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7特價21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推薦序〉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的棉花糖魔法使用者
A大(《A大的理財金律》作者)

我終於有機會可以好好地感謝這本書,以及出版社。
人的一生中,若要遇見一本可以徹底改變自己人生的「勵志理財書」,其實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而這本書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它救了我一命,在我生命中最低潮、接近想要自我了斷的時候。此外,它還讓我兩次改變了人生。
第一次改變人生時,讓我最受用的一句話是:「把知識拿來用,就會產生力量。」而把我推到批踢踢CFP板(理財規畫板)寫文的開端,則是「棉花糖守則6」的其中一小段:「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然後,我覺得有兩個觀念超級重要。一個是「延遲享樂」,在對的時機再把棉花糖吃掉;另一個超級受用的觀念則是「你今天願意付出什麼,來獲得明天的成功」——這句話出現在主角阿瑟正在消減日常支出的那個橋段,裡面提到的方法,我全部照著做,因為我想存到錢。我就這樣一直拚命存錢、啃書,終於在二○○八年十二月,在臺南火車站附近買到人生的第一間房子。
第二次的改變發生在二○一○年。那時我失去了人生努力的方向,於是又把這本書拿出來看。就在我把書翻閱到書腰爛掉的時候,封面上那句原本被書腰遮住的話露了出來:「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或聰明,關鍵在於擁有『別人沒有的本事』。」(編按:這段話是本書二○○六年版的封面文案。)隨著書腰脫落,「關鍵在於擁有『別人沒有的本事』」這句話彷彿封印被解開了,然後烙印在我心中,也點燃了我內心的中二魂:我要變成最強的。這正是我欠缺的,要想在江湖行走、立足,就要想辦法擁有一門獨門武功。而也因為受到啟發,練成了一門理財絕學,讓我在二○二一年完成了我的夢想(之一),出版了一本理財書。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黑暗——這是泰戈爾的經典佳句之一。這本書就像一道光,把我從地獄十九層拉回到地平面,讓我的人生漸漸好了起來。希望這本書也能變成你人生中的一道光、一種魔法,讓你拾獲改變人生的契機。


〈前言〉吃棉花糖前的說明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家道中落,也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失敗有多麼危險」的體會,遠超過如何才能成功。雖然我的父母在中年的時候慢慢回復往日榮景,不再一文不名,卻再也沒辦法擁有追求成功的心態,而我從他們身上吸收到的恐懼,也遠比領略他們的成功更徹底。這樣的恐懼刺激了我想賺很多錢的欲望,也促使我開始以教別人怎麼賺錢為生。我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激勵型講師,曾經鼓舞數以千計的公司負責人和專業運動員,運用成功的守則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但是,當時的我並沒有真正了解,我漏掉了成功公式裡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後來,我讀到關於棉花糖的故事,它永遠地改變了我的——也希望是你的——人生。
在我家失去了所有之後,一切都變了樣。父母親變了,我也不再是從前的那個我。我父親總是很害怕會再一次失去所有,所以他一直過度保護自己。當他把失去的財富又賺回來之後,他還是開著那輛老舊的雪佛蘭轎車。一直到八十一歲,他才買了一輛凱迪拉克(而且兩年後就死在那輛車裡)。我潛意識裡也有著同樣的恐懼,卻用相反的方式來表現:賺多少就花多少。我過著非常奢華的生活:把錢花在旅行、女人、禮物、最新款的車子,還有昂貴的珠寶上,不但一毛都不剩,花得還比賺得多。我只要一有棉花糖,就馬上把它吃掉。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想,我父親怎麼沒有阻止我?他怎麼沒有試著把他學到的價值觀教給我呢?我父親從來沒告訴過我如何做個成功的人,因為他自己也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他可以身體力行,並不是因為他知道那些公式,而是他害怕再次失去一切。如果你很有錢,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一文不名,你一定會學到一些很重要的人生課題,但你不一定有時間去深思其中的道理,更別說要教導其他人了。所以,要如何保有財富,對我來說一直是個謎——一個之後我下定決心要解開的謎。我除了要能了解,還要能解釋原因:

為什麼有些人做得到,有些人做不到?
為什麼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卻失敗?

