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the apple in one’s eye 眼中的蘋果
出自《申命紀》32:10、《聖詠》17:8 等
(梅瑟歌)上主撫育以色列人,猶如保護自己的眼珠。 《申命紀》32:10
The Lord shielded Israelite and cared for them. He guarded them as the apple of his eye. Deuteronomy 32:10
Apple蘋果;蘋果樹(apple tree);大家熟悉的蘋果公司(Apple Inc.),蘋果手機(Apple iPad)。其實 apple 還可以做形容詞,可愛的意思。The Apple City至今還是美國紐約的暱稱。
聖經裡,The apple of one’s eye 眼珠,除了開篇的例句之外,還出現在如下三處:
——(達味王「無辜者的懇禱」)上主,求你護衛我猶如你眼中的瞳仁(「眼珠」)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 (《聖詠》17:8)
——上主說:你要遵守我的誡命,好叫你得以生存;應恪守我的教訓,像保護你眼中的瞳仁《箴言》7:2·
——(耶京的哀禱)耶路撒冷!你應該從心裡呼號上主,白天黑夜讓眼淚像江河般地湧流,不要歇息,也不要讓你的眼睛休息《哀歌》2:18
由於視覺是我們最重要的感覺,而「眼珠」(瞳仁)又是視覺裡最關鍵的結構,因此被引申為「珍貴,寶貴」的人或物、掌上明珠,猶如眼瞳一般珍貴。例如:
Every daughter i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
每個女兒都是她父親的掌上明珠。
Apple of one’s eye的應用,最早於西元八八五年出現在英國威塞斯(King Alfred the Great of Wessex)的一封「牧函」(Gregory’s Pastoral Care)裡。西元一六○○年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在他的浪漫喜劇《仲夏夜之夢》裡也用上了。英王欽定本聖經便多次採用了這個詞。
一六一五年完整的英文版聖經問世之後,更是普遍流傳,這個詞彙成為家庭或機構團體成員之間,表達親密愛情的方式,例如:
The new baby boy (girl) is the apple of all the family members’ eyes.
這個新生兒是所有家庭成員的心肝寶貝。
John is an avid gardener, and those orchids are the apple of his eyes.
若翰是一位熱心的園丁,那些蘭花是他的寶貝。
My wife is the apple of my eye. I could not imagine living without her.
我太太是我的最愛,我無法想像沒有她怎麽過日子。
【小box】
十幾年前有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英文片名就叫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男主角送了一件有蘋果圖案的T恤,當女主角身穿著它,男生對著女生說了這句話,懂了這句英語,心頭肯定別有一番滋味。祝願每個人都有他(她)的至愛。有情人終成眷屬。眷屬也始終是有情人。
94 the manner of women 女人的習性
出自 《創世紀》31:35
辣黑耳對她父親說:望我主不要見怪,我不能在你面前起身迎接,因為我正在經期。他搜索了,卻沒有找到偶像。《創世紀》31:35
Rachel said to her father, Let it not displease my lord that I cannot rise up before you; for the manner of women is upon me. And he searched but found not the idols. Genesis 31:35
話說西元前一七五○年左右,以色列人第三世祖雅各伯,在帕丹阿蘭(Paddan-Aram,現今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中游一帶)他舅舅(後來成了岳父)拉班(Laban)家服勞役二十年、累積了大量財富。
他注意到拉班和小舅子們的臉色不如先前,就決意返回迦南(現今以色列)。在徴得兩個老婆(兩姊妹肋阿Leah和辣黑耳Rachel)的支持後,就來個不辭而別。辣黑耳臨走還偷走她父親家裡珍藏的一個偶像,放在駱駝的鞍下,她自己坐在上面。
拉班到第三天才得到雅各伯偷跑的報告,急忙帶著弟兄追了七天,才趕上他。但是上主夜間夢裡警告拉班要小心,不得對雅各伯使壞。拉班只好責備雅各伯為何不通知他,好讓他快樂地敲鑼打鼓歡送一下,反而要像戰俘一樣偷跑?又為何要偷走他們家傳的偶像?雅各伯因不知情,只能任由拉班進入帳幕搜索。在拉班進入辣黑耳的帳幕時,她並沒有下駱駝,於是發生本篇第一句的對話(《創世紀》30:25 - 31:35)。
Manner作為名詞可以是習性、或禮貌、規矩、風俗、方式……等等。the manner of women或寫成the custom of women (暫譯 女人的習性)就是指正常的女人除了懷孕期間之外,每個月都會出現的自然習性,天主教思高聖經裡直接翻譯成「經期」,堪稱正確而傳神。
古代以色列人將開始來經(見紅)的女孩視為成年女人(girls after the manner of women that shed blood),可以開始談婚論嫁了,例如:
Rebecca pledged to marry with Jacob at the age of 15, shortly after her manner of women started.
黎貝加在年僅十五歳、經期開始不久之後,就和雅各伯訂婚了。
Hannah gained weight after she had ceased her manner of woman.
雅娜在停經之後,逐漸發福了。
現代的女孩子由於營養較好、發育和來經一般明顯提早了,反而是要依靠法律來規範結婚年齡,以保護她們避免過於早婚。現代英文裡常常就用「period」一字代表經期,很少人用the manner of women 這麽文雅的成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