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1課 高效記憶,更快更牢掌握知識點

「如何提高記憶力、又快又好地把東西記牢記熟」是困擾不少同學的老大難問題。面對必須背誦的古詩詞、歷史事件或數理公式,很多人要麼怎麼都記不住,要麼記完了之後又忘得特別快。

有些同學在考前臨時抱佛腳,抓耳撓腮地抱著書死記硬背,到了考場發現題目似曾相識,答案卻怎麼也想不起來。

有些同學背單字,完全就是舉起書一個一個機械地往下背,背到一個詞就重複讀幾遍,比如「apple,apple,蘋果,蘋果,apple,蘋果」,然後就覺得大功告成了,結果過一會兒再回看,發現基本上都忘光了。因為一而再、再而三地記不住,不少同學會進入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最後甚至放棄了。

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並非天才,做不到過目不忘、「秒記」是很正常的。很多同學記不住東西絕非因為智商低,而是因為沒有掌握提高記憶效率的方法,或總是死記硬背,根本沒有思考過應該怎麼去記東西,效果當然非常差。

記東西雖然著實令人頭大,但如果掌握了好方法,就能事半功倍。一旦把知識點記牢了,你的考試分數和排名一定會有明顯提升。即便只是背熟一個知識點,你在某次考試中也可能多得3、5分,這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幾分,或許會對你的升學乃至命運產生關鍵性的影響,所以無論如何都別因為畏難而輕易放棄。

從小學一年級到哈佛碩士畢業,我記了將近20年的海量知識點。背東西有意思嗎?實話實說,當然不好玩。但面對枯燥甚至有時讓人崩潰的記憶任務,我總會提醒自己:咬牙頂住,絕不退縮。此時心志和筋骨上的疲累,終將轉化成升學目標實現那一刻的無上喜悅。

同時,我還總結了能讓記東西不那麼難熬的三大關鍵。

◎關鍵一:努力把記憶過程趣味化。加入一些生動和有趣的元素,只用眼看、用嘴念是非常枯燥的記憶形式。
◎關鍵二:把表面看上去散亂無規律的東西努力地串聯起來,變個體為整體,做有規律的整塊記憶。
◎關鍵三:盡量借助自己已熟悉、知道的內容記憶新知識點,以舊帶新。下面,我將基於這「三項關鍵」,逐一講解自己最常使用的五大記憶法。

第1小課 多感官刺激記憶法

多感官刺激記憶法,就是同時動用我們的多種感官,比如視覺、聽覺和嗅覺等,來進行記憶。

也許你會問,記東西為什麼還要用到聽覺甚至嗅覺呢?和這些感官有什麼關係呢?其實,當多種感官齊發時,大腦受刺激的效果會顯著增強,記憶中樞能獲得更充分的調動。做個簡單粗暴的類比:某個夏日午後,你熱得汗流浹背,如果這時讓你喝一杯冰可樂,你肯定會覺得解渴,但可能還是覺得熱;此時如果讓你一邊喝冰可樂,一邊在涼爽的冷氣房裡坐著,你一定會感到更加舒爽,解暑也更加徹底,因為這時你的皮膚(觸覺)、味蕾(味覺)同時在感受涼爽。

同理,回到記憶這件事上,以背單字為例:如果你只是用眼睛盯著新單字記憶,相當於只刺激了視覺區域,無法對大腦形成足夠刺激,達不到很好的記憶效果。

在背單字時,一定要動用自己的聽覺。具體做法有兩個:一是在碎片時間裡戴上耳機,聽單字音訊;二是盡量抽時間做單字聽寫練習。比如你現在要背單字,那麼請一定選擇配有音訊的單字書(或其他背單字材料),每天確保至少聽三次音訊,並且我建議你把這三次拆分成「1+2次」。

「1+2次」記憶法

「1+2次」中的「1」,指的是在背誦新詞當天就要同步聽錄音。

在開始背誦新詞前,至少先完整地聽一遍新詞音訊,聽的同時瀏覽對應的新詞,建立對這些詞最初的印象。背誦到具體某個詞時,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再聽一遍與其對應的錄音。

把當天所有新詞都背完後,再完整地放一遍音訊,一個詞一個詞地聽下去,聽的時候盡量不看書,逼自己快速拚讀出單字。如果某個單字卡住了,就重聽一遍那個單字的音訊,再次嘗試記憶,直到熟練為止。

「1+2次」中的「2」,指的是一天結束前至少再利用兩段碎片時間,聽兩遍當天的任務單字音訊。比如你可以在中午吃飯時聽一遍,晚上睡前再聽一遍。聽的時候仍然要逼自己同步拼讀單字,遇到沒記住的詞就立即回到文本再背一遍,直到記牢為止。
聽寫練習記憶法

