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盡了全力
知道K有女朋友的當下,是我們一起跟共同朋友吃飯時聊到,如果有一臺攝影機擺在旁邊,應該會錄到我「瞳孔震盪」的一幕。
但也因為很早就知道他有女友,才能一直適切地守在朋友的位置,直到那兩個禮拜的熱聊與見面。
明明知道對方有女朋友,自己也有伴侶,為什麼不能「乖一點」,一路往禁忌地帶踩了過去?
熟悉我的讀者朋友,可能都在前兩本著作《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和《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中,看過我和J 的故事。他是我重要的伴侶,把我從上一段痛苦的失戀中接起,陪我療原生家庭的傷;又伴我走過自由接案初期的不安,每每在我精神墜落之際,都成為我最溫暖的毛毯,安穩的依靠。
但是呀但是,我們終究不是神仙眷侶,也有一般情侶都會有的問題。
比如我們的個性並不相似,J 對許多行政或金錢的小細節,較漫不經心,我則是特別嚴肅謹慎的類型,偶爾就要擔心起他是不是忘了報稅、繳費,又怕自己變成老媽子管東管西。
我們的興趣也不一樣,他幾乎每個禮拜上山露營,做為忙碌工作中的放鬆;我不想待在營地煮飯看山,我喜歡旅行,到處走走看看。我喜歡看書,思辨議題,他則是看了文字就要睡著,甚至連我的兩本書都沒看過。
最難的可能是,我們對未來的想像不一樣。他期待結婚生子,和他的父母一樣,建立安穩圓滿的家庭;我對婚姻感到困惑與遲疑,更沒想過要生孩子,期待一邊旅居世界,一邊創作,創作就是我的孩子。
對於未來規劃不一樣這一點,我們一直都沒敢正面討論,彷彿害怕一旦揭開了,我們就必須分開,放手讓對方去實踐嚮往的幸福。J 沒有把他的想望強加在我身上,但他仍舊會說:「我是一定要結婚的人啊!」讓我始終害怕,有一天他會找到那個願意跟他完成夢想的人,而我只能默默退場。誰叫我是那個,不想結婚生子的女人。
即使這些矛盾一直存在,但我們的相處上,大致沒什麼問題,生活磨出了一定的默契,對於彼此的個性都了解不已,也和對方的家人、朋友熟識,平常在一起時是很舒服的,沒有任何必須分開的理由。
我真的曾經這麼深深相信:我們這輩子都不會分開。記得我與朋友說過:「與J 的關係跟過去幾段都不一樣,我們很少吵架,安全穩定,應該就會一直這樣下去吧。」
J 曾對我承諾,除非是我想分手,不然他不會跟我分手:「因為我都沒差啊!」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沒有我都沒關係,但他給我的免死金牌,承諾他不會拋棄我,還是讓我覺得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安全感。
不過這個「沒差」的感覺,好像在關係的第四年還是第五年,也在我身上長了出來。進入老夫老妻的感情,漸漸讓人覺得,一天沒聯絡也不會怎樣、一週沒見面也沒關係、話題都在講狗,而不是彼此身上。
有幾次我在換衣服的時刻,一個人在狹小又安靜的更衣間裡,突然有一種「我是單身」的感覺襲來,有一股內在的聲音對我提問:「你們再繼續,要走到哪裡去?」「妳確定就要一直這樣下去嗎?」那個聲音太可怕,我無法接受,我們明明好好的,有什麼理由要分開?
