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霑巾。
.唐/五言律詩
.題旨:春景抒懷
.作者介紹
杜審言(約645~708年)
字必簡。登進士第後,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職,累官修文館直學士。曾因與發動神龍政變的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到峰州(今越南)。之後被召回,任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等職。杜甫的祖父。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
—注釋—
題-和:指唱和,用詩應答。/晉陵:今江蘇常州。/陸丞:作者的友人。
一行-獨有:只有。/宦遊:到外地做官。/偏: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或與意願相反。/物候:動植物隨季節氣候變化的現象,泛指時令。
二行-曙:破曉、天剛亮。
三行-淑氣:溫和的天氣。/黃鳥:即黃鶯。/晴光:晴朗的日光。/蘋:白蘋、水蘋,為水中浮草。
四行-古調:指陸丞寫的詩,即題目中的〈早春遊望〉。/歸思:想回家的心思。/霑:沾溼。
—賞讀譯文—
只有到外地做官的人,特別會驚訝於季節景色的更新變化。
雲霞從海面上露出,此刻天亮了;梅花和柳葉渡過江流,此時春天到來了。
溫和的天氣催促著黃鶯啼叫,晴朗的日光讓水蘋顯得鮮綠。
忽然聽到高歌古調的聲音,引起我想回家的心思,眼淚就快要沾溼手巾了。
--------------------
(2)武陵泛舟/孟浩然/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
莫測幽源裏,仙家信幾深。
水回青嶂合,雲渡綠溪陰。
坐聽閑猿嘯,彌清塵外心。
.唐/五言律詩
.題旨:春日溪遊記景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
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曾隱居,也曾遊歷各地。四十歲時應進士不第,曾短暫擔任張九齡的幕僚。終生為布衣,無正式官職。
—注釋—
題-武陵:在今湖南省,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所在地。
一行-川路:水路。/前:向前走。/棹:船槳,代指船。/花林:桃花林。
二行-莫測:難以預料。/幽源:深遠的溪流源頭。/仙家:仙人所住之處,在此指桃花源裡的人家。/信:知曉、知道。
三行-回:此處通「迴」,指曲折。/嶂:形如屏風的山。/合:環繞。
四行-閑猿:空閒的猿。閑,通「閒」。/彌:更加。/清:清淨。/塵外:塵世之外。
—賞讀譯文—
武陵溪的水路十分狹窄,向前航行的船隻進入桃花林。
在難以預料的深遠溪流源頭裡,不知道當地人家居住在多深的地方。
水流曲折,青山如屏風環繞;雲朵飛渡,綠色溪水顯得陰暗。
我坐著聽空閒的猿隻長嘯,更加清淨了想到塵世之外的心。
--------------------
(80)浣溪沙(花漸凋疏不耐風)/孫光憲/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曉堂空。
墮堦縈蘚舞愁紅。
膩粉半粘金靨子,殘香猶暖繡熏籠。
蕙心無處與人同。
.五代十國/詞
.題旨:詠落花
.作者介紹
孫光憲(約900~968)
字孟文,自號葆光子。為農家子弟,好讀書。五代後唐時,曾任陵州判官;之後在十國中的荊南為官,累官至檢校秘書監兼御史大夫。
—注釋—
一行-凋疏:零落稀疏。/不耐:禁不起、承受不住。/畫簾:有畫飾的簾子。/曉堂:清晨的大廳。
二行-墮:向下墜落。/堦:「階」的異體字。/縈:圍繞、纏繞。/蘚:苔蘚植物。/愁紅:指經風雨摧殘的花。
