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是一件力量強大的工具,只要照著書中的建議實行,它能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和諧、溫暖與更好的世界。
它會讓我們了解自己擁有主導態度、情緒與行動的能力。只要有所取捨,我們就能維持內心的平和來面對外在的各種挑戰,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如果我們讓自己的情緒化判斷攻破心防,本書可以幫助我們重建自我接納的心態。如果被別人的傷害性或挑釁行為所激怒,本書提供的策略能夠幫助我們平息怒氣,穩定心情。如果一時失控,爆發怒氣,本書的智慧之語會提醒我們放寬心,別往心裡去。透過面面俱到、可以輕鬆遵循的策略,本書要教讀者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帶刺之人,在與他們周旋的同時,也試著理解他們升起的防衛心,學習更有效的化解方式。
睿智的心理學家艾爾伯特.艾利斯博士(Albert Ellis PhD)說過:沒有人能夠惹惱我們,除非我們允許他們這麼做。我們透過理性思考,用體諒、平靜與同理的心態來採取行動,學習主導情緒與避免魯莽行事,不要在面對威脅與挑釁時,反射式地升起防衛。即使面對的是一個帶刺的人,防衛心極重,我們敞開胸懷的做法也不會遭到虛擲。每當我們以平靜、同理與接納的心態對待他人,都是在自己內部強化這些力量。
本書的策略足以扭轉局面,這是你隨時都能翻閱並且付諸實行的一本書。透過不斷實踐,我們可以消除固執的負面情緒,以身作則,感染身邊的人。
人生很短,時光寶貴,不値得把它虛擲在防禦、攻擊或是憤怒與恐懼。取而代之的,應該是耐心、同理、體諒、平靜與接納。我們努力在自己內在與人際關係中創造更大的和諧,就是在建立一個更為健康且健全的世界。
我們可以把這本書視為預防針、營養補充品或急救箱,用它來維護情緒與心理健康,藉由它對我們的心靈有更深入的認識。生活中難免有人讓我們的日子不那麼好過,善用這本書,讓自己好好過下去。
29 避免把對方的行為一般化,就事論事
我們經常在自己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把他人的行為一般化,像是:「你老是遲到!」、「你從不告訴我你的感受!」這種傾向很容易引發對立、模糊當下的焦點。使用明確又具體的語言與對方溝通,比較有利於解決問題。比方說,具體指出對方做了哪些讓我們困擾的行為,由此展開,進一步說明我們為什麼覺得困擾。可以舉例,但要避免過於批判。
如此坦白的溝通很難不讓對方升起防衛心,但唯有明確點出問題所在,才能令他反思自己的行為。就事論事,可以把他的反應控制在特定的範圍內。
30 適度妥協
要與對方交心,我們需要付出情感上的努力。任何只有單方面付出的關係,都極可能以失敗告終。不論我們喜歡與否,都必須在某些方面讓步,甚至做出改變。妥協,是向對方表明我們願意扛起這段關係中屬於我們的那一半責任。
31 對他為何如此保有好奇心
恐懼與焦慮有時候是觀點所導致。所以,如果我們不確定對方為何反應激烈,不要逕自假設原因。反之,我們應該對他為何如此反應保有好奇心(好奇心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好東西),引導他用自己的話來解釋他的行為。他會因為你的好奇心慢慢卸下防衛,你也可能因此對他有新的認識。
32 停止一味責怪
沒有什麼比責怪能更快速引發他人的脾氣。因為責怪等於暗示對方必須承擔所有的責任,從而消滅了互相理解與妥協的機會。對於帶刺之人而言,責怪是信任與溝通的反面,遭到指責是他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之一。
因此,當你面對一個防衛心很重的人,別用指責來開啟溝通,也盡量避免接連使用「你」或「你的」(例如「你這樣做……」)等字眼,否則他的防衛心立刻就會升起。在明確指出對方的行為如何困擾你時,只需表達自己的感受,避免指責或批判。
48 聰明提問
什麼才是好問題?如果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結果卻讓老闆陷入焦慮或發怒,可能是因為這個問題背後存在著更大的問題,例如截止期限迫在眉睫。因此,我們在提問時可以往前多想幾步,避開前面的小問題,直搗最關鍵的問題。也許可以改成這麼問:「這個專案的期限快到了,我可以如何幫忙來讓專案準時完成?」
直搗關鍵的問題,可以避免引發對方的焦慮,幫助雙方往前推進。
