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萎靡解答之書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無夢到有夢:敢作夢
重新找回做夢的力氣與勇氣

自我檢核:
1嘲笑那些還在說著「有夢最美」的人,對此感到不屑
2厭世、憤世嫉俗的感受(對世界、對社會有各種情緒,卻苦無出口)
3覺得世上沒有「真實」存在
4有精神上的潔癖
無夢到有夢:敢作夢
重新找回做夢的力氣與勇氣

自我檢核:
1嘲笑那些還在說著「有夢最美」的人,對此感到不屑
2厭世、憤世嫉俗的感受(對世界、對社會有各種情緒,卻苦無出口)
3覺得世上沒有「真實」存在
4有精神上的潔癖

為無夢找成因:懷抱夢想是有成本的

「每一個夢都起源於第一種力量(欲望),但受到了第二種力量(意識)的防禦和抵制。」——佛洛伊德・《夢的解析》

來到了本書最後一個無,我們來談「無夢」。不敢做夢,是因為累了。不願作夢,是因為害怕期待,以及隨之而來落空導致的傷害。真要說,「無夢」和這本書討論的所有「無」一樣,背後都是出於某些(過於)務實的原因。

做夢、有夢其實也是一件很累的事。為了有夢,你得花力氣「構思」夢想。你得不斷「檢驗」你的現況與夢想之間的差距。同時,在發現差距之後,你還得思考如何「拉近」兩者之間的落差。此外,在意識到落差存在時你可能會:
一、自覺此落差無法拉近,因而感到心累。
二、發現這個落差其實是可以透過努力而拉近的,但就真的要「非常」努力,因而感到心累。

看來,有夢的後果不管怎樣,心都會累。所以,「無夢」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保護自己可以不用面對心累、面對失落的選擇。

不管出於什麼選擇,當我們變得「無夢」時,看到別人還在追夢,會變成一種提醒:唉呀,我們已然無夢了。這也使得許多無夢的人,在看到那些「還願意有夢」的人時,心中不禁嗤之以鼻:「醒醒吧!」、「你很快就會被現實給打趴了!」的原因。

長久之後,這種狀態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拆解「憤世嫉俗」這四字後,我們會得到一種複合式的感受:表層看來是羨慕、是嫉妒、是憤怒,但深層的部分,其實與這本書曾討論到的許多「無」都有關係。憤世嫉俗其實正是無力、無感、無意、無我與無言的複合感受。所以,在本書即將來到尾聲之前,用「無夢」這個狀態來做為收尾,或許是不錯的安排。
【左腦解方】
自我設限

在心理系的課程中,我學到了一個十分受用的概念,稱為「自我設限」(self-handicapping)。我更喜歡這個專有名詞的直譯:「自我跛足」,也就是讓自己變得跛足的意思。

「自我設限」意指,人們會在有意無意中,做出(潛在)破壞自己成功機會的行為。好比說,明天就是期中考了,但我們會刻意選在考前的晚上和朋友出去狂歡。為什麼呢?因為這麼做,面對可能發生的「失敗」——也就是搞砸期中考——我們就有了「現成」的藉口可以使用,我可以光明正大的說:「唉呀!是因為我考前和朋友出去狂歡,所以我才會搞砸期中考的!」

其實本書提到的許多「無」的背後,和自我設限一樣都是為了「保護自我」。在剛剛的例子中,要一個人坦然承認「我其實不聰明、我是個不願意努力的人」,這可是非常威脅到自我認知的。所以,為了讓自己「自我感覺良好」,自我設限是十分有效的作法。

某種程度來說,不敢做夢、不願做夢跟自我設限很像。我們「放棄了」做夢,可以讓我們處在一種狀態:雖然這種沒有夢的狀態其實不是「很舒服」,但與「做夢需要付出的代價」相比,卻也可以說是「不舒服地讓人很舒服」了。

從「無夢」到「有夢」,要能再次找回做夢的能力,關鍵的第一步是:「承認。」(acknowledge)承認自己的無力、無感、無意、無我與無言,這些「無」是為了自我保護。捨棄那些重要的什麼,好讓自己的內在可以少受到一點衝擊。不管這些衝擊是源自於「現實就是這麼讓人無能為力」,還是「其實現階段的我就是做不到」等等。

