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位在商場上叱吒風雲的前輩曾說:「要不斷地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其實更精確一點的說,想要得到高薪資報酬或受到高層重用,必須不斷地學習、充實和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視野與格局,也就是創造自己在職場被利用的價值,即一般所謂的競爭力。
在外商工作時,曾有句笑話,「外商給的錢多,但錢多買藥吃。」拿高薪的代價,其實也就是一個人要做到二至三個人的工作量,或負更大的責任(跨國或跨領域管理)。在外商工作,雖然在短時間有機會可以發揮自我,爬升到比較高的職位,但有些同事,因為時常加班,飲食不正常,加上壓力大,未到中年身體就病痛一堆,或者是因此家庭生活無法兼顧。在新聞上有時可以看到,美國大企業的CEO(執行長),年薪動則千萬美元以上,十分令人稱羨,但在金融海嘯發生時,卻被別人戲稱為「肥貓」。為人所不知的是,這些高階經理人,大多數可能是從公司基層做起,在公司服務多年,且曾為公司賺了大把的鈔票,遠超過他目前所獲得的薪資報酬。
其實,人求事,事求人,從公司的立場,也希望能找到一個能為公司創造績效(不論是內勤管理或是業務推展)的優秀人才,並接受長期培養成為下一代的接班人,使公司能永續經營。所以,求職者(不論是新鮮人或老鳥),首先,一定要培養自己具有公司或業界所需要的專才,除了能為公司帶來績效外,還要有能力為公司解決問題,度過經營危機。其次,是了解公司文化,不論是事前蒐集資料,或者在加入後仔細近身觀察,若是與本身性格或興趣相近,就要盡快融入,若公司文化不是自己所欣賞的,或工作內容不是自己喜歡的,就得重新思考,對公司或對自己,長期留下來是否可能有互利和共同成長的空間。對公司而言,也是如此。因此,一般實務上會有提供彼此互相觀察及評估的試用期。
以下介紹的前面三章,是針對如何加強自己的能力,打下找到好工作的基礎,同時也是最能讓公司對你激賞的部分。若在學校讀書時沒有老師教過,或沒有在書本上學過,當然還是來得及迎頭趕上。對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可以盡快加強惡補,即使是職場老手,也可以善用各種資源,透過持續學習改變自己,並檢視過去職場經驗中成功或受挫的原因,再加以改善,使老手成功蛻變為高手,東山再起,再創高峰。
為協助年輕人順利找工作、提升職場存活能力,和及早培養自己被利用能價值,成為企業的接班人,每章結尾提供給年輕學子一段小貼士(Tips)供參考。
一、三頭與三好
剛上大學一年級時,曾經有幸受教於清朝出生,父親為清朝舉人,國學底蘊深厚的吉樑教授。當時吉教授雖已高齡83歲(學生都尊稱他為「吉爺爺」),但精神奕奕,講起課來生動有趣,可以滔滔不絕連續講四堂課不休息。吉教授博學多聞,曾任教於台中師專,並出版「文法精論」一書,嘉惠後人。他曾說在他的幼年時代,四書五經不僅必須背得滾瓜爛熟,還要能默寫得出來,這是我們這一代望塵莫及的。
吉教授來自江蘇,經歷過朝代變更,也經歷過兵凶戰危,九一八後執教於大專,也擔任過省府參議,可說是學經歷十分豐富。我曾在大一下學期擔任班代時,陪伴在板橋獨居的吉教授同住一學期,也因此更有機會近身學習到吉教授的人生智慧,例如,他曾經分享他聽過孫中山演講的故事,說孫中山的口頭禪是「不要緊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做人要講求「廉」,也就是能貪的時候不貪,才會有浩然正氣」,「擔任領導者要能任勞任怨」,或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等智慧的話語,對我來說,真是寶貴的人生際遇。
吉教授對我們這些後生小輩毫無保留傳授他的人生經驗,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三頭」與「三好」。所謂「三頭」是「舌頭、筆頭,與拳頭」,「三好」是「書要讀好,人要做好,事要辦好。」基本上,若能好好培養「三頭」,及達到「三好」的境界,搭配上天時及地利,就非常有機會成為人生勝利組。
在舌頭方面,要盡可能博學多聞,並找機會練習思考邏輯、口條及上台的台風,可以在短時間內抓住人心,簡要扼要地把重點向聽眾表達清楚。在筆頭方面,要經常練習寫作,旁徵博引,起承轉合,段落分明,令讀者心有戚戚焉。在拳頭方面,要經常鍛鍊身體,保持強健體魄,如能習武防身更好,自助又能助人。
「三好」則是比「三頭」更重要,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努力學習如何把「三好」都做好,但很多人在此生一樣也沒做好,畢竟每一項都是門高深的學問,想要做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找到好的工作,就必須想辦法先把自己的基礎實力培養好。駑鈍如我,就是將吉教授的話奉為圭臬,在大學時就大大的學(如積極參加各類社團、投稿校刊、當選學生代表或學習跆拳),不斷充實及努力培養自己上述各項能力,儲存自己被利用的價值,不論是自己創造機會,或是等到有一天機緣成熟時,自然能水到渠成,千里馬遇到伯樂,姜太公遇到周文王。
小貼士:可以「三頭:舌頭、筆頭,與拳頭」,及「三好:書要讀好,人要做好,事要辦好。」作為人生努力的目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