,與登山的醫學相較之下,登山的運動生理學極不發達,本書將以此部分為焦點進行討論。
舉例來說,本書中將會探討在山上要如何運用身體才能不疲累地登山,並且會用科學數據來解說平常在平地時要如何做訓練;只要具備這些知識,不僅能舒適地登山,也能預防受傷或生病。另外,也能挑戰更高難度的登山。

撰寫本書時筆者有幾個堅持的地方:
第一,不直接告知「這樣做比較好」的how-to(方式),而是陳述「為何這樣做會比較好」的理由,以一邊呈現實驗數據、一邊詳細說明的方式來撰寫。人體的個別差異很大,登山的內容也是千差萬別,因此只追求how-to並沒有多大意義,若賣弄這個知識反而有害。重要的是培養應用能力,能夠理解身體的組成,配合當時的狀況、自己判斷該如何讓身體運作。
第二,出示實驗數據時,會盡可能自己動手做實驗。即使從目前的研究結果可以導引出某種程度的預測,但還是根據登山的場合,重新再做一次實驗為佳。另外,會以自己為實驗對象,以自己的身體做確認(攀岩的部分就力有未逮了),因此本書會出現筆者的大量數據,細節部分雖然有個別差異,但大致上符合普遍性原則。
第三,本書不僅是登山的教科書,也是運動生理學、健康科學、運動醫學、訓練科學等領域的入門書,所以盡量不使用專業術語;為了讓讀者可以更容易理解,因此花費許多時間進行撰述,因此只要具備中學理科和數學的程度,應該就能完全理解。若本書能增加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人,筆者便備感欣慰。
自己思考該如何才能讓身體運作得更靈活,並努力實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登山的人大概都會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吧?同樣的,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引導你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感受這份既珍貴又不可思議感覺的指南書。期盼對自己的身體有興趣的登山者,以及負責登山安全的登山嚮導,皆能撥冗閱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