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節稅力:企業都需要的基本功力

會轉彎的小白球

想像一下,你打了一場高爾夫球,花了3,000元,包含上果嶺、請桿弟、租台車、沖個澡在內。你認為哪些項目有娛樂成分在裡面?

在球場上,各種消費都有代價,而且你付的費用還不只是給球場。因為我們有一部法律叫作娛樂稅法。根據娛樂稅法規定,凡是設置高爾夫球場供人娛樂所收取的費用,娛樂場所都要幫忙代徵5%至10%的娛樂稅。

問題是,你付給球場的每一塊錢,真的都有娛樂成分在裡面嗎?

你攻上每一座果嶺,英姿煥發,裙襬搖搖。為此,你付出的果嶺費確實是娛樂的代價。但比賽結束後,你衝進更衣室淋浴盥洗,讓強勁的水流打在肌膚上,沖刷著每一個毛孔。為此,你付出的清潔費也算是一種娛樂的代價嗎?

民國

(以下同)96年,我還在執行律師業務時就遇到這個棘手問題。來尋求協助的當事人已年過七旬的A公司董事長老胡。A公司經營的高爾夫球場在某一年度向客戶收取清潔費收入時,沒有替客戶代徵娛樂稅,因而被某地方稅捐稽徵處補徵娛樂稅300萬元;更嚴重的是,這間球場除了被補稅外,還被按應納稅額處以5倍的罰鍰1,500萬元。

老胡收到罰單時兩腿發軟,臉色慘白,彷彿所有的力氣都被抽離了身體,心中的憤怒和錯愕交織在一起。

稅捐稽徵處翻了翻財政部早年的解釋函令(85函),告訴老胡:「只要清潔費是併同入場費強制收取,就屬於娛樂價款的一環,應課徵娛樂稅。」

我可以理解,財政部85函的規範目的,應該是為了避免高爾夫球場將(應稅的)果嶺費挪到(免稅的)清潔費,防止業者巧立名目逃漏稅捐。

意外的是,財政部在十多年後又發布一則新的解釋函令(97函),並廢止85函的適用。在97函中,財政部一改以往的態度,認為「高爾夫球場收取更衣室、浴室及盥洗室等費用,可以從高爾夫球場課徵娛樂稅項目收費額中扣除,但最多不超過收費額的15%」。換句話說,娛樂人為更衣盥洗所支付的清潔費,在一定限度內不用繳納娛樂稅。

97函發布當時,A公司剛好提起行政訴訟,正由行政法院審理中。

當時我心想,應該是天公伯做球給我,讓我有機會好好表現啊!

但意外的是,這場官司最後還是敗訴收場。

因為稅捐稽徵處在訴訟中主張,「97函的適用,必須是業者在報稅時已經主動告知有該筆費用,才能夠據實認列;如事前未申報有清潔費的收入,一旦被查獲,就不得再主張適用97函。」

而法院也接受了稅捐稽徵處的講法。

這個案件是我執業生涯代理稅務訴訟的第一戰,它讓我見識到了稅捐法規的可變動性,也讓我看到了企業在面對稅務案件時的不確定性。

 

德國可以,臺灣也可以

5年後,我人在德國進修。在進入博士班前,我先在德國科隆大學攻讀企業稅法碩士(LL.M. Unternehmensteuerrecht)。我們班上15個人,除了我和一位阿根廷來的女孩子是外國人,其他13位同學都是德國當地從事稅務工作的專業人士,包含3位稅務人員、3位稅務律師、3位會計師,以及4位稅務諮詢師。

在一整年的課程中,討論主題相當多元(包含人合公司的企業稅法、資合公司的企業稅法、組織重組的企業稅法、歐洲企業稅法、美國企業稅法等),但關注的重點卻始終聚焦在:德國的中小企業稅制究竟該如何適用?

原因很簡單,以2021年為例,德國中小企業將近320萬家,占所有企業的99.3%。你可以說,中小企業撐起了德國經濟的半邊天。

同樣的,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也來到一個新高點。截至2022年,我國擁有超過163萬家中小企業,占所有企業的98.90%。無庸置疑,中小企業也是臺灣經濟的重要支柱。

中小企業對於兩國經濟而言都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德國,有關中小企業的稅制設計雖然有著細膩的安排,但企業對於稅務風險的管理,基本上不用擔心缺乏專業人士的協助,也不用煩惱沒有清楚易懂的資源可供參考。

那臺灣呢?

