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整頓「現狀」,就能打造出期望的現實
自出院後,我的感覺就和住院前不一樣了。
但要說是什麼改變?比起到目前為止說明的基本知識做法,像是「只要這樣做,就能創造出現實來唷!」我覺得「透過整頓自己的『現狀』,現實就會跟著改變」這樣的理論比較有效,而且希望大家知道,這樣會比較快形成現實。
不過對於不熟悉創造現實的人來說,或許會一頭霧水。因此,本書中摻雜了我到目前為止在YouTube以及書籍中曾告訴過大家的部分基本方法,同時也告訴大家「整頓自己『現狀』」這個是我現在在做的最強創造現實論。
那麼,具體來說,大家覺得怎樣的「現狀」才是好的呢?
一言以蔽之,就只是「沉穩的心態」而已。保持沉穩的心態,不要做出莫名的動搖、不要慌慌張張、不要煩躁不安、不要因為各種事情就立刻起反應,這點很重要。不過就是重視著今天這一天、當下的每個瞬間而活罷了。
要說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或許有人會認為:「什麼?要當和尚?」「是要當老奶奶嗎?」〈笑〉,但其實只是像是吃飯時,感覺著「啊∼真好吃啊」,或是抬頭仰望晴空,感受著「心情真好呢∼」像這樣面對「當下」在自己眼前的事物、「當下」發生的事,抱著「感恩的心」而活而已。
感激自己每天的生活,試著比以前多些寬容,放慢生活的腳步。就只有這樣而已。
明明只做了這些事,實際上卻化為了現實,並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只不過是不讓情感及波動大為紛亂,期望的事物甚至是超出期望的事物,化為現實的情況都變更快了!
例如以下這件事就發生在我和先生說「想去山梨縣旅行」的時候。
不久前我們才去了其他地方旅行,所以只要打開網頁,即便不特別搜尋也會跑出一堆飯店資訊。可是我明明連一次都沒去搜索「山梨地區」,卻冒出了超出自己想像的山梨超棒酒店,我大叫著:「這也太棒了!」然後幾乎立刻點擊決定。此前,搜尋自己理想中酒店時都很費一番心力,但卻發生了這件讓我打心底覺得「真是太幸運了」的事情。
實際到達那間酒店後,迎接我的是能看到雄偉富士山的絕景房,這更讓我滿懷感謝了⋯⋯。
或許有人會覺得:「什麼啊,就這點小事啊⋯⋯」但像這樣的現象,或大或小的都發生過很多次。
即便自己不卯足全力做一堆事,只要注意保持「沉穩的心態」,就可以用最小的行動,讓好事不斷發酵。
不要用「陽」或「陰」去做判斷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會想到「試著保持沉穩的心態」呢?
那是因為我想著要保有被帶去「宇宙彼端」時「該處的波動」。
我一邊回想著:「那個瞬間給我的感覺是『讓人心情安定』『很深刻的安心感』,而且不會有莫名的動搖,就只是沉穩地待著⋯⋯」一邊想著「自己」能變得像是「該處的波動」那樣嗎?
此外,那個告訴我「一切都會順利」的存在又是什麼呢?我在出院後仍思考著這個問題。
而現在,我認為那個存在或許就是天之御中主神*。天之御中主神是一切起源的神明,是統領天界最高的神祇,這樣想是很自然的,這樣一想,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那個存在告訴了我:「一切都會很順利,所以不論處在什麼時候,都請安心度過吧」「確實帶著這樣的視角並保有這個波動‧振動數吧」,之後,我愈是忠實地遵守這些教誨,就發生愈多像是前述「山梨縣酒店」那件事的現象,像是「連沒有期望的事情都實現了」「事情往超乎想像的方向發展了」之類。
此外,我「從宇宙彼端看到的景色」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呢⋯⋯?我莫名在意這點,所以試著去查了一下,結果發現,那竟是能創造現實的真理,是圍繞著本質的視角!
首先我從「宇宙彼端」所看到的景色中,最有印象的就是在身上旋轉的陰陽太極圖,但那究竟代表著什麼呢?
以我的研究來說,我們人類會對事物做出各種評判,像是「好」「壞」,或是「上」「下」,莫名地就會區分為兩極。會想著「要排除那個」「要改變那樣的想法」⋯⋯。
例如我們會想著:「早上是個大晴天真好。要是下雨就不走運了。」或是覺得:「要是收入增加,那就是『美好人生』了。若是收入減少,那就是『廢柴人生』了。」
另外,若是感受到「愉快」「開心」「好吃」等「陽」的情感而活就是「好」的狀態;若是感受到「悲傷」「痛苦」「難吃」等「陰」的情感而活就是「不好」的狀態。我們很容易做出這樣的評價。
而且我們會無意識地將活得很陽光開朗〈看起來是那樣〉的人,例如看起來很幸福的人、成功的人、有錢人、獲勝的人、貌似活得很充實的人、很受歡迎的人、住在大房子裡的人等,看得比自己還「高尚」。
反過來說,則會無意識地將活得很陰鬱〈看起來是那樣〉的人,例如看起來不幸的人、失敗的人、窮人、失敗者、無趣的人、被人討厭的人、住在小房子裡的人等,看得比自己還「低下」。
我們經常都會像這樣做出評斷,所以「人」容易只想感受著「陽」的情感而活。這麼一來,「人」就會有所偏離,結果「自己」會變得很痛苦。
可是,並非「陰」或「陽」就都是好的。因為品味過「陰」的情感才能拓展「人的度量」;因為嚐過「悲傷」「艱辛」「痛苦」這類情感,才會對人溫柔,才會意識到「想要成為能教導人的人」。
也就是說,正因為能接受「陰」「陽」兩者的體驗•情感,才能得知「本來的幸福」。不要立刻把事物分成兩極,對處在相反極端的事物〈東西•人〉說三道四,而是要以更高的觀點去看待,我是這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