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卡內基快樂學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第10章 為負面情緒設定「停損點」

▌為負面情緒設立停損點,在人生裡大賺小賠

你想知道如何在華爾街一夕致富嗎?事實上,每個人都想知道。我要是知道答案,這本書的銷量應該馬上一飛沖天了。不過,成功的操盤經理人確實都有一些獨門心法,投資顧問查爾斯.羅伯茲(Charles Roberts)告訴我的故事就是一例:

最初我從德州來到紐約,口袋裡只有朋友集資託付我投資股市的兩萬美元,我以為自己很懂股市遊戲規則,豈知最後全部賠光光。沒錯,我深信某幾支股票將會賺到大錢,最終卻是賠得一蹋糊塗。
自己的錢玩完了,我不是很在意,但是連朋友的錢都有去無回,我就很過意不去了,就算他們負擔得起損失也一樣。我們的投資事業泡湯後,我實在是沒臉再見他們,然而,令我驚訝的是,他們不但輸得起,而且還超級樂觀。
我知道自己的投資就像亂槍打鳥,基本上就只是中或不中兩種結果,所以很大部分是靠運氣,再不然就是其他人的股市評論。說穿了,我是「靠順風耳在玩股票」。
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失誤,決心在重返股市之前先搞清楚它的本質。我在尋找答案的期間結識史上最成功的投機客之一伯頓.凱索斯(Burton S. Castles),他長期享有年年保持豐碩戰果的盛名,而且這種成績絕非單憑機率或好運。我相信自己可以從他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經驗。
他根據我以前的交易方式提出幾項問題,然後告訴我一道至關重要的交易法則。他說:「我的每一樁買賣都會設定停損點。好比我買進一股五十美元的股票,立刻就會設定停損點是四十五美元。」意思是,一旦這支股票下跌五美元,系統就會自動賣出,將損失限縮在五美元內。
這位老練的投資大師繼續說:「如果你最初的進場時機比較明智,你的獲利可能會漲到十美元、二十五美元,甚至是五十美元。結果是,你只要能將損失限縮在五美元內,即使超過半數股票小賠,最後還是很有可能賺進暴利。」
我立即採納他建議的原則,並且沿用至今。它為我和我的客戶省下上千、上萬美元損失。
過了一段時間,我也慢慢想通,停損點法則除了股市適用,在其他方面也合用。我開始為財務領域以外的煩憂心事設下停損點,以此處理每一種使我生氣、憤恨的壞事。成果真的很神奇。
舉例來說,我經常與一位以遲到出名的朋友共進午餐,以前他總是讓我等到午餐時間都過了一半才姍姍來遲。最後我告訴他,這件煩心瑣事已經設定好停損點。我說:「比爾,我等你的有效停損點是十分鐘。要是你超過了,我們的午餐約就直接取消,我馬上就會掉頭走人。」

哎呀,我真是的!多麼希望自己幾年前就有這種意識,可以為我的沒耐性、壞脾氣、好辯天性、遺憾與身心壓力設定各種停損點。設立停損點可以為各種威脅破壞內心和平的狀況拿捏分寸,為何我竟然沒有想過?我早就可以對自己說:「欸,戴爾.卡內基,你發牢騷也發夠了,該消停了吧?」為什麼我從來不曾這樣做?

▌請將失敗化為寶貴經驗,而非天價成本

我在某次關鍵時刻也曾表現到位。那起事件堪稱人生一大危機,當時我幾乎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未來夢想與計畫,以及多年來的心血與創作人間蒸發。這段經歷的始末如下:

