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眾星齊璀璨,永許臺人更閃耀/秀霖
今年由臺灣文化內容策進院與坎城電影市場展合作,特別規劃「臺灣專題」,首度開放四部臺灣原創作品前往法國坎城進行主題參展。《人性的試煉》繼先前幸運獲選為2022年韓國釜山國際影展臺灣IP代表作品後,經由法國主辦單位評審,再度幸運獲選為本屆「Shoot The Book! Cannes」推薦單元四部臺灣IP代表文學作品之一。
特別感謝文化內容策進院極為用心推廣臺灣作品的國際能見度以及國藝會對於臺灣創作者的支持,還有出版社秀威資訊長年支持及保護創作者,提供一個優質不設限的自由平臺,以及感謝所有讀者朋友們一直以來的支持。趁著這次作品難得獲選坎城影展臺灣代表的寶貴機會,也與出版社經理伊庭,以及其他坎城影展各單元獲選的臺灣代表團成員,一同前往法國坎城參展。
為加深與當地國際人士交流,此次特別規劃提早幾日前往南法大城尼斯,先行深入當地參訪交流,確實對後來參展具有一定正面助益。在獨旅南法之時,每日由尼斯車站出發,與當地人一同搭乘火車及轉乘巴士,往來鄰近城市的各個著名山城或海港景點。旅途中遇到不少熱情友善的法國朋友,亦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一同閒聊許多雙方事物。
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對臺灣印象也不盡相同,像是英國朋友們,對臺灣就有科技非常強大的深刻印象。在彼此交流之際,也不時向這些熱情友善的朋友們,介紹我們臺灣科技業以外的其他特色,如我們臺灣因為地理、歷史及文化背景相較特殊與複雜,再加上風氣相當自由開放,創作題材也非常多元,自己也相信,臺灣眾多創作者們的創作實力,其實非常強勁。
在坎城電影市場展的大師講堂單元中,來自臺灣文化內容策進院的Claire,以極為流利的英文精彩介紹臺灣電影,並在講堂上與各國知名藝文人士,一同談論亞洲影視發展。臺灣創作風氣自由,題材相較其他東南亞國家,算是更為多元開放,而在亞洲電影方面,日本與韓國則呈現相當強勁的領導地位。在「Shoot The Book! Cannes」推薦單元,首先由入選作品的出版社代表,依序上台介紹這次各自所屬的十部作品,再來就是與我們一樣,特別受主辦單位邀請的「瑞士專題」四部作品。
由於與瑞士代表團住宿比鄰而居,也一同搭乘前往展場的接駁專車,故和瑞士朋友們相當親近。此次瑞士入選作品《Silence》,屬於懸疑驚悚類型,作者Luca Brunoni也特別從瑞士,帶著作品來到坎城一同參展。瑞士作家Luca,與自己年紀相當,原以為Luca可能是職業作家,後來才知道Luca本身是教師,寫作對他來說,就是工作之餘的興趣。而Luca在寫作方面,不設限特定題材,喜歡嘗試不同類型。而此次入選的作品《Silence》,故事時間設定在20世紀中期歐洲,所以Luca在創作這部作品時,需要查詢很多過去的歷史資料。
因為自己也創作過幾部以歷史為背景的小說,故除了同為業餘寫作者,及自己也偏好嘗試各種寫作題材類型外,也和Luca互相交流許多歷史題材創作,需要找尋相關資料的經驗。因為也帶了去年出版的《飄零之島》前往坎城,一起提供給Luca翻閱參考,雖然中文方塊字對Luca來說真的非常陌生,但他光看書中的歷史照片,馬上就能明白及體會,這些相關歷史資料的蒐集及整理相當不易。
另外Luca和我提到,在法國的閱讀人口算是非常廣泛,義大利就又少了一些,而瑞士方面,Luca則很委婉說著:「Could be better!」由於以前國高中的世界地理曾經教過,瑞士主要有德、法、義三種官方語言,故Luca對於我知道瑞士有三種主要官方語言非常驚訝,他說很多歐洲人甚至還不知道這件事。不過自己對瑞士官方語言所知也僅止於此,在Luca的分析下,才知道瑞士的三種主要官方語言,對於創作者來說,僅會使用自己熟知的語言寫作,像Luca的母語是義大利語,所以《Silence》也是以義大利語創作。如此的語言區分,當然也會影響瑞士單一官方語言的閱讀人口變得更少,這可能也是Luca那句「Could be better!」的另一種意涵。