為什麼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在六十五歲的時候還沒辦法經濟獨立?一把年紀了還得繼續工作,靠社會福利金救濟,或是祈禱兒女變成醫生或律師,負擔他們晚年的生活。
我擔任激勵型講師已經超過三十年了,曾在超過三十個國家演講過,聽眾包括了一些全世界最好的公司,也為我建立起一份密密麻麻的客戶名單。我也曾經從事與運動相關的工作,負責激發NBA球員和奧運選手的潛力。我發現同樣的問題也可以用在這裡:為什麼有的運動員做得到,有的就不行?這絕對不是天賦或能力的問題。全世界有很多有天分的運動員從來沒有過好表現,也有很多不怎麼有天分的運動員成績輝煌。
我渴望找到成功真正的祕訣,於是做了許多研究和調查。在這過程中,我找到由美國傑出心理學家,華特.米伽爾(Walter Mischel)所做的心理實驗。
我不在這裡多說實驗的細節,因為你會在本書的故事裡讀到,但是讓我告訴你一件事:我發現了「為什麼有的人會成功,有的人會失敗」的關鍵。我認為這實在太重要了,重要到我決定和愛倫‧辛格一起為它寫一本書。
請注意:所有人都一定要學會這個守則。我即將告訴你的是富有與貧窮之間的差異。這是一個一定要教會全世界所有年輕人的祕密。我是這樣教我女兒的,我也想教你,然後你可以再去教你的孩子。
這本書適合企業家、上班族和創業者;也適合運動員,和那些總想在人生中超越別人的人。
這本書也是給老師看的,因為他們背負著教育下一代的重大責任。
當然,這本書也是給那些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好讓人生能夠成功的青少年看的。

不過,在開始看這本書之前,請先看看下面這個問題。
有三隻青蛙一起在一片葉子上順流而下,其中一隻青蛙決定跳進河裡。請問:
葉子上還剩幾隻青蛙?
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兩隻。
答錯了。
那片葉子上還是有三隻青蛙。
為什麼?
因為「決定要跳」跟「真的跳」是兩回事。

有多少次你決定要減肥,到了月底才發現,體重計上的數字一點都沒變?有多少次你下定決心要戒菸,隔天晚上出門就又叼起一根菸?有多少次你決定週末要來打掃頂樓,到了星期一,頂樓看起來卻比之前更亂了?
如果這些狀況聽起來都跟你很像,我希望你真的下定決心開始讀這本書,並且應用在這裡學會的東西。這樣一來,你就會朝成功躍進一大步。
法蘭西斯.培根曾說:「知識就是力量。」他說的沒錯,但是他忘了多加幾個字,讓這句話更容易懂:「把知識拿來用,就會產生力量。」如果你明知道卻不去做,等於你不知道。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好好讀這本書,然後應用從中學會的東西。我保證,你的人生一定會不一樣。
我學會了那個祕密,不再吃掉我所有的棉花糖。等你看完這本書,一定也會跟我一樣。


Chapter 1 從史丹佛的棉花糖實驗開始

喬納森.沛辛這個人,通常都像他酷愛的Brooks Brothers西裝一樣,冷靜、自信;但此刻的他,剛剛結束一場劍拔弩張的會議,看起來卻無精打采。沛辛走到他的豪華轎車旁,發現他的司機正把最後一口沾有番茄醬的漢堡塞進嘴巴裡。
「阿瑟,你又吃棉花糖了!」沛辛嚴肅地說。
「棉花糖?!」阿瑟不只被老闆嚴厲的語氣嚇到,還很驚訝這位出版業鉅子竟然說出這樣的話(喬納森.沛辛向來以說話難懂聞名)。
「呃,其實,我剛吃的是麥香堡。我不知道有多久沒吃過棉花糖了,連今年復活節我都沒有放棉花糖在籃子裡,而且我也很久沒吃過棉花糖霜花生醬三明治了,大概從……」
「別緊張,我知道你不是真的在吃棉花糖,只是我整個早上都被一群愛吃棉花糖的人包圍,看到你也跟他們一樣,讓我很受不了。」
「我覺得好像有故事可以聽了喔,沛辛先生,是不是可以讓我一邊開車一邊聽你說?」
「那就麻煩你了。如果我沒記錯,珮蘭莎說,今天中午要做她最拿手、也是你最愛吃的西班牙海鮮飯來當午餐;而我交代她一點鐘——也就是二十分鐘之後——開飯。這是和這個故事息息相關的重點,等一下你就會知道了。」
「沛辛先生,可是這跟棉花糖有什麼關係呢?」
「阿瑟,要有耐心。你馬上就會知道。」
阿瑟穩穩地開車穿行在城裡的車流中,一邊把他快完成的《紐約時報》拼字遊戲塞到椅背後面。同時,沛辛往後靠進柔軟的皮椅裡,開始了他的故事。

