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認的「普通」其實不普通
假設有個人在剛成為上班族時,被分配到業務部,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在數年後成為稱職的業務員,而在此之前,他的業績與同期入職的同事相比,一直是敬陪末座。
我認為,這種類型的人,反而特別適合從事像輔導、諮商這類型的副業。以這個例子來說,就是從事銷售支援。「不,我比同期同事的業務能力差,才經歷這麼多苦頭,所以肯定不該發展與銷售相關的斜槓。一開始銷售成績就很好的同事,應該更適合吧?」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從不會到會,「前後差距」越大的人,更能提供充分的價值。
請稍微想像一下。
假如某天你想學習英語,你會選擇向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還是歷經艱難才掌握英語能力的本國人學習?或者,如果要學習游泳,你會選擇從三歲開始就進泳池訓練,甚至曾是競泳日本代表的頂尖游泳運動員,還是從小就是個旱鴨子,卻在成年後精通游泳的人?
正確答案是:要學英語的話,不妨向辛苦學會說英語的人學習;想學會游泳,就要找原本是個旱鴨子,後來努力學會游泳的人學習。
找外國人學英語,確實會是學習正確發音的範本;向頂尖游泳運動員學習,也肯定更有機會仿效正確的游泳姿勢。
但是,從小就會說英語的外國人,無法理解不會說英語的人的辛苦和煩惱;同樣的,從小就能輕鬆游泳的頂尖游泳運動員,也不會懂旱鴨子怕水的苦惱和須付出的努力。
經歷努力才學會說英語的人,和曾是典型的旱鴨子、最後學會游泳的人,由於他們的前後技能差距相當大,因此,可以理解不會說英語的人,或不會游泳的人的感受,且能根據自己的經驗,耐心的教導他們如何進步。
在這個意義上,你一開始並不擅長,卻努力克服的事,會比你一開始就擅長的事更有價值。對目前仍在為類似問題苦惱的人來說,你更可能提供實質的協助。
我過去也有自我肯定感非常低,跟剛見面的陌生人交談會感到不自在的時候。為了克服社交恐懼,我進行了大量的自我投資及訓練。這段經歷,現在在我進行輔導時,確實也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從低於競爭對手的定價開始
即使提供無償服務時,會覺得能幫到別人真好,而獲得心靈上的滿足,但副業的理想狀態,是同時滿足心靈及收益上的需求,因此不該永遠停留在不收費的階段。
想順利從無償走到收費,你需要一份明確的價格表,來告知顧客哪些服務會以何種價格出售。即使服務再優秀,如果訂價策略不當,也很難吸引大量的客戶。最理想的做法是,在向朋友和熟人提供免費服務的試用期間,就先準備好參考用的價格表。
如果沒有設定價格就提供無償服務,你很可能會因為「反正對他們來說是免費」的心態,而影響到服務品質,讓體驗者難以推薦給朋友和熟人,而且在蒐集回饋時,也可能無法獲得最真實的心得感想。
若具備「我提供了價值一小時3,000日圓的服務」的心態,就能減少上述的擔憂。此外,你還可以根據體驗者的建議,思考如何調整價格,例如體驗者回饋:「提供這樣的服務,你只收3,000日圓太吃虧了,應該提高到4,000日圓。」
在免費體驗期間,你可以主動告知體驗者價格,也可以選擇不告知。如果你告訴他們「我將提供一個小時價值3,000日圓的免費服務」,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問他們:「你覺得3,000日圓的價格合理嗎?是否覺得太貴或太便宜?」這將幫助你制定出更適當的價格。
如果選擇不主動透露價格,你也可以這樣詢問:「我正在考慮透過這項服務收費,當作副業來經營,你覺得怎麼樣?」、「如果有機會,你大概願意支付多少錢來使用這項服務?」
在設定價格上,通常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價值連動價格。
•成本連動價格。
•市場連動價格。
首先,價值連動價格適用於價值非常明確的產品或服務,例如顧問服務或廣告代理商。這種類型的服務適合跟客戶簽訂合約,以獲得一定比例的佣金為報酬。
成本連動價格則是根據成本設定售價,餐飲業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例如以「材料成本不超過營業額的30%、人事成本不超過營業額的20%、租金不超過營業額的10%」為原則,來制定菜單價格。
市場連動價格,是參考市場上提供的相似服務或產品的價格,來執行訂價策略,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不動產租賃的市場價格。
若以技能當作副業,我建議採用市場連動價格,因為技能的價值很難以實際金額量化,且不易估算成本。
參考市場連動價格後,可進一步透過下列三個階段,制定出吸引消費者的價格表。
