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睏在一起
最近,繼續研究自己。發現大學畢業後,我竟然沒有與「男朋友」出去旅行過,常常都是獨自一人行動,不然就是陪朋友療情傷。這個發現,讓我哭了一整夜,怎麼會這樣?怎會竟然沒有情人間的浪漫之旅?驚嚇呀!是我太愛工作了嗎?還是恐懼旅程中的單獨相處,因時間過長而看不順眼挑剔對方呢?我是患了「親密恐懼症」嗎?
「親密關係」是我人生中很大的課題。這裡所謂的「親密關係」,不只是身體上,還包括心靈上的。大齡的我仍懷有一顆少女心,對戀愛的憧憬很幼稚,對浪漫的想像很柏拉圖,但對肢體親密卻十分旁觀。這個發現,著實讓自己嚇了一跳。於是,開始向年輕學習、向長輩請益之旅。
以前曾當過朋友的愛情顧問,當她們在戀愛中遭逢困境,我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建議給得頭頭是道。但實際上,那個出於理性頭腦的處方,卻無法理解心魂的渴望是什麼,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太自以為了解人、明白愛、透視情為何物了。事實並非如此,人的戀愛之複雜,絕非書籍、經驗可以提供答案,而是要有「飛蛾撲火」般的勇氣,水裡來火裡去地走一遭,才知道世間「情」為何物?什麼是直叫人生死相許的那份無條件的愛。
請益於姊妹淘中近四十歲的單身輕熟女(前大齡期)。最近,她談戀愛了,是「歪國人」,年輕的小鮮肉,帥氣、活潑、熱情再加上體力好。她建議我一定要試試「歪國人」,她的說法讓我聽得下巴久久合不攏……以下限制級,影像可以消音,文字可能就馬賽克吧!據其所述,兩人第一次見面就乾柴烈火了一整晚,小弟弟不小,很粗,她才發現自己適合這一款(聽到此刻,我的臉是僵硬的,眼睛是發直的,呼吸近乎停止,像公聽現場A片直播)。
以前的她很乖,交一位男友八、九年,完全不知道親密的性關係會有多少可能。現在,她回不去了,看來只能吃異國料理了。然而,第二次與歪國男孩見面是兩週後,只不過一切似乎有了變化:感覺變了。歪國男孩仍然熱情、活力十足,但卻是「精蟲衝腦」,只想「法克」(Fuck),所以讓我這位輕熟女朋友感到非常挫折。我問她原因,她說當時自己要對方給答案,看要正式交往或分手,遺憾的是對方完全不懂她的意思,甚至如此回覆:「這是要穩定關係嗎?我以為只是玩玩而已(Just for fun)。」所以,男的逃走了,女的失戀了。原來,戀愛也有快閃族。
她說歪國人很適合我,建議我一定要試試。
除了詢問年輕熟女外,長輩的意見也要聽。因為,不聽老人言會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以下是個很奇妙的例子:我的長輩媽媽,七十歲,單身近三十年,孩子成材孫子可愛,而無愛又無慮的她,某天去參加作家班聚餐,卻招了桃花一大朵。當天,長輩因為鞋子有些問題,所以完全沒有起身回應大家的敬酒,而且匆匆交換一些名片就搭小黃回家了。然而桃花此時正盛開,過沒兩天,家中電話響起,是打來找超齡女子的。對方聲音聽起來約莫是八十多歲的老先生,一陣老派寒暄後,問超齡女子是否願意與他喝杯咖啡,可以在她家附近的咖啡廳碰面。(我聽到這兒,下巴也合不攏了,老先生真是有時間、有耐性呀!凡事紳士、尊重女士)。我鼓勵她:「去呀!去喝杯咖啡、聊聊天,很棒呀!」超齡女子卻說:「通個電話就夠了,不用見面喝咖啡,這杯咖啡一喝,要付出太大代價。」