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淨化(節錄)
煉金術的大功業有三個階段:黑化、白化和紅化。本章所關注的是第一個階段,也就是黑化。在煉金術之中,這是屬於淨化(mortificatio)的操作。
「淨化」和「腐化」(putrfactio)這兩個術語有著重疊之處,它們指的是同一操作的不同階段。淨化完全不含化學性的內容。字面上來說,它的意思是「殺死」,因此與死亡的體驗有關。在宗教的禁慾主義𥚃,它的意思是「以苦行、禁欲或在身體上施加痛苦來征服激情與欲望」(《韋氏字典》)。而將這化學的過程描述為淨化,全然是心理意象的投射。然而這確實也是發生的事實。燒瓶裡的物質加以擬人化,而在它身上進行的一切操作就是酷刑。
腐化就是「腐壞」,是死去的有機體逐漸分解的過程。同樣的,在無機化學操作中,這部分同樣也不是煉金術士們所關心的。然而,在中世紀,親眼目睹屍體(尤其是人的屍體)的腐爛分解,並不是不容易遇見的體驗,而這往往對個體的心理帶來強烈的影響。這體驗所產生的效果,也許因此而投射到煉金的歷程裡。
淨化是煉金術裡最負向的一項操作。它總是和黑暗、失敗、折磨、損毀、死亡以及腐爛有所關聯。然而,這些黑暗的意象往往又引向更積極的那一切──成長、復活、重生,然而淨化的標誌終究就是黑色的。且讓我們先看看一些文獻片段吧:
如果沒有黑就不能形成白,因為黑是白之始,是腐化與改變的徵兆,也是意味著身體已經遭到滲透和腐壞。
喔,幸福的黑暗之門,智者高聲喊道,你是通往榮耀轉化的通道。任何要投身這門藝術的人,只需要知曉這一祕密,就了解這一切了;如果對這個一無所知,對一切也都會是一無所知的。因為,腐化的存在是先於任何新形式的誕生。
腐化功效至偉,可以抹去舊時的本質,將一切都轉為另一全新的本質,並且長出新的果實。所有的生者皆死於其中,所有死者皆於其中腐壞,而後所有這些亡物將都重獲新生。腐化可以去除鹽中所有腐蝕性物質的酸味,使之變得柔軟而甘甜。
用心理學的說法,黑暗就是陰影。因此,這些提到黑暗積極面向的文獻,也許是在暗示如果能夠在個人的層面意識到陰影,可能會帶來的積極結果,就是對自己陰影的覺察。如果是在原型的層面意識到「惡」,這也是可取的,「因為黑是白之始」。根據對立原則,對某一面的強烈覺知,可能會引發個體對另一面的覺察。黑暗會生出光明來。而與之相反的是,強調黑暗的夢,通常出現在意識自我只是片面地認同光明的情況下。譬如,一位積極參與黑人人權運動的白人做了這樣一個夢:
我在冥府,一次次地嘗試逃脫,卻屢屢失敗。這裡正在舉辦一場瘋狂的荒淫宴會,每個人身上都覆蓋著一層黑色的瀝青。
這位患者透過參與推動讓社會更接受黑人的社會運動,將需要接受黑暗的個人需求加以外化了。他因此對任何和自己持不同觀點的人,都相當自以為是地投射出陰影。雖然在有意識的生活裡,他所參加的示威活動是抗議白人餐館對黑人的歧視,但晚上夢到的卻是自己坐在會歧視白人的黑人餐館裡。
而黑暗,如果不是原初的狀態,往往是由某些生命遭到殺戮而產生的。其中最常見的是即將被殺死的惡龍。惡龍是「本能心靈的人格化」,是原初物質的同義詞之一。這個意象將殺死惡龍的神話和煉金術的功業連結在一起。就像英雄是從惡龍那裡救下了被虜的少女,煉金術士同樣也是透過原初物質的淨化,來拯救困於物質之中的世界靈魂(Anima Mundi)。或是正如榮格所說的那樣:「殺死惡龍,是阿尼瑪(等於墨丘利/水星)從原初物質之中釋放出來的第一個階段,這是一個危險且有毒的階段。」對阿尼瑪(對女性來說則是「阿尼姆斯」)危險而有毒的最初階段進行淨化,是心理治療歷程的重要階段。這個時候,情感的爆發、怨恨、愉悅以及權力的要求,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經過淨化的歷程,因為只有這樣,陷於原始之嬰兒形式的力比多才能獲得轉化。