三行-膩粉:細緻、滑潤的脂粉。/半:部分、不完全的。/粘:通「黏」。/金靨:古代婦女在臉頰上點染的一種金黃色妝飾。/猶:如同。/繡:繡有各種花紋的絲織品。/熏籠:一種覆蓋於火爐上供薰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四行-蕙心:比喻女子芳潔、純美的心,在此指落花的心。蕙是一種香草。
—賞讀譯文—
花兒逐漸零落稀疏,禁不起風吹;有畫飾的簾子垂落至地,清晨的大廳裡空無一人。
落花掉落在臺階上,圍繞著苔蘚飛舞。
它的模樣就像女子的細滑脂粉上黏了一些金黃妝飾;殘存的香氣如同將刺繡織品烘暖的熏籠。
落花的純美之心沒有地方與世人相同。
--------------------
(81)菩薩蠻(月華如水籠香砌)/孫光憲/
月華如水籠香砌,金鐶碎撼門初閉。
寒影墮高簷,鉤垂一面簾。
碧煙輕裊裊,紅顫燈花笑。
即此是高唐,掩屏秋夢長。
.五代十國/詞
.題旨:秋夜閨思
—注釋—
一行-月華:月光、月色。/籠:籠罩。/香砌:香階,或是庭院中用磚石砌成的花壇。/金鐶:金屬門環。/碎撼:細碎地搖動著。
二行-寒影:散發清冷氣息的物影。
三行-碧煙:青色的煙霧。/裊裊:搖曳不定的樣子。/顫:物體搖動或晃動。/燈花:燈芯燃燒時爆出的火花,或燃燒時結成的花狀物,被認為是吉祥的徵兆。
四行-即此:就此;只此。/高唐:指與情人相會。源自戰國時代宋玉的〈高唐賦〉,其中提到楚王在夢中與巫山神女歡會。/掩:遮掩。
—賞讀譯文—
月光如水,籠罩著香砌,金屬門環細碎地搖動著,門剛剛閉上。
散發清冷氣息的物影從高簷延伸而下,女子鉤起一面簾子。
青色煙霧輕盈搖曳著,女子看到搖動的紅色燈花,不禁笑了。
這就是與情人相會的吉兆,女子在屏風的遮掩下入睡,期望做個漫長的美好秋夢。
--------------------
(124)陽關引(塞草煙光闊)/寇準/
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
春朝雨霽,輕塵斂,征鞍發。
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
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
更盡一杯酒,歌一闋。
歎人生裏,難歡聚,易離別。
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北宋/詞
.題旨:送別友人
.作者介紹
寇準(961~1023)
字平仲。登進士第後,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宋真宗時,曾任宰相,力主真宗親征契丹(遼國),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因政爭被排擠,曾一度復任宰相,之後數度被貶謫,最終任雷州(今廣東省境內)司戶參軍。
—注釋—
一行-塞草:邊塞的草。/煙光:雲靄霧氣。/渭水:渭河的別名,是黃河的第一大支流。/咽:嗚咽,聲音悲淒滯塞。
二行-春朝: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雨霽:雨後放晴。/輕塵:塵土。因塵土質輕,故有此稱。/斂:約束、節制,在此指平息,不飄揚。/征鞍:征馬,指旅行者所乘的馬。/發:出發。
三行-青青:草木茂盛翠綠。/楊柳:此處泛稱柳樹。/攀折:攀折柳樹枝條。「柳」有「留」的諧音,古人常折柳贈別,表示挽留之意。
四行-動:有所行為;心有所感;開始做。/黯然:心神沮喪的樣子。/後會:日後相會。/甚:什麼。
五行-更盡:再喝完。/闋:量詞。計算歌、詞、曲的單位。
七行-且莫:千萬不要。/辭:推辭;推卻。/沉醉:喝酒酣醉。/聽取:聽;聽到。/陽關:古曲〈陽關三迭〉的簡稱。亦泛指離別時唱的歌曲。/徹:大曲中的最後一遍。
八行-念:想到。/故人:老友。/千里:指路途遙遠。/自此:從此。/化用自南朝宋的謝莊〈月賦〉:「美人邁兮營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賞讀譯文—
邊塞的草原上雲靄霧氣廣闊,渭水的波聲嗚咽。
春日雨後放晴,塵土不再飄揚,旅人的馬兒出發了。
我指著茂盛翠綠的楊柳,又是輕輕攀折其枝條。
我開始感到沮喪,知道日後有相會,是在什麼時節呢?