除了承認我們有這些「無」的感受之外,我們還得練習承認,這些「無」背後的成因之中很大一部分,其實跟自己有關。當我們承認這樣的現況時,我們就可以不用再期待他人來拯救自己,幫助自己變得有力、有言、有夢。

在心理萎靡的狀態下,許多人會把決策權交給他人,心中期待著他人來做些什麼、來解救自己、來改變現況。承認就是一種清楚的看見,並且試著勇敢地把選擇權還給自己。其實,我就是那一個可以做出改變的人。在「做自己」的章節曾提到,這就是負責。「正視自己其實握有責任」這個事實,雖然有點沉重,卻是我們找回力氣的良方。


在做夢之前,準備好「希望」的火種

如果說「夢」是我們前進的方向,那在我們一邊找回做夢力氣的同時,也可以一邊思考的是:如何一起把醞釀夢想的能量準備好,讓這股動能在未來對的時機有機會迸發。在正向心理學中,希望感理論(hope theory)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參考架構。

還能「懷抱希望」可能是一個人仍願意做夢的展現。但「希望」到底是什麼意思?根據心理學家查爾斯・理查德・史奈德(Charles Richard Snyder)的觀點,希望是三個概念的合體,分別是:
目標(Goal):我希望什麼事情發生?
路徑(Pathway):我能否設法找到不同方法,以至於實現這些希望?
動力(Agency):我是否真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改變、勇往直前,好讓目標實現?

與大家所想的可能不一樣,希望不只是「希望某事發生的 FU(感覺)」而已,更是一個人能否將期待具體轉化為「目標」,並找出具體且多條「路徑」來幫助自己靠近這個目標;同時,在有目標、有路徑時,也要有勇氣、力氣與動力,能推著自己朝目標繼續前進。一個完整的「希望」之中,是「目標」、「路徑」、「動力」三者不斷互相強化的狀態。

仔細看,其實目標內的三個元素,也與我們能否有夢息息相關。
目標:我的「夢」是什麼?
路徑:我有哪些實踐夢想的不同路徑?如果這條路有阻礙,我能找到另一條路嗎?
動力:我有做夢的勇氣與力氣嗎?當我開始沒力氣、失去勇氣時,我會如何自我激勵?

持續培養「希望心態」,我們就更可能保有做夢的能力。具體來說,不管你在本書討論各個「無」的時候,學到了哪些想要練習的素材,或者是希望自己前進的方向,我們都可以透過目標、路徑、動力這三個元素,把抽象的夢或者是希望,轉變成三類具體而務實的下一步。

◎把夢想變成具體的目標
不管目標是短期或長期,是一段話(「我想在30歲前完成基本理財規劃」)還是一個畫面(「我在自己理想的工作環境中專注工作的畫面」),把夢想具體化是重要的。目標是否具體,可以這樣判斷:當你把你的目標說給別人聽、別人在聽完之後,就可以直接替你執行你的目標,而且你也知道對方執行完之後,是否有確實達成。

◎培養路徑思維
把夢想變成具體目標之後,進一步思考:可以從「現況」到達「目標」,有哪些可能的路徑?如果目標太大,就先讓自己可以到達「更靠近」目標一點的地方做起。同時,在出發之前,先問問自己:
「如果我覺得最可行的一條路被封住了,我還可以怎麼走、怎麼繞路、怎麼找到第二條路,讓我一樣能達到那個目標?」
「如果某條路徑遇上了阻礙,此刻我預期阻礙會怎麼發生?」
「面對這個預知可能會發生的阻礙,我如何事先排除?或事先做點什麼嗎?」


在閱讀商管相關書籍時,你可能會看到「事前驗屍」(premortem)這個概念。有別於事後驗屍——等到計劃出錯,再來檢討原因——事前驗屍強調的是,在真的執行計畫之前想像,如果這個方法失敗了,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在行動前就把疑慮或擔心整理出來,早點面對。

◎保持動力
動力是指我們「相信」,在堅持與努力之下,沿著你所確信的道路穩步前進,最終將能實現自己想要的目標。在不敢做夢的狀況裡,這或許是心理萎靡者最早「不見」的能力。

不過,在目標與路徑的輔助之下,我們會比較「敢於」持有這種相信。在遇到阻礙時,路徑思維鼓勵我們換一條路、試著排解困難,而不是直接放棄。如之前在討論無力感時提到的行為活化概念,再一次次的實踐與行動中,我們會愈來愈「敢於」相信。


