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自我接納和肯定《愛唱歌的瑪莉》

《讀者文摘》曾經做過一項關於世界各國人民對於身材的自我評量調查。結果顯示,芬蘭人最瘦,巴西人最怕胖,法國人最常把肥胖原因歸咎於美國人的速食,而中國人則是最愛吃減肥藥的民族。

美醜胖瘦固然影響他人對我們的觀感,和我們自我形象的認知,然而,這當中的價值意義該由誰來界定?別人?還是自己?有些人雖然長得胖,卻怡然自得,活得自信又自在;有些人卻深深為此所苦,因為肥胖而信心盡失,退縮畏怯,甚至逃避現實;有些人就算不胖,還是成天嚷嚷著要減肥。我身邊就有不少女性朋友,明明身材很標準,卻仍然斤斤計較得厲害,彷彿只要多了一公斤,就會要了她的命。

不可否認,這個世界對外貌的確有普遍性的偏差重視,尤其是在媒體塑造的主流文化催眠下,幾乎大多數人都理所當然與這樣的價值靠攏:長得美麗英俊,彷彿表示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與才智都會比別人優秀,就算不如預期,也比較不會受到嚴苛的要求和批評;如果其貌不揚,就算能力再卓越、表現再傑出,也不容易被看見,蒙受青睞。

在學校表現一向優異自信的小侄子決定轉學了,我好奇追問原因,他悻悻然的嘆了口氣。「反正,不管我再怎麼努力,老師還是只會讓那個女生第一名。」 他正是這個價值觀下的犧牲者。

升上五年級、重新編班後,小侄子便常常為此苦惱,即使月考各科成績是班上最高,但是經過老師「巧手」融合平時成績後,他總是敗給班上那位長相甜美可人、會對老師撒嬌、母親也在同一所學校任教的女同學。幾番挫折下來,他開始對自己漸漸失去信心,也對讀書失去熱情。經過父母和學校的溝通失敗後,他只好決定離開這間念了五年的學校。

公平嗎?一點也不,卻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難怪美國的童書創作者奧利維爾.杜瑞亞,要透過《愛唱歌的瑪莉》這位小童星的成長故事,反映自己對這個世界以貌取人、忽視才能的失望感。

瑪莉從小就展現與生俱來的明星特質,長相可愛討喜又擅長歌唱舞蹈,一登台就是鎂光燈的投聚焦點,她的表演總是能夠獲得眾人喝采,也因此成為眾家小女孩的仿效對象。只是,當小童星非常辛苦,各方壓力如排山倒海而來,所以每天晚上,瑪莉都會把藏在枕頭底下的一盒櫻桃巧克力拿出來吃光,再心滿意足的入睡。沒多久,瑪莉的身材開始走樣,儘管歌舞實力依然出類拔萃,卻因為外貌的改變使觀眾漸漸流失。在一次舞台失足的意外中,瑪莉的演藝生涯也就此告終。不過,走下舞台,復歸平淡,瑪莉對歌舞的熱情不減,她年紀愈大,就愈難忘懷劇院的舞台。八十二歲那年,她鼓起勇氣再次站上舞台參加試鏡。雖然不再青春貌美,也不再有優雅體態,卻用動人歌聲和美妙舞姿征服在場的每一個人,成為真正閃亮的明星。

外貌的差異為瑪莉帶來迥然不同的人生,卻也凸顯了大眾側重外表更勝於內涵的價值觀。這樣的前後反差果然引發閱讀的小孩一番論戰。

「瑪莉變得好胖啊!」長大後的瑪莉一現身,阿德便馬上脫口而出。

「胖又怎樣?」身材同樣圓潤的莉莉口氣不太好。

「她那麼胖,難怪沒有人要看她表演了!」阿德說。

「誰說身材變胖就不能當明星?」莉莉說:「她還是很有才華啊!」

故事還沒有讀完,這兩個孩子便展開爭論。於是,我建議他們先把故事看完再繼續討論。當時,我就有預感這本書可能會引發激烈討論。

果不其然。

「看吧,」我才閤上書,莉莉就迫不及待發表高論。「就算她後來變得又老又胖,只要她有才華,還是可以當明星。」

「好啦,」阿德嘴巴雖然這麼說,但似乎沒打算改變自己的想法,「我還是覺得明星要長得漂亮又有才華,才算真正的明星。」

「可是──」就在兩人僵持不下時,一向沉默的阿青提出了有趣且重要的思考。「瑪莉並不覺得自己變胖有什麼不好,她不但過得很開心,就連她做的娃娃也胖胖的。」阿青注意到瑪莉的自主性格和思維。她沒有因為變胖或卸下明星光環自卑,反而更自在的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她還是喜歡唱歌跳舞,卻不再為取悅別人而做。

「況且──」當我還在思考的時候,阿青又開口了,「我覺得瑪莉自己並不想當明星。」

我怔怔看著他,懷疑他是不是會「讀心術」,看出我正在思考的事。

「如果她不想當明星,那為什麼老的時候還要去參加試鏡呢?」我好奇的問。

「她小時候是被逼著當明星,」阿青還沒開口,小光就搶著回答:「長大以後是自己想當明星才去試鏡……」

小光還沒說完,一旁的阿青就連忙補充:「我覺得她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明星,她只是喜歡表演。」接著,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對瑪莉的「童星生涯」發表意見。有的孩子認為,瑪莉的爸爸媽媽不應該讓她當明星;有的小孩覺得瑪莉的父母讓她登台表演,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即使瑪莉成為眾所矚目的明星,卻一點都不快樂。「她壓力太大了,所以睡覺前才要偷吃巧克力發洩一下,」小蘭這麼說。

「沒錯,」莉莉附和:「我很喜歡彈鋼琴,可是每次家裡有客人來,我媽都要我彈琴給他們聽。好討厭。」

「我還不是一樣,」這會兒,阿德倒是和莉莉意見一致了。「每次去爺爺奶奶家,我媽就要我拉小提琴給他們聽。」

「我更慘,」小蘭皺著眉頭,沒好氣的說:「上次外婆生日,我媽還要我在大家面前再表演一次英文演講比賽的內容。超丟臉。」

「唉──」阿青嘆了口氣。「沒辦法,大人就是愛炫耀。」

小朋友發表的高見尚未結束,我已經對他們的閱讀思考倍感驚嘆,同時對這本書有更深的感觸。原來,「童星瑪莉」的遭遇一點都不特別;原來,我身邊也有那麼多「小明星」。

其實,每個小孩都是父母心中最獨特閃亮的明星。父母不僅希望孩子看起來體面亮麗,也期望他們的才華與能力獲得肯定。只不過,這是出於小孩的意願,還是為了滿足父母的炫耀心態?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覺力,也有權利追求夢想和渴望的生活。如果孩子能夠接納自己,努力達到自我實現的人生,就算沒有閃爍的鎂光燈、如雷掌聲和群眾包圍,也能由衷相信自己是人生舞台上獨一無二的閃亮明星。

「豔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聖經箴言)瑪莉用自己的一生,向閱讀的小孩證明,舞台上的妝扮、燈光與眾人喝彩,都只是短暫虛華的片刻,亮麗的外貌也會逐漸隨年華老去,唯有內心懷抱的夢想與對事物的熱情,才能將最真實的自我表現出來。由內而外展現屬於自己獨特的天賦才華與生命特質,才是真正能吸引人投注目光的焦點。

就像當天討論最後,莉莉所做的結論:「我還是覺得才華比外貌更重要!」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