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瞬間」的每個你,成為此刻的自己
正準備閱讀這本書的你,我猜想你應該跟我一樣,也正在追求和思考如何達到生活與財富之間的平衡?常言道「理財就是理生活」,我原本以為很容易做到,然而離開職場後的這幾年,發現要真正落地執行卻不太容易,這些年努力在書中找答案(沒有看過上千本至少也有好幾百本的書籍),同時也上了許多相關課程,經過這幾年的實踐後,發現其中幾個最重要的觀念和工具,透過這本書與各位分享,希望幫助更多人少走彎路。
因此,我賦予這本書一個神聖的使命,就是希望這本書能真正對讀者有實質貢獻和價值,提升生命質量,用更宏觀的角度重新定義「財富」。
這些年陸續有好幾家出版社邀請我出書,我都沒有答應,出一本書除了耗費腦力和時間,對於已經出過幾本書的我來說,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投資理財的主題已經寫了很多也談了很多,所以沒找到讓我怦然心動的主題。
二○二二年六月,我確診covid-19,一個人獨自隔離在房間好幾日, 腦海裡浮現許多有關這一生的種種回憶,不斷問自己還有什麼心願未了? 若此刻斷氣還沒做什麼會感到遺憾?於是引發我重新思考生活、人際關係、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探討。
此生,我留下什麼給家人及孩子們是最有價值的?
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聽到靈魂深處的召喚,內心有一股聲音不斷告訴我:「要做出一本真正利他,幫助大家提升自己的覺察和生命質量的創作。」我當下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念頭相當荒謬,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癡心妄想?所以並沒有將這個念頭當真。
確診covid-19 後的身體很虛弱,加上長達好幾個月不斷地看中醫和利用食療調理身體,所以寫新書的事,早已拋向九霄雲外,逐漸康復後,我又開始為自己安排許多進修課程,包含家庭教育的學分班以及薩提爾課程、了解空巢期父母心態如何建立,還有投資理財及許多實體課程等等, 盼能尋找到內心的寧靜。
直到二○二三年十月時,我參加《與成功有約》的線上讀書會,第二週要做墓誌銘的冥想練習,我覺察到自己時常太過用力,凡事要求完美, 導致最後裹足不前的壞習慣,於是秉持著《蒙格之道》一書中提及「降低期待」的精神,透過墓誌銘的冥想的練習,讓我重新找回人生使命,於是我又想起二○二二年六月份的那份悸動,便主動跟出版社聯繫。
如同知名作家愛瑞克在其《內在成就》書中提到:「對於任何一個領域來說,不一定要到滿分十分的知識或能力才可以教人。等級三、四分的人能教零分至兩分的初學者,通常尚無基礎的群眾人數還是最多的。有廣大的初學者,也就需要為數眾多『入門』等級的教練來施教。」
愛瑞克的這段話,深深觸動我的心,當下彷彿被雷電打到,我對自己的要求(期待)太高了,就像《原子習慣》這本書中提到的,不要跟別人比,只要每天進步零點一就足夠了。看完愛大的書,讓我更確定自己樂於當一位分享財商、生活及善知識的文字工作者。
道理人人懂,但依然遲遲沒有動筆。
幾個月後,不慎因意外骨折在家休養好幾個月,白天獨自一人在家,深刻的領悟到:「生命不是單一面相,而是由許多﹃瞬間﹄的每個你,成為此刻的自己,深刻感受到活在當下,依心而活以及天命真的不可違,當我真正臣服於生命,靈感湧現,進入﹃心流﹄的狀態,常常自己跳起來,坐在電腦前面靈感不斷湧現,而我只需要將這些靈感通通記錄下來,如此而已。」
書中內容的議題主要是圍繞著「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時間、財富、個人與家庭,達到平衡,以及如何提升生活幸福感?」所以這本書談投資理財的章節只占一小部分。由衷期盼書中內容,能帶給我的孩子及後人,甚至社會貢獻和價值。
年少時,我的生命中經歷過非常多次的失敗,當中不乏有逆轉勝的機會,所以在這本書裡跟大家分享我年少時的迷惘和失敗,還有許多陪伴我度過人生黑夜的關鍵思維,以及許多對我受益良多的人生經驗。
先簡單介紹我的出身,我來自重男輕女的傳統家庭,因為從小貧困, 國小時就開始利用暑假打工幫忙分攤家計,國中畢業後開始出社會靠著半工半讀養活自己。如果你跟我一樣都沒有富爸爸,出身窮困,只要保持良善的初心,靠白手起家,即使只是個月薪三萬多塊的普通上班族,透過正確理財方式,一樣有機會透過後天的刻意練習和努力,讓自己的人生逆
轉勝。如同查理.蒙格說的一句話:「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最後,祝福每位讀者,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一起從中學習、成長,並且塑造自己,接納每個面向的自己,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那些都是自己獨特而珍貴的一部分,共同構成豐富多彩的生活,正因為有這些瞬間匯聚在一起,才能形成此生獨特而豐厚的生命歷程。
謝謝你們的愛與支持,每位讀者都是我的貴人,給了我佇立在這個網路世界的勇氣。祝福每位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之道,活出自己理想的生活,從此刻起綻放出屬於你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之花。
孫太
「瞬間」的每個你,成為此刻的自己
正準備閱讀這本書的你,我猜想你應該跟我一樣,也正在追求和思考如何達到生活與財富之間的平衡?常言道「理財就是理生活」,我原本以為很容易做到,然而離開職場後的這幾年,發現要真正落地執行卻不太容易,這些年努力在書中找答案(沒有看過上千本至少也有好幾百本的書籍),同時也上了許多相關課程,經過這幾年的實踐後,發現其中幾個最重要的觀念和工具,透過這本書與各位分享,希望幫助更多人少走彎路。
因此,我賦予這本書一個神聖的使命,就是希望這本書能真正對讀者有實質貢獻和價值,提升生命質量,用更宏觀的角度重新定義「財富」。
這些年陸續有好幾家出版社邀請我出書,我都沒有答應,出一本書除了耗費腦力和時間,對於已經出過幾本書的我來說,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投資理財的主題已經寫了很多也談了很多,所以沒找到讓我怦然心動的主題。
二○二二年六月,我確診covid-19,一個人獨自隔離在房間好幾日, 腦海裡浮現許多有關這一生的種種回憶,不斷問自己還有什麼心願未了? 若此刻斷氣還沒做什麼會感到遺憾?於是引發我重新思考生活、人際關係、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探討。
此生,我留下什麼給家人及孩子們是最有價值的?
