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失散已久的姐妹

    我在約定時間來到約恩蘇市民廣場,按下馬大協會辦公室的門鈴。

 

  裡頭滿是歡聲笑語,忙碌的男男女女聚在一間開放式實驗廚房的大桌前,邊喝咖啡邊上烘培課,不時停下來品嚐又膨又酥的成品。

 

  看到我這明顯的外來者,馬大人紛紛邀請我入內。一聽說我來自紐約,他們就用熱情的歡迎和吱吱喳喳的交談聲將我包圍。

 

  才幾分鐘的工夫,他們待我就像一個失散已久的姐妹。

 

  馬大人是我這輩子見過最活潑、最開朗、最奔放、最友善、最好奇的一群人了。他們的年齡介於十八歲到八十歲不等,許多人在週間另有工作,遍及各行各業,也有些是全職的馬大員工,但多數都是馬大志工。他們的熱情令我受寵若驚。說到芬蘭人的個性,至少就這個地區而言,我那外向、爽朗的新朋友海咪教授並非特例。

 

  一名二十出頭的美麗女子自我介紹說她叫琳嘉,並說卡蒂亞請她介紹馬大協會給我認識。琳嘉帶我到一間會議室,裡頭布置了摺疊整齊的餐巾紙、芬蘭設計品牌Iittala五彩斑斕的高雅桌巾,以及芬蘭知名建築師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設計的花瓶。她端給我一盤甜點,一邊為我在水藍色的馬克杯裡注入咖啡,一邊娓娓道來。

 

  琳嘉是一名正在攻讀營養學系的大學生,課餘就在馬大協會做事。如同許多年輕一輩的芬蘭人,她的英文說得很流利。只要碰到口操英語的人士,許多芬蘭人輕而易舉就能從芬蘭文切換到英文。

 

  琳嘉介紹道,馬大協會成立於一八九九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女力」組織之一。當時的芬蘭仍在俄國的統治之下,在那個年代,多數芬蘭人的生活條件都是貧窮又落後。新成立的馬大協會是一個家政組織,宗旨在於促進女性福祉和家庭生活的品質。

 

  這個組織是盧西娜・哈格曼(Lucina Hagman)的心血結晶。哈格曼是來自芬蘭西部博滕區(Ostrobothnia)的一位教師及和平運動家,在一九〇七年的芬蘭國會選舉中成為全世界首批女性國會議員之一。最早的芬蘭國會女性議員有十九位,包括教師、裁縫師、女傭和記者,其中有三人也是馬大人。

 

  早期,家務和家政往往由婦女同胞負責,馬大協會提供女性進修的管道,教授育兒、烹飪、持家、手工藝、養雞養牛養豬、開闢菜圃、栽種蔬果、從森林裡採集莓果和蘑菇等課程,目標在於協助婦女維持家庭的財務獨立、身心的健康與自信,並成為社會上有貢獻的一份子。協會沒有宗教或政治方面的目標,這個組織的存在純粹是為了協助婦女和家庭蓬勃發展。

 

  接下來數十年,馬大協會日漸發展成一個力量龐大的志工組織,如今在全國各地有上千個分會、四萬多名男女會員。以北歐國家來說,鄰近的挪威和瑞典也有類似的女力組織。而在芬蘭的家庭中,一家數代都有女性成為馬大人是常有的事。馬大人彼此分享有關食物、料理、農作、園藝、衛生、財務和持家的知識。

 

  時至今日,馬大協會的任務在於給人照顧自己與家人的自信和能力、促進文化教育和公民倡議、助人創業,以及為社會上的男女老幼伸出援手。馬大協會和芬蘭全國婦女理事會(Naisjärjestöjen Keskusliitto,簡稱NJKL)合作,後者是結合了六十七個芬蘭女性團體的綜合組織,總計代表了大約四十萬名致力於促進女權和性別平等的芬蘭女性。無論你是男生、女生、彩虹族群、年輕人、小朋友、移民、難民、觀光客,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新面孔,馬大協會都歡迎你。

 

  琳嘉接著倒了杯茶給我,繼續說明馬大協會在芬蘭的社會服務包括去拜訪長輩、幫忙長輩做家事、協助中東和其他地方的難民,此外也協助更生人、失業人士、藥物上癮者,以及身心障礙人士。馬大人教家中有小孩的家庭如何照顧嬰幼兒、如何精打細算做出營養的副食品。如果聽說有缺乏社會互動的獨居老人,他們就會邀這個人來參加協會的活動、培養新嗜好、認識新朋友,並參與自己做得來的志願工作。

 