在你的優勢之處,找到自己的勇敢

在某些時刻,我們會比平常的自己「更有能量與力氣」,心理學家發現,這種時刻通常發生在一個人有機會展現自己先天的優勢之時。當我們能發揮、善用自己的優勢時,因為展現優勢帶來的力氣,會讓我們更敢於做夢,也更有力氣多方思考可以靠近夢想的各種途徑。

不過很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特別有力氣的時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專屬於自己的優勢組合。

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比較常被鼓勵去留意自己的不足、缺點與劣勢。比較少人鼓勵我們反過來思考:在哪些時候,你的表現特別好?和個案工作時,我說這是一種「吃了無敵星星」的狀態。在無敵星星時間,你展現了哪些優勢?在左腦解方的下一部分,讓我們一起練習把自己的優勢找出來。

正向心理學家把上面描述的概念稱為「優勢」(Strengths)。研究優勢的關鍵心理學家克里斯.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和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Seligman)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優勢特質。這種個人心理強項,是幫助我們把人生過得更豐盛、更幸福的基礎。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心理萎靡狀態的反義詞是「心理繁盛」(flourishing)?正向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人能發揮自己特有的優勢時,我們會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與幸福;而這種幸福的正向狀態,更利於未來的自己繼續展現這些優勢。這樣繼續交織發展下去,就是一個人來到心理繁盛狀態的關鍵原因。


【右腦解方】
老話一句:回到當下

獨立搖滾樂團「草東沒有派對」曾在〈爛泥〉一曲的副歌中,以沙啞嗓音高唱:「我想要說的/前人們都說過了/我想要做的/有錢人都做過了/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雖然這已經是二〇一六年的一首歌,但歌詞中傳達出來的萎靡無力感,卻仍然發生在各個生活場景中。

無夢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都是來自於「無法想像」與「動力不足」。要解決「無法想像」的問題,在本章節的左腦解方中提供了很多不同的切入角度與思考架構,很大程度上能幫助讀者慢慢整理自己的期待,清晰建構目標。但要處理「動力不足」問題就是一大工程,因為在實踐夢想的道路上面若是缺乏動力,除了要檢視自己的情緒,還得好好關注自己的身體。

在設定目標後,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身體」力行,因此身體狀況的平衡與否,會決定實踐夢想的續航力。想到照顧身體,不外乎是「吃得好、睡得飽」兩個關鍵指標,雖然看似簡單,但寫到這裡時也想問問讀者:「你最近睡得好嗎?」

每個人都有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欠佳的經驗,除了主觀的疲累感受之外,睡眠不足到底會造成什麼後果呢?一項二〇一二年的研究指出,每天睡眠低於六小時,是造成工作倦怠的關鍵風險因素。睡眠時間過短,也會造成判斷力、反應力,甚至是情緒控管能力的下降。甚至有研究把睡眠缺乏比喻為「酒駕」,可見「睡不飽」堪稱是舉世皆然的公衛危機。

缺乏充足的睡眠,也會影響學習能力。科學團隊針對美國的青少年進行研究,發現青少年們睡得越少,他們的自尊心與成績就越低落,而憂鬱相關症狀出現的比例則越高。簡言之,若是缺乏睡眠,就會造成萎靡心態,兩者關係密不可分。

雖然許多人可能都知道缺乏睡眠的害處,也很積極想要多睡一點,把累積的睡眠債補回來,卻又發現躺到床上總是輾轉反側睡不著,長期受「失眠」狀況所苦。造成失眠的成因非常多元,也有許多不同的治療方法,而在日常生活中若是能夠平衡晚睡不運動的作息,並調理久坐久站造成的「血瘀」體質,對於提升睡眠品質將大有幫助。


要有夢,就要「動」

所謂「血瘀體質」,在中醫理論中便是血液循環不夠好而產生的鬱滯現象。血瘀在生理上會呈現出肌肉僵硬、肩頸緊繃,或者是身體各部位出現不明且反覆發作的疼痛。在心理上則容易產生心煩、健忘的狀況,也會受到缺乏動力的停滯感所苦。