我聽到這一臉狐疑:「什麼代價?」她說:「一杯咖啡之後,開啟了一種兩性關係的主從模式,他說什麼都要照辦,因為這種老派男人被寵壞,太太過世之後,就立馬找另一個女人來填補照顧他的洞,各種生活起居都必須看顧好。」我說:「那找個僕人或看護不就好了。」她說:「那樣很沒面子,因為若真的找個看護,顯示自己是老人或病人。而且,他要的是感情的依賴與索求,甚至身體上的欲望,也要滿足。」(天啊!我的媽啊!媽祖!聖母瑪莉亞呀!她還真敢講,老人的性需求我都羞紅了臉)。此外,超齡女子又繼續說道:「我脫了衣服能看嗎?奶奶都垂到了腰,平常衣服遮起來還人模人樣,脫衣服也只有洗澡時候吧!還有,我冰清玉潔守貞三十多年,為了一杯咖啡,代價太大了,不值得。」(我心想,我也常常喝杯咖啡後,就要幫朋友處理情緒或是心理重建,好像代價也很大。)
可是,超齡女子的她卻給了一個我沒想過的建議:「你還年輕(天啊!我還年輕?是啦!我在超齡長輩面前,是青春少女呢!真好),要勇敢走進愛情、嘗試親密關係,而且要『睏』他,才知道合不合,但不要『困』在裡面喔,不合適就馬上閃人,別眷戀!更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感受,不要委屈自己;因為,女人太容易動情,太容易感情用事,所以,『可以睏,不要困』。如果自己再年輕一些,絕對要『睏遍天下,絕不心軟』。」這款生猛的建議,我是該不該聽進去呢?
綜觀輕熟女與超齡女的建議,該怎麼重新開啟自己的「親密關係」?這人生課題真是高深!現在的我,還沒找到人「睏」之前,已經先「困」在其中了,這個困惑感覺糾纏了我數千年之久,而要如何找到不心軟又勇敢的處方,我也滿懷好奇地拭目以待中。
大齡,瘋狂之道
每個人都有恐懼,每個階段也會有恐懼。
年輕時害怕輸、怕不成功,怕考不好、怕丟臉、怕滿臉痘花、怕長不高,又怕長太高,怕太胖、怕太瘦沒胸(女生),怕被罵、怕功課多、怕沒零用錢、怕蒼蠅太多又怕沒蒼蠅,怕……很多沒來的未來,但也什麼都不怕,因為年輕,沒再怕。
大齡的恐懼比青春的害怕深得多,而且深似海呀!
體力不如以前,腿不再健步如飛,齒牙開始動搖,更年期逐漸逼近。年輕時怕沒錢,現在更怕;所以,對錢的花費計算精密。怕過胖(因為三高),也怕過瘦(肌肉量不足,內臟、骨骼無法被保護),怕沒人追求(因為魅力盡失,被放在老人回收區,傷自尊),也怕太迷人(可能引發社會事件),但有一怕是年輕時候沒想過的:死亡。而這份未知的恐懼,可能是所有恐懼的總合吧!
記得自己上一次站在泳池中是二○一六年,而再上一次是一九九六年。所以,相隔二十年後我才再一次面對自己不會游泳的事實。海島的子民──我,從小對水懷有一段相敬如冰的距離,而長成妙齡女郎時,才在「蒼蠅」的帶領下學習游泳(追女生的招數),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池畔回憶!而這一游,就隔了二十年後才下水。但這次不是「蒼蠅」,他是真正的游泳教練(有執照的),也是表演課的學生。當得知我二十年沒下水了,便主動請纓要教我,我也覺得是時候來面對自己的「恐水症」。在體能狀態尚佳及智力清晰的現在,我願意多花些力量面對自己那些脆弱、害怕的內在,清理過往種種認同所造成的行動局限及不自由,找回青春年少「沒在怕」的勇氣。也不願費神去想昨天XXX怎麼用那種態度對我?或某某某是不是覺得我不迷人了!還是幻想自己恐怕生病了?躲在自設的黑洞中催眠自己老了、醜了、沒人要了!
大齡應該是美好的年齡呀!
