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其中必定有能打動你心的,10種爵士樂風格
為何爵士樂永遠是「新鮮的」音樂?
爵士樂的趣味性在於,它總是不斷於不同階段誕生出像是「咆勃爵士樂「或「調式爵士樂」這些嶄新的風格,但更耐人尋味的是,無論風格如何變換,爵士樂始終不改其作為爵士樂的存在,這點相當不可思議。
首先讓我說明一下爵士樂中的「風格」意義。最早誕生的爵士樂風格「紐奧良爵士樂」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西岸爵士樂」,命名是來自於其誕生地;「搖擺爵士樂」則是得名自其語源「擺動」(swing),意指這樣的音樂舒服到讓人聽了會不禁想搖擺身體。但關於「現代爵士樂」的始祖的「咆勃爵士樂」的命名則是眾說紛紜,雖然其中有一說認為這個名稱是取自於演奏音的「擬聲語」,但卻沒有任何一派的說詞能給予詳盡說明。所有風格中唯一充滿音樂味的命名,可能就只有取自音樂術語的「調式爵士樂」。
理解風格的重點在於,每一種爵士樂風格並非沒頭沒腦地誕生,絕大多數情況是當時的先鋒爵士樂手們厭倦了現有的演奏風格,於是開創出新的風格。換句話說,新風格是以前一個時代的演奏方式為基礎加以革新,因此也確保了爵士樂史的「連續性」。
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屬查理‧帕克引發的「咆勃革命」,這場革命堪稱是爵士樂史上最大的轉折點。雖然帕克將前一個時代的「搖擺爵士樂」明星樂手李斯特‧楊(Lester Young)視為偶像,但卻以截然不同的發想催生出「咆勃爵士樂」這種嶄新風格,這樣新穎的風格幾乎可以說是帕克獨創的音樂。不過像是以傑瑞‧莫里根為中心人物的「西岸爵士樂」,則是受到了過去曾為帕克伴奏的邁爾士‧戴維斯所組成的「九重奏樂團」帶來的影響,西岸爵士樂也非單單由這幾個人所開創,而是好幾位懷抱共同理念的樂手們在攜手合作下創造出的結果。
同樣的現象其實也出現在由邁爾士扮演關鍵角色的「硬咆勃爵士樂」以及「調式爵士樂」中。前者是邁爾士與亞特‧布雷基、克里夫‧布朗等人開創,後者則是由過去曾為邁爾士伴奏的約翰‧柯川、賀比‧漢考克、韋恩‧蕭特等人在同一時期與邁爾士齊頭並進發展出的「調式技法」演奏方式。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當一種爵士樂風格走到山窮水盡時,必定會有試圖革新的樂手現身。就結果而論,這點造就了「爵士樂」無論在哪個時代始終是「嶄新的音樂」,但於此同時,這種「嶄新的風格」在深層處也繼承了上一個時代的爵士樂,因而確保了「爵士樂史」的連續性。
就結論而言,我們可以藉著爬梳由充滿先鋒意識的爵士音樂人開創出的爵士樂風格變遷,來理解爵士樂是如何變化、發展,最終走到今日所在之處。
10 樣態取決於聽者感受的爵士樂
二十一世紀的爵士樂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始終環繞的論述主題是「爵士樂的風格具有延續性,每個風格走到顛峰後,就會發展出下一種新的風格」,最後終於來到「二十一世紀的爵士樂」。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一個現象就是「網路的普及」,在過去不曾有過這種能讓世上所有人在瞬間得以交流的開放式空間。這使得在過往讓音樂家好奇不已的傳奇天才樂手演奏場景也能在影片平台上輕易觀看;只要訂閱串流音樂平台,基本上就能欣賞從1910年代開始到當今僅發布於串流平台、最新上架的爵士樂演奏。只要善用網路,甚至還能在自家接受住在遙遠國度的大師級演奏家的授課指導。在二十世紀中期的爵士樂界,絕大多數的年輕樂手首先都必須先加入爵士大樂團,並且經過嚴格的「一夜演出」(每晚在不同會場演奏)歷練,最後才終於能獨立、率領爵士樂團;但是近年來,樂手們一從音樂大學畢業,就開始發表所屬樂團的作品,這樣的現象可說是家常便飯。