而Luca和自己的創作理念幾乎不謀而合,由於我們兩人都是業餘興趣的寫作者,也一致認為自己如果只靠寫作很難存活。但因為是業餘興趣性質,故在創作上較無包袱及時間、經濟壓力,創作理念還是為了自己想寫、想分享的故事為主,銷售量或是否符合主流市場口味,確實並非我們寫作的第一考量。因為和Luca有太多創作經驗與理念非常相近,也讓自己深感微妙,臺灣與瑞士兩地雖然相距萬里,然而自己非常有緣及幸運,竟然在法國坎城遇到了與自己非常相近的瑞士「鏡像」寫作者。而好鄰居瑞士代表團,真不愧是「臺灣之友」,對於緊接後頭的「臺灣專題」,給予極為熱情的支持與極大的掌聲。我們臺灣專題的四位出版社代表,包含伊庭、良玉姊、珊珊、Emily,也都在台上展現相當耀眼的風趣演說,精彩介紹了四部臺灣代表作品。
在一對一媒合會的單元中,大致可以歸納出來,各國影視代表,會很重視故事是否適合改編成其他國家的影視內容,並相對排斥原始故事在地特色太過濃厚的作品。像法國的影視代表,一來即強調他們只要不曾被改編為影視及簽約過的作品,然後不能在地性過強,比如總不能把別國的真實歷史故事改編搬到法國來拍。由於法國影視代表看起來時間有限,原先似乎只想表明這些原則就要離去,不過當我介紹自己故事時,我以法國蔚藍海岸各地景點,與故事中臺灣東部海岸作為類比,當自己在南法旅行時,參訪這些景點,看到很多和臺灣東部類似的景色,其實身為作者,可以想像若是改編為法國版本的故事場景及畫面。法國代表聽了以後似乎很感興趣,又留了下來,繼續聽了更多關於臺灣的介紹。
雖然明顯觀察得出來,在國際影視改編市場中,強調的是故事內容的跨國共通性。比如這次《人性的試煉》,因為故事中對於「人性」描寫,還有人物們對衝突事件的各種反應與抉擇,以及故事的懸疑堆疊及真相多次翻轉,具有跨越國界、文化的共通性,這個特色在釜山國際影展中,就曾被不同影視代表提及,或許也是這次再度獲得坎城影展評審青睞的原因之一,在此也提供給有興趣的創作朋友們一個參考。
然而即便國際影視改編市場偏好如此,自己還是和瑞士作家Luca的創作理念相近,作品的跨國共通性,會是受到目前國際影視改編市場青睞的加分特色,但我想在地特色濃厚的作品,也還是需要有更多創作者一起共同努力,比如各國歷史相關,深具在地性的創作作品。或許因為自己和Luca一樣,寫作只是業餘愛好興趣,相較沒有寫作上的時間及經濟壓力,所以也較無市場考量包袱,故還是會想繼續創作自己所想分享的故事給讀者朋友。
這也是自己這次在南法參訪馬諦斯及夏卡爾美術館的深深感觸,這些大師們在開創自己新穎流派及特色初期也很艱辛,甚至多有受到當時主流市場評論者的冷漠、揶揄,甚至嘲笑,但在大師們對於自己創作理念的堅持下,反而開創了新的市場觀感及創作流派,這確實相當令人對大師們肅然起敬及深深感動,也提供給創作朋友們,對於創作是否需要符合及追求當前市場考量的另一種參考。
這次的南法參訪之旅,能有幸跟臺灣代表團一起參展,也是遠在人生夢想清單外的大意外,但也是一段人生中非常難得而美好的珍貴回憶。尤其看到許多臺灣創作作品一同登上國際舞台,除了四部文學作品外,還有兩部跨域IP音樂劇及遊戲,以及金馬影展多部優質作品。在參展的幾日中,與來自各領域的臺灣代表優秀創作或藝文工作者前輩們交流,亦獲得極為寶貴的跨域經驗學習及觀摩互動,著實為一趟收穫豐富的國際藝文參訪交流之旅。大家一起為臺灣文創而努力,看到每位臺灣代表團成員,無論是在台上或是展場中的認真神情與不懈努力,真的非常令人深深感動!
我想我們臺灣有相當特殊的歷史及文化背景,確實也讓我們擁有很多獨特的風格、創意與創作力。因此也深信臺灣未來更多更多的優秀文創作品,都能一起在國際舞台上持續閃耀發光!
