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隨手
隨手。丟了。變成垃圾。
隨手。收了。變成資源。
我很喜歡一部電影,片名是〈瓦力〉,那動畫裡的每個場景都讓我屏息凝視。
影片的內容是描述慘遭人類破壞過後的地球,全部都是堆積如山的廢棄零件和垃圾,人類放棄地球後,坐著飛行器在星際間生活,只留下了一個名叫「瓦力」的機器人,獨自勤奮的清理著,被垃圾覆蓋的地球。瓦力生活所需的一切,都來自於堆積中的廢棄物,瓦力在廢棄堆裡收集著,這一片死寂的世界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稀奇,唯一找不到的,就是生命的跡象。
我看著電影,每一幕的場景都讓人怵目驚心,那些堆積如山的廢棄物,全是人類隨手棄置的物品。
現代的生活裡,許多人有著共同的經驗,印表機突然就壞了,送修後,店員會告訴你「換一台比修理便宜」,以消費者的立場,當然是越便宜越好。於是,「壽終正寢」的印表機被回收,我們以較低價格擁有了一台功能更先進的印表機。生活總有許多事,讓我們不斷地忙碌著,為了有更多的收入,為了有更美好的生活,當我們在追求更美好的未來時,確實沒有時間思考,那台印表機怎會突然掛了?我們的重點都會放在「印表機壞了,耽誤了我的正事」。而以較低價格可以立刻解決的問題,成了「必然的選擇」,這是世界各地的普遍現象。
當我們搬回一台新的印表機時,會不會想起那台被回收的印表機?它流向何處?
當我拆解許多台被棄置的印表機後發現,所有零件都很堅固、功能正常,卻因為系統運作出問題而被棄置,我實在好奇著這系統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查遍相關資料後,才發現了是因為我們從來不曾注意過的經濟因素,那是許多國家簽訂「計劃性淘汰」的協定。
如果我們的印表機不會停止運作,生產就會出問題,一連串的經濟效應讓人類發明了會造成大量棄置的後果。所以,印表機裡的晶片被設定,時間到了,自然會壽終正寢,無論你多麼愛惜、無論零件多麼堅固。
我是真實世界裡的「瓦力」,喜歡在人們的隨手裡發現和收集。在發現與收集的過程中,許多零件、材料,在拆解與重新組合後,生活中增添了許多便利以及樂趣。而令人感慨的,是人類的世界在我們隨手之間,悄悄地改變著;人類身處的地球在我們的隨手之間,漸漸的失去了美麗與健康。
看著每個社區的資源回收站,堆滿了隨手丟棄與隨手可得的垃圾資源,這「垃圾」與「資源」,成了我生活中必然有的「感慨與驚喜」,「得」與「失」,就在我們的隨手之間。
愛護地球
「愛護地球」這變成口號的名詞已經令人麻木了。在經濟主導世界脈動之下,人類的生活方式依舊依循著慣性。除了最基本的生存外,還不斷的追求更舒適、方便的生活,許多物美價廉、極具便利性的物品因應而生。拋棄式的物品琳琅滿目,在急速繁忙的生活裡,消費者的心態就是圖其便利性。以牟利為主要目的的商人,不斷將物品的推陳出新,消費者也樂得省卻處理的麻煩,例如塑膠製品。這些用完即丟的塑膠罐、塑膠袋等,也同時在我們的地球上,佔據了極大的空間。
愛護地球
「愛護地球」這變成口號的名詞已經令人麻木了。在經濟主導世界脈動之下,人類的生活方式依舊依循著慣性。除了最基本的生存外,還不斷的追求更舒適、方便的生活,許多物美價廉、極具便利性的物品因應而生。拋棄式的物品琳琅滿目,在急速繁忙的生活裡,消費者的心態就是圖其便利性。以牟利為主要目的的商人,不斷將物品的推陳出新,消費者也樂得省卻處理的麻煩,例如塑膠製品。這些用完即丟的塑膠罐、塑膠袋等,也同時在我們的地球上,佔據了極大的空間。