我希望自己有一種「管他媽媽嫁給誰」、不理會外在世界目光的勇氣,也可擁有將「干我屁事」當座右銘的率性。只因這個時候的我們,必須在身體健康、心智清明的此刻,找到對自己有幫助、能釐清世界(外境)與自己(內心)的信仰(與宗教不一定有關)。此時尚不用花力量去修理身體(平常保養得宜,那就更輕鬆自在),內在也因生命歷練有了些智慧結晶(不要是結石就好),如果再加上願意挑戰的勇氣,大齡呀大齡,真是可以優雅也可以瘋狂的年紀呀!
人生幅度原來也可以不局限而能如此寬闊;電影《瘋狂麥斯:憤怒道》反映出憤怒也是道,那麼大齡呢?似乎瘋狂也是條「道」!
說話之道
好好說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困難的,不過就是講話而已。白天都在說話,什麼都能說,只要我想說有什麼不能話。但是,身為演員的我,有個專業要求是:必須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及為什麼說?而且聽話比說話還重要(啊!不是乖乖聽話那種)。也可能是長期專業訓練,使得耳朵變得敏銳,很容易聽出那未竟之語的部分,包括渴望、恐懼、欲望、討拍等等。
這能力在大齡的現在有個好處──當位貼心陪伴的朋友。該說才說,大部分時間是傾聽而不給建議,內在也沒有評斷,使得對方可以「好好說完話」。
語言是有魔力的。我們每天對他人說話,不論「好聽」或「難聽」,「深刻」或「老派」或「自以為是」,皆是表現自己的關心或在乎程度。然而卻常常本末倒置,被陪伴的明明是對方,怎麼突然主客易位,陪伴者成了主角(一直給建議及碎碎唸)。更慘的是,人愈大愈寂寞(結果現在有電子寵物了),愈需要別人聽自己說話;如果找不到人,就找寵物,家裡找不到,就往外面找(吵架者家呀)!外面世界找不到,再往內心找(找到一堆陳年舊帳),朋友圈找不到就往醫院區找(結果找出一堆病才甘心),自信已不復存在就往神明區找(不小心沒找到神明燈卻找到一堆鬼火)。相約在泳池見面,整個人都緊繃了起來,教練帶完暖身,將我放至大人深池中適應水性,腳走著走著就踩不到池底,我恐懼地往水淺的地方移動,然後矗立水中,一動也不動……其實看著水中蛟龍般的一條條小鮮肉,心中也是一樂一享受!教練游了數趟回來,看著我依然屹立不游,非常技巧性地將我帶到兒童親子池,他說:「老師,這裡很安全,而且都是不太會游的,所以,請放心。」我心想:什麼都是不太會游,根本就是兒童尿床池吧!不只是很安全也很丟臉耶!接下來他又說了:「你在這練習一下,我去專業池游兩圈就回來。」放眼望去,都是父母親或教練帶領小朋友們,好開心的學習成為水中蛟龍,看著一條條小肉腸在水中載浮載沉,其實也是一種享受。
教練游回來了,問我游得如何?我倒吸一口氣說:「還沒開始,我還在適應水性(其實教練離開到回來已經過了四十分鐘)。」他說:「那我們要不要改天再來練,今天人實在多了一點(他好給我台階呀)。」我說:「我可以的。」接下來便立刻深吸一口氣,看著孩滿為患的游泳池,腳一蹬、手一伸,划出去了。
那時,我整個身體像深水炸彈般,沉得好深好深!一口氣能游多遠,我就划了多遠,然後站起來看見自己距離池邊真有了一段距離,心中一股竊喜浮現(什麼恐懼,沒再怕的啦)!此時,教練立刻「走」過來(真的是用走的)說:「很好,身體可以放鬆一些,你先這樣練習,然後再來練換氣。學會吸氣吐氣就會游泳了,就像你教我們表演時,要放鬆要呼吸一樣。」天啊!真是隔行如隔山!
