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們,走出網路酸民世界吧!〉
平常有在上網的人應該會發現,有些網路社群如PTT八卦版的某些熱門留言串或討論區裡,網友特別愛酸(挖苦)女性、同志等族群。一般我們都稱這些酸民為「母豬教」。根據維基百科的整理,許多鄉民認為「母豬」是專指男女關係裡存在偏差行為的女性,這些「行為不檢的女性」包括拜金女、裝清純等,因此該詞彙並非泛指所有女性。除此之外,還發展出「ㄈㄈ尺」、「女權自助餐」、「公主病」等網路流行用語,也都是用來指涉女性的某些行為,其中有滿滿的貶抑跟嘲諷意味。
因為網路的高度匿名性,PTT更是連照片或個人基本資料都查不到,網友罵起來也就更加犀利、不留情面。不用說,會講這些話的當然都是男性沙文主義思想,要稱他們為「沙豬」也行,但這裡我沒有要討論學理(畢竟我不是性別專家),我要聊的,是這「母豬教」現象形成的原因。
跟著BBS一起長大的年代
其實,換個角度想,酸民反映的是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只是平常不便公開講出來,連對親近的女性友人或家人也不敢講。不敢講出來不代表沒有這麼想,於是匿名的PTT就成了一個最好的發洩管道。
不瞞各位,我就是跟著PTT長大的。這種BBS電子布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最早大概是在我二十年前念大學時開始流行的。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連寬頻網路都不太普及,經濟好一點的家庭頂多只有撥接系統,不但網速極慢,常上網的話每個月的撥接費用甚至要新臺幣數千元。在我大學時代,如果能抽到學校宿舍,除了住宿費便宜,更爽的是網路免費!而且是無限上網!我記得我大一時,家裡幫我出三萬元買了一臺學長幫我拼裝的桌上型電腦,接下來的好幾年,在擁擠的沒冷氣的六人宿舍生活裡,這臺電腦幾乎就是我的人生。少部分時間我用它寫報告、看電視,其他的大部分時間,我就用它來上BBS。
那時各校都有自己的BBS系統,上面會有班版、系版、社團版,大概公告的資訊都能在電子公告欄取得,這也是我們使用BBS最主要的目的。隨著使用者需求越來越多,各種專業版就會跟著開啟,比如逛街、美妝、3C、動漫、運動、歌手、租屋、家教、二手車等,族繁不及備載。反正只要是大學生關心的資訊,基本上都找得到。BBS上的仇女情結何來?
BBS還有個厲害的地方,就是誰上線你都看得到,雖然大家都化名成英文ID,但大家會在旁邊取個中文的動態暱稱,例如我曾取過「ICH(哭泣雪鐵龍)」,意思是我開了一輛載不到女生的二手車。看暱稱大概就能猜到這ID是男是女,然後我們就可以在站上發訊息,對方也可以回覆,很像現在的臉書私訊功能,只是以前沒有照片可看,也沒辦法傳圖片。也因為這樣,約網友初見面時,雙方都必須說自己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帶什麼樣的包包,幾點幾分約在臺大對面的新生南路麥當勞門口之類的。
「遇到恐龍」這用詞就是這時候開始流行的,不管男方或女方,有些會先躲在附近或請朋友先去查看,這位在網路上可能已經以老公、老婆互稱,卻未曾謀面的網友,如果跟想像中差太多,最缺德的做法就是當機立斷,落跑為上策,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刪掉對方好友,然後從此當作沒這回事。
比較有良心的,就是裝一下,跟對方去麥當勞喝杯可樂,硬撐個三十分鐘說臨時有事,藉故匆匆閃去,回家一樣刪好友,或者不刪但就再也不聊天或給約。