要確實地進行體質判斷,必須在專業中醫師的診斷下進行。然而,若是從症狀層面來看,血瘀體質在情緒層面上造成的影響,確實和「無夢」的狀況非常接近,那要如何平衡血瘀的狀況呢?我想從某個在田裡勞動的經驗說起。

二〇二〇年疫情已開始在全世界肆虐,而當時的台灣仍在嚴格的邊境控管政策下,維持每日「加零」的表現。那一年的員工旅遊,我與公司同仁們一起到了台東的「非零農場」,進行了三天兩夜的「農藝治療」。

對於當年案牘勞形、缺乏運動的我來說,一開始得知員工旅遊竟然要進行農務勞動,可說是意料之外。而在三天的旅行中,我們白天整土做畦,晚間則是早早擦按摩油入睡,三天下來最大的收穫,除了欣賞台東座山面海的自然之外,長期失眠的同事更是驚訝:「欸!怎麼睡得這麼好?」

適度運動能夠改善失眠問題,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保健常識,若是能夠搭配好山好水的加持,以發揮「森林療癒」的好處,更是能舒緩壓力、強化免疫力。一言以蔽之即是有運動很好,但若是能夠離開城市,回到自然當中運動,效果更好。

我在與個案交流的過程中也發現,許多人抱持著「多動好入眠」的期待報名了健身房課程,卻不見得在每一種運動中都能得到放鬆身心的效果,甚至在運動過後發現自己變得更加亢奮,反而影響到了睡眠。而在這種狀況之下,若是在運動過程前後引進「森林元素」,如把運動場域直接移轉到靠近自然的戶外,或者是在運動前後加入油的嗅聞與塗抹,通常都會提升舒緩與鎮定的效果。

當我們透過運動、自然,以及香氣的加持,慢慢調整晚睡不動造成的血瘀體質之後,就可以在有力量的狀態下,回過頭來進一步確認:若要「有夢」,到底還需要達成哪些條件?

無夢到有夢的香氣

高地牛膝草(Hyssopus officinalis decumbens)
高地牛膝草是牛膝草(Hyssopus officinalis)的變種,生長區域海拔較高,植株較為矮小,遠看雖長得像花形俐落的薰衣草,氣味屬性卻大有不同。

在生理層面上,高地牛膝草的氣味與尤加利或迷迭香相近,香氣的層次卻更加細緻,能夠溫和滋補免疫力低下的問題。特別對於呼吸道敏感、長期受鼻涕與多痰所苦,又或者是經常出現口角皰疹的體質而言,可說是大有裨益。

具有多元芳香分子的高地牛膝草,也能優雅化解與情緒緊密相連的呼吸系統問題。比如,過去曾有個案感冒後久咳不癒,在與他討論過後發現這些呼吸道的症狀,經常出現在他必須和另一半溝通某些重要卻難解的議題的時刻。在這種狀況之下就很適合使用高地牛膝草化解恐懼,幫助吐露真心。

高地牛膝草也很適合長期受家庭或長輩期望制約,沒有辦法獨立發展自己夢想的人使用。尤其對那些行為模式中帶有過往父母管教痕跡,經常畏首畏尾、擔心自己永遠不能符合家長期待的「老小孩」,高地牛膝草能幫助破解緊鎖眉心能量區域的「緊箍咒」,讓人大膽嘗試,即使「觸犯天條」也不心驚。

而在上述身心作用之外,高地牛膝草的通透香氣,也很適合幫助發展直覺。過去我曾參加過一堂大型的精油訓練課程,講師便是以高地牛膝草的香氣作為媒介,建議學員在按摩前將高地牛膝草塗抹在掌心,已讀取身體所傳達的更多「言外之意」。

而自詡麻瓜的朋友也別擔心,在日常生活中多多使用高地牛膝草,其香氣無論如何都能幫助保持專注,讓人不在龐雜訊息中囫圇吞棗,同時維持去蕪存菁的判斷力,積極培養「有夢」心態不動搖。

一般牛膝草的精油當中含有高濃度的「單萜酮」,對孕婦、哺乳媽媽以及嬰幼兒來說,可能會對神經系統造成負面影響。然而,高地牛膝草的香氣中具有神經刺激性的芳香分子比例非常低,是敏感族群都可以安心使用的香氣。建議購買時需透過拉丁學名分辨,並且詢問廠商確認安全性,避免買到到錯誤的品項。

——更精彩的內文,請詳閱《萎蘼解答之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