恐懼是個陰影,我將這份恐懼從輕熟女時期,擱置到大齡,陰影的面積也是與日俱增。這份恐懼似乎和死亡有些關聯,可能是因為不能呼吸、不能掌握、充滿著變故吧!不會游泳真的沒什麼大不了,可是,它與內在對死亡之未知的恐懼有關,那我就必須勇敢地面對這份死亡陰影。因為有機會再一次下水,再一次面對自己的恐懼,決定立下一份挑戰清單:水肺潛水練習、橫渡日月潭、跳傘、高空彈跳(二十五年前在澳洲旅遊,當下一個輪到我跳時,我落跑了)、爬玉山、走庇里牛斯山朝聖之旅等等。我是這麼想的:現在雖然大齡,在體力、智力都尚可時,多準備一些勇氣,去面對那些可能致命的危險,往後也才更有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而這些恐懼到底有多真實?或根本虛幻縹緲呢?
固執、老臭、耳朵硬、嘴巴臭、食古不化、自以為是,大概是許多人對大齡男男女女的印象吧!如果知道自己寂寞孤單覺得冷,就可以拿出方法來對付這個症頭(它還真不是病,但病起來會要人命呀)!首先,聽話比說話重要:傾聽別人是全心的去聽到對方、看見對方,而非表面應付在聽,腦內卻一直找問題與漏洞,以心中的不認同打斷對方,證明自己是對的。接著,更別先入為主帶著意見去聽(雖然不容易),未聽之前就先判對方出局了,並且不要輕易給建議(除非對方準備接受),而只是簡單的陪伴,這樣就夠了(啊!這個也不是很容易)。
說話就像「水」從口中流出,太久沒說話,水不會輕易流動,容易是髒髒臭臭長年藏在管中的汙水。所以,這款水不能喝(聽);但是,水龍頭一打開就一洩千里,如滔滔江水綿延不休,接著有可能造成水災(被口水淹沒了)的危險。而我們如果不照顧好自己的水塔(想法)、不注入新的水或時時勤打掃,也可想而知那「水」(話語)有多麼多麼髒,是會讓人生病的。大齡的我,開始認真去注意自己有沒有「好好說話」,有沒有認真先清楚說話的對象是誰?我有看見對方嗎?有真正想說給對方聽嗎?還是只要對方好好聽自己說話,而不去理會他是否明白……?
如果,每個字都是一個音符,每句話都是一段樂曲,我將我的想法放在每個字、每段樂曲上,聽者感受到的會是美好且真誠的溝通,還是一堆不成調的噪音?年輕時不明白這個道理,常常講些不重要、沒想法、喇豬屎的八卦或不加思索的話,久而久之,以為自己很直、很真、很自然生活;但卻相反,沒營養的話說多了,面目也不再美麗(喇豬屎的臉)。而年齡漸增,更是已經沒有美貌讓人原諒,沒有帥氣魅力讓人忘卻;此時,我們尤其需要注意言語是否能醞釀出滋味,究竟是口吐蓮花、還是繼續吐出酸意?
身為大人的我們呀!可能是弄不清楚自己的心理,自以為替他人著想,其實是希望別人聽我們的話,覺得自己是對的(即便對方什麼都還沒做,已經被放在錯的位置了),因為有了期望(對方聽話),有了預設立場(帶種偏見或刻板印象),於是無有真正對話空間,只要一有空檔出現,某些人(年輕人、家人、孩子……)就像被逮到似的必須聽話(訓),時間久了,任何人都會「先告辭」,離你而去。好好說話前要先好好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可以用書寫方式、日記記錄,真的不用每個祕密、雞毛瑣事都公告給最愛我們的家人朋友。
要能好好「說話」真是個很困難的挑戰。尤其是在此時此刻,資訊發達又混亂的時代,聽比說重要,思考也比話語重要,如何「心口如一」是一種練習,如何「話到嘴邊留三分」為彼此保留下次相見空間,更是忍字訣的大功夫。我時時都提醒自己,多聽少言,多包容少抱怨,多動少眠,多玩少憐(自憐),練習要趁早,到老煩惱少。
最近,繼續研究自己。發現大學畢業後,我竟然沒有與「男朋友」出去旅行過,常常都是獨自一人行動,不然就是陪朋友療情傷。這個發現,讓我哭了一整夜,怎麼會這樣?怎會竟然沒有情人間的浪漫之旅?驚嚇呀!是我太愛工作了嗎?還是恐懼旅程中的單獨相處,因時間過長而看不順眼挑剔對方呢?我是患了「親密恐懼症」嗎?