我們現在所稱的「批踢踢」,當年只是臺大的一個BBS系統,只是因為它的版面設計比較好,而且開放性高,別校學生也可以註冊ID,所以使用者多,流量也大。這也意味著要在上面搭訕女生,或被男生搭訕的機率較高,因此大學畢業後,以我自己為例,師大的BBS我就漸漸不再使用,但每天或隔幾天仍然會登入PTT看資訊或認識異性朋友。直到現在,我還是會常上去看論壇留言(認識異性現在不用靠這了)。
寫這些就是要告訴大家,這些所謂的網路鄉民,很多其實跟我有類似的背景,主要是男性,三十到四十幾歲為主力;大學以上的學歷,多數是白領工作,理工科比例較高,生活範圍在北部都會區或新竹科學園區。尤其在流量最大的八卦版或政黑版,特別明顯。
也就是說,我原本也應該是母豬教的一分子,跟著仇女或厭女。但我先一步走出來了,可惜我當年的戰友們,有些還停留在網路虛擬世界取暖,如此而已。〈保護自己的第一課──多談戀愛〉
每當社會新聞出現外遇、情殺、輕生這類的感情事件時,上課時我多少會語重心長跟班上的女學生講,不管你們將來要怎麼談戀愛,永遠記住老師這句話:什麼都是假的,只有保護自己是真的。
有時我會在課堂上講出一些讓人乍聽會覺得很荒謬的感情觀,唉,可是同學們,老師怎麼可能害你們呢?我講的,都是二十年在臺北打滾的肺腑之言啊!男人的話術就那些,與其最後再來悔恨當初為何這麼傻,還不如先看穿這場愛情遊戲,做好心理準備再踏入。
多談戀愛,才能累積被騙的經驗
首先,多談戀愛是第一課。
家長都會告誡女孩子,什麼上了大學以後再談戀愛,然後都二十幾歲了還是門禁森嚴,比方晚上十點前要到家,我可以理解這些種種保護措施,目的當然是要保護涉世未深的女兒,可是有沒有想過,就是因為涉世未深,一旦開啟了戀愛的開關,被騙最深的也往往是這些最單純的善良女孩。
婚前守貞,把自己的初夜留給最愛的男人,本身就是一個很瞎的觀念。我在這裡無意挑戰任何宗教信仰,只是純粹就事論事,假設,這女孩真的很聽話都不敢交男朋友,或者交過但沒有性行為,在某一個適婚年齡(比如二十八歲,比如三十歲)認識了一個不錯的對象成婚,然後就在自己神聖的初夜裡,發現對方根本不行,接下來也都不行,請問老闆這能退換貨嗎?
所謂的「處女情結」,我覺得根本是那些不行的男人自行編織出的一套話術,也是他們自私自大的根源之一。因為女孩無從比較,當然就不知道原來她的對象這麼小/弱/軟,也不會知道原來世上還有別的男人是會體貼浪漫前戲做足的,更不可能去享受所謂高潮的快感。
作為一個女性,她可能一輩子傻傻地以為這就是性,又因為羞於啟齒不好意思跟自己女性好友談論這些,平白葬送原本也許可以好好享受的性的人生。
一生只跟一個男人交往然後結婚,說真的如果從此白頭偕老、永浴愛河我也是祝福。偏偏啊!女孩你的唯一卻不代表你是他的唯一啊。喜新厭舊、獵奇嘗鮮都是人的本性,社會的道德規範約束我們不能這麼做,但每個男人受拘束的情況不盡相同,多談戀愛才能累積「被騙」的經驗。感情的世界裡,欺瞞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女孩們一般都喜歡浪漫體貼的男人(誰不喜歡啊),適時傳簡訊貼心問候,排除萬難開車或騎車來接送,送花送禮物送小卡片,最好再來個驚喜,打開行李箱看到氣球之類的。可我要提醒,這種浪漫性格的男性,通常也比較怕寂寞,同樣的事他可能也對其他女孩複製貼上,而且做得更圓滿俐落(熟能生巧嘛)。
舉個例子,女孩們有時會埋怨自己的男伴很不用心,連要去哪裡約會都沒有好好規劃路線。可是,你有想過嗎?當他可以很流暢地帶你去一個又一個特色餐廳或私房景點,可能表示他早就帶過好幾個女生走這條路線了。有一好真的沒兩好,務實比浪漫重要,偏偏這需要時間才能證明。
我也要特別奉勸想當「貴婦」、「少奶奶」的女孩,絕對不要放棄自己原本的事業。一定要保有自主的經濟能力,國家栽培你受教育,絕對不是要你長大以後每天在家「相夫教子」。你不是生育機器,更不是丈夫的財產。一旦放棄了原本的求生能力,五年,只要五年,一旦你丈夫在外面養了小三小四,你可能連離開的勇氣都沒有,以後又要去哪找工作養活自己?