今年由臺灣文化內容策進院與坎城電影市場展合作,特別規劃「臺灣專題」,首度開放四部臺灣原創作品前往法國坎城進行主題參展。《人性的試煉》繼先前幸運獲選為2022年韓國釜山國際影展臺灣IP代表作品後,經由法國主辦單位評審,再度幸運獲選為本屆「Shoot The Book! Cannes」推薦單元四部臺灣IP代表文學作品之一。
特別感謝文化內容策進院極為用心推廣臺灣作品的國際能見度以及國藝會對於臺灣創作者的支持,還有出版社秀威資訊長年支持及保護創作者,提供一個優質不設限的自由平臺,以及感謝所有讀者朋友們一直以來的支持。趁著這次作品難得獲選坎城影展臺灣代表的寶貴機會,也與出版社經理伊庭,以及其他坎城影展各單元獲選的臺灣代表團成員,一同前往法國坎城參展。
為加深與當地國際人士交流,此次特別規劃提早幾日前往南法大城尼斯,先行深入當地參訪交流,確實對後來參展具有一定正面助益。在獨旅南法之時,每日由尼斯車站出發,與當地人一同搭乘火車及轉乘巴士,往來鄰近城市的各個著名山城或海港景點。旅途中遇到不少熱情友善的法國朋友,亦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一同閒聊許多雙方事物。
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對臺灣印象也不盡相同,像是英國朋友們,對臺灣就有科技非常強大的深刻印象。在彼此交流之際,也不時向這些熱情友善的朋友們,介紹我們臺灣科技業以外的其他特色,如我們臺灣因為地理、歷史及文化背景相較特殊與複雜,再加上風氣相當自由開放,創作題材也非常多元,自己也相信,臺灣眾多創作者們的創作實力,其實非常強勁。
在坎城電影市場展的大師講堂單元中,來自臺灣文化內容策進院的Claire,以極為流利的英文精彩介紹臺灣電影,並在講堂上與各國知名藝文人士,一同談論亞洲影視發展。臺灣創作風氣自由,題材相較其他東南亞國家,算是更為多元開放,而在亞洲電影方面,日本與韓國則呈現相當強勁的領導地位。在「Shoot The Book! Cannes」推薦單元,首先由入選作品的出版社代表,依序上台介紹這次各自所屬的十部作品,再來就是與我們一樣,特別受主辦單位邀請的「瑞士專題」四部作品。
由於與瑞士代表團住宿比鄰而居,也一同搭乘前往展場的接駁專車,故和瑞士朋友們相當親近。此次瑞士入選作品《Silence》,屬於懸疑驚悚類型,作者Luca Brunoni也特別從瑞士,帶著作品來到坎城一同參展。瑞士作家Luca,與自己年紀相當,原以為Luca可能是職業作家,後來才知道Luca本身是教師,寫作對他來說,就是工作之餘的興趣。而Luca在寫作方面,不設限特定題材,喜歡嘗試不同類型。而此次入選的作品《Silence》,故事時間設定在20世紀中期歐洲,所以Luca在創作這部作品時,需要查詢很多過去的歷史資料。
因為自己也創作過幾部以歷史為背景的小說,故除了同為業餘寫作者,及自己也偏好嘗試各種寫作題材類型外,也和Luca互相交流許多歷史題材創作,需要找尋相關資料的經驗。因為也帶了去年出版的《飄零之島》前往坎城,一起提供給Luca翻閱參考,雖然中文方塊字對Luca來說真的非常陌生,但他光看書中的歷史照片,馬上就能明白及體會,這些相關歷史資料的蒐集及整理相當不易。
另外Luca和我提到,在法國的閱讀人口算是非常廣泛,義大利就又少了一些,而瑞士方面,Luca則很委婉說著:「Could be better!」由於以前國高中的世界地理曾經教過,瑞士主要有德、法、義三種官方語言,故Luca對於我知道瑞士有三種主要官方語言非常驚訝,他說很多歐洲人甚至還不知道這件事。不過自己對瑞士官方語言所知也僅止於此,在Luca的分析下,才知道瑞士的三種主要官方語言,對於創作者來說,僅會使用自己熟知的語言寫作,像Luca的母語是義大利語,所以《Silence》也是以義大利語創作。如此的語言區分,當然也會影響瑞士單一官方語言的閱讀人口變得更少,這可能也是Luca那句「Could be better!」的另一種意涵。