我會趕緊冷靜下來,試著讓自己回想J 可愛的時刻,他讓我覺得心動、幸福、安定的時刻,「嗯嗯,我們很好,沒事。」好像斷訊的手機,重新接上訊號,又好像逼自己重新穿上,身體下意識脫掉的一件衣服。
但是K的出現,卻讓我直面了這些感受,一份自然而然就傾瀉而出的喜歡,跟必須用頭腦說服自己,拚命重新連線的愛。就算與K的狀態完全不明朗,我不知道他是否喜歡我,也知道他有女友,但內在的感受差別如此巨大,我無法再忽視。
「妳去年分手的時候,是怎麼下定決心的?」我帶著煩惱,詢問與交往五年男友分開的Y。「就是有一些問題,妳無法接受,也知道很難改變。」「我當然也怕分手會不會後悔,不過後來我就知道,這件事如果只是用頭腦想,我永遠不會有答案,只有行動了我才知道。」
Y說她在分手後,能量全部回到自己身上,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這麼飽滿,就算毫無打扮走在路上,都會有人一直回頭看她,整個人都在發光。
而對於K的難題,Y的見解獨到:「我其實不會站在道德的角度看感情,我會覺得,要跟讓你感到有『生命力』的對象在一起。」
Y的話語,成為重要的提醒,也是溫柔的路引。其實我自己心裡早已有了答案,只是需要一個認同與肯定,讓我敢往那條路走去。
回家後,又回到了更衣室換衣服,我最後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在與J 交往的這六年,妳有沒有盡了全力?」回想著我們初期的一路走來,每一個開心與不開心、彼此都努力調整自己的時刻。
「嗯,我已投入了全部的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用盡全力,毫無保留了。」我知道,這就是我的極限,我可以沒有一絲後悔地放下了。
我們到過那裡
我在愛情裡,見識到了自己的許多黑暗面。
比如說,我明明知道K有伴侶,我還是向前靠近,不顧這個舉動可能帶來的傷害。比如我喜歡上了別人,就想放下J ,知道他會對我退讓與寬容。
可怕的就是,我一直都很清楚這些事,卻也無法因此就停下我的黑暗與自私。誠實地說,我就是不想要成為最後一個被拋下的人,在這個大風吹搶椅子的遊戲裡,我怎麼樣也要搶到一個位子,即使把別人撞傷,心裡會感到抱歉,但我還是會這麼做,我並不慈悲偉大。
我想起某一任男友A。我是在與他分手後幾天,才從朋友口中得知,他早已與其他女生曖昧,形同精神出軌、微劈腿。我問了他這件事,他說:「那只是蜻蜓點水。」
他說得雲淡風輕,卻讓我永遠深深地記住了這四個字:蜻蜓點水。
知道與他曖昧的對象,是與我工作有些微交集的B,聽說B還曾與其他夥伴分享她與A曖昧的細節,我怒火中燒,感覺像被踩在腳底下,完全不被尊重。
但直到此刻,我想我或許能多少明白,他們各自的心情。不管是狠下心做出分手的那個決定、在有伴侶的同時卻喜歡上其他人、與有伴侶的人搞曖昧的罪惡感,或許這當中,沒有哪一個角色是容易、能全然快樂的。
我們就像在一個大型的轉盤上,你以為你永遠不會,也不該到對面去,你會一直在正確的位置,守得好好的。但就是有那麼一天,你轉到了那個你認定一輩子不會成為的角色,翻開劇本,突然間懂了屬於這個位子的心酸與悲哀。
於是我們才有可能,練就了真正的寬容與諒解。
當我與朋友聊起這段故事,才發現標準又正確的戀愛,基本上不存在。成年人的戀愛世界,根本就是大型車禍現場,每天擦傷、對撞、連環災難不斷。
她的現任老公,就是上一段戀情的小王;看似愛家的他,常常找人妻約砲;她和出軌對象,都劈腿了各自的伴侶。
這些上不了檯面的「勾當」,也許才是現實世界最真實的樣貌。小時候挑選玩具,我們都會想要最喜歡的那一個了,然後隨著時間成長,發現喜歡的一直在變,也不會只有一個。更何況是找伴侶這等人生大事。
不過這些貪心背後,或許就是一個個害怕寂寞的心靈吧,找樂趣、找伴侶、找意義,都是人類很努力,在與浩然的孤獨搏鬥啊。
我很感謝身邊朋友,在聽聞了我的故事後,從無責怪或說教,而是貼心遞上一句:「妳好勇敢提了分手,如果是我,肯定會先確認下一份感情,才敢分開。」「喜歡上有伴侶的人,真的很辛苦呀,我懂。」
我曾這麼安慰過失戀的朋友:「記住你此刻所有的感覺,因為以後你就會離開這裡。但是當有其他人也到達這裡時,你就可以跟他們說:『那個地方我也去過喔,我知道你的心情。』」