「親密關係」是我人生中很大的課題。這裡所謂的「親密關係」,不只是身體上,還包括心靈上的。大齡的我仍懷有一顆少女心,對戀愛的憧憬很幼稚,對浪漫的想像很柏拉圖,但對肢體親密卻十分旁觀。這個發現,著實讓自己嚇了一跳。於是,開始向年輕學習、向長輩請益之旅。
以前曾當過朋友的愛情顧問,當她們在戀愛中遭逢困境,我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建議給得頭頭是道。但實際上,那個出於理性頭腦的處方,卻無法理解心魂的渴望是什麼,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太自以為了解人、明白愛、透視情為何物了。事實並非如此,人的戀愛之複雜,絕非書籍、經驗可以提供答案,而是要有「飛蛾撲火」般的勇氣,水裡來火裡去地走一遭,才知道世間「情」為何物?什麼是直叫人生死相許的那份無條件的愛。
請益於姊妹淘中近四十歲的單身輕熟女(前大齡期)。最近,她談戀愛了,是「歪國人」,年輕的小鮮肉,帥氣、活潑、熱情再加上體力好。她建議我一定要試試「歪國人」,她的說法讓我聽得下巴久久合不攏……以下限制級,影像可以消音,文字可能就馬賽克吧!據其所述,兩人第一次見面就乾柴烈火了一整晚,小弟弟不小,很粗,她才發現自己適合這一款(聽到此刻,我的臉是僵硬的,眼睛是發直的,呼吸近乎停止,像公聽現場A片直播)。
以前的她很乖,交一位男友八、九年,完全不知道親密的性關係會有多少可能。現在,她回不去了,看來只能吃異國料理了。然而,第二次與歪國男孩見面是兩週後,只不過一切似乎有了變化:感覺變了。歪國男孩仍然熱情、活力十足,但卻是「精蟲衝腦」,只想「法克」(Fuck),所以讓我這位輕熟女朋友感到非常挫折。我問她原因,她說當時自己要對方給答案,看要正式交往或分手,遺憾的是對方完全不懂她的意思,甚至如此回覆:「這是要穩定關係嗎?我以為只是玩玩而已(Just for fun)。」所以,男的逃走了,女的失戀了。原來,戀愛也有快閃族。
她說歪國人很適合我,建議我一定要試試。
除了詢問年輕熟女外,長輩的意見也要聽。因為,不聽老人言會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以下是個很奇妙的例子:我的長輩媽媽,七十歲,單身近三十年,孩子成材孫子可愛,而無愛又無慮的她,某天去參加作家班聚餐,卻招了桃花一大朵。當天,長輩因為鞋子有些問題,所以完全沒有起身回應大家的敬酒,而且匆匆交換一些名片就搭小黃回家了。然而桃花此時正盛開,過沒兩天,家中電話響起,是打來找超齡女子的。對方聲音聽起來約莫是八十多歲的老先生,一陣老派寒暄後,問超齡女子是否願意與他喝杯咖啡,可以在她家附近的咖啡廳碰面。(我聽到這兒,下巴也合不攏了,老先生真是有時間、有耐性呀!凡事紳士、尊重女士)。我鼓勵她:「去呀!去喝杯咖啡、聊聊天,很棒呀!」超齡女子卻說:「通個電話就夠了,不用見面喝咖啡,這杯咖啡一喝,要付出太大代價。」我聽到這一臉狐疑:「什麼代價?」她說:「一杯咖啡之後,開啟了一種兩性關係的主從模式,他說什麼都要照辦,因為這種老派男人被寵壞,太太過世之後,就立馬找另一個女人來填補照顧他的洞,各種生活起居都必須看顧好。」