至於爵士樂的錄音方式,在過去樂手們齊聚一堂,彼此聆聽合作樂手們在當下演奏出的樂音來演奏的形式,可說是再理所當然不過,但進入2020年後,新冠病毒大流行,遠距錄音成為必然,不難想見對於錄製爵士樂時所造成的影響。
另一方面,過往的爵士樂風格持續被傳承下來這點雖是爵士樂的優點,目前活躍於檯面上的樂手們儘管也了解「紐奧良爵士樂」以及「硬咆勃」的精彩之處,但真正能帶給他們新鮮感十足的深刻喜悅與興奮的,不是長時間的獨奏或是單一樂手的精湛表演,而是節奏(爵士鼓的演奏方式)與和弦,以及包含混音在內的整體爵士樂質感─這便是二十一世紀爵士樂給人的印象。
薩克斯風手卡瑪希‧華盛頓則可說是與鍵盤手羅勃‧葛拉斯帕並列為2010-20年代爵士樂界的代表性人物,他除了展現出渾厚、充滿起伏的薩克斯風演奏外,更在作曲、編曲與統籌大編制樂團的面向上也展露出非凡的才華;此外,他也相當重視MV、網站或服裝造型的視覺效果,這一點相當明確地展現在他的專輯封面上。〈Fists of Fury〉這首曲子是卡瑪希將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精武門》的主題曲加以重新詮釋的作品。李小龍在成為演員以前是一位武術家,並曾留下「淨空內心,無形無相,如水一般」這樣的名言,而當今的爵士樂發展出的類型繁多讓人目不暇給,正好也恰似水一般,形態不一,並且能根據聽者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樣態。
第8章 出門聽爵士樂去!日本全國值得推薦的爵士喫茶&音樂展演空間指南
《爵士喫茶篇》每個人都能自在欣賞爵士樂的空間
所謂的爵士喫茶指的是可以一邊享用咖啡,一邊欣賞黑膠唱片的咖啡店,爵士喫茶的店面中,有著在一般家庭看不到的高性能音響設備以及收藏量豐富的黑膠唱片。雖然爵士樂入門者容易覺得這樣的店家門檻過高,經常敬謝不敏,但其實它就和普通的喫茶店一樣,只需要進到店裡,點杯菜單上的飲料就好,除此之外並不需特別做些什麼。真要說和一般喫茶店有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是說話不要太大聲。「禁止交談」這項規定相當著名,但其實在日本全國約六百間的爵士喫茶中,大概只有五、六間店有這樣的規定,絕大多數的爵士喫茶都是可以交談的。不過如果大聲喧嘩或是吵鬧,還是會造成其他顧客的困擾,這是因為爵士喫茶本來就是以欣賞爵士樂為首要目地的場所,所以也才會說「爵士喫茶是日本特有的文化」。
爵士喫茶最初是在1929年誕生於東京,並在1935年左右在銀座及其周邊大舉開店。當時的爵士喫茶屬於高檔店,客群為愛好西方文化的有錢人,有些店家的女服務生甚至會身穿華麗的晚禮服。各間爵士喫茶也紛紛以從國外直接進口的留聲機性能,以及店內黑膠唱片有多新、多豐富來一較高下。這些爵士喫茶雖然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消失,但戰後不久,爵士喫茶再次作為大眾欣賞爵士樂的空間捲土重來。
