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夏雪

不知道你被蔡依林和方文山騙了多久,布拉格黃昏的廣場根本沒有許願池。
蔡依林有首歌叫〈布拉格廣場〉,唱的就是布拉格舊城廣場。

我就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 在許願池 投下了希望
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抵達布拉格後,我們發現這個城市很冷,冷到你根本哪裡都不想去,把帶血的長靴脫下來後,我擤了兩下鼻涕,Momo即建議我們應該留在民宿補眠,傍晚再去舊城廣場許願。
但當我們去了蔡依林口中的舊城廣場,卻發現舊城廣場並沒有許願池,也沒有白鴿。
我望著本來應該放置許願池的位置,在那裡站了很久,想起之前帶母親去羅馬,母親在許願池許的一個願望。
我拉著母親,好不容易從堆滿遊客的人群擠到特雷維噴泉的前方,望著眼前傳說中的噴泉,來不及好好欣賞,便趕緊從口袋取出硬幣塞給母親,「你先將硬幣放在右手,然後背對許願池,再將硬幣從左肩往後扔進水池裡,這樣你許的願望就可以實現了。」母親遲疑了一下,有點笨拙地做了一次我教她的許願動作,硬幣才一落地,我便拉著她逃出人群,因為當時人太多,我不好意思一直霸占著「海景第一排」。
我問母親許了什麼願望,母親說,她很抱歉沒有給我一個很棒的童年,但她希望這趟只有我們母女倆的旅程,能成為我們人生中其中一段深刻而美好的回憶,能夠多多少少彌補我童年那段孤獨的時光。
我鼻子一酸,眼淚差點就要掉下來,幸好我忍住了。在母親面前掉眼淚,我覺得很難為情。

有別於Momo是家中的獨女,我有一姐一弟。本來父母只想生一男一女,沒想到第二胎還是一個女孩,父母一度心灰意冷。在生弟弟以前,他們放棄過一個孩子。換言之,我是多餘的,起碼在我懂事以前,我是這麼想的。
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屬於被忽略的那個,母親覺得長女相對會比較懂事,所以但凡出席宴會或者聚餐,都會給姐姐換上漂亮的小禮服,然後派她做為我們家的小孩代表;因為弟弟年幼,如果出遠門只能帶一個孩子,母親會選擇為弟弟準備行李,因為他需要母親照看。
年幼的我,總認為自己被忽略,好像因為我不是長女,所以就會比較不懂事,因為年紀比弟弟大三歲,所以就比較不需要照顧。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每晚會做著同一個惡夢,夢見自己站在一個純白的空間,然後高處忽然掉下一粒糖果,我接下了,在夢中的我看起來很開心,後來又掉下了一粒糖果,我又去接,慢慢愈來愈多,一粒比一粒大,最後被巨大的糖果,重重地壓在下面,然後我就哭醒了。母親曾經為此帶我去收驚,說我可能是看到不乾淨的東西,所以才會每晚做惡夢。
後來終於盼到輪到我去上學,可以用學業成績來吸引母親的注意力。國小一年級到三年級那段時間,我很努力讀書,就算姐姐邀請我跟她的朋友一起看電影,我仍然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讀書。我要考到一百分,就算最後只得到一句誇獎,也很希望母親能因此而多給我幾眼。
那段時期,我對自己很嚴謹,記得有次收到成績單,我忽然唏哩嘩啦地哭起來,老師問我發生什麼事情,我說:「還差兩分才有一百分。」
但不僅僅我書讀得好,姐姐也讀得好,甚至比我更好,所以這招根本沒用。有次我閉上眼睛,被忽略的種種開始在腦子裡閃現,忽然覺得自己在這個家庭,好像沒有存在的價值,更一度閃過「或許我是不是不應該出生」的念頭。當我意識到自己開始對未來失去希望的時候,我趕快把這個想法叫停,因為這是一個不太好的預兆,人如果一味地對生活質疑,只會增加無力感。
後來,每當我想哭的時候,就會從母親的針線盒內取出一根銀針,在純白的牆壁上,刻下一個「一」。很久很久以後,父親無意中發現牆壁上被刻劃了很多個「正」字,他要求當事人出來自首,但我不敢,怕在受質問的時候,被發現了內心的祕密。父親見沒人自首,於是便讓媽媽拿出藤條,三個一起打。
之後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自動把自己的零食讓給姐姐跟弟弟,因為我要為自己的懦弱,補償無辜被打的姐姐和弟弟。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懂事會換來被忽略,那我情願當不懂事的小孩。但萬一我真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會不會連母親僅有的關注力都會失去?