一個臺灣的中小企業老闆,在有限的資源下,他如果想知道他的哪些行為會有稅務風險,有沒有一個簡單好上手的自學管道?有沒有一個人,願意一路上陪伴著他,從創業到茁壯,只提供最可靠的稅務規劃?

如果他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稅務觀念,他可以在企業經營與風險管理上獲得安定的力量。那會是怎樣的感覺?

寫一本書,給一份安定的力量。這樣的念頭油然而生。

 

一本屬於「中小企業主」的節稅書

身為老闆的你,特別是創業初期,經常有人主動給你出主意。有時你聽人說,一個人獨資繳的稅較少,於是你先獨資經營;過沒多久,又有人告訴你開公司比較省稅,於是你又想把獨資改成公司。耳根子夠軟的你也不想這麼樣反反覆覆,你只想確定,到底誰說的才算數?哪一種企業組織型態最適合當下的你?

身為老闆的你,可能最怕聽到五月天。因為那會提醒你,今年五月別忘了要繳稅。除了五月份的所得稅外,還有每兩個月一次的營業稅,以及其他勞健保等稅費。林林總總加起來,你發現,有時候你淨賺的盈餘可能還不夠撐起你當老闆的野心。於是你開始自我懷疑,到底是能力不夠,所以賺太少?還是哪個環節忽略了,所以稅多繳?

身為老闆的你,要煩心的事還真不少。當你還是員工時,你只需要為份內的事負責;但你當了老闆,你必須為員工負責,必須為股東及債權人負責。你的責任感不斷提醒你,讓公司面臨危機就是老闆的失職。你不僅要維持公司的財務健全,要招募、培訓與激勵員工,還要拓展業務、更新技術,更要確保公司一切都符合法令要求。這還不包括老闆也要有時間平衡自己的工作與家庭。

雖然,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勇敢的人。

於是,你覺得壓力好大。你的步調越快,員工的心越慢,整間公司好像圍繞著你打轉。離開學校越久,你對知識的焦慮感就越大。你不曉得,客戶提供的這份合約究竟有沒有稅務風險?你甚至不知道,拿到一張與實際交易對象名稱不符的發票,有沒有被補稅或處罰的可能?

當老闆的你常對員工說「辛苦了」,但又有誰對你說一聲「辛苦了」?

每個老闆心中都有一些關於繳稅的三兩事,那些你曾經心有不甘的故事,卻從來沒有好好對別人說過。或許,這42個故事不只發生在別人身上,也曾經發生在你身上。而最終,我想講的,還是你的故事。

 

一本告訴你如何「精準節稅」的書

我的身分是老師,只有學生能自立,才能心安理得。我的身分是學者,只有研究能利人,才能庶幾無愧。於是,我在無數個獨自與電腦螢幕對話的夜晚,完成了這本書。

這不是一本學術論文,沒有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的宏偉氣勢,也沒有理想的稅制該如何設計的立法建議。

它是一本集結著42個中小企業主在節稅路上的一些成功,但更多是失敗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曾有著喜出望外的雀躍,也有過悔恨懊惱的無奈。為了避免對號入座的困擾,他們的細節已經被修枝裁減,但他們的情緒卻被完整保留下來。透過書中的14個節稅力,我想為你扎根,幫你省錢,引導你跨界,更提醒你避險。

在這些故事中,我試著不要觸犯「知識的詛咒」。因為我知道的事情,別人也許不知道。所以我不斷告誡自己,有沒有可能把複雜的講得簡單些,把簡單的講得有結構些,再把玄之又玄的抽象結構講得具體些。

於是,我提出「精準節稅」的想法。

合法,是處事立業的根本。在表格的四象限中,左上角(1A)代表的是依法該繳的稅,你也確實繳納,讓自己擁有一個正直的人生。這是誠實納稅,也是國民應盡的義務,值得嘉許,更值得鼓勵。

相反的,左下角(1B)代表的是依法該繳的稅卻未如實繳納。可能是故意(欺罔),也可能是過失(疏失)。不論何者,都該嚴正拒斥,下不為例。

特別是故意逃漏稅,偷取國庫利益,不僅違法,更有損福報。

與其花時間想如何規避稅負,不如花心力去想如何規避風險。

老子在《道德經》第73章曾說過:「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有些事,就算你很敢,也要有「不敢」去做的勇氣。逃漏稅肯定是其中之一。

1A與1B這兩個象限互有消長關係。理想的狀態是「1A越大,1B越小」,但現實的情況卻往往是「1A越小,1B越大」。

另一方面,右上角(2A)呈現的是不該繳的稅卻已經繳納。這可以說是一種「冤枉稅」,應該極力避免。其中又可分為「浪費型」與「踩坑型」兩種類型(詳閱「附錄:企業稅務風險總體檢」):

