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意志力不只是一種比喻

據說,托爾斯泰小時候,打賭他的弟弟絕對無法在五分鐘內腦中完全不想到白熊。結果弟弟輸了,輸給了人類的心理力量。我們以為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其實不然。第一次嘗試冥想的人多半會發現,不管自己多努力專注,還是會想東想西。我們最多只能部分地控制我們的意識流。

意志力絕對不只是比喻,它比較像肌肉,用久了會疲累。這個概念透過生蘿蔔實驗和其他實驗獲得證實後,北卡州教堂山專攻婚姻諮詢的臨床心理學家唐.包康(Don Baucom)立刻理解到箇中道理。他看過太多不幸的婚姻,都是因為白天夫妻倆都在上班,而每晚就為了一點小事爭吵。他有時會建議他們偶爾早點下班回家,這聽來也許奇怪──早回家豈不增加兩人爭吵的時間?不過,他懷疑是因為長時間工作讓夫妻兩人心力交瘁。累了一整天回到家,他們再也沒有力氣對於另一半討人厭的習慣視而不見,沒有力氣去刻意體貼,或在對方說了難以忍受的諷刺話時,還能忍住不回嘴。包康發現,夫妻倆需要趁還有精力的時候離開辦公室。他了解工作的壓力如何摧毀婚姻──人們工作時把意志力用完了。他們在辦公室奉獻殆盡,家庭就得承受後果。

意志力有其極限

實驗證實意志力的確存在後,研究人員得到的結論,說明了兩件事:

一、你的意志力是限量供應,而且越用越少。
二、當你應付各式各樣的事情時,你用的是同一批意志力存量。

你也許以為你有工作專用的自制力存量,另外還有節食專用、運動專用、還有專門用來對家人和顏悅色的自制力存量。可是,根據生蘿蔔實驗的結果,兩種完全不相干的活動(抗拒巧克力和解答幾何學問題),消耗的是同樣的能量來源,而這種現象一再獲得證明。你一整天做的各種事情,彼此之間有隱藏的關聯。你使用同一批的意志力來應付無奈的塞車、食物的誘惑、討厭的同事、苛刻的上司、難搞的小孩。午餐時抗拒了甜點的誘惑我們可以把意志力的運用粗分為四大類。首先,是思想控制。有時你無法完全控制你的思想,像是你終究無法不理會某件嚴重的事情,或者揮不去回響在腦海中的歌曲。可是,你也可以學會專注,動機強烈時更能做到。人們往往接受業已決定的結論,放棄最充分、最好的答案,以便保留意志力。神學家和信徒用濾鏡看世界,設法讓他們不可打折的信仰教條放諸四海皆準;銷售高手會先欺騙自己;從事次級房貸的銀行行員會努力說服自己放款給無收入、無資產的借款人不會有問題。老虎伍茲讓自己相信一夫一妻制不適合自己──而且,世人可能不會注意到馳名國際的運動員在搞緋聞。

第二類是情緒控制,若是專門指心情方面,則心理學家稱之為情感規範(affect regulation)。最常見的狀況是,我們會設法擺脫壞心情和不愉快的想法,偶爾也會試著避免太過開心(像是參加葬禮或準備告訴別人壞消息時),還有的時候,我們會試著維持憤怒(才能投訴、抗議)。

情緒控制尤其困難,因為你很難經由意志來改變心情。你可以改變你的想法或你的行為,可是你無法強迫自己快樂。你可以對公婆彬彬有禮,但你無法在他們表示要來你家住一個月時,強迫自己歡欣鼓舞。若想揮去傷心和生氣,人們會使用間接的策略,像是用其他想法來使自己分心、去健身房、或者冥想。他們追劇、狂吃巧克力或去血拼來麻醉自己,或者,乾脆喝個酩酊大醉。

第三類常被稱為衝動控制,這也是多數人認為意志力應該發揮的地方──拒絕誘惑的能力,像是酒精、香菸、肉桂捲麵包、酒店小姐等等。嚴格來說,「衝動控制」這種說法不太對。你不能真的控制衝動。就連歐巴馬總統這樣超級自律的人都無法避免想要抽菸的衝動。他能控制的是他的反應:他應該不顧這份衝動、來片戒菸口香糖,或者偷偷抽根菸?(白宮表示,他通常能壓抑點菸的衝動,但偶爾也有出槌的時候。)

最後一類是研究人員所謂的表現控制:將精神專注在眼前的工作、找出速度和準確度的適當組合、管理時間、感到想放棄時堅持下去。本書接下來會探討可以改善工作和家庭表現的策略,也會介紹如何在其他類別提升自制力──思想、情緒、衝動。當人們需要做出某個重大改變時,如果還想同時讓其他改變一起進行,就會事倍功半。舉例來說,想要戒菸的人若想獲得最大成效,就不要同時改變其他行為。若在戒菸期間還想節食或減少喝酒,則往往三件事都失敗──因為意志力負擔過重。類似研究也顯示,想要戒酒的人,如果同時有其他自我控制方面的需求時,便很容易失敗。相較之下,如果他們能全心全意戒酒,效果就會好很多。

總之,不要列出像新年新希望那樣的清單。每年一月一日,幾百萬人勉力起床,充滿希望的、宿醉的,全都發誓今年要少吃點、多運動、少花點錢、更努力工作、讓家裏更乾淨、而且還要奇蹟似地多幾次浪漫晚餐、到沙灘去散步。

到了二月一日,人們看到當初訂的新希望會備感尷尬。可是,我們不該悲嘆自己缺乏意志力,而應該追本究源:都是希望清單的問題。沒有人有足夠的意志力做到清單上所有的事。如果你才開始進行新的運動計畫,就不要同時處理你的財務問題。如果你需要精力做好新工作──那麼此時可能就不適合戒菸。因為你的意志力的量是固定的,新年新希望裏的所有事項都爭著要使用這些意志力。每次你想要謹守其中一項,你做到其他事項的能力便大幅降低。

減輕生活壓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停止搞砸生活。這意味著,你得好好規畫人生,才會有真正成功的機會。成功人士不會把意志力當作救急的最後一搏,至少不會當成一個經常性的策略,這是作者鮑梅斯特等人最近觀察歐美各國所得到的結論。他們全天候觀察德國人(前言當中提過的呼叫器研究),驚訝地發現:自制力強的人花在拒絕慾望的時間少於其他人。
  
起初,鮑梅斯特和他的德國夥伴們對此感到不解。自制力本來就是用來對抗慾望的,為什麼那些自制力較強的人不多加利用呢?後來出現了另一種解釋:這些人比較不需要使用意志力,因為困擾他們的誘惑和內心掙扎遠比其他人少。他們妥善安排生活,因此能避免麻煩。研究發現,自制力良好的人主要把自制力用在學校和職場上,以發展良好的習慣與常規,而不是去應急。這種習慣與常規的效果也出現在美國最近一系列的研究當中,該研究顯示,自制力高的人持續表示他們生活中的壓力不大。他們的自制力不是用來度過危機,而是用來避免危機。他們留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計畫;早在汽車故障前,就送車去保養;並且遠離吃到飽的自助餐。他們進攻,而不是防守。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