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野柳學

特價46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Chap 03、擬若一座座高原——回到環境的根本關懷,以野柳學的空間生產思索並回應時代◎王文誠

一、 網絡、根莖——從地理哲學到地質公園的實踐之路

……二○一九年筆者訪問法國雷恩(Rennes),法國地形學者埃爾維.雷格諾(Herve Regnauld)也對於地理學的關懷提出發問,捧讀《德勒茲與地質哲學》(Deleuze and Geophilosophy)一書深思探索地理哲學。德勒茲(Gilles Deleuze)是二十世紀法國哲學巨擘,試圖連結地理學哲學與實踐之可能。他最重要的概念是「根莖」(rhizome),是全球化後對於結構主義的反動。
……
《一千個高原》(Mille plateau)是德勒茲與伽塔利(Félix Guattari)一九八○年合作出版的書,當中所討論的與地質哲學有關。該書指出,區域由「高原」所構成,傳統區域是一種結構式的樹形,高原則為根莖,網絡式。九份金瓜石水湳洞即是擬若一座高原。臺灣高山玉山箭竹原,是另一個很好的理解方法。臺灣高山草原並非是生態學上的乾草地——以旱生草本植物為優勢的「草原」(steppe)類型,而是由早田文藏於一九○七年以新高山發表命名的「玉山箭竹」所組成。

「玉山箭竹原」由於環境影響,全球其他區域沒有一樣的景觀,形成某多元體所生成之獨特生態。生長在冷杉或鐵杉林下,最高可以長到五至七公尺。由於雷擊、落石及人類活動引發森林大火,火燒過後,玉山箭竹地底下的根莖還活著,開始搶攻地盤而形成箭竹原。由於雨水澆灌淋溶,流去養分,因此在諸如合歡山、奇萊山、能高山等高山上,可以觀察到只長到三十到五十公分的玉山箭竹。從箭竹原中的步道上,即生態孔隙(gap),可以看到爭搶著陽光而生長的龍膽、杜鵑、玉山懸勾子及玉山小檗等。整體上,無論從三十公分到七公尺,不同形態、是否位於林下,或受到環境衝擊,玉山箭竹都是同一棵根莖網系,就像板塊一樣,透過根莖延伸,長成不同的「高原」。

依據德勒茲及伽塔利的看法,根莖、網絡或高原,具有連接、異質、多元、斷裂、繪圖和轉印的原理。《一千個高原》中,地理學所關懷的區域,就是根莖,也是高原,內容更多地集中在系統、環境和空間哲學上。高原論述區域的張力,區域可以具有更多如同根莖、高原般的想像。區域透過去領域化和再領域化,行動的逃逸線、層、層化和去層化、所指、能指和符號等,生產一座座新高原或頁面,每個高原上彼此連結。

德勒茲的關鍵詞是「根莖」,跟地質公園發展的核心概念一樣。就野柳來說,野柳適用於任何以上的區域組裝,依需要而定,也就是在變遷中改變與組裝。野柳的紋理、節理與斷層,構成野獸派強烈的構圖畫風,土地色彩鮮豔大膽,將印象派色彩理論中的塗色技法推向極致,任意透視和隨興明暗,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明暗透視與採用平面化構圖,陰影面與物體面形成強烈對比。野獸派再現銹染紋石「高原」美學,組裝成全球獨一無二的女王頭、燭臺石,以及連繫了每一個經營者、遊客、專家學者及政府機關的凝視,寓意一座座新高原。
……

三、再現空間,野柳的三種讀景方式

再現空間也就是生活的空間,以人們的感覺為主體。換句話說,就是野柳的讀景方法。從人地關係以融合科學及美學的認識論基礎上,對於讀景以意識本質做為哲學的原創和影響。……

筆者提議三個方法:鹿野忠雄在將近一個世紀前的《山、雲與蕃人:臺灣高山紀行》中,以「山」、「雲」和「蕃人」完成高山旅行中的讀景紀錄。然而,鹿野忠雄少了時空遇見的論述,也少了美學的詮釋,因此,本文加入了「張愛玲的遇見」及「印象派畫作」的心靈地圖。這三個隱喻做為分類,有些概念無可避免地重疊,卻是嘗試繪製和轉印根莖原理一個完整的閱讀圖形。

1、鹿野忠雄模式——科學、心情、民族誌

鹿野忠雄於1941年出版《山、雲、和蕃人:臺灣的高山紀行》一書,透過對臺灣的閱讀書寫而成。就讀景直接意識本質來說,他寫道:

「我仰望天空,亂雲繼續在翻滾,雲彩的裂縫處露出天空的一角,湛滿深海色。逐漸地,亂雲像潮水一般退去,灰色的雲幕揭開之後,頭上出現了宇達佩山的圓頂,深藏慓悍性格的雄姿引人矚目。」

書名中,「山」讀到的是科學與理性,「雲」是書寫心情與詩,「蕃人」則是臺灣高山原住民的民族誌與人類學;是從高山旅行中紀錄讀景的方法。

‧山:科學與理性

山代表的是科學,自然景觀。「山」是科學的生產資料,代表科學、理性和論文,包括地質、地形、氣候、水文、土壤、動物、植物等自然景觀的閱讀。這些閱讀必須來自專業的科學訓練。鹿野忠雄科學地辨認地質與生態:

「卓社大山頂密生著短箭竹,處處有混雜著石英的砂岩露出,稜脊向東傾斜。除了西北至西南的彎曲內側是斷崖外,其他都是坡度緩和、短箭竹柔和的地貌。山腰以下是森林,以臺灣鐵杉、五葉松和冷杉為主。」

科學閱讀緣自鹿野忠雄曾於臺灣求學,並進行長期的學術研究。直至今日,臺灣學術界進行高山地形研究,仍大多引用他的論點。所以上述引用的文中,「混雜著石英的砂岩露出,稜脊向東傾斜」、「山腰以下是森林,以臺灣鐵杉、五葉松和冷杉為主」是受過科學訓練才能閱讀地質、地形、植物及生態地景。

‧雲:心情與詩雲代表的是詩,心情景觀。特別是臺灣高山多位於雲霧帶,變化萬千,構成景觀本質與閱讀核心。然而,雲是最難書寫的對象,尤其構成臺灣高山針葉林裡的嬝嬝輕煙;鹿野忠雄所努力的是一種感受的傳達、心情的再現空間。前面引用鹿野忠雄書寫的「亂雲繼續在翻滾」、「雲彩的裂縫處」、「亂雲像潮水一般」及「灰色的雲幕揭開之後」,心情駐足,精英華彩,再現空間。

鹿野忠雄玉山東峰雲霧中讀景:

「剛才茫然佇立於雲霧中的牝鹿,在我眼中其實像一個純潔的小詩人,惹人憐愛」。

以及,認同地景觸達心情調盤中,閱讀以下的自然色彩調配,所以鹿野忠雄又寫道:

「溪谷上是靜止不動的大雲海,昨天隱沒於濃雲中的群山,現在突現於雲海之上。在冷冽的大氣中,近山呈現穩重的暗藍色,遠山則趨向明亮的淺藍色,山色時時刻刻在變化,終於搭配成臺灣山岳獨特的顏色--那神奇的鈷藍色(cobalt blue),是多麼迷人啊!」

就好像風隨意而吹,你聽見風聲,卻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往哪裡去。但是,風一直都在!透過隱喻,詩般吟唱。海枯石爛,逝者如斯,時空洪流之中,我們如何擷取生命中吉光片羽,「那神奇的鈷藍色」即是讀景。鹿野忠雄書中的散文如詩般,讀來可以看見年輕生命,迴盪在臺灣高山紀行中。

‧蕃人:人文與民族誌

蕃人代表的是民族誌,人文景觀,甚至考古學、人類學。民族誌是一種寫作文本(text),透過田野閱讀,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書寫。其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argument),提供一個可衡量的基礎,是一種文化人類學方法論本質。人類學是一門研究過去與當代人類社會學科,揭示身處田野閱讀地景的人類學家將會面臨的潛在問題、挑戰和後果。「據蕃人說,他們在這裡經常獵到很多鹿和臺灣長鬃山羊」。讀景成就文本,成為內容(context)。

鹿野忠雄寫道:

「……看到幾十個蕃人帶著很多蕃犬,形成一團黑影在移動。隔著一條大溪谷,蕃人的叫聲竟然傳到這麼遠的地方來。芬列布對我說,那些人是伊巴厚社蕃人。我們日本人足跡所不能到的深山蕃地,蕃人當作自家庭院或牧場那般任意馳騁。我繼續傾聽著,早晨寧靜的大氣中,那一群追逐野獸移動的蕃人邊跑邊呼喝的聲音,飛越高山,飛越溪谷,傳到我的耳裡,而且餘音繚繞,久久不散。」