現在,我把這些心情全寫下,就是想要告訴以後抵達這裡的人,你並不孤單,我也到過那裡。一如早已去過那裡的人們,都溫柔地跟我說:「沒事,我們都在,有一天妳會好好的。」
賽姬與邱比特
人類常常有這種經驗,在歷經了感情的高低起伏後,會突然聽懂了某首情歌的歌詞、理解電影主角的心情、明白以前朋友曾說過的苦痛。
我也在走過這段歷程後,偶遇神話故事《邱比特與賽姬》,發現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早在千年前早有預言。
邱比特是人人皆知的愛神,只要被他的箭射中,人們就會立刻陷入熱戀,然而人們鮮少知道的是,邱比特自己也有愛人—那是一位名為賽姬(Psyche)的女子。
賽姬是平凡人類,因擁有絕世美貌遭到維納斯嫉妒,她命令兒子邱比特去懲罰賽姬,讓她愛上最醜最糟糕的男人。但邱比特卻沒有照做,偷偷把賽姬藏起來,成為他的祕密情人。
賽姬從沒看過邱比特的真面目,不知道他是誰,但一日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她違反與邱比特的約定,將油燈照在他臉上,赫然發現枕邊人原來就是愛神。邱比特被油燈燙醒,發現賽姬竟然背叛他,憤而離她遠去。
已深深愛上邱比特的賽姬,在傷心之餘,決定踏上把愛人尋回的旅程。她跑去找維納斯,維納斯故意刁難她,給出了四個困難的挑戰。
原本毫無能力的賽姬,因為愛而生出勇氣,並且在各種朋友的幫助下,成功達成了任務。一直在天上看著賽姬的邱比特,也因她的改變受到感動,在最後關頭幫助了她。最終賽姬的成長與兩人的合作,打動了天界,宙斯允許他們結婚,並將賽姬從一位平凡的人類,升格成了天神。
心理學家艾瑞旭諾伊曼(Erich Neumann),將這段故事定位為「陰性心靈的發展」,賽姬的成長,正是展現了新世代的女性樣貌。
在常見的陽性英雄故事裡,時常是以洋溢英雄情操的屠殺開始,講述主角如何一路過關斬將,征服世界;賽姬的故事卻是以「分離」為出發,而且是她親自造成的分離。她的出發不是為了征戰,而是「修復」關係,在這段修復裡,也包含了她自身的成長與轉變。
維納斯給予的挑戰難題,都是在鍛鍊賽姬靈魂中的陽性面,讓她學會辨識與篩選、耐心等待事物的改變、學習與陽性力量建立良性的接觸,而無損她原有的陰性特質。
「透過邱比特,透過她對他的愛,賽姬發展的方向不只是朝向他,而且是朝向她自己。」她每完成一項任務,就變得更有自信,最終擁有匹配邱比特的神性與神威。她長出了自己的翅膀。
我感覺自己就像賽姬,而J 與K都是我的邱比特,當我偶然瞥見他們身上的陽性特質,喚醒我內在的渴望,遂湧出了成長的動力。
他們的離開是必須的,我必須要獨自一人走這個歷程,才能不抱有期待與依賴,鍛鍊自己的陽性面向—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想擁有的體驗,我帶自己達到,而不再是被動等待,或用愛情來交換。
諾伊曼在書裡頭說:「有意識的愛情現象,比死亡更堅強。」恰恰就是我所感受到的。無論是深愛又失去,或是愛上卻不可得,因為愛著一個人,而打從心底迸發的生命力,都堅強無比。
在另一位心理學家茉琳.莫德克(Maureen Murdock)的《女英雄的旅程》裡,我再次看見同樣的指引:她說陷在「浪漫愛情」迷思中的女性,總在尋找一個可以解決她所有問題的父親/情人/救世主,因而讓自己時時處於期盼的狀態。
但是「女英雄必須拿出勇氣,去打破自己硬加在伴侶頭上的神力光環,並且必須下定決心為自己的生命承擔起所有責任。她必須自行做出困難的選擇,並藉著自己的努力換取獨立和自主。」
「一旦女人能被說服或說服自己,不再相信她只能從愛人手中獲得自我實現,她就能找到一個與她平等匹配的伴侶,因而享有真實的愛情。」
把期盼的心思與時間,全化為自主的行動,無論最終我們是否收穫一位伴侶,女英雄們都可以是賽姬,終成自己的女神。
知道K有女朋友的當下,是我們一起跟共同朋友吃飯時聊到,如果有一臺攝影機擺在旁邊,應該會錄到我「瞳孔震盪」的一幕。
但也因為很早就知道他有女友,才能一直適切地守在朋友的位置,直到那兩個禮拜的熱聊與見面。
明明知道對方有女朋友,自己也有伴侶,為什麼不能「乖一點」,一路往禁忌地帶踩了過去?