淨化的另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國王」。例如,有一幅煉金術畫作展示了一群全副武裝的人正在殺死一個國王。在這裡,被殺死的人也可能不是國王,而是太陽神。在這段文獻裡,太陽神說道:「只有殺死我,你們的理解才能變得完美,在我妹妹月亮那裡,你們的智慧程度才能增長。」也可能是獅子正在經歷淨化──獅子是萬獸之王,表現著太陽的獸形面向。在另外的版本裡,獅子被砍下了四個爪子。或是一隻鷹被剪去了翅膀。
國王、太陽和獅子,指的都是意識自我的支配法則,是權力的本能。在某個時刻,它們必須死亡,才能產生新的中心。正如同榮格所說的:「自我中心是意識的必要屬性,也是獨有的原罪。」在原型的層面,國王或太陽的淨化指的是原來集體的主導或統治原則遭到死亡和轉化。關於這一點,以下的文本就有著暗示;有趣的是,文中將國王等同為與惡龍在一起的老人:
我是一位年邁體衰的老人,姓龍;因此,我被關在一個洞穴之中,只有國王的王冠才能將我贖出來……一把熾熱的火劍讓我受盡折磨;死亡使我骨弱血虛……我的靈魂和精神已經分離;可怕的毒藥,我因此好比黑色的渡鴉,必須要為原罪付出的代價;我躺在塵與土之中,而這三者將會合而為一。哦,靈魂和精神,不要離開我,我將會再次見到白晝的光,整個世界都將會親眼目睹,那和平英雄將從我這裡而升起。
這個年邁體衰的老人,代表的是已經失去效力的意識主導或精神法則。它退回到原古心靈(龍)的水平,因此必須經歷轉化。關押他的洞穴便是煉金術的容器。折磨則是可以帶來轉化的火焰試煉,以便「合三而為一」;也就是說,身體、靈魂和精神也許可以再次統一於完整的人格之中。
「整個世界都將會親眼目睹的那和平偶像」,指的是哲人之石,是各種對立面的調解事物,然而這樣的說法表明了,正在經歷淨化和復甦的這一切並不遜於集體的上帝-意象(God-image)。
在短詩《喬治.雷普利的靈視》(Vision of George Ripley)𥚃,有個有趣的畫面描繪了淨化與腐化:
某一深夜裡,正在專心閱讀的時候,
這靈視,模模糊糊地出現在我的視野裡,
我看見一隻通體透紅的蟾蜍,瘋狂地飲下葡萄汁,
它喝得太多了,腸滿肚圓;
然後,它從毒腔裡噴出了邪惡的毒液,
既難過又痛苦,它的同伴們都開始腫脹,
淌著滿身的毒汗,而它走近自己的祕所,
這洞穴裡煙霧迷漫,它自己也通體變白;
接下來,空中出現了金色的液體,
這些高處落下的液滴,將土壤染成了紅褐:
當這具軀體逐漸失去生命力之際,
瀕死的蟾蜍很快就變成了煤一般的黑色:
它就這樣浸沒在自己的毒液裡,
八十又四天之後,已然腐爛:
我極想利用實驗來驅除這些毒液,
於是將它的屍體擲入溫和而不烈的火焰裡:
這樣處理以後,奇異於是展現,但更特別的是,
來自四面八方的斑斕光線穿透了蟾蜍,
當雜色漸褪,白色於是顯現,
這些加以沾染上紅色,將永不褪色。
藉由這一切,我將處理過的毒液當作藥;
這毒液既能殺人,也能拯救接觸到毒藥的人。
這樣祕方的授予者,願榮耀歸於它,
統領和有聲望的人們,均以崇拜與頌揚向它致敬。阿門。
