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球場養護如何影響球員的場上表現
投手丘與投手表現
以投手來說,投手丘的高度、是否平坦,都是會影響投手的狀況。一般而言,投手丘的高度約莫 10英寸(25.4公分),假如投手丘的高度較高,投出的球會比較有威力,但為了比賽公平起見,像是美國職棒就會儘量讓聯盟各球場投手丘高度一致。2007年9月王建民對堪薩斯皇家隊的比賽中,雖然拿下勝投,但當時的捕手荷黑 • 波沙達(Jorge Posada)就發現王建民的比賽內容,安打與保送的球數偏多,結果是因為皇家隊主場的投手丘較平,王建民投球的跨步要比平常小才能將拿手的伸卡球控得低。而臺灣統一7-11獅的投手潘威倫曾提出投手丘如果太低平,那麼球路會容易偏高。樂天桃猿的投手陳禹勳也曾指出,投手丘太平很容易被打者擊出安打。事實上,臺灣每個球場的投手丘高度都不同,對投手來說,到了各個球場都要重新適應。另外,2023 年臺北大巨蛋落成,就被點出投手丘後方往二壘方向的坡度落差比較大,容易造成選手在比賽過程中踩空受傷。
不只是高度落差的問題,投手丘有沒有受到妥善整理也有差別。2015年堪薩斯皇家隊的投手克里斯 • 楊(Chris Yong)在某一場作客洋基隊的比賽中,注意到了球場的投手丘並不平整,會對他的投球有很不利的影響,因此要求了相關的球場管理人員協助重新整理了投手丘。2018年紐約洋基隊的投手桑尼 • 葛雷(Sonny Gray)在自家球場比賽時,也先清理了投手板上的塵土,因為他認為如果不把投手板上的塵土清乾淨,可能會讓自己滑倒,所以要好好整理來確保安全。

場地平整與野手的守備
對野手來說,場地如果有坑洞、不平整,球就會因為不夠平坦的地面而有不規則彈跳,讓守備的變數變多,提高受傷的機率,甚至還可能在守備的過程中因為坑洞而跌倒。曾在紐約洋基隊擔任三壘手的 A-Rod(Alex Rodriguez)有次接受 ESPN 採訪時,提到他每到一個球場比賽,賽前都會仔細看過內野的草地與紅土地,確認這些土地表面上的變化或特殊之處,就能利用場地的特色來找出他的防守優勢。至於我們都很熟悉的朗神鈴木一朗,在自律方面的要求大家都很清楚,可是他對於場地的專注細心程度也是不惶多讓。鈴木一朗也曾在接受《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採訪中透露,自己在賽前會仔細地觀察球場狀況、風向,這些都會是他在守備時調整站位的參考資訊。除了上面提到的 A-Rod、鈴木一朗,包含曾效力於舊金山巨人隊的貝瑞 • 邦茲(Barry Bonds)、匹茲堡海盜隊的安德魯 • 麥卡臣(Andrew McCutchen)等許多傑出的選手,在自身的訓練之外,都會特別注重場地細節,因為他們深知場地會影響自己的表現。一旦對場地有更多的掌握與了解,就更能在比賽中把握住優勢。

場地缺失對選手造成的重大傷害
場地的狀態不只會影響選手在場上的表現,更直接的是有缺失的場地可能會為選手帶來傷害。除了草皮和紅土的養護外,球場的圍欄、全壘打牆等等,都會是需要定期檢查維護的對象,因為這些都是會造成選手受傷的危險因子。
最經典案例是發生在1977年4月2 日的日本川崎球場,那天是阪神虎對上大洋鯨(現為橫濱DeNA海灣之星),九局下半,阪神以7:6領先,阪神左外野選手佐野仙好奮力接住了大洋隊選手清水透所擊出的球,但因為跑的速度很快,他接到球後直接撞上了全壘打牆。在那個時候,全壘打牆與護欄並沒有鋪設軟墊等緩衝防護措施,還是水泥牆面,非常危險,所以撞擊當下佐野仙好已經是口吐著血沫、翻著白眼的狀態,嚇壞了現場許多人。救護車緊急將佐野仙好送醫,檢查發現他因為強烈撞擊導致頭骨骨折。還好這次衝撞沒有葬送了佐野仙好的選手生涯,他在當年度也回歸阪神。