熟悉我的讀者朋友,可能都在前兩本著作《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和《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中,看過我和J 的故事。他是我重要的伴侶,把我從上一段痛苦的失戀中接起,陪我療原生家庭的傷;又伴我走過自由接案初期的不安,每每在我精神墜落之際,都成為我最溫暖的毛毯,安穩的依靠。
但是呀但是,我們終究不是神仙眷侶,也有一般情侶都會有的問題。
比如我們的個性並不相似,J 對許多行政或金錢的小細節,較漫不經心,我則是特別嚴肅謹慎的類型,偶爾就要擔心起他是不是忘了報稅、繳費,又怕自己變成老媽子管東管西。
我們的興趣也不一樣,他幾乎每個禮拜上山露營,做為忙碌工作中的放鬆;我不想待在營地煮飯看山,我喜歡旅行,到處走走看看。我喜歡看書,思辨議題,他則是看了文字就要睡著,甚至連我的兩本書都沒看過。
最難的可能是,我們對未來的想像不一樣。他期待結婚生子,和他的父母一樣,建立安穩圓滿的家庭;我對婚姻感到困惑與遲疑,更沒想過要生孩子,期待一邊旅居世界,一邊創作,創作就是我的孩子。
對於未來規劃不一樣這一點,我們一直都沒敢正面討論,彷彿害怕一旦揭開了,我們就必須分開,放手讓對方去實踐嚮往的幸福。J 沒有把他的想望強加在我身上,但他仍舊會說:「我是一定要結婚的人啊!」讓我始終害怕,有一天他會找到那個願意跟他完成夢想的人,而我只能默默退場。誰叫我是那個,不想結婚生子的女人。
即使這些矛盾一直存在,但我們的相處上,大致沒什麼問題,生活磨出了一定的默契,對於彼此的個性都了解不已,也和對方的家人、朋友熟識,平常在一起時是很舒服的,沒有任何必須分開的理由。
我真的曾經這麼深深相信:我們這輩子都不會分開。記得我與朋友說過:「與J 的關係跟過去幾段都不一樣,我們很少吵架,安全穩定,應該就會一直這樣下去吧。」
J 曾對我承諾,除非是我想分手,不然他不會跟我分手:「因為我都沒差啊!」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沒有我都沒關係,但他給我的免死金牌,承諾他不會拋棄我,還是讓我覺得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安全感。
不過這個「沒差」的感覺,好像在關係的第四年還是第五年,也在我身上長了出來。進入老夫老妻的感情,漸漸讓人覺得,一天沒聯絡也不會怎樣、一週沒見面也沒關係、話題都在講狗,而不是彼此身上。
有幾次我在換衣服的時刻,一個人在狹小又安靜的更衣間裡,突然有一種「我是單身」的感覺襲來,有一股內在的聲音對我提問:「你們再繼續,要走到哪裡去?」「妳確定就要一直這樣下去嗎?」那個聲音太可怕,我無法接受,我們明明好好的,有什麼理由要分開?