這靈視是對整個功業的總結。蟾蜍是原初物質,因為自己貪婪和放縱的淫欲而毀滅。它講的是個體因貪欲而溺亡的主題。死亡以後,它轉為黑色,腐壞而充滿毒素。接著,煉金術士進入場景,將浸滿毒素的屍體投入了煉金的火焰之中。這引發了顏色上的連續變化,從黑色到五彩斑瀾,到白,再到紅。同時,毒素轉變成為一種矛盾的藥物,既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的萬能之藥。蟾蜍是「毒龍」的象徵變體。它同時也代表著無法昇華的「哲人之土」(Philosophic earth)。土代表固化,暗示著淨化必然是緊隨著固化而生。成為土,或成為血肉,就會死亡和腐壞。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如果隨著肉體而活,你們必定死;如果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你們就必活著。」(《羅馬書》,8:13,AV)。
正如固化之後或遲或早都會出現淨化一樣,較淺的結合(coniunctio)也會帶來淨化。例如崔斯坦和伊索德、羅蜜歐與茱麗葉,以及《哲學家玫瑰園》圖畫所描繪的那一系列。這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敏感的人對於走入個體化歷程總會感到猶豫不決。他們事先就已經感受到了自己所將要面對的痛苦。
有毒的蟾蜍被認為像龍一樣,頭上是有寶石的。魯蘭德說:「龍石是非常珍貴的寶石……,就在大蛇的腦部。這個除非是大蛇活著的時候就取下來,否則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寶石,這是因為:當意識到死亡的逼近時,動物內在的惡意(malice)會毀掉寶石的品質。因此,必須在龍睡著的時候取下它的頭,寶石才能得以保全……。龍石是白色的,能夠驅離一切有毒的動物,也能夠治癒有毒的咬傷。」
有毒的蟾蜍被認為像龍一樣,頭上是有寶石的。魯蘭德說:「龍石是非常珍貴的寶石……,就在大蛇的腦部。這個除非是大蛇活著的時候就取下來,否則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寶石,這是因為:當意識到死亡的逼近時,動物內在的惡意(malice)會毀掉寶石的品質。因此,必須在龍睡著的時候取下它的頭,寶石才能得以保全……。龍石是白色的,能夠驅離一切有毒的動物,也能夠治癒有毒的咬傷。」
這珍貴的寶石就是從醜陋的原初物質當中所提取出來的哲人石。它在原始的狀態之下是毒藥,但經歷了淨化之後,成為了萬能之藥。莎士比亞也表達過相同的觀點:
逆境帶來的厄運也有它的好處,
就像醜陋而有毒的蟾蜍,
頭頂卻是頂著珍貴的寶石。
我們這樣的生活,雖然遠離塵囂,
卻可以聆聽樹木的交談,溪中流水的大好文章,
頑石裡頭也藏有諄諄古訓。每一事物都可以找到好處。
關於逆境的作用,在托馬斯.耿稗思(Thomas à Kempis)那本偉大的淨化文集《師主篇》(The Imitation of Christ)當中也有提到。我們可以讀到了以下內容:
有時候,受些磨難也好;磨難能教人反思自身,懂得世上是流徙之地,學會不應該把信任寄託於任何的世俗之人。有時候,受些冤屈也好;比方一件事情,分明我們做得好,用意也純正,偏有人說我們不好;這樣的冤屈,能叫我們謙遜,不受虛榮和驕傲之害。在外受凌辱,被人疑惑,我們就容易尋找天主,做我們內心的審判和見證。所以,人若堅心倚靠天主,無論遭遇到什麼樣的逆境,自然不屑於求世俗的安慰。