之後伴隨著亞特‧布雷基與爵士使者樂團在1961年於日本舉辦公演,日本全國掀起一股現代爵士樂熱潮,爵士喫茶也迎向了全盛期,絕大多數的客群是不怎麼有錢的十幾二十來歲年輕人。也因為黑膠唱片和音響在當時相當昂貴,所以只用一杯咖啡的價錢就能欣賞到爵士樂的爵士喫茶大受歡迎,「禁止交談」的規定也在此時誕生,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為說話時音量過大導致客人之間發生爭執,可見當時的人是多麼認真聆聽爵士樂。
在促成爵士喫茶流行的背後,有一項極具代表性的服務,那就是點歌。不過因為店家只播放單面唱片,所以可依個人偏好選擇A面或是B面;如果點播的是CD的話,店家播放的時間會是單面唱片的時間(約20分鐘),此外店家並不接受單首樂曲的點播。過去點歌的方法是必須填寫點歌卡,不過現在則幾乎都是直接以口頭方式向店員點歌。只是雖然以前每間爵士喫茶都接受點歌,但近幾年越來越多店家都取消了點歌制度。
現代無論是居家或是在外,我們隨處都能欣賞到爵士樂,智慧型手機也提供了高音質的音樂,串流音樂平台上的龐大音樂庫更讓我們隨心所欲欣賞樂曲。在這樣的時代,爵士喫茶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我們甘於特地置身其中來欣賞爵士樂呢?爵士喫茶的魅力在於它所提供的爵士樂體驗相當豐富,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所無法企及的。
不必擔心自己不懂爵士樂和音響,進而無法體會爵士喫茶的樂趣,其實有不少客人單純只是因為喜歡爵士喫茶的氣氛與空間而上門。許多爵士喫茶的老闆也是抱持著「只要客人能在此度過愉悅的時間就好」的心態在經營,所以不管是要閱讀、想事情都是客人的自由。在擺脫日常繁忙的空間中,以自己的方式享受獨自的時間,作為實踐這種時間的場域,便是爵士喫茶最大的魅力。只要造訪過一次爵士喫茶,想必你也能親身體會。
為何爵士樂永遠是「新鮮的」音樂?
爵士樂的趣味性在於,它總是不斷於不同階段誕生出像是「咆勃爵士樂「或「調式爵士樂」這些嶄新的風格,但更耐人尋味的是,無論風格如何變換,爵士樂始終不改其作為爵士樂的存在,這點相當不可思議。
首先讓我說明一下爵士樂中的「風格」意義。最早誕生的爵士樂風格「紐奧良爵士樂」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西岸爵士樂」,命名是來自於其誕生地;「搖擺爵士樂」則是得名自其語源「擺動」(swing),意指這樣的音樂舒服到讓人聽了會不禁想搖擺身體。但關於「現代爵士樂」的始祖的「咆勃爵士樂」的命名則是眾說紛紜,雖然其中有一說認為這個名稱是取自於演奏音的「擬聲語」,但卻沒有任何一派的說詞能給予詳盡說明。所有風格中唯一充滿音樂味的命名,可能就只有取自音樂術語的「調式爵士樂」。
理解風格的重點在於,每一種爵士樂風格並非沒頭沒腦地誕生,絕大多數情況是當時的先鋒爵士樂手們厭倦了現有的演奏風格,於是開創出新的風格。換句話說,新風格是以前一個時代的演奏方式為基礎加以革新,因此也確保了爵士樂史的「連續性」。
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屬查理‧帕克引發的「咆勃革命」,這場革命堪稱是爵士樂史上最大的轉折點。雖然帕克將前一個時代的「搖擺爵士樂」明星樂手李斯特‧楊(Lester Young)視為偶像,但卻以截然不同的發想催生出「咆勃爵士樂」這種嶄新風格,這樣新穎的風格幾乎可以說是帕克獨創的音樂。不過像是以傑瑞‧莫里根為中心人物的「西岸爵士樂」,則是受到了過去曾為帕克伴奏的邁爾士‧戴維斯所組成的「九重奏樂團」帶來的影響,西岸爵士樂也非單單由這幾個人所開創,而是好幾位懷抱共同理念的樂手們在攜手合作下創造出的結果。