另一個記憶的好方法,是做聽寫練習。如果時間有限,你可以把聽寫和純聽單字音訊結合在一起,聽的時候就準備好小本子,同步聽寫。

如果時間充分,還可以每天抽出15至20分鐘時間專門做一次聽寫練習,遇到拚不出來的詞就快速地回到書本進行二次記憶和複習。

和背單字類似,古詩詞記憶也可以使用多感官刺激記憶法。比如背誦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們就可以把周杰倫譜曲演唱的《念奴嬌》這首歌下載下來聽:「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邊聽歌,邊體會,確實能記得更清楚、牢固。

我還記得自己在中學背誦蘇軾的《水調歌頭》和李煜的《相見歡》時,就配合著聽了王菲和鄧麗君所演唱、以這兩首詩詞為藍本創作的歌——《明月幾時有》以及《獨上西樓》。和詩以歌,將古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同時刺激視覺與聽覺,記起來就快了不少。

除了聽覺,我們還可以調動嗅覺和味覺。比如,背「chocolate」(巧克力)這個單字時,也同時吃一小塊巧克力,邊嚼邊記,當再次吃到巧克力時就更容易回憶起這個單字,或在看到「chocolate」這個詞時就想起了當時的味道。

說來有趣,在所有同水果相關的單字裡,除了apple和banana這樣的常見水果外,我記得最牢的當屬「durian」(榴槤)這個詞。為什麼呢?我上小學三年級時,父親有次到馬來西亞出差,順便帶了當地的冰凍榴槤回家。

我在品嘗這種味道獨特的水果時,媽媽在一旁笑著說:「知道榴槤的英語怎麼說嗎?durian、durian、durian……」

一邊是「上了頭」的又臭又香的榴槤滋味,一邊是媽媽清亮的英語複讀,從此我對durian印象深刻。

【前言】

【自序】只有當人類發明了發明的方法後,人類社會才能快速地發展

標題這句話來自查理.蒙格。

同樣的,只有當我們掌握了高效學習的方法後,成績才有望躍升,學業的理想才更易實現,乃至往後的人生,都會有更多美好的可能。因學習而受益的幸運兒我出身於二線城市的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家族裡沒有達官顯貴,卻滿是書墨香。

童年時,我總能在起居室聽到優美的英文錄音,在睡前享受母親的故事朗讀,週末看望姥姥、姥爺時,聽他們討論文史哲。

我的父親出生在南方的偏僻山村,憑努力在20世紀、80年代初考上北方的名牌大學,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了命運。家庭的薰陶使我從小就對知識和學習有種天然的親切感。自入學第一天起,我就喜歡背著書包進學堂的感覺。

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後又留學耶魯與哈佛,18年求學路有艱辛、有挑戰,更有戰勝自我之後的欣喜。學習中時常遇到難點,考試偶爾發揮失常,這非但沒令我沮喪,反而激起了我的鬥志—與知識盲點鬥,其樂無窮,我又有得學了!

在耶魯讀本科時,我第一篇論文的初稿被教授委婉評價為「不合格」,我閉門兩日推倒重來,最終,這篇大學論文處女作得了滿分。

學習是艱苦的:昏天黑地拚作業,壓力山大備考試,通宵達旦熬論文,挑燈夜戰做實驗—這確實令人疲累;但學習又是甘甜的:學到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迎接挑戰,不斷進步——非一般的成就感,令人甘之如飴。

從在中國土生土長,到18歲時放棄保送,成為耶魯有史以來在福建全獎錄取的第一名本地高中生,再到22歲進入投資銀行,25歲考入哈佛商學院,如今繼續在職場狂奔……這一路,我都是「學習」的最大受益者。

持續不斷地高效學習,為我的年輕人生開創了豐富多彩的可能性。我獲得了更多機會,看見了更遠的風景,結識了更優秀的朋友,參與了能給世界帶來積極影響的事業。我感覺生命更具張力,也更加寬廣了。

幫很多人學會了高效學習的方法我曾在不同場合分享求學經歷,同學們求知若渴,問題連珠炮似地拋過來:

如何聽講、做筆記,才能更好地吸收課堂所學?
如何提高文科記憶能效?如何應對理科繁雜公式?
如何閱讀、寫作?
如何預習複習?如何整理錯題?
如何管理時間?如何加強專注力?如何提高英語?
如何制訂求學目標和執行計畫?⋯⋯我盡量一一作答,卻仍應接不暇。自2016年起,我開始在業餘時間寫文章分享學習經驗和方法,詳盡地講解備考經歷、擇校選專業、學習任務規畫方法等,其中多篇被媒體廣泛轉載,閱讀量過億。

後來,我出版了基於個人求學經歷的第一本書《不如去闖》,當年便成為當當網評選的最受歡迎好書之一。讀者見面會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和家長,我一次次被他們感動,甚至震撼。我未曾預料到,自己的分享竟能給這麼多人帶來改變命運的影響。