// 不正經碎碎念 //
玩咖跟渣男之間,有什麼差別?我一位網美學生這樣說過:「渣男就是從來不會給你承諾,但又會給你希望。」玩咖是明的,擺明讓你知道for fun,要來就來,不來也不勉強。反正遊戲規則寫清楚,你也可以有別的男人,他不會干涉。渣男則是來陰的,利用資訊不對稱,耽誤了女孩的青春。他每天甜言蜜語,讓你以為你是他的唯一,劈腿被抓到了,還淚流滿面,哭著要你相信他。
〈公主病,是誰捧出來的?〉
仇女的根源,是對自己在現實生活與異性交往的無能感到自卑,最後只能躲在完全匿名的虛擬世界裡自我發洩和取暖。我就是過來人。
純愛漫畫看太多,變情緒勒索
我高中是念男校新竹高中,那時對於和異性交往的想像,多來自日劇或日本純愛漫畫。大抵就是「無條件」對心儀女性付出,每天每夜的「守候」,噓寒問暖送早餐送晚餐,家裡、學校、工作地點全程接送,情書、簡訊不間斷,持續幾個月後,約到四下無人的頂樓或公園,向對方說:「跟我交往吧!」大一時,我真的採取了這套純愛漫畫公式,明明人家不喜歡我,還為了顧慮我的感受,不忍心把話說死,但我偏偏執著於「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再加上旁人敲邊鼓,要我努力抱得美人歸,就這樣忙了一整年,每天把自己搞得心神不寧、自怨自艾,結果女生跟學長交往,我還不爽學長橫刀奪愛:「明明學長沒有我對她好,而且有很多女性朋友,為什麼還要做這種事?!」
當年也真夠幼稚的。如果有時光機,我很想回到大一那年,狠狠地打醒自己:「蠢蛋,你怎麼這麼自私!」
純愛少年郎沒有想到自己的「無條件付出」,其實是「情緒勒索」;事實上那也不是真正的無條件,而是在要求女生「以身相許」,是自私且自以為是的。當年的我,從沒想過女生的感受,憑什麼你對人家好,對方就要跟你交往?如果角色對調,我肯定也會打槍當年的自己。
更可悲的是,我還嫉妒學長「不過是年紀大我幾歲,也只會把學妹」。不反省自己,只會一昧批評,這種酸葡萄心態,不就跟今天鄉民在酸「ㄈㄈ尺」(CCR, Cross Country Romance ,跨國戀情)或富二代拜金女很像嗎?
「因為是外國人/小開富二代,你們這些哈洋妹/拜金女就貼上去」……所以呢?那些女孩為什麼要去貼你這隻只會在網路上酸言酸語的魯蛇?
你到底憑哪一點要女生喜歡你?你很帥、你夠高?如果你真是高富帥,那我想你也不需要加入什麼母豬教,已經是在網路上被鄉民酸的人生勝利組了。
公主病是誰捧出來的?
這些「網路勇者」找不到對象也不好好提升自己,偏偏還是想跟女性約會。但,人家女生就算只有六十分,也想找個八十分以上的男性啊!要她們勉強自己跟遜咖約會的結果,就是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像個女王一樣頤指氣使,有時甚至像在使喚一隻狗。我聽過的案例,有的已到了無理取鬧的程度(也難怪鄉民會那麼討厭有「公主病」、「女王病」的女性)。
仔細想想,這不都是母豬教徒自己造的孽嗎?敢做就要敢當,公主是你養出來的,狗也是你自己要當的,怎麼最後只敢匿名、躲到網路上去批評別人呢?
有時候我會上Mobile 01網路論壇了解最新的3 C資訊,我特別愛逛相機版,每次看到網友在熱烈討論新上市的鏡頭或相機,就心癢癢想「敗」一組回家。這時,總會看到有些網友說要等存夠錢才能買,或過一陣子降價了再買,這些理由都合理。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些人會說「要回家請示『女王』」,接著哀怨地說女王會認為買新鏡頭是浪費錢。也就是明明收入還可以支應,可是錢的動用卻要女友或老婆同意。
我不是要鼓勵浪費,但,錢是你自己辛苦賺來的,你也不是拿去吸毒、嫖妓、上酒店,卻連買個自己注意很久的商品都要回家「請示」……好吧,你說你願意疼老婆,那就記住,不要當兩面人,別當母豬教徒,在網路上批評別人家的女人!