我會趕緊冷靜下來,試著讓自己回想J 可愛的時刻,他讓我覺得心動、幸福、安定的時刻,「嗯嗯,我們很好,沒事。」好像斷訊的手機,重新接上訊號,又好像逼自己重新穿上,身體下意識脫掉的一件衣服。
但是K的出現,卻讓我直面了這些感受,一份自然而然就傾瀉而出的喜歡,跟必須用頭腦說服自己,拚命重新連線的愛。就算與K的狀態完全不明朗,我不知道他是否喜歡我,也知道他有女友,但內在的感受差別如此巨大,我無法再忽視。
「妳去年分手的時候,是怎麼下定決心的?」我帶著煩惱,詢問與交往五年男友分開的Y。「就是有一些問題,妳無法接受,也知道很難改變。」「我當然也怕分手會不會後悔,不過後來我就知道,這件事如果只是用頭腦想,我永遠不會有答案,只有行動了我才知道。」
Y說她在分手後,能量全部回到自己身上,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這麼飽滿,就算毫無打扮走在路上,都會有人一直回頭看她,整個人都在發光。
而對於K的難題,Y的見解獨到:「我其實不會站在道德的角度看感情,我會覺得,要跟讓你感到有『生命力』的對象在一起。」
Y的話語,成為重要的提醒,也是溫柔的路引。其實我自己心裡早已有了答案,只是需要一個認同與肯定,讓我敢往那條路走去。
回家後,又回到了更衣室換衣服,我最後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在與J 交往的這六年,妳有沒有盡了全力?」回想著我們初期的一路走來,每一個開心與不開心、彼此都努力調整自己的時刻。
「嗯,我已投入了全部的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用盡全力,毫無保留了。」我知道,這就是我的極限,我可以沒有一絲後悔地放下了。
我們到過那裡
我在愛情裡,見識到了自己的許多黑暗面。
比如說,我明明知道K有伴侶,我還是向前靠近,不顧這個舉動可能帶來的傷害。比如我喜歡上了別人,就想放下J ,知道他會對我退讓與寬容。
可怕的就是,我一直都很清楚這些事,卻也無法因此就停下我的黑暗與自私。誠實地說,我就是不想要成為最後一個被拋下的人,在這個大風吹搶椅子的遊戲裡,我怎麼樣也要搶到一個位子,即使把別人撞傷,心裡會感到抱歉,但我還是會這麼做,我並不慈悲偉大。
我想起某一任男友A。我是在與他分手後幾天,才從朋友口中得知,他早已與其他女生曖昧,形同精神出軌、微劈腿。我問了他這件事,他說:「那只是蜻蜓點水。」
他說得雲淡風輕,卻讓我永遠深深地記住了這四個字:蜻蜓點水。
知道與他曖昧的對象,是與我工作有些微交集的B,聽說B還曾與其他夥伴分享她與A曖昧的細節,我怒火中燒,感覺像被踩在腳底下,完全不被尊重。
但直到此刻,我想我或許能多少明白,他們各自的心情。不管是狠下心做出分手的那個決定、在有伴侶的同時卻喜歡上其他人、與有伴侶的人搞曖昧的罪惡感,或許這當中,沒有哪一個角色是容易、能全然快樂的。
我們就像在一個大型的轉盤上,你以為你永遠不會,也不該到對面去,你會一直在正確的位置,守得好好的。但就是有那麼一天,你轉到了那個你認定一輩子不會成為的角色,翻開劇本,突然間懂了屬於這個位子的心酸與悲哀。
於是我們才有可能,練就了真正的寬容與諒解。
當我與朋友聊起這段故事,才發現標準又正確的戀愛,基本上不存在。成年人的戀愛世界,根本就是大型車禍現場,每天擦傷、對撞、連環災難不斷。
她的現任老公,就是上一段戀情的小王;看似愛家的他,常常找人妻約砲;她和出軌對象,都劈腿了各自的伴侶。
這些上不了檯面的「勾當」,也許才是現實世界最真實的樣貌。小時候挑選玩具,我們都會想要最喜歡的那一個了,然後隨著時間成長,發現喜歡的一直在變,也不會只有一個。更何況是找伴侶這等人生大事。
不過這些貪心背後,或許就是一個個害怕寂寞的心靈吧,找樂趣、找伴侶、找意義,都是人類很努力,在與浩然的孤獨搏鬥啊。
我很感謝身邊朋友,在聽聞了我的故事後,從無責怪或說教,而是貼心遞上一句:「妳好勇敢提了分手,如果是我,肯定會先確認下一份感情,才敢分開。」「喜歡上有伴侶的人,真的很辛苦呀,我懂。」