一位廣西的媽媽帶著上國一的兒子專程趕到北京簽售會見我。自從通過文章和課程結識了「Leo哥哥」,曾經「貪玩得要命、從來不念書」(讀者原話)的孩子開始認真上課、寫作業,因為「他現在有個夢想,要像Leo哥哥一樣考哈佛」;曾經「快被他氣死」的媽媽,如今對兒子充滿信心和驕傲。

一位曾在國三叛逆到快輟學的天津女生,通過「學長LEO」公眾號認識了我,從此把我當成「可望也可及」的學長,大考實現逆襲,被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錄取。

一位在陸家嘴金融公司夜以繼日加班、一度對未來深感迷茫的男生借鑒我的經歷和方法,找回了對生活的熱情和方向,之後申請國外大學的MBA。

本科學歷並不驚豔的他一舉被哈佛錄取,成了我的同系學弟。入學第二天,他就給我發了感謝郵件,謝謝我帶給他的力量,讓他考進了「之前沒敢想的哈佛」。

也有已經告別校園和職場的全職媽媽,因為我的分享,重拾書本,學英語、考證、再投入職場,開始了鮮活的第二人生……

這些真實的事例都在印證一個道理:學習,遠非很多人想像的那麼艱巨。

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即使資質平凡,也能在學業中獲得豐收,突破自我局限。擁有高效的學習方法,成為學霸,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

我希望自己的點滴學習經驗能幫更多人獲得改變命運的機會,所以從哈佛MBA二年級起(也是自己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年),我開始了一項「有且僅有一次」的工程:基於前幾年的分享經驗,寫出這本書,系統、全面、透澈地講解自己20年求學路上的諸多方法,力爭不遺漏任何關鍵的學習場景和痛點書中的方法改變了我的命運,也能改變你的一年半以後的今天,在逐字逐句寫完25萬字初稿、整理和製作了近70張配圖,又歷經多輪增減和潤色後,《學習高手》終於得以和大家見面。

這是一本涵蓋100+個學習方法、幾十段獨家案例故事的超級攻略。英文裡有個詞叫「One-stopShop」(一次滿足商店),用於形容這本書再貼切不過—不管你有怎樣的學習痛點和困惑,看這本書足矣。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通俗易懂,很具操作性。我看過一些以「學習力」為主題的書,讀下來的感受是,精密高深的理論非常豐富,但部分內容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讀過後依然不知該如何使用,反而可能令人更加焦慮。

在寫作這本書時,我有意規避深奧道理,尤其是晦澀的「子曰」或「研究表明……」,每個方法我都盡可能掰開揉碎,以直白的語言講解清楚,便於讀者讀後即刻能用,體驗到實在的效果。

在篇章結構上,我和出版社的老師們反覆論證,最終畫分為:〈提高成績,在學校裡脫穎而出〉,共計8大課、25小課,涵蓋記憶、筆記、預習、複習、做作業、錯題、偏科、請教老師等學習場景,幫助提高以應試升學為導向的各項學習能力。

〈終身學習,讓你更出類拔萃〉,共計9大課、33小課,涵蓋邏輯思考力、速讀、精讀、寫作、減壓、注意力、熬夜、自學、時間管理等學習場景。

活到老學到老,出了校園更要持續學習,本章旨在幫助讀者獲取終身學習的能力。

〈學霸分享,直通世界名校的超級學習法〉,共計6大課,也是本書的亮點章節,通過英語、寫作和SMART原則、OKR工作法、LEO解讀五步法等文章,分享我在耶魯和哈佛讀書時習得的好方法。

〈深度成長,全方位培養綜合素質〉,共計3大課,包括哪些課外活動可以鍛造全方位能力,如何選擇課外活動,以及如何在課外活動中複利成長。

〈LEO的成長經歷,寫給每一個有夢想的你〉,共計4大課,包括九字三步精進法、四年耶魯情誼、哈佛學生的24小時和我母親的誠意分享。在每一課中,我首先就某個學習場景進行痛點與問題剖析,接著逐一詳述相應的學習方法,既有「LEO牌」原創發明,也有自己親測好用的經典方法。每個方法都搭配生動案例,包括我的個人經歷,比如「GMAT兩週高強度複習回顧」「我的減壓與熬夜攻略」「我的寫作素材本」等。

這些自己在不同求學階段的親身經歷,不僅是對方法講解的具象補充,還可為讀者朋友們提供能量和鼓勵。《學習高手》是一本方法豐富實用的乾貨工具書,而我更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求學路上的一束亮光、一個溫暖的陪伴者。

最後談談我對「學習高手」這個詞的粗淺理解。門門功課過硬,回回考試高分,這是普遍認同的學習高手、「學霸」的標準。但這本書書名中的「高手」卻有另一層含義:它是相對的,可以跟別人比,更應該同自己比—與曾經的自己、昨天的自己比。

希望本書能助你完成從不會學習到善於學習、玩轉學習的蛻變,告別過去的自己,成為掌控學習成績和未來人生的高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