平常有在上網的人應該會發現,有些網路社群如PTT八卦版的某些熱門留言串或討論區裡,網友特別愛酸(挖苦)女性、同志等族群。一般我們都稱這些酸民為「母豬教」。根據維基百科的整理,許多鄉民認為「母豬」是專指男女關係裡存在偏差行為的女性,這些「行為不檢的女性」包括拜金女、裝清純等,因此該詞彙並非泛指所有女性。除此之外,還發展出「ㄈㄈ尺」、「女權自助餐」、「公主病」等網路流行用語,也都是用來指涉女性的某些行為,其中有滿滿的貶抑跟嘲諷意味。
因為網路的高度匿名性,PTT更是連照片或個人基本資料都查不到,網友罵起來也就更加犀利、不留情面。不用說,會講這些話的當然都是男性沙文主義思想,要稱他們為「沙豬」也行,但這裡我沒有要討論學理(畢竟我不是性別專家),我要聊的,是這「母豬教」現象形成的原因。
跟著BBS一起長大的年代
其實,換個角度想,酸民反映的是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只是平常不便公開講出來,連對親近的女性友人或家人也不敢講。不敢講出來不代表沒有這麼想,於是匿名的PTT就成了一個最好的發洩管道。
不瞞各位,我就是跟著PTT長大的。這種BBS電子布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最早大概是在我二十年前念大學時開始流行的。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連寬頻網路都不太普及,經濟好一點的家庭頂多只有撥接系統,不但網速極慢,常上網的話每個月的撥接費用甚至要新臺幣數千元。在我大學時代,如果能抽到學校宿舍,除了住宿費便宜,更爽的是網路免費!而且是無限上網!我記得我大一時,家裡幫我出三萬元買了一臺學長幫我拼裝的桌上型電腦,接下來的好幾年,在擁擠的沒冷氣的六人宿舍生活裡,這臺電腦幾乎就是我的人生。少部分時間我用它寫報告、看電視,其他的大部分時間,我就用它來上BBS。
那時各校都有自己的BBS系統,上面會有班版、系版、社團版,大概公告的資訊都能在電子公告欄取得,這也是我們使用BBS最主要的目的。隨著使用者需求越來越多,各種專業版就會跟著開啟,比如逛街、美妝、3C、動漫、運動、歌手、租屋、家教、二手車等,族繁不及備載。反正只要是大學生關心的資訊,基本上都找得到。BBS上的仇女情結何來?
BBS還有個厲害的地方,就是誰上線你都看得到,雖然大家都化名成英文ID,但大家會在旁邊取個中文的動態暱稱,例如我曾取過「ICH(哭泣雪鐵龍)」,意思是我開了一輛載不到女生的二手車。看暱稱大概就能猜到這ID是男是女,然後我們就可以在站上發訊息,對方也可以回覆,很像現在的臉書私訊功能,只是以前沒有照片可看,也沒辦法傳圖片。也因為這樣,約網友初見面時,雙方都必須說自己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帶什麼樣的包包,幾點幾分約在臺大對面的新生南路麥當勞門口之類的。
「遇到恐龍」這用詞就是這時候開始流行的,不管男方或女方,有些會先躲在附近或請朋友先去查看,這位在網路上可能已經以老公、老婆互稱,卻未曾謀面的網友,如果跟想像中差太多,最缺德的做法就是當機立斷,落跑為上策,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刪掉對方好友,然後從此當作沒這回事。
比較有良心的,就是裝一下,跟對方去麥當勞喝杯可樂,硬撐個三十分鐘說臨時有事,藉故匆匆閃去,回家一樣刪好友,或者不刪但就再也不聊天或給約。