類似的意外於1981年的3月8日也發生在前廣島鯉魚選手山崎隆造身上,那天他在熊本藤崎台球場接球時撞上水泥全壘打牆,撞擊後膝蓋已經呈現麻痺狀態。後續送醫發現是右膝蓋複雜性骨折,經過手術治療和復健,花了好一段時間才重回球場。經歷過這些球員受傷的事件,日本職棒就規定了球場周邊的牆面、欄杆都應該要有防護措施,就是避免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因為這些危險設施的碰撞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另外,有一個美職選手因為場地受傷而提起訴訟的案例,也滿值得我們深思。前洋基外野手達斯汀•福勒(Dustin Fowler)在2017年6月29日於芝加哥白襪隊主場保證率球場(Guaranteed Rate Field)比賽,那天福勒擔任先發外野手,一局下白襪隊的荷西•阿布瑞尤(Jose Abreu)將球打向右外野,福勒全力奔跑想要接殺外野界外飛球時,撞上了一個位於欄桿和護牆之間的無護墊金屬電箱而跌倒受傷。福勒當下痛苦地走了幾步後就倒在地上,事後診斷發現是髕骨肌腱斷裂,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在一個月後,紐約洋基隊便將受傷不能上場的福勒交易給了奧克蘭運動家隊。儘管福勒後續恢復了健康,也重新回到賽場上,但受傷帶給選手的傷害影響至關重大,因此他便向白襪隊以及當地的體育設施管理局提出告訴。福勒提出的理由是認為白襪隊的球場對自己造成的重大傷害,讓他剛起步的職業生涯必須暫時中斷進行醫療與復健,這對選手來說相當辛苦,也減少了許多潛在收入。
事實上,因為場地不佳而受傷的選手,向相關場地的人員提出訴訟的案例少之又少。很多人可能認為受傷就是這個運動中的一部分,但因為場地疏失而導致的受傷是不應該發生的。因此,就這個案例中,白襪隊這個在欄杆與護牆之間的金屬變電箱,並沒有任何防衝撞的保護措施,而福勒當下顯然也沒有意識到那個地方會有個金屬變電箱,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在這個球場進行比賽,在比賽過程受了傷,福勒認為場地主人應該要為傷勢負責而提起訴訟,這個訴訟花了不少時間,纏訟已久後雙方以和解作收。

連草皮都有隱形危險?
寫到這裡,我在蒐集球場養護資料過程中發現,日職、美職針對人工草皮與天然草皮球場的安全性也有許多探討。其實過去人工草皮在技術還不是很成熟的情況下,的確很多選手認為這是造成他們受傷的原因之一。基於人工草皮在後續保養維護費用方面與天然草皮相比,有著便宜很多的優勢,所以過去日職很多球場都是採用人工草皮。
但許多選手都曾指出,人工草皮的地面較天然草皮來得硬、缺乏彈性,因此在人工草皮上進行運動,疲勞會累積在下肢,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膝關節、腰椎較大的負擔,甚至造成拉傷;另外在人工草皮上面做出撲接、滑壘等等會與草皮大量摩擦的動作時,皮膚比天然草皮更容易感覺到灼熱、擦傷。例如札幌巨蛋就曾被許多日職選手指出草皮太薄了,在這裡比賽感覺容易失誤與疲勞。而美國對於人工草皮的質疑也不少,雖然在整體維護上能節省許多經費,但讓選手受傷頻率變高,特別在膝蓋方面的傷害更是提高許多,而人工草皮的材質容易蓄熱,日曬後草皮溫度甚至有可能高達六十度,對許多選手來說,這是人工草皮另外一種不利於訓練或是比賽的缺點。
2009年8月28日傷癒回歸球場的日本讀賣巨人選手高橋由伸,僅一打席又因腰部受傷退場了,就有人討論是否因為球場的人工草皮讓高橋由伸不斷累積疲勞與傷勢,所以他才會頻頻受傷。前阪神虎的鳥谷敬因為大學四年在神宮球場(人工草皮)出賽,也曾說自己有感受到人工草皮對身體負擔大。
2014年橫濱DeNA選手筒香嘉智在比賽中跟其他選手相撞,倒地後頭部與地面嚴重撞擊,導致他當下痛得無法起身,最後是救護車直接開進現場,讓整個比賽中斷約莫十八分鐘之久。後來筒香嘉智證實是腦震盪與頸椎受傷,因此許多人質疑是否是人工草皮過硬,讓筒香嘉智的傷勢較為嚴重。不過,後來人工草皮的技術愈來愈進步,甚至改良後的觸感幾乎接近天然草皮,對運動選手的負擔也減輕許多。以東京巨蛋來說,2019年斥資三億日幣引進的超級人工草皮,據說閉著眼睛在上面走,會自然到以為是天然草皮。
我想人工草皮與天然草皮的優缺點,短時間內還是會有不少人去比較與討論,但其實不管是人工草皮或是天然草皮,即便是一開始都花了巨資鋪設,後續如果沒有好好地進行維護,依然會影響到選手的表現,甚至導致受傷。
看完國際間一些球場養護與球員受傷的例子之後,讓我們回頭來看看臺灣自己的球場又是如何呢?