•階段一:低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階段二:同等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階段三:高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階段一:低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既然選在競爭激烈、需求旺盛的紅海市場中開拓副業,無疑會存在許多提供相似服務的競爭對手。首先,可透過社群媒體或接案平臺等途徑,初步了解競爭對手制定的價格。在階段一,最好刻意設定一個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這主要基於以下兩種原因。
第一個原因在於,經驗與技能的水準會直接影響價格設定的空間。在剛開始投入副業時,你可能還缺乏實質成果,技能也在成長階段,因此提供的價值以及價格,就只能略低於既有的競爭對手。
第二,透過壓低價格,能更廣泛的吸引客戶。絕大多數客戶對價格都非常敏感。如果能以較低的價格迅速累積更多實際經驗,就可有效提升技能水準,盡快進入階段二。
階段二:同等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當你在階段一累積了足夠的經驗,並提升相關技能後,就可將價格調整到與競爭對手同等水平。這也代表你終於能與他們站在同一座舞臺上。
沒有將創業納入考量,訂價策略不妨先停留在階段二。
在接下來的階段三,價格設定會高於競爭對手。為此需要在市場中追求獨特的差異化。舉例來說,假如你的副業是網路寫手,而你能用雙語撰寫文章,或由於你的本職是醫療領域,因此能寫出專業度更高的醫療文章等,這些都是你的差異化優勢,可協助你順利進入階段三。
如果沒有特別的優勢,則建議將價格保持在階段二,同時努力提升技能與服務水準,進而吸引更多客戶。
階段三:高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在階段三,當你擁有競爭對手不具備的差異化優勢時,可在紅海市場中實施高於競爭對手的訂價策略。這將使斜槓的收益增加,甚至超越本職的薪資,當月收入來到百萬日圓,你可能會考慮創業。
這種差異化的行銷策略,稱作「獨特賣點」。
但我認為,即使沒有如前述的雙語能力或專業醫療知識之類的獨特賣點,如果想賺更多,並實現創業的目標,仍然有可能用其他方法,訂定比競爭對手更高的價格。這時候可以考慮一種新的行銷策略──「個人賣點」(Me Selling Proposition,縮寫為MSP)。
個人賣點是一種從「自我存在」來訂定差異化的行銷手法。例如,在需要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的護理或按摩領域,「由誰來執行服務」常比「提供什麼服務」更重要。即使是同樣水準的護理或按摩技能(雖然仍可能依狀況不同,稍微有落差),客戶或許會因為「被A服務時感覺很舒服」或「交給B總是令人放心,我會更容易放鬆」,而指定由特定人員來服務。
在副業中,雖然可能沒什麼機會涉及身體上的接觸,但在人與人之間的商業活動中,這一點同樣適用。就像即使同樣是網路寫手,要是能獲得「這個人的採訪很有趣,總是能引導出我心裡的話」,或「跟他交談,總能挖掘出許多有趣的話題」這類正面的評價,在口耳相傳之下,或許會有更多客戶委託。這就是實踐個人賣點的過程。
個人賣點仰賴個人的性格、過往經歷、共感力和遠見等難以量化的因素。這些特質都難以刻意提升,但透過斜槓,使人生體驗變得更豐富並提升自我魅力,以此獲得個人賣點,便能制定高於競爭對手的價格。
如何讓興趣靠副業實踐
•陷阱:對於從免費體驗階段轉為收費服務感到擔憂。
•應對方法:提前制定三個階段的價格表。
假設有個人在剛成為上班族時,被分配到業務部,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在數年後成為稱職的業務員,而在此之前,他的業績與同期入職的同事相比,一直是敬陪末座。
我認為,這種類型的人,反而特別適合從事像輔導、諮商這類型的副業。以這個例子來說,就是從事銷售支援。「不,我比同期同事的業務能力差,才經歷這麼多苦頭,所以肯定不該發展與銷售相關的斜槓。一開始銷售成績就很好的同事,應該更適合吧?」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從不會到會,「前後差距」越大的人,更能提供充分的價值。
請稍微想像一下。
假如某天你想學習英語,你會選擇向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還是歷經艱難才掌握英語能力的本國人學習?或者,如果要學習游泳,你會選擇從三歲開始就進泳池訓練,甚至曾是競泳日本代表的頂尖游泳運動員,還是從小就是個旱鴨子,卻在成年後精通游泳的人?