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聽到靈魂深處的召喚,內心有一股聲音不斷告訴我:「要做出一本真正利他,幫助大家提升自己的覺察和生命質量的創作。」我當下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念頭相當荒謬,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癡心妄想?所以並沒有將這個念頭當真。
確診covid-19 後的身體很虛弱,加上長達好幾個月不斷地看中醫和利用食療調理身體,所以寫新書的事,早已拋向九霄雲外,逐漸康復後,我又開始為自己安排許多進修課程,包含家庭教育的學分班以及薩提爾課程、了解空巢期父母心態如何建立,還有投資理財及許多實體課程等等, 盼能尋找到內心的寧靜。
直到二○二三年十月時,我參加《與成功有約》的線上讀書會,第二週要做墓誌銘的冥想練習,我覺察到自己時常太過用力,凡事要求完美, 導致最後裹足不前的壞習慣,於是秉持著《蒙格之道》一書中提及「降低期待」的精神,透過墓誌銘的冥想的練習,讓我重新找回人生使命,於是我又想起二○二二年六月份的那份悸動,便主動跟出版社聯繫。
如同知名作家愛瑞克在其《內在成就》書中提到:「對於任何一個領域來說,不一定要到滿分十分的知識或能力才可以教人。等級三、四分的人能教零分至兩分的初學者,通常尚無基礎的群眾人數還是最多的。有廣大的初學者,也就需要為數眾多『入門』等級的教練來施教。」
愛瑞克的這段話,深深觸動我的心,當下彷彿被雷電打到,我對自己的要求(期待)太高了,就像《原子習慣》這本書中提到的,不要跟別人比,只要每天進步零點一就足夠了。看完愛大的書,讓我更確定自己樂於當一位分享財商、生活及善知識的文字工作者。
道理人人懂,但依然遲遲沒有動筆。
幾個月後,不慎因意外骨折在家休養好幾個月,白天獨自一人在家,深刻的領悟到:「生命不是單一面相,而是由許多﹃瞬間﹄的每個你,成為此刻的自己,深刻感受到活在當下,依心而活以及天命真的不可違,當我真正臣服於生命,靈感湧現,進入﹃心流﹄的狀態,常常自己跳起來,坐在電腦前面靈感不斷湧現,而我只需要將這些靈感通通記錄下來,如此而已。」
書中內容的議題主要是圍繞著「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時間、財富、個人與家庭,達到平衡,以及如何提升生活幸福感?」所以這本書談投資理財的章節只占一小部分。由衷期盼書中內容,能帶給我的孩子及後人,甚至社會貢獻和價值。
年少時,我的生命中經歷過非常多次的失敗,當中不乏有逆轉勝的機會,所以在這本書裡跟大家分享我年少時的迷惘和失敗,還有許多陪伴我度過人生黑夜的關鍵思維,以及許多對我受益良多的人生經驗。
先簡單介紹我的出身,我來自重男輕女的傳統家庭,因為從小貧困, 國小時就開始利用暑假打工幫忙分攤家計,國中畢業後開始出社會靠著半工半讀養活自己。如果你跟我一樣都沒有富爸爸,出身窮困,只要保持良善的初心,靠白手起家,即使只是個月薪三萬多塊的普通上班族,透過正確理財方式,一樣有機會透過後天的刻意練習和努力,讓自己的人生逆
轉勝。如同查理.蒙格說的一句話:「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最後,祝福每位讀者,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一起從中學習、成長,並且塑造自己,接納每個面向的自己,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那些都是自己獨特而珍貴的一部分,共同構成豐富多彩的生活,正因為有這些瞬間匯聚在一起,才能形成此生獨特而豐厚的生命歷程。
謝謝你們的愛與支持,每位讀者都是我的貴人,給了我佇立在這個網路世界的勇氣。祝福每位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之道,活出自己理想的生活,從此刻起綻放出屬於你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之花。
孫太