我說:「那找個僕人或看護不就好了。」她說:「那樣很沒面子,因為若真的找個看護,顯示自己是老人或病人。而且,他要的是感情的依賴與索求,甚至身體上的欲望,也要滿足。」(天啊!我的媽啊!媽祖!聖母瑪莉亞呀!她還真敢講,老人的性需求我都羞紅了臉)。此外,超齡女子又繼續說道:「我脫了衣服能看嗎?奶奶都垂到了腰,平常衣服遮起來還人模人樣,脫衣服也只有洗澡時候吧!還有,我冰清玉潔守貞三十多年,為了一杯咖啡,代價太大了,不值得。」(我心想,我也常常喝杯咖啡後,就要幫朋友處理情緒或是心理重建,好像代價也很大。)
可是,超齡女子的她卻給了一個我沒想過的建議:「你還年輕(天啊!我還年輕?是啦!我在超齡長輩面前,是青春少女呢!真好),要勇敢走進愛情、嘗試親密關係,而且要『睏』他,才知道合不合,但不要『困』在裡面喔,不合適就馬上閃人,別眷戀!更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感受,不要委屈自己;因為,女人太容易動情,太容易感情用事,所以,『可以睏,不要困』。如果自己再年輕一些,絕對要『睏遍天下,絕不心軟』。」這款生猛的建議,我是該不該聽進去呢?
綜觀輕熟女與超齡女的建議,該怎麼重新開啟自己的「親密關係」?這人生課題真是高深!現在的我,還沒找到人「睏」之前,已經先「困」在其中了,這個困惑感覺糾纏了我數千年之久,而要如何找到不心軟又勇敢的處方,我也滿懷好奇地拭目以待中。
大齡,瘋狂之道
每個人都有恐懼,每個階段也會有恐懼。
年輕時害怕輸、怕不成功,怕考不好、怕丟臉、怕滿臉痘花、怕長不高,又怕長太高,怕太胖、怕太瘦沒胸(女生),怕被罵、怕功課多、怕沒零用錢、怕蒼蠅太多又怕沒蒼蠅,怕……很多沒來的未來,但也什麼都不怕,因為年輕,沒再怕。
大齡的恐懼比青春的害怕深得多,而且深似海呀!
體力不如以前,腿不再健步如飛,齒牙開始動搖,更年期逐漸逼近。年輕時怕沒錢,現在更怕;所以,對錢的花費計算精密。怕過胖(因為三高),也怕過瘦(肌肉量不足,內臟、骨骼無法被保護),怕沒人追求(因為魅力盡失,被放在老人回收區,傷自尊),也怕太迷人(可能引發社會事件),但有一怕是年輕時候沒想過的:死亡。而這份未知的恐懼,可能是所有恐懼的總合吧!
記得自己上一次站在泳池中是二○一六年,而再上一次是一九九六年。所以,相隔二十年後我才再一次面對自己不會游泳的事實。海島的子民──我,從小對水懷有一段相敬如冰的距離,而長成妙齡女郎時,才在「蒼蠅」的帶領下學習游泳(追女生的招數),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池畔回憶!而這一游,就隔了二十年後才下水。但這次不是「蒼蠅」,他是真正的游泳教練(有執照的),也是表演課的學生。當得知我二十年沒下水了,便主動請纓要教我,我也覺得是時候來面對自己的「恐水症」。在體能狀態尚佳及智力清晰的現在,我願意多花些力量面對自己那些脆弱、害怕的內在,清理過往種種認同所造成的行動局限及不自由,找回青春年少「沒在怕」的勇氣。也不願費神去想昨天XXX怎麼用那種態度對我?或某某某是不是覺得我不迷人了!還是幻想自己恐怕生病了?躲在自設的黑洞中催眠自己老了、醜了、沒人要了!
大齡應該是美好的年齡呀!