臺灣詬病已久的場地問題
我想臺灣的場地不夠好,似乎不是新聞了,許多選手過去都曾因為場地的不平整,造成棒球的不規則彈跳,導致手指受傷或是其他部位被球打傷。以前來臺交流的教士隊就因為臺灣的場地不夠安全,於是教練告訴選手不用太認真打球,避免受傷。2019臺日爭霸戰的第二場比賽,樂天金鷲的田中和基為了處理梁家榮深遠的飛球時,就在外野紅土與草皮交界處,疑似場地不平整導致腳扭到,結果倒地不起,最後由擔架抬出球場送醫。田中和基回到日本檢查,雖然沒有傷到骨頭,但也辭退了後續日本武士隊與墨西哥代表隊的交流賽賽事。
至於前面提到選手衝撞全壘打牆導致受傷的情況,在臺灣更是不勝枚舉。2015年韓國職棒 LG雙子隊二軍到臺灣春訓,當時借用了嘉義縣棒球場作為春訓球場,可是嘉義球場的全壘打牆僅是將保麗龍塗色來充當防護墊。沒想到才進行春訓第三天,就有選手因為衝撞全壘打牆導致右手腕關節骨裂,當下春訓直接報銷,讓韓國球隊相當錯愕。2019年4月28日統一獅選手林勝傑(後改名為林焌翰)在桃園國際棒球場出賽,第五局下為了接殺朱育賢擊出的深遠飛球,整個人煞車不住撞上了全壘打牆。儘管林勝傑倒地後奮力將球傳給三壘,但也痛苦到無法起身,後來當場被擔架抬上救護車送醫。當時就有人曾指出球場的全壘打防護墊可能有過軟造成防護力不夠的問題。
整建多年的新竹棒球場在2022年7月重新啟用,並進行了職棒的比賽,沒想到短短兩天的賽事就讓至少三位球員因場地維護不佳的關係受傷。當時的味全龍總教練葉君璋便點出了新竹球場的紅土較為鬆軟、顆粒較粗。一般而言,鬆軟的紅土在跑壘的過程中,會提高受傷風險,而鬆軟的紅土加上較粗的顆粒,則會讓球容易形成不規則彈跳,增加了守備的困難,當然也有受傷的可能。
味全龍的張祐銘選手,即使在賽前練習已經有注意到這場地的土地較為鬆軟,但比賽進行中為了搶進壘包,在跑壘過程中一個沒注意就摔倒受傷;味全劉基鴻選手因為處理棒球擊出去後的不規則彈跳而傷到手指;不過,最嚴重的就是富邦悍將外野手林哲瑄在飛撲接球時,落地撞到場上的小石頭,造成左肩關節唇破裂。這個嚴重的傷勢不僅需要開刀治療,整個球季確定必須要復健無法出賽外,後來林哲瑄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很害怕選手生涯也因此報銷了。
林哲瑄因為飛撲接球而受傷,導致當年度球季無法再出賽,當時許多人都有出來呼籲重視球場安全之外,如果選手或是所屬球團提出告訴呢?在臺灣似乎還沒有像美國洋基隊的福勒選手那樣,因為場地問題受傷影響職業生涯,而對相關人員提告的案例。事情發生之後,林哲瑄就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頁跟球迷分享:「回想起先前在美國打拼的日子,球場都不會是球員需要擔心的問題,所以可以毫無保留在場上拚戰,發揮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林哲瑄難掩沮喪與難過的情緒,強調球場安全真的很重要,指出場上的選手實在相當弱勢,並擔憂自己無法再回到球場上,過去的努力就會化為烏有。
2022年底,中華職棒聯盟的領隊會議便提到將會制定「球場檢測標準辦法」,也就是要去區分全臺灣棒球場的場地等級,制定明確的條文與表格,讓相關人員可以根據這些檢測標準來檢驗球場是否適合進行比賽,不過至今仍然沒有公告任何標準辦法。當然要在等級不同的球場中制訂可以依循的標準,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想最基本的問題要回歸到:「是否會造成選手受傷?」那麼至少在基本的安全上都應該要符合要求,才能讓選手能夠毫無掛念地在場上比賽。試想,今天如果在場上需要時時注意「是否安全」,那麼選手應該也很難全心全力投入到賽事裡面。
選手受傷不僅僅是個人運動生涯會因此暫停外,對球隊也是種戰力的損失。由此可知場地養護如果不好,這影響的層面是從個人到整個球隊這麼大,可以說是必須要很謹慎跟細心處理的。我想所有的選手都很清楚,棒球本身就不是一個安全的運動,但我們更希望場地影響的因素可以降到最低,畢竟提供一個安全的場地本來就是一個賽事最基本的要求。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