當時的日本人凡原住民都讀成「蕃」,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法;所以連狗都稱為「蕃犬」,地點稱為「蕃地」。同時,我們也藉由鹿野忠雄的讀景,瞭解原住民跟土地的關係:「蕃人當作自家庭院或牧場那般任意馳騁」、「邊跑邊呼喝的聲音,飛越高山,飛越溪谷,……,餘音繚繞,久久不散」。

臺灣原住民歌聲高亢、優美悅耳,聆聽是閱讀延伸,布農八部,餘音繞樑,耐人尋味。從認識論層面來說,鹿野忠雄以科學調查為起點,從一開始的山地昆蟲採集,到之後對臺灣原住民產生興趣,而完成了空間閱讀。

2、張愛玲的遇見——剛巧趕上了,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張愛玲,一九四四年

臺灣由二次造山運動所形成,就地質條件來說,曾經經歷大陸棚沈積、變質、褶皺、抬升、侵蝕的過程。因此,我們每個當下所看到的地質畫面,都是「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的地景。下一刻即變動而不同。時空聚合,每一個讀景都變得珍貴。

日本茶道中有所謂「一期一會」,意思是在茶會時領悟到這次相會無法重來,一輩子只有一次,故賓主須各盡其誠意。一期一會在茶道以外,意義推而廣之,指一生一次的機會,當下的時光不會再來,須珍重之。在地景的閱讀中,每個時空的轉換,便是一期一會,也是所謂的張愛玲的遇見。
(未完)


Chap 06、土地、生態、自然與人——來自惡魔岬(Punto Diablo)的故事:野柳學新境◎黃光瀛
……

一、西班牙人把野柳帶入世界

我們所稱的「野柳」是西班牙文「Diablo」轉音而來,西班牙文的「Diablo」就是惡魔的意思;換言之,野柳岬(Punto Diablos)就是惡魔岬。野柳岬附近的海域,因為惡劣複雜的海象及眾多暗礁,故有「惡魔岬」之稱。正如非洲大陸南端附近的「好望角」,因為好望角周遭海域海象非常惡劣,時常造成來往船隻發生海難,但有一艘船幸運地挺過了風暴,水手存活,因此該船長命名好望角為「Cape Hope」(有希望的岬角)。事實上,好望角跟惡魔岬雖然文字意義看似相反,卻都是在提示人們這裡是危險的海域,野柳岬就好比臺灣北海的好望角。此外,岬上為數眾多的蕈狀岩羅列,由遠觀之好似人頭;加上當地的原住民馬賽人也會趁著船難群起打劫,更凸顯惡魔岬的命名由來。

一六二六年,西班牙人占領北臺灣,在臺灣北部建立了即將滿四百周年的「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位於社寮和平島上)及「聖多明哥城」(Fort San Domingo,即現在的淡水紅毛城);其時與一六二四年在南臺灣占領「大員」(臺南安平)建立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的荷蘭人對峙。北臺灣兩城之間雖有陸上聯繫(淡基古道前身,沿著海濱走),但海上交通運輸更顯重要。一六五四年荷蘭人所繪製的詳細「大臺北古地圖」,清楚標示野柳岬直伸海中,凸顯其居於北海岸輻輳指標位置的重要性。(參考本書第八章)


二 季風、洋流、颱風和潮汐——塑造野柳的自然營力


從地景生態學的觀點來看,地景是由多個生態系構成的區域,這些區域各自描繪的「地景」要素往往是相互鑲嵌的。地景結構包括其中不同的生態系、面積形狀、組成數量及地理位置,這些都會影響地景生態系內諸多過程,如能量流、物質循環及物種的移動;而這些過程也會反映回地景的變遷上。

地質公園及週邊特色與環境的關係,不是僅限於地質公園,還包括許許多多的資源,我們應該深究為什麼會形成這些特色,其與週遭海洋、陸域生態環境的關係又是如何?這樣才能從地質公園出發,開展出更豐富的脈絡、屬於野柳學的紋理風景;而不是僅止於如女王頭,蜂巢岩等奇岩怪石。

在野柳自然的營力當中有四個要素,第一個是季風,第二個是海(洋)流,第三個是颱風,第四個是潮汐,這四個自然營力刻劃出整個地質公園的景觀,同時也對在其上的生物及人類的活動造成很大的影響。

‧季風:季風是這裡很重要的自然現象,包括東北季風,也就是冬天以及初春主要吹襲的風,還有夏天的西南季風。這些風周而復始地在固定的季節時令吹拂,讓這裡的環境也適應了這種自然現象。風,它帶來了季節性的候鳥,南來北往於繁殖地及度冬地之間;風,也帶來了動力,讓早期航海者及居民得以利用它進行貿易及出海捕魚。(未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