我三十出頭歲時就決定,下半輩子都要用來寫小說,成為美國小說家法蘭克.諾里斯(Frank Norris)、傑克.倫敦(Jack London),或英國小說家湯瑪士.哈代(Thomas Hardy)第二。我一心想玩真的,於是花兩年旅居歐洲,打算省吃儉用過日子。當時正值一戰期間,歐洲政府瘋狂印鈔,因此美元在當地很好用。在那兩年裡,我完成自詡為巨著的作品,命名為《暴風雪》(The Blizzard)。這真是渾然天成的白痴書名,因為所有出版社的回應確實冷漠到令人結冰,就像橫掃美國的暴風雪一樣寒徹骨。當文學經紀人告訴我這本書毫無可讀性,而且我沒有寫作天分和敘事才華時,我的大腦瞬間當機。我茫然無措地離開經紀人的辦公室,當時就算他舉棍狠狠敲向我的腦袋,我也不會更驚愕了。我全然麻木無感,但清楚意識到自己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必須做出至關重要的決定。我究竟該怎麼辦?我該如何轉換跑道?我就這樣恍恍惚惚地混了好幾個星期。當時我還不曾聽聞「為憂慮設下停損點」的說法,但如今回頭看來,我發現自己那時正好就是這麼做的。我把過去兩年埋頭苦寫的這本小說當作一場寶貴實驗,既然它如今已變成呆帳,乾脆一筆勾消。然後我從這條起跑線東山再起。我重操舊業,籌組並教授成人教育課程,閒暇之餘則是撰寫傳記和紀實文學作品,好比你正在閱讀的這一本。

幸虧我當初放棄了,現在才能過得如此開心,不止如此,每次我一想到這幕往事就樂得只想跑上大街手舞足蹈!我可以坦白告訴你,從那一刻起,我從來就沒有為了自己當不成湯瑪士.哈代第二的事實悲嘆過一天或甚至一小時。
十九世紀某一晚,貓頭鷹在華頓湖畔的叢林中發出尖嚎時,亨利.梭羅拿起鵝毛筆蘸了一下自製墨水,然後在日記裡寫下這句話:「萬事萬物的代價就是我們生命的總值,若非當下立即交換而來,就是留待未來兌現。」
轉換成白話說法就是:我們為了某件事付出像大把寶貴人生這樣的天價成本,難道不是傻瓜嗎?

▌放下憎恨,別用心靈平靜換痛苦回憶

英國劇作家W.S.吉伯特(W. S. Gilbert)與亞瑟.蘇利文(Arthur Sullivan)深諳如何創造美妙文句與音樂,卻不懂如何為自己的生活製造歡樂,讓人看得直搖頭。他們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輕歌劇(operetta)作品,卻不懂得收斂脾氣,為了區區一張地毯的價格記恨對方好幾年!當時蘇利文為兩人合資收購的戲院訂購一張新地毯,吉伯特看到帳單後卻氣得怒髮衝冠。他們纏訟數年,餘生再也不曾和對方說過一句話。當蘇利文希望為新作編曲時,他就寫信給吉伯特:輪到後者填詞時也如法炮製。有一次他們同台謝幕,硬是分別站在舞台兩端,背對彼此向觀眾鞠躬致意,就只是為了避免對上眼。說起為憎恨設定停損點的功力,他們倆完全比不上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美國內戰期間,林肯的朋友曾大肆抨擊可惡的宿敵,林肯卻說:「你心中的個人仇恨比我多。或許我是太無感了,不過我從來就不覺得這樣做值得。我們沒必要把人生一半時間都浪費在爭執之上。要是任何人停止攻擊我,我絕對不再記恨。」
我真希望我的伯母也有林肯這種一笑泯恩仇的功力。依蒂絲伯母和法蘭克伯父抵押了自家的農場,這塊地就像是被下了詛咒一樣,雜草叢生、土地貧瘠,而且處處是溝渠。他們的生活艱難,每一分錢都得花在刀口上。不過伯母很喜歡買窗簾布等小飾物,試圖把寒傖的屋舍打點得好看一些。她常在門市賒帳買下這些昂貴小物,這讓伯父很擔心欠下大筆鉅款。他具備農夫害怕積欠債務的恐懼天性,所以私下請店主丹.艾佛索別再同意他的妻子賒帳購物了。伯母知道這件事後氣得火冒三丈,這股火氣甚至一路燒了五十年都沒熄過,而且三不五時就要舊事重提,連我都不只聽過一、兩遍。上次我們見面時她已近八十歲,我對她說:「伯母,伯父讓你丟臉確實是他不對,但是你捫心自問,難道你抱怨五十年至今不比他更過分嗎?」(我也很可能是在多費唇舌。)
伯母為這些痛苦的回憶付出天價成本,那就是她的心靈平靜。