  1. 浪費型:指納稅義務人原本有機會少繳稅,卻疏於注意,而未爭取到減免待遇,也就是「該省的沒省」。例如:因疏於注意而未享受到租稅優惠,或未能辨識違法的課稅處分。
  2. 踩坑型:指納稅義務人未注意到稅法規定,因而付出額外代價,也就是「不該犯卻犯」。此時,稅捐稽徵機關除了對納稅義務人補稅外,還可能有額外的處罰。

最後,右下角(2B)呈現的是不該繳的稅也確實沒繳,也就是本書主張的「精準節稅」。這裡講的「精準節稅」雖然與學理上的「節稅」概念不同(可參閱3-1說明),但卻能為企業解決更多的稅務問題,是其優點。

簡單講,能只花3萬元繳稅,憑什麼要掏5萬元?

同樣的,2A與2B兩個象限也有消長關係。一個失敗的稅務管理可能導致「2A越大、2B越小」;相反的,一個成功的稅務管理,也就是「精準節稅」,可以讓「2A越小、2B越大」。這本書的目標,就是要指出實務上常見的2A類型。

唯有清楚辨識「冤枉稅」(2A),才能避免「冤枉稅」(2A),走向「精準節稅」(2B)!

 

       1. 該繳的稅     2. 不該繳的稅

A. 繳納   誠實納稅(鼓勵)   冤枉稅(避免)

                 (1)浪費型:該省的沒省

                 (2)踩坑型:不該犯卻犯

B. 不繳   欺罔疏失(拒斥)   精準節稅(目標)

(作者自製)

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曾經說過:「我發現人生想要成功,只要做到兩件事,一是不做愚蠢的事,二是活得久。」人生會遇到的愚蠢事很多,繳太多「冤枉稅」,是其一;讓自己走進牢獄之災,則是其二。

每個人都想財務自由。但自由不能沒有紀律,紀律不能沒有原則,原則不能沒有方法。掌握這本書的14個節稅力,或許是方法之一。

 

讓我陪你走一段上坡路

回首來時路,想想自己,沉浸在稅法領域已經超過20年。

從臺大法律研究所時期就以稅法為研究主題,服兵役期間待在關稅總局,退伍後執行律師業務,也是以稅務案件為主。幸獲教育部公費留學,赴德國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同樣是以稅法為研究領域。回臺灣後,相繼在臺科大與臺大從事研究與教學,依舊還是鍾情最愛的稅法。

這些年幸得機緣,讓我有機會在法官學院、財政人員訓練所、各區國稅局與其他公部門演講、授課。透過和法官及稅務人員的對話,我慢慢能夠理解許多稅法規定的背景緣由,以及那些稅務行政上細小微妙的堅持所為何來。

這幾年,我還何其有幸透過律師公會、會計師公會的課程,瞭解律師、會計師與企業法務們的想法;藉由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的授課,傾聽上市櫃公司財會主管們的心聲;以及個別企業的內訓課程,近距離為企業的稅務困境提供淺見。

透過這些與公部門及私部門的對話經驗,我大概可以知道你的問題該如何找出路。如果你願意,就讓我陪你走一段上坡路。如果透過42個故事,可以快速幫你的公司做一次稅務健檢,你想要試試看嗎?

我知道,42個故事,你可能無法兩三下輕鬆搞定。但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面對困難時更遊刃有餘。

當你坐在書桌前翻開這本書,他們嘲笑你。但當你開始不再為繳稅而煩惱時,他們卻又跑來關心你。

等你看完這本書,你將會發現,不要再用錯誤的灰階思維去定義黑白分明的節稅觀念。如果你不懂精準節稅,你就要配合稅務專家的報價;但如果你略懂精準節稅,稅務專家就要配合你的報價,對吧?

每個老闆都很不容易,都是帶著傷痕走下去。身為老闆,人生可以倒,公司卻不能輕易倒下。沒有無法迴避的稅務風險,只有不願意改變的因循觀念。如果不滿意現在,那何不做出改變?

這本書,不只希望幫助你精準節稅,更希望讓你每晚安穩入睡。

用簡單的方式,過想要的生活。

把好不容易擠出的時間,留給最親愛的家人。

把好不容易掙來的財富,傳遞給最渴望幫助的靈魂。

別忘了,自己暖了,也要讓別人不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