正確答案是:要學英語的話,不妨向辛苦學會說英語的人學習;想學會游泳,就要找原本是個旱鴨子,後來努力學會游泳的人學習。
找外國人學英語,確實會是學習正確發音的範本;向頂尖游泳運動員學習,也肯定更有機會仿效正確的游泳姿勢。
但是,從小就會說英語的外國人,無法理解不會說英語的人的辛苦和煩惱;同樣的,從小就能輕鬆游泳的頂尖游泳運動員,也不會懂旱鴨子怕水的苦惱和須付出的努力。
經歷努力才學會說英語的人,和曾是典型的旱鴨子、最後學會游泳的人,由於他們的前後技能差距相當大,因此,可以理解不會說英語的人,或不會游泳的人的感受,且能根據自己的經驗,耐心的教導他們如何進步。
在這個意義上,你一開始並不擅長,卻努力克服的事,會比你一開始就擅長的事更有價值。對目前仍在為類似問題苦惱的人來說,你更可能提供實質的協助。
我過去也有自我肯定感非常低,跟剛見面的陌生人交談會感到不自在的時候。為了克服社交恐懼,我進行了大量的自我投資及訓練。這段經歷,現在在我進行輔導時,確實也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從低於競爭對手的定價開始
即使提供無償服務時,會覺得能幫到別人真好,而獲得心靈上的滿足,但副業的理想狀態,是同時滿足心靈及收益上的需求,因此不該永遠停留在不收費的階段。
想順利從無償走到收費,你需要一份明確的價格表,來告知顧客哪些服務會以何種價格出售。即使服務再優秀,如果訂價策略不當,也很難吸引大量的客戶。最理想的做法是,在向朋友和熟人提供免費服務的試用期間,就先準備好參考用的價格表。
如果沒有設定價格就提供無償服務,你很可能會因為「反正對他們來說是免費」的心態,而影響到服務品質,讓體驗者難以推薦給朋友和熟人,而且在蒐集回饋時,也可能無法獲得最真實的心得感想。
若具備「我提供了價值一小時3,000日圓的服務」的心態,就能減少上述的擔憂。此外,你還可以根據體驗者的建議,思考如何調整價格,例如體驗者回饋:「提供這樣的服務,你只收3,000日圓太吃虧了,應該提高到4,000日圓。」
在免費體驗期間,你可以主動告知體驗者價格,也可以選擇不告知。如果你告訴他們「我將提供一個小時價值3,000日圓的免費服務」,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問他們:「你覺得3,000日圓的價格合理嗎?是否覺得太貴或太便宜?」這將幫助你制定出更適當的價格。
如果選擇不主動透露價格,你也可以這樣詢問:「我正在考慮透過這項服務收費,當作副業來經營,你覺得怎麼樣?」、「如果有機會,你大概願意支付多少錢來使用這項服務?」
在設定價格上,通常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價值連動價格。
•成本連動價格。
•市場連動價格。
首先,價值連動價格適用於價值非常明確的產品或服務,例如顧問服務或廣告代理商。這種類型的服務適合跟客戶簽訂合約,以獲得一定比例的佣金為報酬。
成本連動價格則是根據成本設定售價,餐飲業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例如以「材料成本不超過營業額的30%、人事成本不超過營業額的20%、租金不超過營業額的10%」為原則,來制定菜單價格。
市場連動價格,是參考市場上提供的相似服務或產品的價格,來執行訂價策略,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不動產租賃的市場價格。
若以技能當作副業,我建議採用市場連動價格,因為技能的價值很難以實際金額量化,且不易估算成本。
參考市場連動價格後,可進一步透過下列三個階段,制定出吸引消費者的價格表。