◎第23章 疲勞上身之前就要先休息

▌學會放鬆,就能有效遠離煩憂

我為何要在一本討論消除煩憂的書裡花一章說明消除疲勞的重要性?道理很簡單,因為疲勞往往會催生憂慮,或至少是引導你變得更容易憂慮。任何醫學系學生都會告訴你,疲勞會降低身體抵抗普通感冒和幾百種其他疾病的能力,也會壓抑個人抵禦恐懼和憂慮等負面情緒的能力。因此,消除疲勞有助遠離煩憂。
「有助」遠離煩憂,這還算是客氣的說法,美國醫師艾德蒙.傑考森(Edmund Jacobson)的用詞激進多了。傑考森醫師出版了《漸進式放鬆》(Progressive Relaxation)、《一定要放鬆》(You Must Relax)兩本書,也曾擔任芝加哥大學臨床生理學研究室主任,他花了許多年實驗以放鬆作為醫療方法的成效。他聲稱,任何神經緊張或是情緒波動「在徹底放鬆的狀態下都會消失」。換句話說:一旦你放輕鬆,就不會再受憂慮所苦。因此,消除疲勞與煩憂的首要之務就是:多休息。而且,在你感覺到疲累之前就要先休息。
這一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疲勞累積的速度驚人。美國陸軍反覆測試後發現,即使是歷經多年部隊訓練、練就一身堅韌體能的年輕士兵,只要讓他們每小時卸下軍事包十分鐘,行軍就能走得更遠、更久。於是陸軍便規定士兵得這樣做。你的心臟就像陸軍一樣精明,每天它都會抽打總量約可裝滿一輛鐵路油罐車的充足血液供應全身,發揮足以將二十噸煤炭往上舉高至一公尺高平台的能量。它就這麼每天完成大量工作,五十年、七十年、甚至九十年如一日,但為何它受得了?美國哈佛醫學院醫師華特.坎農(Walter B. Cannon)解釋:「多數人都以為心臟做工從不停歇,但事實上心臟每次收縮完之後,都會休息一定的時間。若依心臟平均每分鐘跳七十下計算,實際工作量只有九小時,也就是說每二十四小時總共會休息十五小時。」

▌小睡片刻的驚人修復能力

二戰期間,溫斯頓.邱吉爾即使已經從六十歲邁入七十歲大關,六年間依舊每天工作十六小時,直接指揮大英帝國的戰略布局,堪稱創下驚人紀錄。箇中祕訣何在?每天早上起床到十一點為止,他都躺在床上讀報告、下指令、通電話,甚至主持重要會議;午餐後他再度躺上床午睡一小時;晚間他依舊爬回床上睡兩小時,直到八點起床吃晚餐。他無須消除疲勞,因為他早已防範在先。正因為他頻繁休息,因此可以精神抖擻地長時間工作到深夜。
具備獨創性的洛克菲勒締造了兩大非凡紀錄,一是累積當代全球僅見最龐大的財富,二是活到九十八歲。他是怎麼辦到的?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長壽基因的遺傳,但另一個原因就是每天中午他習慣在辦公室打盹半小時。一旦洛克菲勒躺上辦公室的沙發午休,就連美國總統來電都別想叫得動他!
心理學家丹尼爾.賈斯林在著作《為何累斃了》(Why Be Tired)中觀察到:「休息不代表什麼事都不做。休息就是在修復。」撥一點點時間休息的做法其實具有驚人的修復力,即使只是打盹五分鐘都可以預防疲勞!美國職棒傳奇教頭康尼.梅克(Connie Mack)告訴我,要是比賽當天下午沒有小睡,球賽打到第五局就沒力了;但是只要打個盹,即使只有五分鐘,他也能撐完連打兩場的賽程。
我曾詢問艾蓮諾.羅斯福,入主白宮十二年間如何應付繁瑣又冗長的行程?她回答,每次接見民間團體或發表演說前,她多半會先坐在椅子或沙發上花二十分鐘閉目養神。
紐約市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舉行世界牛仔競技會時,金恩.歐崔可說是眾所矚目的明星,當時我就在他的更衣間採訪他,瞄到室內有一張行軍床。「我每天下午都會上床躺一下,」金恩.歐崔說,「在演出的空檔假寐一小時。我在好萊塢拍片時,常會在一張大椅子上打盹十分鐘,之後便會感到精神大振。」
發明大王愛迪生同樣將他的無窮精力與毅力歸功於想睡就睡的習慣。

