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 畫廊 ∕ 我的構圖口訣—隆昌街
我覺得一張圖好不好看取決於瞇起眼睛看的時候。
模模糊糊都好看,仔細看也不會太失望。
模模糊糊地看,大概是看到明暗和簡略的形狀,
這兩個東西怎麽安排,可以稱為構圖。
想畫一張好看的圖, 構圖是一開始就要注意的事情。
目前我喜歡平衡中帶有一點變化的構圖,至於構成圖面的各種形狀,會避免太明顯、太尖銳的圖形。有了形狀,我會依照形狀大小安排位置或改變取景範圍來改變大小比例。比例確定了,會依照畫面視覺重心安排黑白灰的相對位置和比例。一張畫,我大多分兩三層,也就是遠近或遠中近。最後是視線導引,盡量帶動觀眾的視線在畫面上進行巡禮。
因為有這些喜歡與不喜歡,我慢慢累積一些重點,通常我在畫圖之前會先確認這個景能不能滿足口訣的條件,在畫的過程也會以口訣檢視。
▌我的構圖口訣
經過三年的學習,大致整理出前輩們分享的幾個重點,整理成口訣:
物分大中小,色有黑白灰; 景需遠中近,視線往前推。
這是目前的心得,覺得很實用。
․物分大中小—
畫面裡至少要區分幾個大區塊及幾個大物件。大物件最好也有大中小的變化,否則會顯得呆板。大中小的數量不一定,三到五個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如何排列,首先要避免由大到小依序排列。以三個物件來說,中小大、中大小排列都可以。如果有四、五個形狀,大小中中、中大中中小都好看。
從這張圖來看,畫面分成三個區塊。最大的區塊是右邊的房屋和盆栽,第二大的區塊是左側頂天立地的樹,小區塊是修剪植物的黃衣阿北,所以可以歸類在中小大的排列組合。從形狀來看,這三個區塊的形狀差異很大,讓畫面更有趣。左邊的中型區塊是接近長方形的樹叢;中間的小區塊因為梯子而類似三角形;右邊的大區塊由於屋頂形狀而類似五角形。
․色有黑白灰—
是指圖像除去色彩之後,畫面上的黑白比例。不需要學習如何在腦中轉換,拿起手機拍照,再調成黑白來看就好了。
黑白灰的操作重點主要在於比例,一般情況灰色最多,大概六七成,黑色可能兩成,白色則低於一成。如果是夜景,比例會稍有不同。
黑白灰的位置分配也很重要。黑白對比強烈的地方特別吸引目光,依照畫面的需求加強明暗對比,即使和實際有一點出入也沒關係,因為我們要突顯作品重點。
圖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小小的深色,也就是黑白灰中的黑,分布在樹叢、地面、盆栽和木屋。這些深色小色塊,會依照它的位置帶來穿透感或光線變化的趣味性。白色的部分則有兩種處理方式,一個是事先留白,方法是不上色、貼紙膠、塗遮蓋液。第二則是事後追加白色,可以使用高光筆和白色廣告顏料。
本圖我事先留下白色部分,例如屋頂的反光,還有底下盆栽的盆子。盆子理論上不可能有那麼強的反光,不過我們是畫圖,說得出目的或緣由的更動是可以被接受的。我讓盆子留白是因為那一區太暗了,所以留著不塗滿。黃衣阿北服裝因為強光產生的留白,事實上有一層很淡的底色。因為我覺得布料的反光不應該比屋頂或盆子強烈。
․景需遠中近—
我畫圖的時候經常不打草稿,所以畫第一筆之前,會把畫面的遠中近,當成是眼前橫著前中後的三道牆,所有要畫的東西依照距離,大致分類在這三道牆上。在這張畫裡,前景就是是樹叢和阿北,中景是房子和盆栽,遠景是天空和雲。
這張的線條稿只使用黑色,也沒有分粗細,完全只在上色的時候,利用顏色的彩度及明度來呈現距離感。前景的樹叢再切成兩層,把下方樹叢明暗加強,帶出往前的立體感。上方樹叢的明暗對比小一點,讓視線往後退。
阿北是這張圖的主角,把帽子塗上紅色吸引目光,也和樹叢上方的紅花、樹叢下方的三角錐以及右下橘色花盆產生呼應,這些暖色調和畫面中滿滿的綠色。
黃色衣服突顯主角的存在感,和藍色天空映襯,銜接陽光普照的地面。中景的盆栽和房屋在上完色後,除了留白反光,整體再罩上一層很淡的藍色,增加一點退後的感
覺。遠景的天空和雲,平鋪直述,遠遠的襯托前景和中景。
․視線往前推—
一張圖最好有一條無形的路徑,讓看畫的人的視線可以順著這條路徑,跟著你往前推,和你產生類似的觀察體驗,有「原來是這樣啊!」「這東西還眞有趣!」這種隔空互動。
這張圖的路徑是利用了地上的號誌線,特別加強鮮豔的橘紅色,產生向左邊前進的視覺引導。經由這道橘色線和阿北背後灰黑對比的窗戶,一起把觀賞者的視線誘導到阿北身上。