我曾這麼安慰過失戀的朋友:「記住你此刻所有的感覺,因為以後你就會離開這裡。但是當有其他人也到達這裡時,你就可以跟他們說:『那個地方我也去過喔,我知道你的心情。』」
現在,我把這些心情全寫下,就是想要告訴以後抵達這裡的人,你並不孤單,我也到過那裡。一如早已去過那裡的人們,都溫柔地跟我說:「沒事,我們都在,有一天妳會好好的。」
賽姬與邱比特
人類常常有這種經驗,在歷經了感情的高低起伏後,會突然聽懂了某首情歌的歌詞、理解電影主角的心情、明白以前朋友曾說過的苦痛。
我也在走過這段歷程後,偶遇神話故事《邱比特與賽姬》,發現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早在千年前早有預言。
邱比特是人人皆知的愛神,只要被他的箭射中,人們就會立刻陷入熱戀,然而人們鮮少知道的是,邱比特自己也有愛人—那是一位名為賽姬(Psyche)的女子。
賽姬是平凡人類,因擁有絕世美貌遭到維納斯嫉妒,她命令兒子邱比特去懲罰賽姬,讓她愛上最醜最糟糕的男人。但邱比特卻沒有照做,偷偷把賽姬藏起來,成為他的祕密情人。
賽姬從沒看過邱比特的真面目,不知道他是誰,但一日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她違反與邱比特的約定,將油燈照在他臉上,赫然發現枕邊人原來就是愛神。邱比特被油燈燙醒,發現賽姬竟然背叛他,憤而離她遠去。
已深深愛上邱比特的賽姬,在傷心之餘,決定踏上把愛人尋回的旅程。她跑去找維納斯,維納斯故意刁難她,給出了四個困難的挑戰。
原本毫無能力的賽姬,因為愛而生出勇氣,並且在各種朋友的幫助下,成功達成了任務。一直在天上看著賽姬的邱比特,也因她的改變受到感動,在最後關頭幫助了她。最終賽姬的成長與兩人的合作,打動了天界,宙斯允許他們結婚,並將賽姬從一位平凡的人類,升格成了天神。
心理學家艾瑞旭諾伊曼(Erich Neumann),將這段故事定位為「陰性心靈的發展」,賽姬的成長,正是展現了新世代的女性樣貌。
在常見的陽性英雄故事裡,時常是以洋溢英雄情操的屠殺開始,講述主角如何一路過關斬將,征服世界;賽姬的故事卻是以「分離」為出發,而且是她親自造成的分離。她的出發不是為了征戰,而是「修復」關係,在這段修復裡,也包含了她自身的成長與轉變。
維納斯給予的挑戰難題,都是在鍛鍊賽姬靈魂中的陽性面,讓她學會辨識與篩選、耐心等待事物的改變、學習與陽性力量建立良性的接觸,而無損她原有的陰性特質。
「透過邱比特,透過她對他的愛,賽姬發展的方向不只是朝向他,而且是朝向她自己。」她每完成一項任務,就變得更有自信,最終擁有匹配邱比特的神性與神威。她長出了自己的翅膀。
我感覺自己就像賽姬,而J 與K都是我的邱比特,當我偶然瞥見他們身上的陽性特質,喚醒我內在的渴望,遂湧出了成長的動力。
他們的離開是必須的,我必須要獨自一人走這個歷程,才能不抱有期待與依賴,鍛鍊自己的陽性面向—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想擁有的體驗,我帶自己達到,而不再是被動等待,或用愛情來交換。
諾伊曼在書裡頭說:「有意識的愛情現象,比死亡更堅強。」恰恰就是我所感受到的。無論是深愛又失去,或是愛上卻不可得,因為愛著一個人,而打從心底迸發的生命力,都堅強無比。
在另一位心理學家茉琳.莫德克(Maureen Murdock)的《女英雄的旅程》裡,我再次看見同樣的指引:她說陷在「浪漫愛情」迷思中的女性,總在尋找一個可以解決她所有問題的父親/情人/救世主,因而讓自己時時處於期盼的狀態。
但是「女英雄必須拿出勇氣,去打破自己硬加在伴侶頭上的神力光環,並且必須下定決心為自己的生命承擔起所有責任。她必須自行做出困難的選擇,並藉著自己的努力換取獨立和自主。」
「一旦女人能被說服或說服自己,不再相信她只能從愛人手中獲得自我實現,她就能找到一個與她平等匹配的伴侶,因而享有真實的愛情。」
把期盼的心思與時間,全化為自主的行動,無論最終我們是否收穫一位伴侶,女英雄們都可以是賽姬,終成自己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