我們現在所稱的「批踢踢」,當年只是臺大的一個BBS系統,只是因為它的版面設計比較好,而且開放性高,別校學生也可以註冊ID,所以使用者多,流量也大。這也意味著要在上面搭訕女生,或被男生搭訕的機率較高,因此大學畢業後,以我自己為例,師大的BBS我就漸漸不再使用,但每天或隔幾天仍然會登入PTT看資訊或認識異性朋友。直到現在,我還是會常上去看論壇留言(認識異性現在不用靠這了)。
寫這些就是要告訴大家,這些所謂的網路鄉民,很多其實跟我有類似的背景,主要是男性,三十到四十幾歲為主力;大學以上的學歷,多數是白領工作,理工科比例較高,生活範圍在北部都會區或新竹科學園區。尤其在流量最大的八卦版或政黑版,特別明顯。
也就是說,我原本也應該是母豬教的一分子,跟著仇女或厭女。但我先一步走出來了,可惜我當年的戰友們,有些還停留在網路虛擬世界取暖,如此而已。〈保護自己的第一課──多談戀愛〉
每當社會新聞出現外遇、情殺、輕生這類的感情事件時,上課時我多少會語重心長跟班上的女學生講,不管你們將來要怎麼談戀愛,永遠記住老師這句話:什麼都是假的,只有保護自己是真的。
有時我會在課堂上講出一些讓人乍聽會覺得很荒謬的感情觀,唉,可是同學們,老師怎麼可能害你們呢?我講的,都是二十年在臺北打滾的肺腑之言啊!男人的話術就那些,與其最後再來悔恨當初為何這麼傻,還不如先看穿這場愛情遊戲,做好心理準備再踏入。
多談戀愛,才能累積被騙的經驗
首先,多談戀愛是第一課。
家長都會告誡女孩子,什麼上了大學以後再談戀愛,然後都二十幾歲了還是門禁森嚴,比方晚上十點前要到家,我可以理解這些種種保護措施,目的當然是要保護涉世未深的女兒,可是有沒有想過,就是因為涉世未深,一旦開啟了戀愛的開關,被騙最深的也往往是這些最單純的善良女孩。
婚前守貞,把自己的初夜留給最愛的男人,本身就是一個很瞎的觀念。我在這裡無意挑戰任何宗教信仰,只是純粹就事論事,假設,這女孩真的很聽話都不敢交男朋友,或者交過但沒有性行為,在某一個適婚年齡(比如二十八歲,比如三十歲)認識了一個不錯的對象成婚,然後就在自己神聖的初夜裡,發現對方根本不行,接下來也都不行,請問老闆這能退換貨嗎?
所謂的「處女情結」,我覺得根本是那些不行的男人自行編織出的一套話術,也是他們自私自大的根源之一。因為女孩無從比較,當然就不知道原來她的對象這麼小/弱/軟,也不會知道原來世上還有別的男人是會體貼浪漫前戲做足的,更不可能去享受所謂高潮的快感。
作為一個女性,她可能一輩子傻傻地以為這就是性,又因為羞於啟齒不好意思跟自己女性好友談論這些,平白葬送原本也許可以好好享受的性的人生。
一生只跟一個男人交往然後結婚,說真的如果從此白頭偕老、永浴愛河我也是祝福。偏偏啊!女孩你的唯一卻不代表你是他的唯一啊。喜新厭舊、獵奇嘗鮮都是人的本性,社會的道德規範約束我們不能這麼做,但每個男人受拘束的情況不盡相同,多談戀愛才能累積「被騙」的經驗。感情的世界裡,欺瞞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女孩們一般都喜歡浪漫體貼的男人(誰不喜歡啊),適時傳簡訊貼心問候,排除萬難開車或騎車來接送,送花送禮物送小卡片,最好再來個驚喜,打開行李箱看到氣球之類的。可我要提醒,這種浪漫性格的男性,通常也比較怕寂寞,同樣的事他可能也對其他女孩複製貼上,而且做得更圓滿俐落(熟能生巧嘛)。
舉個例子,女孩們有時會埋怨自己的男伴很不用心,連要去哪裡約會都沒有好好規劃路線。可是,你有想過嗎?當他可以很流暢地帶你去一個又一個特色餐廳或私房景點,可能表示他早就帶過好幾個女生走這條路線了。有一好真的沒兩好,務實比浪漫重要,偏偏這需要時間才能證明。
我也要特別奉勸想當「貴婦」、「少奶奶」的女孩,絕對不要放棄自己原本的事業。一定要保有自主的經濟能力,國家栽培你受教育,絕對不是要你長大以後每天在家「相夫教子」。你不是生育機器,更不是丈夫的財產。一旦放棄了原本的求生能力,五年,只要五年,一旦你丈夫在外面養了小三小四,你可能連離開的勇氣都沒有,以後又要去哪找工作養活自己?
