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失眠、焦慮、自律神經失調背後的祕密

李小姐,二十五歲,設計師,標準的夜貓子,自嘆與周公緣分淺薄。重度失眠患者。打從十七歲第一次失眠開始,每次睡不著時,身體明明都累得半死,腦袋就是無法關機,想東想西,想不停。看著窗外天色愈來愈亮,但自己還睡不著。即使睡著,也是淺眠、多夢、易醒。某晚上廁所時才發現,自己的黑眼圈已經愈來愈嚴重了。

黃小姐,三十七歲,某私立國中班導師。帶領的班級在考試成績或清潔、秩序比賽中,總是名列前茅。對學生嚴格、高度要求的教育理念,深獲家長的信任與愛戴。某次健康檢查發現自己「自律神經失調」。回想起來,自己確實時常頭痛、胸悶、心悸、呼吸急促;醫生還說自己有腸躁症。

呂小姐,四十二歲,家庭主婦,獨生女國立大學畢業後,考取律師進入事務所。跟鄰居街坊的人相處時,總是笑咪咪的,但和丈夫相處時,卻像吃了炸藥,三不五時吵架。對呂小姐來說,生活就是不斷的操心大小事,無法靜下心來。經常焦慮、不安、易怒,總是覺得那邊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

張先生,三十六歲,職場主管。衝鋒陷陣第一人,被下屬稱為殺無赦,辦事情就事論事,完美主義,不容許錯誤。火氣爆發時,無人招架得住。但私底下又是一個見義勇為,路見不平的大男人。壓力大時,張先生不為人知的祕密,就是猛吃甜食、喝咖啡和珍珠奶茶等甜食。之前,張先生因太常喝酒喝到肝功能出狀況,才剛戒酒一陣子。

根本來說,是情緒出了問題

這些故事讀起來是否格外熟悉?哪些片段曾發生在自己或家人朋友身上?事情是否真的只是單純的工作壓力過大、失眠?自律神經失調?又或只是脾氣、個性不好呢?事實上,這些狀況,可能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單純,背後大有玄機。

躁鬱常被描述為變色龍,每位躁鬱患者的臨床表徵可能都不一樣。即便在同一位患者身上,每次輕躁、狂躁、憂鬱的情況也不一定相同。躁鬱症的病程中,情緒發作是一陣一陣的。某些時候,患者沒有任何症狀,情緒穩定正常,跟常人沒兩樣。沒症狀的期間可長可短,長的可長達數年。這也表示,要判斷一個人是否罹患躁鬱症,需要謹慎且完整的去瞭解這個人一生中的狀況。

首次就診時,患者通常會主動表達自己身體上的不舒服。最常見的有:睡不好、身體緊張、這邊痛那邊痛、做事情容易恍神;其次常見的困擾有:覺得自己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抱怨許多身體不適,諸如頭暈、頭痛、耳鳴、腹脹、腹瀉、肩頸酸痛等,經過許多檢查,卻都發現結果正常無異。最後,也有些患者來醫療院所,是因為家人實在無法忍受患者脾氣不好、情緒控制差、愛大聲罵人、暴怒時摔東西等。上述症狀的背後,都有個共同處,那就是「情緒」出了問題。
看醫生要找到問題的根源

多數躁鬱症患者,在狀況好時和一般人沒有兩樣。但在嚴重狂躁發作時,往往翻臉不認人,容易發怒、衝動、暴躁;又或者在輕躁發作時,顯得特別有精神,朝氣十足、效率特佳。但憂鬱時,又完全變了一個樣。

此外,有群患者對於自己的低落情緒、睡不著症狀感受深刻,因而深深覺得自己罹患失眠、憂鬱症。當仔細診療之後,醫師說「您可能有躁鬱症」時,患者往往會出現詫異的反應:「為什麼?我只是失眠,你說我是躁鬱?」又或者表示:「我明明很憂鬱,為何你說我是躁鬱?」事實上,患者觀察到的症狀,很可能都只是冰山一角,問題核心往往是情緒波動、狂潮起伏,才導致相關身心症狀出現。治療上,唯有抓對症狀,才能有效地對症治療,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狀況。

許多躁鬱患者在平時都會感受到情緒的起伏,一下子心情不錯,但過沒多久,心情就又掉到谷底,顯得鬱鬱寡歡。另外有些患者則有浮躁、不耐、無法靜下心的感覺,這些狀況背後,都反映出個人在情緒上不穩定的特質。本書想討論的躁鬱症,正是一個由這些情緒不穩定、過度變化,所構成的情感性疾患。如果情緒問題才是根源,問題就不僅只是表面上看來的失眠、焦慮、自律神經失調,若只針對些症狀進行治療,很顯然只是治標、不能治本。確實,有很多患者到處求診,就是因為失眠怎麼看都看不好;自律神經怎麼醫治仍然失調,身體毛病一大堆,焦慮感依然揮之不去。背後的關鍵因素就是沒有考量到,原來這些症狀的根源竟是躁鬱情緒。而那些讓人困擾的症狀往往只是表層。若無法「對症下藥」,從問題根源來治療,即便表層症狀改善,往往也只是一時。

情緒像海浪,發狂變海嘯

不同的情緒如同生活裡的調味料,酸、甜、苦、辣等不同滋味,為人生增添了些許色彩。少了情緒的人生,可能就跟廣告台詞所說的,「是黑白的」。但是,一道美味的料理,需要廚師精準的使用調味料來加分。有調味料本身是件很棒的事,但調味料若放太多,那種過鹹的滋味,都可能讓原本精彩的料理大大扣分。情緒也是一樣,一旦失控,將使生活失去平衡,也會帶給自己與身旁親友極大的困擾。
情緒失調的定義

在界定情緒失調時,最常使用的三個指標有:

● 情緒反應持續太久:當一個人持續憂鬱或亢奮超過「兩個星期」、持續狂躁超過「一個星期」;引號裡所提到的維持時間,就是屬於持續過久的範例。

● 情緒反應過度強烈/過度沒有反應:面對不同生活中的大小事,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反應。 整體而言,面對事情的反應程度,大多數人是差不多的。但當個人情緒反應超過或遠低於一般預期時,已可以算是情緒失衡。像是因一點小事情就大發雷霆、動怒、破口大罵、歇斯底里,這樣的反應便超出一般狀況的預期。

● 情緒變化過於快速:根據事情性質,會讓人有不同的情緒反應。但有時患者情緒轉換的速度過快,超出一般預期。像是在一天內,一下子開懷大笑、精力充沛,過一會兒卻變得垂頭喪氣、淚如雨下。這種快速變化的狀況,也是一種情緒失衡的表現。

躁鬱症分類有很多種,但大抵而言,躁鬱患者皆是在「躁」與「鬱」這兩種情緒上,要不停留時間過久、反應過於強烈,又或情緒轉換過快。不管是躁或鬱,這樣的情緒都會帶給患者很明顯且不適的感受。情緒就如同海浪一般,一波一波,有的浪來得快又急,有的浪則緩慢而持續的前進。無論如何,當這些情緒的浪潮,過度席捲而來,已從海浪轉變為「海嘯」時,超過自己所能招架的範圍,協尋專業醫師的幫助,平安度過每次的情緒海嘯,才是最比較務實的作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