許願池人多雜亂,還要小心提防扒手,但我依然喜歡許願池,因為硬幣代表著無數人的希望和夢想,我愛著帶給世人希望和夢想的許願池。
童年是孤單的,卻因為有了母親單純的心願,而彌補了童年時光的缺失。就像歷史是殘酷的,但或許是為了要美化歌曲的氛圍,也可能是讓歌曲擁有更好的韻腳,所以方文山拋棄了原本就在那兒的胡斯雕像,而選擇不存在卻帶著無數人的希望和夢想的許願池。
在卡夫卡生活的城市
◎Momo

我承認我是個文青。
文青在今時今日已經不算是褒義詞,反正就是有些年輕人不務正業,天天只是拿著微薄收入沉溺於幻想世界,也不知道繳不繳得起下個月房租,是這種感覺吧?
但是,看著滿大街年輕人們都在看一分鐘短視頻,被逗得哈哈大笑,我覺得無力。短而快樂的視頻我也喜歡看,但我知道那是脆而好味的薯片,吃完沒有營養,亦只會愈來愈熱氣。
我一直更相信文學的力量。
來捷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卡夫卡。卡夫卡是捷克人。
對他的認識從小時候被老師要求讀《變形記》開始,只覺得這個作家想像力豐富,卻不知道他骨子裡的憤世嫉俗。長大後才慢慢理解,他是個永遠「生不逢時」的人。
「生不逢時」的意思是,他年紀輕輕便過世,他用德語寫作,作品在德據時期被禁,戰爭結束後由於當地人的反德情緒,對他的作品沒有興趣,後來到了布拉格共產主義時期,當地政府對他的作品更是頗有微詞。也許直到西歐和美國受到左派文化影響後湧入布拉格,捷克人才意識到卡夫卡對他們的意義所在——於是就成了這個城市的旅遊文化象徵。
多麼諷刺。
卡夫卡曾經看著布拉格的舊城廣場,感嘆道:「我這一生都被困在這個小圓圈裡。」今時今日,我們沒有戰爭,沒有太大的種族問題,亦隨時能飛去哪就飛去哪。
但我們都一樣,也是被困在小圓圈裡。大概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比老人更愛卡夫卡,就連全盛時期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也有本著名的小說名叫《海邊的卡夫卡》,以前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根本沒有讀懂,後來勉勉強強把書中的「卡夫卡」理解為「必須要擊敗自己的一切才能成長的少年」。
當你成熟了,懂得了妥協,也就適應了小圈子的安逸。於是就會變成廣場上肥嘟嘟的鴿子,看起來自由自在,其實永遠飛不出這座城市。也許這樣會比卡夫卡的人生更快樂吧。
但「不去追求這種所謂的快樂」,可能就是真.文青信奉的信條。
「這樣看來,我們去找尋卡夫卡,其實根本不是在追求快樂,而是在追問自己而已。」我和夏雪這樣解釋卡夫卡對自己的意義所在。但我們都明白,難得出來旅行,不想太過深刻抑鬱,於是我們決定,就這樣在舊城裡漫遊,不帶著目的,看看找不找得到一絲關於他的痕跡。

我們在剛剛結束二十個小時長途飛行後,沖了個熱水澡就踏上了舊城街道。
布拉格公共交通很方便,用Uber也很方便,兩個女生share Uber費用也非常划算。我們來到了卡夫卡以前常去的Café Louvre(羅浮咖啡館),就在新城熱鬧的民族大街上,這間著名的百年咖啡館因為卡夫卡的加持變得遊人如織。
當日天氣冷,我們也來得早,並不用等位就坐進了挑高梁、復古漂亮的餐廳裡。令人意外的是,這裡的食物價格非常合理,並沒有著名景點的漫天要價,我們肚子餓了,點了炸火雞柳和千層麵,還有這裡出名的熱可可。
食物素質非常不錯,也有很多當地人在此用餐,氣氛輕鬆,侍應很忙,態度卻仍然維持得不錯,唯獨那著名的熱可可實在甜膩得可怕(糖分能撫慰痛苦的作家們,一定是這樣)。
這是一間好餐廳,但,似乎一點也不卡夫卡。也許只是因為餐廳的歷史悠久,所以不可避免地被當時的布拉格大學學生卡夫卡所流連過。而今人人在此討論的,不再是艱澀的哲學問題。比如我們,就在討論旅行過程中的柴米油鹽。
但我們都很喜歡這種氛圍,如果是在某些旅遊城市,大概早就掛上大大的牌匾「卡夫卡專座,坐下用餐低消兩百元」一類的招徠。而現在這裡還保持著適當的煙火氣,充斥著交談、社交的氛圍,同時注重食物質量,又不收過高的服務費。
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很美好。

卡夫卡,始終變成了過去。我們此行去找他,也只是為了路過,說一聲,hey,你好。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