我覺得一張圖好不好看取決於瞇起眼睛看的時候。
模模糊糊都好看,仔細看也不會太失望。
模模糊糊地看,大概是看到明暗和簡略的形狀,
這兩個東西怎麽安排,可以稱為構圖。
想畫一張好看的圖, 構圖是一開始就要注意的事情。
目前我喜歡平衡中帶有一點變化的構圖,至於構成圖面的各種形狀,會避免太明顯、太尖銳的圖形。有了形狀,我會依照形狀大小安排位置或改變取景範圍來改變大小比例。比例確定了,會依照畫面視覺重心安排黑白灰的相對位置和比例。一張畫,我大多分兩三層,也就是遠近或遠中近。最後是視線導引,盡量帶動觀眾的視線在畫面上進行巡禮。
因為有這些喜歡與不喜歡,我慢慢累積一些重點,通常我在畫圖之前會先確認這個景能不能滿足口訣的條件,在畫的過程也會以口訣檢視。
▌我的構圖口訣
經過三年的學習,大致整理出前輩們分享的幾個重點,整理成口訣:
物分大中小,色有黑白灰; 景需遠中近,視線往前推。
這是目前的心得,覺得很實用。
․物分大中小—
畫面裡至少要區分幾個大區塊及幾個大物件。大物件最好也有大中小的變化,否則會顯得呆板。大中小的數量不一定,三到五個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如何排列,首先要避免由大到小依序排列。以三個物件來說,中小大、中大小排列都可以。如果有四、五個形狀,大小中中、中大中中小都好看。
從這張圖來看,畫面分成三個區塊。最大的區塊是右邊的房屋和盆栽,第二大的區塊是左側頂天立地的樹,小區塊是修剪植物的黃衣阿北,所以可以歸類在中小大的排列組合。從形狀來看,這三個區塊的形狀差異很大,讓畫面更有趣。左邊的中型區塊是接近長方形的樹叢;中間的小區塊因為梯子而類似三角形;右邊的大區塊由於屋頂形狀而類似五角形。
․色有黑白灰—
是指圖像除去色彩之後,畫面上的黑白比例。不需要學習如何在腦中轉換,拿起手機拍照,再調成黑白來看就好了。
黑白灰的操作重點主要在於比例,一般情況灰色最多,大概六七成,黑色可能兩成,白色則低於一成。如果是夜景,比例會稍有不同。
黑白灰的位置分配也很重要。黑白對比強烈的地方特別吸引目光,依照畫面的需求加強明暗對比,即使和實際有一點出入也沒關係,因為我們要突顯作品重點。
圖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小小的深色,也就是黑白灰中的黑,分布在樹叢、地面、盆栽和木屋。這些深色小色塊,會依照它的位置帶來穿透感或光線變化的趣味性。白色的部分則有兩種處理方式,一個是事先留白,方法是不上色、貼紙膠、塗遮蓋液。第二則是事後追加白色,可以使用高光筆和白色廣告顏料。
本圖我事先留下白色部分,例如屋頂的反光,還有底下盆栽的盆子。盆子理論上不可能有那麼強的反光,不過我們是畫圖,說得出目的或緣由的更動是可以被接受的。我讓盆子留白是因為那一區太暗了,所以留著不塗滿。黃衣阿北服裝因為強光產生的留白,事實上有一層很淡的底色。因為我覺得布料的反光不應該比屋頂或盆子強烈。
․景需遠中近—
我畫圖的時候經常不打草稿,所以畫第一筆之前,會把畫面的遠中近,當成是眼前橫著前中後的三道牆,所有要畫的東西依照距離,大致分類在這三道牆上。在這張畫裡,前景就是是樹叢和阿北,中景是房子和盆栽,遠景是天空和雲。
這張的線條稿只使用黑色,也沒有分粗細,完全只在上色的時候,利用顏色的彩度及明度來呈現距離感。前景的樹叢再切成兩層,把下方樹叢明暗加強,帶出往前的立體感。上方樹叢的明暗對比小一點,讓視線往後退。
阿北是這張圖的主角,把帽子塗上紅色吸引目光,也和樹叢上方的紅花、樹叢下方的三角錐以及右下橘色花盆產生呼應,這些暖色調和畫面中滿滿的綠色。
黃色衣服突顯主角的存在感,和藍色天空映襯,銜接陽光普照的地面。中景的盆栽和房屋在上完色後,除了留白反光,整體再罩上一層很淡的藍色,增加一點退後的感
覺。遠景的天空和雲,平鋪直述,遠遠的襯托前景和中景。
․視線往前推—
一張圖最好有一條無形的路徑,讓看畫的人的視線可以順著這條路徑,跟著你往前推,和你產生類似的觀察體驗,有「原來是這樣啊!」「這東西還眞有趣!」這種隔空互動。
這張圖的路徑是利用了地上的號誌線,特別加強鮮豔的橘紅色,產生向左邊前進的視覺引導。經由這道橘色線和阿北背後灰黑對比的窗戶,一起把觀賞者的視線誘導到阿北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