我希望自己有一種「管他媽媽嫁給誰」、不理會外在世界目光的勇氣,也可擁有將「干我屁事」當座右銘的率性。只因這個時候的我們,必須在身體健康、心智清明的此刻,找到對自己有幫助、能釐清世界(外境)與自己(內心)的信仰(與宗教不一定有關)。此時尚不用花力量去修理身體(平常保養得宜,那就更輕鬆自在),內在也因生命歷練有了些智慧結晶(不要是結石就好),如果再加上願意挑戰的勇氣,大齡呀大齡,真是可以優雅也可以瘋狂的年紀呀!
人生幅度原來也可以不局限而能如此寬闊;電影《瘋狂麥斯:憤怒道》反映出憤怒也是道,那麼大齡呢?似乎瘋狂也是條「道」!
說話之道
好好說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困難的,不過就是講話而已。白天都在說話,什麼都能說,只要我想說有什麼不能話。但是,身為演員的我,有個專業要求是:必須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及為什麼說?而且聽話比說話還重要(啊!不是乖乖聽話那種)。也可能是長期專業訓練,使得耳朵變得敏銳,很容易聽出那未竟之語的部分,包括渴望、恐懼、欲望、討拍等等。
這能力在大齡的現在有個好處──當位貼心陪伴的朋友。該說才說,大部分時間是傾聽而不給建議,內在也沒有評斷,使得對方可以「好好說完話」。
語言是有魔力的。我們每天對他人說話,不論「好聽」或「難聽」,「深刻」或「老派」或「自以為是」,皆是表現自己的關心或在乎程度。然而卻常常本末倒置,被陪伴的明明是對方,怎麼突然主客易位,陪伴者成了主角(一直給建議及碎碎唸)。更慘的是,人愈大愈寂寞(結果現在有電子寵物了),愈需要別人聽自己說話;如果找不到人,就找寵物,家裡找不到,就往外面找(吵架者家呀)!外面世界找不到,再往內心找(找到一堆陳年舊帳),朋友圈找不到就往醫院區找(結果找出一堆病才甘心),自信已不復存在就往神明區找(不小心沒找到神明燈卻找到一堆鬼火)。相約在泳池見面,整個人都緊繃了起來,教練帶完暖身,將我放至大人深池中適應水性,腳走著走著就踩不到池底,我恐懼地往水淺的地方移動,然後矗立水中,一動也不動……其實看著水中蛟龍般的一條條小鮮肉,心中也是一樂一享受!教練游了數趟回來,看著我依然屹立不游,非常技巧性地將我帶到兒童親子池,他說:「老師,這裡很安全,而且都是不太會游的,所以,請放心。」我心想:什麼都是不太會游,根本就是兒童尿床池吧!不只是很安全也很丟臉耶!接下來他又說了:「你在這練習一下,我去專業池游兩圈就回來。」放眼望去,都是父母親或教練帶領小朋友們,好開心的學習成為水中蛟龍,看著一條條小肉腸在水中載浮載沉,其實也是一種享受。
教練游回來了,問我游得如何?我倒吸一口氣說:「還沒開始,我還在適應水性(其實教練離開到回來已經過了四十分鐘)。」他說:「那我們要不要改天再來練,今天人實在多了一點(他好給我台階呀)。」我說:「我可以的。」接下來便立刻深吸一口氣,看著孩滿為患的游泳池,腳一蹬、手一伸,划出去了。
那時,我整個身體像深水炸彈般,沉得好深好深!一口氣能游多遠,我就划了多遠,然後站起來看見自己距離池邊真有了一段距離,心中一股竊喜浮現(什麼恐懼,沒再怕的啦)!此時,教練立刻「走」過來(真的是用走的)說:「很好,身體可以放鬆一些,你先這樣練習,然後再來練換氣。學會吸氣吐氣就會游泳了,就像你教我們表演時,要放鬆要呼吸一樣。」天啊!真是隔行如隔山!