•階段一:低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階段二:同等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階段三:高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階段一:低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既然選在競爭激烈、需求旺盛的紅海市場中開拓副業,無疑會存在許多提供相似服務的競爭對手。首先,可透過社群媒體或接案平臺等途徑,初步了解競爭對手制定的價格。在階段一,最好刻意設定一個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這主要基於以下兩種原因。
第一個原因在於,經驗與技能的水準會直接影響價格設定的空間。在剛開始投入副業時,你可能還缺乏實質成果,技能也在成長階段,因此提供的價值以及價格,就只能略低於既有的競爭對手。
第二,透過壓低價格,能更廣泛的吸引客戶。絕大多數客戶對價格都非常敏感。如果能以較低的價格迅速累積更多實際經驗,就可有效提升技能水準,盡快進入階段二。
階段二:同等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當你在階段一累積了足夠的經驗,並提升相關技能後,就可將價格調整到與競爭對手同等水平。這也代表你終於能與他們站在同一座舞臺上。
沒有將創業納入考量,訂價策略不妨先停留在階段二。
在接下來的階段三,價格設定會高於競爭對手。為此需要在市場中追求獨特的差異化。舉例來說,假如你的副業是網路寫手,而你能用雙語撰寫文章,或由於你的本職是醫療領域,因此能寫出專業度更高的醫療文章等,這些都是你的差異化優勢,可協助你順利進入階段三。
如果沒有特別的優勢,則建議將價格保持在階段二,同時努力提升技能與服務水準,進而吸引更多客戶。
階段三:高於競爭對手的定價
在階段三,當你擁有競爭對手不具備的差異化優勢時,可在紅海市場中實施高於競爭對手的訂價策略。這將使斜槓的收益增加,甚至超越本職的薪資,當月收入來到百萬日圓,你可能會考慮創業。
這種差異化的行銷策略,稱作「獨特賣點」。
但我認為,即使沒有如前述的雙語能力或專業醫療知識之類的獨特賣點,如果想賺更多,並實現創業的目標,仍然有可能用其他方法,訂定比競爭對手更高的價格。這時候可以考慮一種新的行銷策略──「個人賣點」(Me Selling Proposition,縮寫為MSP)。
個人賣點是一種從「自我存在」來訂定差異化的行銷手法。例如,在需要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的護理或按摩領域,「由誰來執行服務」常比「提供什麼服務」更重要。即使是同樣水準的護理或按摩技能(雖然仍可能依狀況不同,稍微有落差),客戶或許會因為「被A服務時感覺很舒服」或「交給B總是令人放心,我會更容易放鬆」,而指定由特定人員來服務。
在副業中,雖然可能沒什麼機會涉及身體上的接觸,但在人與人之間的商業活動中,這一點同樣適用。就像即使同樣是網路寫手,要是能獲得「這個人的採訪很有趣,總是能引導出我心裡的話」,或「跟他交談,總能挖掘出許多有趣的話題」這類正面的評價,在口耳相傳之下,或許會有更多客戶委託。這就是實踐個人賣點的過程。
個人賣點仰賴個人的性格、過往經歷、共感力和遠見等難以量化的因素。這些特質都難以刻意提升,但透過斜槓,使人生體驗變得更豐富並提升自我魅力,以此獲得個人賣點,便能制定高於競爭對手的價格。
如何讓興趣靠副業實踐
•陷阱:對於從免費體驗階段轉為收費服務感到擔憂。
•應對方法:提前制定三個階段的價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