本書是一件力量強大的工具,只要照著書中的建議實行,它能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和諧、溫暖與更好的世界。
它會讓我們了解自己擁有主導態度、情緒與行動的能力。只要有所取捨,我們就能維持內心的平和來面對外在的各種挑戰,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如果我們讓自己的情緒化判斷攻破心防,本書可以幫助我們重建自我接納的心態。如果被別人的傷害性或挑釁行為所激怒,本書提供的策略能夠幫助我們平息怒氣,穩定心情。如果一時失控,爆發怒氣,本書的智慧之語會提醒我們放寬心,別往心裡去。透過面面俱到、可以輕鬆遵循的策略,本書要教讀者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帶刺之人,在與他們周旋的同時,也試著理解他們升起的防衛心,學習更有效的化解方式。
睿智的心理學家艾爾伯特.艾利斯博士(Albert Ellis PhD)說過:沒有人能夠惹惱我們,除非我們允許他們這麼做。我們透過理性思考,用體諒、平靜與同理的心態來採取行動,學習主導情緒與避免魯莽行事,不要在面對威脅與挑釁時,反射式地升起防衛。即使面對的是一個帶刺的人,防衛心極重,我們敞開胸懷的做法也不會遭到虛擲。每當我們以平靜、同理與接納的心態對待他人,都是在自己內部強化這些力量。
本書的策略足以扭轉局面,這是你隨時都能翻閱並且付諸實行的一本書。透過不斷實踐,我們可以消除固執的負面情緒,以身作則,感染身邊的人。
人生很短,時光寶貴,不値得把它虛擲在防禦、攻擊或是憤怒與恐懼。取而代之的,應該是耐心、同理、體諒、平靜與接納。我們努力在自己內在與人際關係中創造更大的和諧,就是在建立一個更為健康且健全的世界。
我們可以把這本書視為預防針、營養補充品或急救箱,用它來維護情緒與心理健康,藉由它對我們的心靈有更深入的認識。生活中難免有人讓我們的日子不那麼好過,善用這本書,讓自己好好過下去。
29 避免把對方的行為一般化,就事論事
我們經常在自己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把他人的行為一般化,像是:「你老是遲到!」、「你從不告訴我你的感受!」這種傾向很容易引發對立、模糊當下的焦點。使用明確又具體的語言與對方溝通,比較有利於解決問題。比方說,具體指出對方做了哪些讓我們困擾的行為,由此展開,進一步說明我們為什麼覺得困擾。可以舉例,但要避免過於批判。
如此坦白的溝通很難不讓對方升起防衛心,但唯有明確點出問題所在,才能令他反思自己的行為。就事論事,可以把他的反應控制在特定的範圍內。
30 適度妥協
要與對方交心,我們需要付出情感上的努力。任何只有單方面付出的關係,都極可能以失敗告終。不論我們喜歡與否,都必須在某些方面讓步,甚至做出改變。妥協,是向對方表明我們願意扛起這段關係中屬於我們的那一半責任。
31 對他為何如此保有好奇心
恐懼與焦慮有時候是觀點所導致。所以,如果我們不確定對方為何反應激烈,不要逕自假設原因。反之,我們應該對他為何如此反應保有好奇心(好奇心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好東西),引導他用自己的話來解釋他的行為。他會因為你的好奇心慢慢卸下防衛,你也可能因此對他有新的認識。
32 停止一味責怪
沒有什麼比責怪能更快速引發他人的脾氣。因為責怪等於暗示對方必須承擔所有的責任,從而消滅了互相理解與妥協的機會。對於帶刺之人而言,責怪是信任與溝通的反面,遭到指責是他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之一。
因此,當你面對一個防衛心很重的人,別用指責來開啟溝通,也盡量避免接連使用「你」或「你的」(例如「你這樣做……」)等字眼,否則他的防衛心立刻就會升起。在明確指出對方的行為如何困擾你時,只需表達自己的感受,避免指責或批判。
48 聰明提問
什麼才是好問題?如果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結果卻讓老闆陷入焦慮或發怒,可能是因為這個問題背後存在著更大的問題,例如截止期限迫在眉睫。因此,我們在提問時可以往前多想幾步,避開前面的小問題,直搗最關鍵的問題。也許可以改成這麼問:「這個專案的期限快到了,我可以如何幫忙來讓專案準時完成?」
直搗關鍵的問題,可以避免引發對方的焦慮,幫助雙方往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