以世界共謀的「計劃性淘汰」為經濟循環方法時,許多產品被設定使用壽命,即便是功能健在卻必須宣告壽終正寢,這也使得我們的地球背負更多的垃圾和污染。反觀自然界的循環道理,陽光使地面的水分蒸發,天空用下雨回歸,雨水滋潤大地,養活生命,陽光和雨水,帶給地球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系統。這生生不息的循環系統,才是永續的概念。
人類建立的經濟運作模式,在無法永續和循環之下,破壞了地球原本的生態和面貌,也破壞了自己的生存環境。鯊魚的肚子裡有塑膠瓶、海龜的脖子上有塑膠袋、海邊的寄居蟹暫居在瓶蓋裡……,許多物種因人類的垃圾而死亡甚至消失絕種。因為人類的無知和貪婪,讓我們的地球溫度不斷上升而走向可怕的未來,在冷氣房裡討論如何節能減碳、在「計劃性淘汰」的經濟協定裡討論著垃圾減量,這都是人類掩耳盜鈴的行為。
愛護地球是人類應該有的共識,如何愛護地球更是不可缺的知識,在這個階段裡,你我能做些什麼呢?「隨手」扔了是垃圾,隨手將垃圾回收再利用,是我們身為地球人能盡的一份小小力量。至今,我仍然相信「眾志成城」的信念,如果大家都能加入「愛護地球」的行列,我們一定能夠在地球加速毀滅的時候,用最大的力量來挽救這一切。
零件盒子
生活中,總有些小小的物品,因為尺寸形狀不一而無法存放整齊,為了小物品而購置的收納盒又無法滿足所需,一個能容納全部的盒子,又無法分類。我常為了這些小東西苦惱,於是,開始當起瓶瓶罐罐的造型師,設計自己所需要的收納盒。
在眾多瓶罐之間,我發現可樂曲線瓶是做成收納盒的極品。內凹的曲線剛好可以變成折下的壓力而蓋緊,即便是翻轉千百回,東西也不會掉出來。我喜歡這種結構緊密的創作。
用牛奶桶的下半身當作零件盒子,可以裝進為數眾多的零件,但有重量後才發現不易拿起,於是,又在兩邊剪個長方形,方便提取。剪長方形的時候,因為剪刀總無法順利的轉彎,剪口的不平整讓人好生苦惱,我嘗試用美工刀,那剪口還是不夠平整美麗,望著一個牛奶罐發愣,我終於想出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將美工刀的刀鋒加熱,解決了一切。切口用麻繩纏繞後,這零件盒子的質感立刻被提升。
許多事情總在不斷地修整過程中而接近完美,除了實用的功能性之外,賞心悅目,讓垃圾改頭換面成為精品,是回收資源創作最高的指導原則。
隨手。丟了。變成垃圾。
隨手。收了。變成資源。
我很喜歡一部電影,片名是〈瓦力〉,那動畫裡的每個場景都讓我屏息凝視。
影片的內容是描述慘遭人類破壞過後的地球,全部都是堆積如山的廢棄零件和垃圾,人類放棄地球後,坐著飛行器在星際間生活,只留下了一個名叫「瓦力」的機器人,獨自勤奮的清理著,被垃圾覆蓋的地球。瓦力生活所需的一切,都來自於堆積中的廢棄物,瓦力在廢棄堆裡收集著,這一片死寂的世界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稀奇,唯一找不到的,就是生命的跡象。
我看著電影,每一幕的場景都讓人怵目驚心,那些堆積如山的廢棄物,全是人類隨手棄置的物品。
現代的生活裡,許多人有著共同的經驗,印表機突然就壞了,送修後,店員會告訴你「換一台比修理便宜」,以消費者的立場,當然是越便宜越好。於是,「壽終正寢」的印表機被回收,我們以較低價格擁有了一台功能更先進的印表機。生活總有許多事,讓我們不斷地忙碌著,為了有更多的收入,為了有更美好的生活,當我們在追求更美好的未來時,確實沒有時間思考,那台印表機怎會突然掛了?我們的重點都會放在「印表機壞了,耽誤了我的正事」。而以較低價格可以立刻解決的問題,成了「必然的選擇」,這是世界各地的普遍現象。
當我們搬回一台新的印表機時,會不會想起那台被回收的印表機?它流向何處?