  近年來,馬大協會的志工為初來乍到的中東難民舉辦講座,教他們如何在當地市場採買、如何認識新環境。最近才有一支馬大代表團前往喀麥隆共和國,跟當地婦女分享營養、家政、創業的見解。為了籌措資金,馬大協會在芬蘭各地開設咖啡館及提供清潔服務。

 

  琳嘉自信又聰明,口條流利又溫暖親切。我很快就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和職業,許多當地人都有一樣的特質,包括手機店的店員、二十歲的馬術教練、當地藥妝店(apteekki)的藥劑師,還有醫院裡的醫生、檢驗師和行政人員,他們全都散發一種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自信。

 

  我的新朋友卡蒂亞・科蕾哈邁寧是一名溫暖又活力充沛的女子,她在芬蘭政府的難民中心擔任經理,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人口販賣的受害者服務。她也曾在卡累利阿應用科學大學工作。如同絕大多數的芬蘭人,她的生活和大自然密不可分。她告訴我:「我的家人是森林民族。如果你的童年生活裡有大自然,那你一輩子都會是大自然的孩子。打從我學會走路起,我們就去森林裡釣魚、摘莓果、採蘑菇。我父親很愛打獵,有一次我甚至向他抱怨說:老爸,我吃夠野兔了,我想吃『真正的肉』,超市裡那種有包裝、有標籤的!在森林或野外,我覺得很習慣、很放鬆、很自在,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我一點兒也不害怕。」

 

  卡蒂亞補充道:「馬大協會的宗旨跟一八九九年成立時一樣,儘管我們面臨的具體問題不一樣。馬大協會教導沒有生存技能的人如何謀生、如何把日子過好。在我們的服務中,『食物』是一大核心——如何製作和栽種,如何負擔得起,如何上菜,如何享用,如何與別人分享,如何做出健康又美味的食物,如何販售食物補貼家用。食物的智慧對一個人的健康快樂來講不可或缺。」這番話我聽了很有共鳴,因為我也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日式傳統家常料理的養生智慧。卡蒂亞又說:「知道採買的技巧有助民眾省錢,知道如何在家煮出營養的餐點則有助民眾常保健康、活力和生產力。馬大協會教人如何清潔居家環境,有了乾淨的環境,才能過健康的生活。我們也教財務管理的技巧。」

 

  卡蒂亞自豪地表示:「芬蘭政府知道馬大協會已證明了成功的方式,並支持我們持續為社會各界人士開設課程,包括失業人士、出獄後的更生人、政治難民,乃至於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患者。社會上有些茫然無措的人,例如精神疾病的患者,擁有基本的家政和生活技能可以給他們自信。他們會覺得『我做得到』。從我們這裡,他們學會如何照顧自己。」如今,馬大協會也有兩千名男性成員,並在芬蘭多數大學設有分會。在北卡累利阿,我常常聽到某某人的祖母、媽媽和女兒都是驕傲的馬大人。

 

  瑪麗安妮・海琪拉(Marianne Heikkilä)除了是路德會的牧師,也是馬大協會赫爾辛基全國總會的祕書長,她曾說:「當你懷著謙虛的心,承認你不像自己所想的那般獨立,最終你會發現比自立自強更好的東西──互助的人道精神。」呼應馬大協會無私、同理的宗旨,她補充道:「幸福始於能把自己的幸福分享給別人。」這包括分享食物、營養、家務、園藝、經濟、環保相關的技能與建議,影響所及不只個人與家庭,還有國家全體。瑪麗安妮最近才跟我聊過,她特別強調道:「我們一定要促進女權、性別平等和人權。」當她需要靈感或需要放鬆時,瑪麗安妮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投入森林的懷抱。她解釋道:「對我來講,森林是很重要的心靈歸屬,是神聖的綠洲,是平靜與休憩之地。」

 

  在約恩蘇的馬大辦公室,我問卡蒂亞大家的手機為什麼總是響個不停。她說:「多半是為了我們的居家服務。今天,我們接到一位一百零三歲的老太太來電,她一個人獨居,需要家事清潔的服務。」

 

  多年來,馬大人已建立起「家事女超人」的威名,有些芬蘭人甚至聞之色變。傳聞或許不假──據說她們是無所不能的娘子軍,織襪子、種菜、養雞、賣雞蛋、採集野生食材、自製果汁樣樣來,從零變出一桌菜不是問題,養兒育女的同時還能兼顧全職工作!