而Luca和自己的創作理念幾乎不謀而合,由於我們兩人都是業餘興趣的寫作者,也一致認為自己如果只靠寫作很難存活。但因為是業餘興趣性質,故在創作上較無包袱及時間、經濟壓力,創作理念還是為了自己想寫、想分享的故事為主,銷售量或是否符合主流市場口味,確實並非我們寫作的第一考量。因為和Luca有太多創作經驗與理念非常相近,也讓自己深感微妙,臺灣與瑞士兩地雖然相距萬里,然而自己非常有緣及幸運,竟然在法國坎城遇到了與自己非常相近的瑞士「鏡像」寫作者。而好鄰居瑞士代表團,真不愧是「臺灣之友」,對於緊接後頭的「臺灣專題」,給予極為熱情的支持與極大的掌聲。我們臺灣專題的四位出版社代表,包含伊庭、良玉姊、珊珊、Emily,也都在台上展現相當耀眼的風趣演說,精彩介紹了四部臺灣代表作品。
在一對一媒合會的單元中,大致可以歸納出來,各國影視代表,會很重視故事是否適合改編成其他國家的影視內容,並相對排斥原始故事在地特色太過濃厚的作品。像法國的影視代表,一來即強調他們只要不曾被改編為影視及簽約過的作品,然後不能在地性過強,比如總不能把別國的真實歷史故事改編搬到法國來拍。由於法國影視代表看起來時間有限,原先似乎只想表明這些原則就要離去,不過當我介紹自己故事時,我以法國蔚藍海岸各地景點,與故事中臺灣東部海岸作為類比,當自己在南法旅行時,參訪這些景點,看到很多和臺灣東部類似的景色,其實身為作者,可以想像若是改編為法國版本的故事場景及畫面。法國代表聽了以後似乎很感興趣,又留了下來,繼續聽了更多關於臺灣的介紹。
雖然明顯觀察得出來,在國際影視改編市場中,強調的是故事內容的跨國共通性。比如這次《人性的試煉》,因為故事中對於「人性」描寫,還有人物們對衝突事件的各種反應與抉擇,以及故事的懸疑堆疊及真相多次翻轉,具有跨越國界、文化的共通性,這個特色在釜山國際影展中,就曾被不同影視代表提及,或許也是這次再度獲得坎城影展評審青睞的原因之一,在此也提供給有興趣的創作朋友們一個參考。
然而即便國際影視改編市場偏好如此,自己還是和瑞士作家Luca的創作理念相近,作品的跨國共通性,會是受到目前國際影視改編市場青睞的加分特色,但我想在地特色濃厚的作品,也還是需要有更多創作者一起共同努力,比如各國歷史相關,深具在地性的創作作品。或許因為自己和Luca一樣,寫作只是業餘愛好興趣,相較沒有寫作上的時間及經濟壓力,所以也較無市場考量包袱,故還是會想繼續創作自己所想分享的故事給讀者朋友。
這也是自己這次在南法參訪馬諦斯及夏卡爾美術館的深深感觸,這些大師們在開創自己新穎流派及特色初期也很艱辛,甚至多有受到當時主流市場評論者的冷漠、揶揄,甚至嘲笑,但在大師們對於自己創作理念的堅持下,反而開創了新的市場觀感及創作流派,這確實相當令人對大師們肅然起敬及深深感動,也提供給創作朋友們,對於創作是否需要符合及追求當前市場考量的另一種參考。
這次的南法參訪之旅,能有幸跟臺灣代表團一起參展,也是遠在人生夢想清單外的大意外,但也是一段人生中非常難得而美好的珍貴回憶。尤其看到許多臺灣創作作品一同登上國際舞台,除了四部文學作品外,還有兩部跨域IP音樂劇及遊戲,以及金馬影展多部優質作品。在參展的幾日中,與來自各領域的臺灣代表優秀創作或藝文工作者前輩們交流,亦獲得極為寶貴的跨域經驗學習及觀摩互動,著實為一趟收穫豐富的國際藝文參訪交流之旅。大家一起為臺灣文創而努力,看到每位臺灣代表團成員,無論是在台上或是展場中的認真神情與不懈努力,真的非常令人深深感動!
我想我們臺灣有相當特殊的歷史及文化背景,確實也讓我們擁有很多獨特的風格、創意與創作力。因此也深信臺灣未來更多更多的優秀文創作品,都能一起在國際舞台上持續閃耀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