當我拆解許多台被棄置的印表機後發現,所有零件都很堅固、功能正常,卻因為系統運作出問題而被棄置,我實在好奇著這系統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查遍相關資料後,才發現了是因為我們從來不曾注意過的經濟因素,那是許多國家簽訂「計劃性淘汰」的協定。
如果我們的印表機不會停止運作,生產就會出問題,一連串的經濟效應讓人類發明了會造成大量棄置的後果。所以,印表機裡的晶片被設定,時間到了,自然會壽終正寢,無論你多麼愛惜、無論零件多麼堅固。
我是真實世界裡的「瓦力」,喜歡在人們的隨手裡發現和收集。在發現與收集的過程中,許多零件、材料,在拆解與重新組合後,生活中增添了許多便利以及樂趣。而令人感慨的,是人類的世界在我們隨手之間,悄悄地改變著;人類身處的地球在我們的隨手之間,漸漸的失去了美麗與健康。
看著每個社區的資源回收站,堆滿了隨手丟棄與隨手可得的垃圾資源,這「垃圾」與「資源」,成了我生活中必然有的「感慨與驚喜」,「得」與「失」,就在我們的隨手之間。
愛護地球
「愛護地球」這變成口號的名詞已經令人麻木了。在經濟主導世界脈動之下,人類的生活方式依舊依循著慣性。除了最基本的生存外,還不斷的追求更舒適、方便的生活,許多物美價廉、極具便利性的物品因應而生。拋棄式的物品琳琅滿目,在急速繁忙的生活裡,消費者的心態就是圖其便利性。以牟利為主要目的的商人,不斷將物品的推陳出新,消費者也樂得省卻處理的麻煩,例如塑膠製品。這些用完即丟的塑膠罐、塑膠袋等,也同時在我們的地球上,佔據了極大的空間。
愛護地球
「愛護地球」這變成口號的名詞已經令人麻木了。在經濟主導世界脈動之下,人類的生活方式依舊依循著慣性。除了最基本的生存外,還不斷的追求更舒適、方便的生活,許多物美價廉、極具便利性的物品因應而生。拋棄式的物品琳琅滿目,在急速繁忙的生活裡,消費者的心態就是圖其便利性。以牟利為主要目的的商人,不斷將物品的推陳出新,消費者也樂得省卻處理的麻煩,例如塑膠製品。這些用完即丟的塑膠罐、塑膠袋等,也同時在我們的地球上,佔據了極大的空間。
以世界共謀的「計劃性淘汰」為經濟循環方法時,許多產品被設定使用壽命,即便是功能健在卻必須宣告壽終正寢,這也使得我們的地球背負更多的垃圾和污染。反觀自然界的循環道理,陽光使地面的水分蒸發,天空用下雨回歸,雨水滋潤大地,養活生命,陽光和雨水,帶給地球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系統。這生生不息的循環系統,才是永續的概念。
人類建立的經濟運作模式,在無法永續和循環之下,破壞了地球原本的生態和面貌,也破壞了自己的生存環境。鯊魚的肚子裡有塑膠瓶、海龜的脖子上有塑膠袋、海邊的寄居蟹暫居在瓶蓋裡……,許多物種因人類的垃圾而死亡甚至消失絕種。因為人類的無知和貪婪,讓我們的地球溫度不斷上升而走向可怕的未來,在冷氣房裡討論如何節能減碳、在「計劃性淘汰」的經濟協定裡討論著垃圾減量,這都是人類掩耳盜鈴的行為。
愛護地球是人類應該有的共識,如何愛護地球更是不可缺的知識,在這個階段裡,你我能做些什麼呢?「隨手」扔了是垃圾,隨手將垃圾回收再利用,是我們身為地球人能盡的一份小小力量。至今,我仍然相信「眾志成城」的信念,如果大家都能加入「愛護地球」的行列,我們一定能夠在地球加速毀滅的時候,用最大的力量來挽救這一切。
零件盒子
生活中,總有些小小的物品,因為尺寸形狀不一而無法存放整齊,為了小物品而購置的收納盒又無法滿足所需,一個能容納全部的盒子,又無法分類。我常為了這些小東西苦惱,於是,開始當起瓶瓶罐罐的造型師,設計自己所需要的收納盒。
在眾多瓶罐之間,我發現可樂曲線瓶是做成收納盒的極品。內凹的曲線剛好可以變成折下的壓力而蓋緊,即便是翻轉千百回,東西也不會掉出來。我喜歡這種結構緊密的創作。
用牛奶桶的下半身當作零件盒子,可以裝進為數眾多的零件,但有重量後才發現不易拿起,於是,又在兩邊剪個長方形,方便提取。剪長方形的時候,因為剪刀總無法順利的轉彎,剪口的不平整讓人好生苦惱,我嘗試用美工刀,那剪口還是不夠平整美麗,望著一個牛奶罐發愣,我終於想出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將美工刀的刀鋒加熱,解決了一切。切口用麻繩纏繞後,這零件盒子的質感立刻被提升。
許多事情總在不斷地修整過程中而接近完美,除了實用的功能性之外,賞心悅目,讓垃圾改頭換面成為精品,是回收資源創作最高的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