 

  我在馬大協會的辦公室見到了瑪莉亞,她也曾抱持觀望懷疑的態度。她的姨婆奧古斯塔・萊恩(Augusta Laine)生前是芬蘭國會的議員,為「女力」也貢獻了一己之力,不只在一九〇七年創立馬大協會的北卡累利阿分會,還當了四十年的會長。芬蘭的第一所家政學校,也是她在一九一九年創立的。如今,這所學校是全國技職學校系統的一員,訓練學生成為專業的侍者、烘培師、廚師,乃至於飯店業及其他服務業的從業人員。芬蘭在業界各領域的客戶服務及專業服務皆是無懈可擊,祕訣就在於這些技職學校。家政的意識開始得很早,小學生就要上家政課,芬蘭人從小就在學校的實驗廚房學習烹飪和上菜。

 

  瑪莉亞說:「馬大人似乎無所不知也無所不能。成長過程中,我家裡的女人全都是馬大人。我本來不想成為馬大人的。我無意成為一個可以邊走路邊織毛衣的女人!」我驚奇地問:「這是怎麼辦到的?」瑪莉亞告訴我:「我仔細觀察過,有個馬大人在腰間繫了個口袋,口袋裡就裝了一球毛線!」馬大人甚至辦過邊走邊織的比賽,看誰走的距離和織的毛線最多!瑪莉亞繼續說:「我只想做我自己。我不想成為某個協會的一分子。但後來我明白了,她們是了不起的人在做了不起的事,於是我就加入了她們的行列。」現在,她是協會裡最活躍的志工之一。而且,她自豪地說:「我的曾祖母、祖母、姨婆、媽媽、女兒和我都是馬大人。」

 

  馬大協會是一個了不起的女性團體,而且,就跟許多芬蘭人一樣,她們跟森林緊緊相依、密不可分。

 

  琳嘉補充道:「我們最熱愛的活動之一,就是在森林裡找吃的!」

 

  「什麼意思?」我又驚奇地問道。

 

  「我們教導民眾如何在森林裡安全採集食物。森林是我們的超市、聖殿和精神家園。森林總是為我們供應所需。」

 

  琳嘉解釋說,芬蘭是一個人民愛去森林裡覓食的國家。芬蘭人喜歡脫離既有的步道四處探索,徒手採集林中大量生長的莓果和蘑菇。琳嘉表示,對芬蘭人而言,森林是豐沛的食物來源。只要不造成破壞與干擾,芬蘭的法律和習俗保障人人都有在全國各處釣魚、游泳、露營、野餐、摘莓果、採蘑菇的權利。芬蘭到處都有人在採莓果、蘑菇和香草,而卡累利阿茂密的森林是最豐盛的食物來源之一。五月到七月是根莖類和香草類植物的豐收期,夏天和秋天都是蘑菇季和莓果季。我從琳嘉口中得知,從春天到秋天,一連好幾個星期,芬蘭的森林都滿是美味的菇類和營養又多汁的野莓,也有些菇類是有毒的。有史以來,一代代的芬蘭人都會鑽進森林裡,採集大自然的美味,像是蘑菇、越橘莓、雲莓、極地莓、山桑子(藍莓的迷你版表親)、蕁麻葉,以及據說療效很強的樺樹液。芬蘭遍地是蘑菇,人口卻那麼少,全國被人採來吃的蘑菇數量還不到十%呢!

 

  芬蘭人把採來的野生蘑菇和莓果帶回家,做成傳統的派餅、濃郁的醬汁、湯品、焗烤料理、豐盛的燉菜,以及濃濃的果醬和果汁,不管是夏天在避暑小木屋,還是在長達數月的寒冬裡,都能拿出來享用。夏天有湖中現撈的小龍蝦,芬蘭人視之為國寶。有些家庭在森林深處發現了採莓果和蘑菇的祕密基地,這些地點很珍貴,所以他們守口如瓶,只在家裡代代相傳,從不向外人透露。

 

  聽起來太令人好奇了。我本來就很愛吃菇類蔬菜,某些菇類更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日式料理愛用的食材,例如香菇就是日式素高湯或全植高湯的基底。我甚至學到菇類有減少污染的作用,可將農業廢棄物和工業廢棄物化為食物和飼料[1]。我迫不及待要去親近和認識芬蘭森林自然棲地上的菇菇們了。

 

  我問:「我也想跟妳們一起去採蘑菇。有人可以帶我去嗎?」琳嘉笑道:「沒問題,蘑菇組的馬大人可以帶妳去。」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一次又一次回到馬大協會的總部,不只報名參加他們的野地採食行程,也報名了烹飪課和菇菇講座。

 

  很快的,我就追隨這群失散已久的姐妹,走遍卡累利阿的森林。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