同樣的現象其實也出現在由邁爾士扮演關鍵角色的「硬咆勃爵士樂」以及「調式爵士樂」中。前者是邁爾士與亞特‧布雷基、克里夫‧布朗等人開創,後者則是由過去曾為邁爾士伴奏的約翰‧柯川、賀比‧漢考克、韋恩‧蕭特等人在同一時期與邁爾士齊頭並進發展出的「調式技法」演奏方式。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當一種爵士樂風格走到山窮水盡時,必定會有試圖革新的樂手現身。就結果而論,這點造就了「爵士樂」無論在哪個時代始終是「嶄新的音樂」,但於此同時,這種「嶄新的風格」在深層處也繼承了上一個時代的爵士樂,因而確保了「爵士樂史」的連續性。
就結論而言,我們可以藉著爬梳由充滿先鋒意識的爵士音樂人開創出的爵士樂風格變遷,來理解爵士樂是如何變化、發展,最終走到今日所在之處。
10 樣態取決於聽者感受的爵士樂
二十一世紀的爵士樂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始終環繞的論述主題是「爵士樂的風格具有延續性,每個風格走到顛峰後,就會發展出下一種新的風格」,最後終於來到「二十一世紀的爵士樂」。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一個現象就是「網路的普及」,在過去不曾有過這種能讓世上所有人在瞬間得以交流的開放式空間。這使得在過往讓音樂家好奇不已的傳奇天才樂手演奏場景也能在影片平台上輕易觀看;只要訂閱串流音樂平台,基本上就能欣賞從1910年代開始到當今僅發布於串流平台、最新上架的爵士樂演奏。只要善用網路,甚至還能在自家接受住在遙遠國度的大師級演奏家的授課指導。在二十世紀中期的爵士樂界,絕大多數的年輕樂手首先都必須先加入爵士大樂團,並且經過嚴格的「一夜演出」(每晚在不同會場演奏)歷練,最後才終於能獨立、率領爵士樂團;但是近年來,樂手們一從音樂大學畢業,就開始發表所屬樂團的作品,這樣的現象可說是家常便飯。
至於爵士樂的錄音方式,在過去樂手們齊聚一堂,彼此聆聽合作樂手們在當下演奏出的樂音來演奏的形式,可說是再理所當然不過,但進入2020年後,新冠病毒大流行,遠距錄音成為必然,不難想見對於錄製爵士樂時所造成的影響。
另一方面,過往的爵士樂風格持續被傳承下來這點雖是爵士樂的優點,目前活躍於檯面上的樂手們儘管也了解「紐奧良爵士樂」以及「硬咆勃」的精彩之處,但真正能帶給他們新鮮感十足的深刻喜悅與興奮的,不是長時間的獨奏或是單一樂手的精湛表演,而是節奏(爵士鼓的演奏方式)與和弦,以及包含混音在內的整體爵士樂質感─這便是二十一世紀爵士樂給人的印象。
薩克斯風手卡瑪希‧華盛頓則可說是與鍵盤手羅勃‧葛拉斯帕並列為2010-20年代爵士樂界的代表性人物,他除了展現出渾厚、充滿起伏的薩克斯風演奏外,更在作曲、編曲與統籌大編制樂團的面向上也展露出非凡的才華;此外,他也相當重視MV、網站或服裝造型的視覺效果,這一點相當明確地展現在他的專輯封面上。〈Fists of Fury〉這首曲子是卡瑪希將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精武門》的主題曲加以重新詮釋的作品。李小龍在成為演員以前是一位武術家,並曾留下「淨空內心,無形無相,如水一般」這樣的名言,而當今的爵士樂發展出的類型繁多讓人目不暇給,正好也恰似水一般,形態不一,並且能根據聽者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樣態。