一顆清澈、純潔而堅定的心,並不會在靈性的努力層面輕易破碎或屈服,因為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為了榮耀天主,因為他已經勉力不徇自己的私情。因此,他渴望擺脫遵從自己意願的束縛。相比於你身上那些未能全然禁慾進而遵從靈性意志的情感,還有什麼東西對你的阻擾更為嚴重呢?的確,並沒有。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注意到了好幾個淨化的題材:龍、蟾蜍、國王、太陽和獅子。另一個相關的題材,則是純淨與無辜的人物。一段文本這樣說道:
取它新鮮、純淨、活力盎然的白與淨,
然後緊緊地束住手與腳
用最牢固的繩索綑綁,
直到它窒息而亡,
在那封閉的腐壞之屋。
這裡指的是傳統的祭品,必須和逾越節的羔羊一樣純淨無瑕(《出埃及記》,12:5)。有一幅煉金術畫作描繪了希律王(Herod)對無辜者的屠殺是「金屬種子的溶解」,然後注入煉金術的器皿之中。這些意象背後的心理學觀念是,純淨和天真的孩童狀態必然是要獻祭犧牲的。一位無法面對這一問題的女性,曾經夢見一隻羔羊遭到獻祭,她不忍直視。另一位病人,正趨成熟的年輕男性,夢見了一隻純白的火雞正在被宰殺。在這個過程之中,血濺上了他的身體。在這些情況中,黑化並不是一開始的階段。首先是要先毀掉這初始的白化。當白色的東西殺死以後,會開始腐壞並轉黑。它會進入「黑暗之門」。魯蘭德說:「腐化或腐壞發生的時候,軀體正在變黑。它發出像糞便般的臭味,然後才是真正的溶解。各個元素被分解和摧毀:隨後出現很多顏色,直到最終獲得勝利,一切又再次重新統合在一起。」
糞便、排泄物和惡臭都指向腐化。譬如夢裡經常出現疏於打掃且汙穢四溢的廁所,這些驚擾著清教徒心態的夢境就是屬於這類的象徵。墳墓中的惡臭(odor sepulcrorum)是腐化的另一個同義詞。現代的人已經很少能聞到腐爛屍體的味道,所以這意象並不常出現在夢裡。我曾見過的一個當代的替代性意象,就是嚴重的空氣汙染。而與腐爛同時出現的是蟲子,夢中的蟲子帶來強烈的衝擊力而傳達出了上述意象。《易經》的第十八卦是「蠱卦」(在腐壞之上進行創造),卦辭告訴我們說,「中文的『蠱』字是指滋生蟲子的碗。這意味著腐爛。」這是無意識典型的矛盾意象,卑劣的蟲子可以變成至高無上的價值。所以,《詩篇》有關救世主的描述裡(22:6),彌賽亞被等同於蟲:「但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AV)。
有篇煉金術的文本是這樣說的:「喔,教義之子們,你們要知道,要讓混合物腐化四十天。」通過數字40的象徵意義,這句話將腐化與荒野聯繫了起來。以色列人在荒野之中遊蕩了四十年;耶穌在荒野之中受到了四十天的試煉。同樣,埃及人的屍體防腐儀式,據說也是四十天(《創世紀》,50:3)。同樣地,基督的復活與飛升之間也是相隔四十天。關於煉金術的功業,榮格表示:「黑化通常需要四十天的時間……。在這狀態下,太陽會由自然中介之靈魂(anima media natura)所包圍,因此是黑色的。這是孵化或者孕育的狀態。」自然中介之靈魂,對應著由自然之道(Physis)所擁抱的智慧(Sophia),被認為是神聖智慧的化身,是神的女性部分。即便這是由上帝的智慧所引發的過程,太陽的黑化與日蝕依然是一種可怖的體驗。事實上,諺語「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言篇》,1:7),將恐懼與智慧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