「我四歲時參加過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後來變得很有名。那時我父親在史丹佛大學修碩士學位,他的一位教授為了蒐集足夠的研究資料,到處找實驗對象,剛好我的年紀適合,因為,這個實驗是探討小孩子『延遲享樂』(delayed gratification)的能力對他以後所產生的影響。實驗大概是這樣的:跟我一樣大的小孩被帶到一個房間,一次一個人。然後有個大人進來,在我面前放了一塊棉花糖,她說她得離開十五分鐘,如果她不在的這段時間裡,我沒有把棉花糖吃掉,等她回來之後,她會再給我另外一塊棉花糖當作獎賞。」
「一換二的交易,付出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回報。嗯,就算是四歲的小孩都會覺得很划算。」阿瑟喃喃自語地說。
「當然啦。可是,十五分鐘對一個四歲小孩來說,是很漫長的。再說,身邊也沒人會提醒你不可以吃。所以,那塊棉花糖的魅力突然變得很難抗拒。」
「那你到底有沒有吃掉棉花糖呢?」
「沒有。但我大概有十幾次差一點就要吃了,甚至去舔了一口。讓我看著糖卻不能吃,實在是很痛苦。於是我唱歌、跳舞——所有我想到可以轉移注意力的事我都做了。然後,感覺像是過了幾個小時那麼久,那位和善的女士終於回來了。」
「那她有沒有給你另外一塊棉花糖?」
「當然有。那兩塊棉花糖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
「不過,這個實驗的重點到底是什麼?他們有告訴你嗎?」
「那個時候沒有,我是過了很久以後才知道的。同樣一組研究人員匯集了他們聯絡得上的第一代『棉花糖小孩』——我想第一次的實驗大約有六百個小朋友參加——要求小朋友的爸媽評估他們的某些技能與特性。」
「那你的父母是怎麼評估你的呢?」
「什麼都沒評估。他們沒收到問卷,因為那個時候我已經十四歲了,我們也搬了幾次家。不過這批研究人員回收了將近一百份棉花糖家庭的問卷,研究結果相當驚人:比起那些大人一離開就把棉花糖吃掉的小孩,沒有吃掉棉花糖、甚至是掙扎了很久才吃的小孩,在學校裡都表現得比較好。他們比較懂得與其他人相處,也比較會處理壓力。這些不吃棉花糖的小孩,最後都比吃棉花糖的小孩來得成功很多。」
「嗯,這的確很像你的寫照。」阿瑟說,「但我還是不懂,為什麼四歲不吃棉花糖這件事,可以讓你在四十歲時變成一個身價數十億的網路出版商呢?」
「這當然沒有直接關係。只不過,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
「為什麼?」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我對你吃麥香堡這件事所做的評論吧。今天早上你不是告訴我,珮蘭莎答應要留一盤美味的西班牙海鮮飯給你嗎?」
「是呀,她跟我保證說,這一次的海鮮飯是最頂級的,裡面的龍蝦多到不行——呃,我其實不應該告訴你才對。」
「那,你在就要吃到全世界最頂級的海鮮飯前的三十分鐘做了什麼?」
「吃了一個麥香堡——吃了棉花糖!我懂了。因為我不能等,所以我為了一個什麼時候都吃得到的東西,壞了自己的食欲。」
「沒錯。你選擇了即時的享受,而不是為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忍耐。」
「天啊,沛辛先生,你說的一點都沒錯。但我還是不太懂,吃不吃棉花糖,真的跟你坐在那裡放鬆享受,而我坐在這裡開車有關係嗎?」
「沒錯,阿瑟,絕對有關係。不過我要等明天早上九點,你載我進城時再跟你解釋。我們到家了,現在我要去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你呢,有什麼打算?」
「在我吃得下任何東西之前,都不要讓珮蘭莎找到我。」

阿瑟將沛辛先生載到門口,幫他開了車門跟大門。這個人多年來付他薪水,而且在他願意聽的時候,還教他些有價值的道理。此刻他還不知道為什麼,但是他猜想這個有關棉花糖的故事,會是老闆教給他最重要的一課。阿瑟離開老闆的家,不再多想,開車到附近的一家雜貨店,買了一包棉花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