▌找空檔躺平放鬆,回血率大增

我曾有幸在亨利.福特年屆八十歲之前採訪他,令我大感意外的是,他看起來神采奕奕、氣色紅潤。我向這位大忙人請教保持精神的祕訣,他說:「我如果可以坐,就絕對不站;如果可以躺,就絕對不坐。」
「現代教育之父」霍拉斯.曼恩(Horace Mann)上了年紀之後也這樣做。他在擔任安蒂奧克學院院長時總是一邊與學生談話,一邊在沙發上伸懶腰。
我曾經勸告一位好萊塢電影導演嘗試類似技巧消除疲勞,他也承認效果有如奇蹟。此人便是傑克.崔塔克(Jack Chertock),如今他已躋身名導之列。幾年前他來找我時,還只是米高梅(M-G-M)短片部門主管,總是體力透支、疲倦不堪的慘樣。他說自己試過各種招數,例如吃補品、維他命和藥物,幾乎無一奏效。我建議他每天都放幾分鐘短假,實際做法是在辦公室和同事開會時,伸直身子躺下來,放鬆一下。
兩年後我們再度碰面,他對我說:「我的家庭醫師說奇蹟發生了。以前我們開會構思短片時,我都會全身硬梆梆、直挺挺地端坐在椅子上。現在我改成在辦公室沙發上伸直身子躺下來開會。我覺得自己的狀況比過去二十年好很多,每天多工作兩小時也不覺得累。」
你該如何應用這一套做法?你若是上班族,恐怕無法像發明家愛迪生和電影製片人山繆爾.高德溫(Samuel Goldwyn)一樣在辦公室小憩;你若是會計師,和老闆討論財務報表時也不太可能大剌剌地躺在辦公室沙發上。但如果你住在小城鎮,中午可以回家用餐,或許就可以在飯後假寐十分鐘。如果你年逾五十歲,卻總是覺得忙到無法分身偷空休息,那你還是趕緊多買一點保險吧。
如果你無法偷空午睡,至少可以在晚餐前試著躺平一小時,這麼做的成本遠低於一杯雞尾酒,而且光是伸直身子躺下的放鬆成效,就比雞尾酒高出五千四百六十七倍。如果下午五點、六點或七點你可以假寐一小時,就等於為自己多擠出一小時的清醒時間。因為晚餐前假寐一小時,加上夜間沉睡六小時,就等於睡足了七小時,效用遠高於一次睡滿八小時。

▌在感到疲勞前就先休息,工作效率驚人

做粗重工作的勞工如果可以有更多時間休息,就可以完成更多工作。「現代管理學之父」佛德列.溫斯勒.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在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 Company)擔任科學管理工程師期間,便充分印證了這一點。他觀察,做粗重工作的勞工每天可以負載十二.五噸生鐵裝車,但是往往到了中午就全身乏力了。他採用科學研究完整分析引起疲勞的相關因素後,宣稱這些勞工每天的工作量應該不只十二.五噸,而是四十七噸!他計算的結果是,在這些勞工沒有被操到筋疲力盡的前提下,有辦法把工作效率提高幾近四倍。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泰勒挑出施密特先生(Mr. Schmidt)做實驗,要求他必須遵照碼表計時工作。一名監督員帶著碼表指揮他:「現在開始搬生鐵往前走……現在停下來休息……現在起身往前走……現在停下來休息。」
結果如何?在施密特的同事每天依舊搬運十二.五噸生鐵的同時,他真的一個人就可以搬到四十七噸。而且,泰勒任職伯利恆的三年間,施密特的實際工作量從未低於這個數字。施密特可以辦到,正是因為他在疲勞上身之前就先休息了。他每小時大約工作二十六分鐘、休息三十四分鐘,也就是說休息時間還比工作時間長,但他的效率卻幾乎是其他人的四倍!這是道聽塗說的傳聞嗎?才不是,你可以去找佛德列.溫斯勒.泰勒的著作《科學管理原理》(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來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