// 不正經碎碎念 //
玩咖跟渣男之間,有什麼差別?我一位網美學生這樣說過:「渣男就是從來不會給你承諾,但又會給你希望。」玩咖是明的,擺明讓你知道for fun,要來就來,不來也不勉強。反正遊戲規則寫清楚,你也可以有別的男人,他不會干涉。渣男則是來陰的,利用資訊不對稱,耽誤了女孩的青春。他每天甜言蜜語,讓你以為你是他的唯一,劈腿被抓到了,還淚流滿面,哭著要你相信他。
〈公主病,是誰捧出來的?〉
仇女的根源,是對自己在現實生活與異性交往的無能感到自卑,最後只能躲在完全匿名的虛擬世界裡自我發洩和取暖。我就是過來人。
純愛漫畫看太多,變情緒勒索
我高中是念男校新竹高中,那時對於和異性交往的想像,多來自日劇或日本純愛漫畫。大抵就是「無條件」對心儀女性付出,每天每夜的「守候」,噓寒問暖送早餐送晚餐,家裡、學校、工作地點全程接送,情書、簡訊不間斷,持續幾個月後,約到四下無人的頂樓或公園,向對方說:「跟我交往吧!」大一時,我真的採取了這套純愛漫畫公式,明明人家不喜歡我,還為了顧慮我的感受,不忍心把話說死,但我偏偏執著於「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再加上旁人敲邊鼓,要我努力抱得美人歸,就這樣忙了一整年,每天把自己搞得心神不寧、自怨自艾,結果女生跟學長交往,我還不爽學長橫刀奪愛:「明明學長沒有我對她好,而且有很多女性朋友,為什麼還要做這種事?!」
當年也真夠幼稚的。如果有時光機,我很想回到大一那年,狠狠地打醒自己:「蠢蛋,你怎麼這麼自私!」
純愛少年郎沒有想到自己的「無條件付出」,其實是「情緒勒索」;事實上那也不是真正的無條件,而是在要求女生「以身相許」,是自私且自以為是的。當年的我,從沒想過女生的感受,憑什麼你對人家好,對方就要跟你交往?如果角色對調,我肯定也會打槍當年的自己。
更可悲的是,我還嫉妒學長「不過是年紀大我幾歲,也只會把學妹」。不反省自己,只會一昧批評,這種酸葡萄心態,不就跟今天鄉民在酸「ㄈㄈ尺」(CCR, Cross Country Romance ,跨國戀情)或富二代拜金女很像嗎?
「因為是外國人/小開富二代,你們這些哈洋妹/拜金女就貼上去」……所以呢?那些女孩為什麼要去貼你這隻只會在網路上酸言酸語的魯蛇?
你到底憑哪一點要女生喜歡你?你很帥、你夠高?如果你真是高富帥,那我想你也不需要加入什麼母豬教,已經是在網路上被鄉民酸的人生勝利組了。
公主病是誰捧出來的?
這些「網路勇者」找不到對象也不好好提升自己,偏偏還是想跟女性約會。但,人家女生就算只有六十分,也想找個八十分以上的男性啊!要她們勉強自己跟遜咖約會的結果,就是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像個女王一樣頤指氣使,有時甚至像在使喚一隻狗。我聽過的案例,有的已到了無理取鬧的程度(也難怪鄉民會那麼討厭有「公主病」、「女王病」的女性)。
仔細想想,這不都是母豬教徒自己造的孽嗎?敢做就要敢當,公主是你養出來的,狗也是你自己要當的,怎麼最後只敢匿名、躲到網路上去批評別人呢?
有時候我會上Mobile 01網路論壇了解最新的3 C資訊,我特別愛逛相機版,每次看到網友在熱烈討論新上市的鏡頭或相機,就心癢癢想「敗」一組回家。這時,總會看到有些網友說要等存夠錢才能買,或過一陣子降價了再買,這些理由都合理。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些人會說「要回家請示『女王』」,接著哀怨地說女王會認為買新鏡頭是浪費錢。也就是明明收入還可以支應,可是錢的動用卻要女友或老婆同意。
我不是要鼓勵浪費,但,錢是你自己辛苦賺來的,你也不是拿去吸毒、嫖妓、上酒店,卻連買個自己注意很久的商品都要回家「請示」……好吧,你說你願意疼老婆,那就記住,不要當兩面人,別當母豬教徒,在網路上批評別人家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