我們再喝完一杯酒,唱一首歌。
感嘆人生裡總是難以歡聚卻輕易離別。
千萬不要推辭喝酒到酣醉,聽到〈陽關三迭〉的最後一遍。
想到我與老友相隔遙遠,從此只能看同一個明月。
--------------------
(125)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林逋/
【詩文】
底處憑闌思眇然,孤山塔後閣西偏。
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重來看雪天。
.北宋/七言律詩
.題旨:秋景抒懷
.作者介紹
林逋(967~1028)
字君復,錢塘人,一生隱居在西湖附近的山上,終生無娶,以種梅養鶴自娛。
—注釋—
題-孤山寺:孤山為西湖中的天然島嶼,其上曾有孤山寺,後名廣化寺,現僅存部分遺蹟。/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是對於出家人的敬稱。/寫望:縱目遠望。
一行-底處:何處。/憑闌:倚靠欄杆。/眇:幽遠、高遠。/後閣:後方的別殿。/西偏:西側。
二行-陰沉:顏色暗淡;色彩不鮮明。/畫軸:裱禙後帶軸的圖畫。/零落:散落。/棋枰:棋盤;畫有許多格子,可在上排列棋子的板子。/葑上田:指架田,以竹或木為材料製成筏,使其浮於水面,用以種植某種農作物。葑,音同「豐」,此處指菰根,即茭白筍。
三行-無事:沒有變故,在此指平靜。/寒煙:寒冷的煙霧。
四行-遲留:逗留。/吾廬:我的屋舍。/只待:只想;只希望。/重來:再次過來。
—賞讀譯文—
我在哪裡倚靠欄杆,任思緒飄得幽遠呢?就在孤山塔後方別殿的西側。
這座林間寺廟看起來就像顏色暗淡的畫軸作品,周圍的架田就像散落的棋盤。
秋景中有時會飛過一隻孤獨的鳥,夕陽下平靜地升起寒冷的煙霧。
我在這裡逗留,更愛我的屋舍很近,只希望再次過來看雪天風景。
--------------------
(126)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柳永/
【詩文】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豔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
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
風暖繁絃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蹋青,人豔冶,遞逢迎。
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
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
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北宋/詞
.題旨:春日賞遊
.作者介紹
柳永(約984~1053)
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出身官宦世家,早年沉醉聽歌買笑生活,多次參加科舉不中。年近半百中進士,曾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屯田員外郎等職。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
—注釋—
一行-拆:打開,綻放。/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乍:初、剛剛。/疏雨:稀疏的細雨。/清明:清澈明淨。
二行-緗:淺黃色的。/芳景:美好的景色。/屏:畫屏;以畫裝飾的屏風。
三行-傾城:滿城、全城。形容人數眾多。/盡:全部。/尋勝:遊賞名勝(知名景點)。/驟:馬快跑;奔馳。/雕鞍:有雕飾圖案的馬鞍,代指馬匹。/紺幰:天青色車幔,此處代指馬車。音同「幹顯」。/出:來到。/郊坰:野外。音為「ㄐㄩㄥ」。
四行-繁絃:繁雜的弦樂聲。絃,同「弦」。/脆管:笛的別稱。/新聲:新穎美妙的音樂或新作的樂曲。
五行-盈盈:儀態輕巧美好。/鬥草:流行於古代的遊戲,比誰摘的草較強韌,或是誰採的花草種類較多等。/蹋青:同「踏青」,到野外郊遊。/豔冶:妖嬌豔麗。/遞:交替。/逢迎:相遇。
六行-向:臨近,接近。/往往:處處;到處。/遺簪:遺落的簪子。/珥:珠玉做的耳環。/珠翠:珍珠及翠玉。指首飾或飾物。/縱橫:雜錯眾多。
七行-歡情:歡樂的心情。/佳麗地:風景秀麗的地方。/信:知道。/罍:一種盛酒或水的容器,外形像壺,小口、兩耳、深腹、有蓋,表面刻有雲雷紋飾。音同「雷」。/罄竭:用盡。罄,音同「慶」。/玉山傾:指人醉倒的樣子。
八行-拚卻:捨棄了。/永日:漫長的白天;整天,終日。/畫堂:華美的廳堂。/一枕:指一臥。因臥下時大多躺在枕上。/春酲:春日醉酒後的睏倦。
—賞讀譯文—
綻放的桐花顏色鮮麗,剛才的稀疏細雨,將風景洗滌得清澈明淨。