第8章 出門聽爵士樂去!日本全國值得推薦的爵士喫茶&音樂展演空間指南
《爵士喫茶篇》每個人都能自在欣賞爵士樂的空間
所謂的爵士喫茶指的是可以一邊享用咖啡,一邊欣賞黑膠唱片的咖啡店,爵士喫茶的店面中,有著在一般家庭看不到的高性能音響設備以及收藏量豐富的黑膠唱片。雖然爵士樂入門者容易覺得這樣的店家門檻過高,經常敬謝不敏,但其實它就和普通的喫茶店一樣,只需要進到店裡,點杯菜單上的飲料就好,除此之外並不需特別做些什麼。真要說和一般喫茶店有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是說話不要太大聲。「禁止交談」這項規定相當著名,但其實在日本全國約六百間的爵士喫茶中,大概只有五、六間店有這樣的規定,絕大多數的爵士喫茶都是可以交談的。不過如果大聲喧嘩或是吵鬧,還是會造成其他顧客的困擾,這是因為爵士喫茶本來就是以欣賞爵士樂為首要目地的場所,所以也才會說「爵士喫茶是日本特有的文化」。
爵士喫茶最初是在1929年誕生於東京,並在1935年左右在銀座及其周邊大舉開店。當時的爵士喫茶屬於高檔店,客群為愛好西方文化的有錢人,有些店家的女服務生甚至會身穿華麗的晚禮服。各間爵士喫茶也紛紛以從國外直接進口的留聲機性能,以及店內黑膠唱片有多新、多豐富來一較高下。這些爵士喫茶雖然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消失,但戰後不久,爵士喫茶再次作為大眾欣賞爵士樂的空間捲土重來。
之後伴隨著亞特‧布雷基與爵士使者樂團在1961年於日本舉辦公演,日本全國掀起一股現代爵士樂熱潮,爵士喫茶也迎向了全盛期,絕大多數的客群是不怎麼有錢的十幾二十來歲年輕人。也因為黑膠唱片和音響在當時相當昂貴,所以只用一杯咖啡的價錢就能欣賞到爵士樂的爵士喫茶大受歡迎,「禁止交談」的規定也在此時誕生,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為說話時音量過大導致客人之間發生爭執,可見當時的人是多麼認真聆聽爵士樂。
在促成爵士喫茶流行的背後,有一項極具代表性的服務,那就是點歌。不過因為店家只播放單面唱片,所以可依個人偏好選擇A面或是B面;如果點播的是CD的話,店家播放的時間會是單面唱片的時間(約20分鐘),此外店家並不接受單首樂曲的點播。過去點歌的方法是必須填寫點歌卡,不過現在則幾乎都是直接以口頭方式向店員點歌。只是雖然以前每間爵士喫茶都接受點歌,但近幾年越來越多店家都取消了點歌制度。
現代無論是居家或是在外,我們隨處都能欣賞到爵士樂,智慧型手機也提供了高音質的音樂,串流音樂平台上的龐大音樂庫更讓我們隨心所欲欣賞樂曲。在這樣的時代,爵士喫茶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我們甘於特地置身其中來欣賞爵士樂呢?爵士喫茶的魅力在於它所提供的爵士樂體驗相當豐富,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所無法企及的。
不必擔心自己不懂爵士樂和音響,進而無法體會爵士喫茶的樂趣,其實有不少客人單純只是因為喜歡爵士喫茶的氣氛與空間而上門。許多爵士喫茶的老闆也是抱持著「只要客人能在此度過愉悅的時間就好」的心態在經營,所以不管是要閱讀、想事情都是客人的自由。在擺脫日常繁忙的空間中,以自己的方式享受獨自的時間,作為實踐這種時間的場域,便是爵士喫茶最大的魅力。只要造訪過一次爵士喫茶,想必你也能親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