恐懼是個陰影,我將這份恐懼從輕熟女時期,擱置到大齡,陰影的面積也是與日俱增。這份恐懼似乎和死亡有些關聯,可能是因為不能呼吸、不能掌握、充滿著變故吧!不會游泳真的沒什麼大不了,可是,它與內在對死亡之未知的恐懼有關,那我就必須勇敢地面對這份死亡陰影。因為有機會再一次下水,再一次面對自己的恐懼,決定立下一份挑戰清單:水肺潛水練習、橫渡日月潭、跳傘、高空彈跳(二十五年前在澳洲旅遊,當下一個輪到我跳時,我落跑了)、爬玉山、走庇里牛斯山朝聖之旅等等。我是這麼想的:現在雖然大齡,在體力、智力都尚可時,多準備一些勇氣,去面對那些可能致命的危險,往後也才更有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而這些恐懼到底有多真實?或根本虛幻縹緲呢?
固執、老臭、耳朵硬、嘴巴臭、食古不化、自以為是,大概是許多人對大齡男男女女的印象吧!如果知道自己寂寞孤單覺得冷,就可以拿出方法來對付這個症頭(它還真不是病,但病起來會要人命呀)!首先,聽話比說話重要:傾聽別人是全心的去聽到對方、看見對方,而非表面應付在聽,腦內卻一直找問題與漏洞,以心中的不認同打斷對方,證明自己是對的。接著,更別先入為主帶著意見去聽(雖然不容易),未聽之前就先判對方出局了,並且不要輕易給建議(除非對方準備接受),而只是簡單的陪伴,這樣就夠了(啊!這個也不是很容易)。
說話就像「水」從口中流出,太久沒說話,水不會輕易流動,容易是髒髒臭臭長年藏在管中的汙水。所以,這款水不能喝(聽);但是,水龍頭一打開就一洩千里,如滔滔江水綿延不休,接著有可能造成水災(被口水淹沒了)的危險。而我們如果不照顧好自己的水塔(想法)、不注入新的水或時時勤打掃,也可想而知那「水」(話語)有多麼多麼髒,是會讓人生病的。大齡的我,開始認真去注意自己有沒有「好好說話」,有沒有認真先清楚說話的對象是誰?我有看見對方嗎?有真正想說給對方聽嗎?還是只要對方好好聽自己說話,而不去理會他是否明白……?
如果,每個字都是一個音符,每句話都是一段樂曲,我將我的想法放在每個字、每段樂曲上,聽者感受到的會是美好且真誠的溝通,還是一堆不成調的噪音?年輕時不明白這個道理,常常講些不重要、沒想法、喇豬屎的八卦或不加思索的話,久而久之,以為自己很直、很真、很自然生活;但卻相反,沒營養的話說多了,面目也不再美麗(喇豬屎的臉)。而年齡漸增,更是已經沒有美貌讓人原諒,沒有帥氣魅力讓人忘卻;此時,我們尤其需要注意言語是否能醞釀出滋味,究竟是口吐蓮花、還是繼續吐出酸意?
身為大人的我們呀!可能是弄不清楚自己的心理,自以為替他人著想,其實是希望別人聽我們的話,覺得自己是對的(即便對方什麼都還沒做,已經被放在錯的位置了),因為有了期望(對方聽話),有了預設立場(帶種偏見或刻板印象),於是無有真正對話空間,只要一有空檔出現,某些人(年輕人、家人、孩子……)就像被逮到似的必須聽話(訓),時間久了,任何人都會「先告辭」,離你而去。好好說話前要先好好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可以用書寫方式、日記記錄,真的不用每個祕密、雞毛瑣事都公告給最愛我們的家人朋友。
要能好好「說話」真是個很困難的挑戰。尤其是在此時此刻,資訊發達又混亂的時代,聽比說重要,思考也比話語重要,如何「心口如一」是一種練習,如何「話到嘴邊留三分」為彼此保留下次相見空間,更是忍字訣的大功夫。我時時都提醒自己,多聽少言,多包容少抱怨,多動少眠,多玩少憐(自憐),練習要趁早,到老煩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