此時正豔麗的杏花就像燃燒的樹林,淺黃色桃花彷彿為原野繡上絲線,美好的景色宛如畫屏。
全城的人全都去遊賞名勝,奔馳的馬匹和馬車來到野外。
春風和暖,傳來繁雜的弦樂和笛聲,眾多人家正在競相演奏新樂曲。
儀態輕巧美好的女子也在玩鬥草遊戲,到野外郊遊;一路上,我不斷遇到妖嬌豔麗的女子。
臨近路旁到處都有遺落的簪子和掉落的珠玉耳環,珍珠及翠玉等飾物雜錯眾多。
我以歡樂的心情,面對風景秀麗的地方,知道喝完金罍裡的酒後,自己將會醉倒。
我捨棄了明天漫長的白日,酒醉睏倦地躺臥在畫堂裡。
--------------------
(245)滿江紅.別大名親舊/許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懷先怯。
中年後、此般憔悴,怎禁離別。
淚苦滴成襟畔濕,愁多擁就心頭結。
倚東風、搔首謾無聊,情難說。
黃卷內,消白日。青鏡裏,增華髮。
念歲寒交友,故山煙月。
虛道人生歸去好,誰知美事難雙得。
計從今、佳會幾何時,長相憶。
.元/詞
.題旨:辭別親友
.作者介紹
許衡(1209~1281)
字仲平,號魯齋,世稱「魯齋先生」。早年學習程朱理學,之後在忽必烈的徵召之下,曾任京兆府提學、國子祭酒、議事中書省、集賢殿大學士、中書左丞等職,負責創立國子學,領導編制《授時歷》,因病歸鄉後,次年逝世。著有《讀易私言》、《魯齋遺書》等。
—注釋—
題-別:分離、離開。/大名:地名,在今河北省。
一行-分袂:離別;分手。/孤懷:孤獨無依的情懷。/怯:畏縮、害怕。
二行-此般:這樣。/禁:承擔、受得了。
三行-苦:愁悶。/襟:衣服胸前接合鈕扣的地方。/畔:邊側、旁側。/擁就:聚集成為。
四行-倚:靠、斜靠。/東風:春風。/搔首:搔頭或搔髮。/謾:徒然。/無聊:精神空虛、愁悶。
五行-黃卷:書籍。古代為了防書蠹,多用黃蘗染紙,紙為黃色,故有此稱。/消:排遣、打發。/白日:泛指時光。/青鏡:青銅鏡,青銅鑄成的鏡子。/華髮:花白的頭髮。
六行-念:惦記。/歲寒: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交友:朋友。/故山:舊山,比喻家鄉。/煙月:雲霧籠罩的月亮。
七行-虛道:空泛地說。/歸去:回去,指返鄉、回家。
八行-計:設想、推測。/佳會:美好的聚會。/長:長久。/相憶:想念。
—賞讀譯文—
我在河上徘徊,(早在)還沒分離之前,就先害怕孤獨無依的情懷。
中年之後這樣憔悴,怎麼受得了離別?
我那愁悶的淚滴濕了襟畔,太多愁緒聚集成心頭的結。
我在東風裡斜靠佇立,搔著頭,徒然空虛愁悶,心情難以訴說。
我閱讀書籍來打發時光,青銅鏡裡的我,增加了許多花白的頭髮。
我惦記著深冬來往的朋友,還有故鄉雲霧籠罩的月亮。
空泛地說人生回去比較好,誰知道美好的事難以兩者兼得。
我設想從今之後何時才會有美好的聚會?只能長久想念。
--------------------
(268)梅花(縞袂相逢半是仙)/高啟/
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
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
薄暝山家松樹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
.明/七言律詩
.題旨:詠梅花
.作者介紹
高啟(1336~1374)
字季迪,號槎軒。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明初曾參與修元史,任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因堅持推辭户部右侍郎一職而被辭退。之後,因蘇州知府魏觀事件,被懷疑文章中歌頌了另一位抗元起義領袖張士誠,遭牽連腰斬。
—注釋—
一行-縞袂:白衣。縞,指白色絲織品;音同「稿」。袂,指衣袖;音同「妹」。/平生:一生。/水竹:水邊竹林。
二行-尚:猶、還。/微:稍、略。
三行-薄暝:猶薄暮。傍晚,天將黑的時候。/山家:山野人家。/嫩寒:輕寒,微寒。
四行-秦人:指晉朝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避秦亂世而生活在與世隔絕之處的人。/解:懂得,明白。/漁郎:指〈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洞天:指神仙的居處。道家認為神仙居處多在名山洞府中,洞中別有天地,故有此稱。
—賞讀譯文—
梅花穿著白衣,相逢的大半是神仙,它的一生與水邊竹林有深刻的緣分。
梅花稍微經過一陣雨後,將要稀疏,但仍然茂密;梅花遠遠地在一團煙霧中,似乎暗淡又很明亮。
傍晚時,它在山野人家的松樹下綻放;輕寒時,它在江店的杏花前綻放。
那些逃離亂世的秦人,如果當時懂得栽種梅花,就不會把武陵漁人引進他們神仙般的居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